1
身為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司空見慣。
要說哪位家長擅長輔導孩子作業這件事,那還真是少見!
僅以孩子媽媽昨晚輔導孩子數學作業為例,與家長們探討一下輔導孩子作業的正確解決方案。
2
「真題輔導回顧」
三角形中,已知兩條邊長分別為1.6釐米和1.2釐米,第三條邊可能長( )釐米。
此類題型,在我的印象當中,本學期孩子媽媽給兒子的輔導不少於10次。
效果如何呢?兒子未能徹底掌握此類題,不能保證一次把題做對!
回顧歷次孩子媽媽與兒子之間的作業輔導經歷,幾乎都是孩子媽媽講,兒子聽的場景。
孩子媽媽講完,問兒子:「聽懂了嗎?」
兒子答:「會了!」
兒子下回遇到同類型的題,依舊做錯。
家長百思不得其解?
3
經過反覆觀察孩子媽媽輔導兒子數學作業的過程,我有以下發現:
第一,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務必秉持「要事第一」的原則。
比方說,今天天氣熱,家長計劃吃完飯,輔導完孩子作業,洗個澡衝個涼。
那建議家長,最好另選一天洗個澡衝個涼,心裡擱著其他事,很難集中精力把輔導孩子作業這件事幹好。
第二,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務必遵循「互動交流」的原則。
留心的家長,從真題輔導回顧中,不難看出,我們家的數學作業輔導,很難尋覓到家長與孩子間「互動交流」的蹤影。
少了「互動交流」的學情反饋環節,家長怎麼知道孩子不是在聽天書?家長如何準確判定孩子是否真正學會了家長講授的知識內容?
第三,情緒容易急躁的家長,不大適合對孩子進行作業輔導。
孩子的作業輔導是個耐心細緻的細發活,家長的情緒急躁,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
4
成功的教育實踐證實:父母畢竟不是受過專業知識訓練的職業教師,教師深諳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成長特點與教學特點,掌握了科學的教學規律,懂得合理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人而異的將知識傳授給孩子。
家長的作業輔導常常是「自用式」的教習方法,往往自己講得很賣力,題也解對了,但孩子並不一定能聽懂。
5
「關於輔導孩子家庭作業的建議」
第一,輔導孩子作業時,儘量做到多讓孩子開口給家長講,在認真聽取孩子的講題過程中,輔助孩子認真查找孩子在此題中存在的解題問題。
比如:審題不清?知識點含糊不清或混淆?存在知識點遺忘或知識盲區?壓根沒解題思路?題的難易程度超過了孩子當前的學習能力?試題是否超綱?……
一旦判定孩子在解題中存在的學習問題被確認,再經過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交流後,又能找到孩子聽得懂的解題辦法,那也不妨再耐下心來讓孩子複述一下解題思路,幫孩子再把一下關,看是否孩子真正掌握了這道題,到底掌握到什麼程度?有哪些知識掌握的不紮實,還需專項練習?哪些知識需要拓展?哪些知識需要關聯性鞏固複習,強化認知,進而形成系統性的知識體系。
第二,如果家庭教育會診中,沒能找到孩子聽得懂的解題辦法,那也沒關係,千萬不要急於一時,選擇家長擅長講授、孩子卻聽不懂的「自用式」教習方法,輔助孩子完成學習過程。
可以鼓勵孩子擇日請教代課老師,並將結果以複述的形式告知家長,適合該學科的家長幫孩子把把關,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情狀態,做到有的放矢即可。
6
輔導孩子作業是家長的必修課!輔導孩子作業是個勞心費力的技術活!
每個原生家庭的家長都是探路人,努力學習,及時調整。
選擇適合孩子的輔導方法,方能事半功倍。
家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