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牌安宮牛黃丸源於海內外聞名的同善堂藥局。同善堂藥局創辦於清乾隆三十年,以藥材道地、工藝精湛聲名遠播、傳承數百年。其中著名的安宮牛黃丸、烏雞白鳳丸因功效卓越、歷史悠久,長期廣受老百姓信賴。隨華僑"下南洋",沿著海上絲綢之路,逐步傳播到世界各地。讓我們一起探秘,揭開200多年前同善堂藥局安宮牛黃丸在南洋的秘史。
說起同善堂藥局安宮牛黃丸,不得不提與它同一時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先驅王大海。王大海,字碧卿,號柳谷,乾嘉年間,漳州府龍溪縣人。幼讀詩書,因應試不第,為了生計,亦做些生意,於乾隆四十七年清政府重新開放海禁的第二年由廈島揚帆赴印尼,贅於華人甲必丹家,衣食麗都,侍婢數十。乾隆五十七年,終以家有老母,拂袖而歸。王大海僑居南洋期間,留心彼地山川風土人情,四處訪求,入耳會心,以筆為舌,撰成《海島逸志》 。
"吧城地勢平坦,人居稠密,出鑑光(城市)以外,皆為園地,而和蘭園林相接,聯絡數十裡,就中樓閣亭臺、橋梁花榭、曲盡精美,殆非人力所及,其窮工極巧,難以筆罄。"在王大海的《海島逸志》中,花了不少筆墨記錄當時華僑富商在雅加達和三寶壟的生活和貿易狀況。如"連木生"為華人知識分子在印尼雅加達造中國式園林致"賓客滿座",為中國園林文化傳播至東南亞提供一案例。"陳豹卿"為三寶壠之甲必丹,經商有道、富甲一方,極有地位、威望,且妥善安排投奔他的華人、華商,促進當地經貿繁榮,是中爪哇島最富裕和最受尊重的人。
當時,從福建漳州月港出發的商船到了雅加達後,由陳豹卿設置的"三寶壟土庫"負責接待,並安排船隻護送他們到三寶壟。幾乎所有家鄉來客他都接待,而且幫忙安排食宿、推薦工作等。在王大海的描述中,"三寶壟土庫"是具有會館或商會性質的組織。
當時作為富甲一方的南洋華僑們,他們不僅享用著來自遙遠家鄉的水果,而且從家鄉帶來了名貴中成藥。彼時,往來商船將同善堂藥局出品的安宮牛黃丸帶到了這些南洋富商手中。陳豹卿因忙於商務,身體勞累,持續頭痛頭暈,半身麻木,服用了從家鄉帶來的同善堂藥局安宮牛黃丸後,逐步恢復了健康。消息傳開後,吧城眾多富商們紛紛將同善堂藥局出品的安宮牛黃丸當做家中急救備用藥和饋贈的佳品。因此,當地許多藥店中的同善堂安宮牛黃丸被搶購一空,一時間"一丸難求"。陳豹卿的症狀即中醫所稱的"中風",同善堂安宮牛黃丸精選上等天然牛黃、天然麝香等名貴中藥材作為原料,主治熱閉證,為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代表方劑,素有"救急症於即時,挽垂危於頃刻"之美名。
彼時正值世界大航海時代到來,大量的福建海商出海遠洋參與世界貿易,史稱"海上絲綢之路"。懷揣著榮光與夢想,許多華僑"下南洋"闖蕩,片仔癀和同善堂的安宮牛黃丸是行囊中必備的東西,扮演著保護健康、寄託鄉愁的重要角色。伴隨著華僑的足跡,同善堂在東南亞知名度不斷上升,並逐步傳播到世界各地。時至今日,在印尼、馬來西亞的許多老藥店,提起片仔癀和同善堂的安宮牛黃丸,人們都還津津樂道。
同善堂、馨苑茶莊等,於1956年公私合營時,組建"公私合營同善堂聯合製藥廠",後逐步發展為漳州市製藥廠,即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漳州市製藥廠嚴格遵循同善堂安宮牛黃丸的傳統工藝,精選道地藥材,嚴守古法炮製,生產出的安宮牛黃丸療效顯著。其中,漳藥牌安宮牛黃丸主要在國內銷售,荔枝牌安宮牛黃丸則在海外市場銷售。
如今,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一脈相承,再現經典名方,片仔癀牌安宮牛黃丸以卓越功效和優異品質,成為深受廣大消費者信賴、名揚海內外的國藥精品。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更多資訊返回首頁獲取:www.viltd.com 文章投訴QQ:840 233 998 投訴郵箱:840 233 998@qq.com[編輯: 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