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離不是讓你放下一切,而是放下對一切的執著

2021-02-28 一切無如心真實


一切為了回家花開見佛!一句阿彌陀佛是最吉祥的祝福,圓滿具足一切功德

      正體豎版大字  定弘法師讀誦▼

【願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悉舍三途苦。滅諸煩惱暗。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把通往惡趣的門封閉,把通往極樂世界的門開啟。〖明濟眾厄難〗「明濟」就是明智的濟度。「眾厄難」就是種種的疾苦。這個「暗」就是比喻無明等煩惱,它障蔽了自性的光明,使人愚昧無知。「智慧眼」就是五眼之一的慧眼,就是眾生本來具有的如來智慧德能。「光明身」?就是清淨的智慧身。「功德寶」就是念佛有,往生是。說往生是,不退是。說不退有,成佛是。它是漸次遞增的。你看它前面是「功」後面是「德」,然後這個「德」又變成「功」,後面又有一個新的「德」,這個「寶」是比喻這句佛號的無上功德。所以「功德寶」是什麼?就是阿彌陀佛佛號!


出離不是讓你放下一切,而是放下對一切的執著

 有些佛弟子在學佛後確實在努力出離,比如對治自己對「肉食」的欲望,開始嘗試吃素;比如對治自己對「名牌、奢侈品」的欲望,開始簡樸生活,但有時也會陷入對「出離」的執著。

「我太難了!」

紛繁的工作、複雜的人際、越來越長的體檢單.來自生活的壓力讓越來越多的人發出慨嘆、渴望逃離,而「出離」這一詞彙也再次步入人們的視線。

於是有少年出離「城市」,隱居山林修仙;有素食者出離「肉食」,用綠色充盈身心,有白領出離「奢侈品」,回歸簡單生活。

然而這一通操作下來,我們真的「出離」了嗎?


你真的出離了嗎?

○ 是出離還是逃避?

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出離」其實等同於「逃避」,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們對待煩惱的不同態度,下面我們先來看一組對話:

青年:大師!你收了我吧!

大師:嗯?為什麼想出家呀?

青年:工作累、身體差、媒體天天毀三觀,我想出離,我想解脫!

大師:噢~那如果每天不幹活還有錢花、家庭美滿、事業有成,你還要出嗎?

青年:呃...這個嘛...

我們總以為是外在的人、事、物讓我們快樂或痛苦,讓我們執著而不舍,覺得換一個環境,問題便會解決。這種遇到煩惱不敢面對,下意識想要遠離的心態就是「逃避」。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就像有青年為了免受工作學業的壓力背起行囊,隱居山林,等到盤纏用盡又不得不下山歸來,這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而非出離;

或是有些在家居士只知誦經念佛,不管家人孩子,以為自己有出離心,實際卻是對家庭責任的逃避。

其實「痛苦」與「快樂」都是自找的,如果不改變對事物的看法,就算逃到寺院、逃到極樂淨土,也還會有看不慣的事與人,煩惱痛苦依舊如影隨形。而改變的方法就是學會「出離」。

而所謂「出離」,則是在一切境界帶來的煩惱面前都不會害怕、不會畏懼,同時,在外境帶來的快樂面前也不生起貪戀和執著。


○是「出離」還是「執著」?

出離,聽起來很抽象,但只要細化為省察自己的身語意,學會覺察、分辨、管理自己的情緒與欲望,也即對治貪嗔痴,便是在努力出離。

貪,指過度的欲望;嗔,指失控的情緒;痴,指一味的執著。

有些佛弟子在學佛後確實在努力出離,比如對治自己對「肉食」的欲望,開始嘗試吃素;比如對治自己對「名牌、奢侈品」的欲望,開始簡樸生活,但有時也會陷入對「出離」的執著。

比如,吃素以後,開始見不得肉食,甚至對肉食者產生憎惡、厭煩的心理——「我是吃素的,我不要和你們這些吃肉的人一起吃飯!」;

比如雖然不再追求「名牌」,但對精美的佛經佛像、念珠法器等又生起了執著——「我這串念珠是紫檀木做的哦!」

這樣子的出離並不徹底,無非是從一個籠子鑽進了另一個籠子,那真正的出離是什麼樣的呢?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就像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小夥伴們全神貫注地看著電影,但就算電影再如何精彩,飯點時媽媽的一聲「回家吃飯」,便乖乖收心回家。

真正的出離心也是如此,可以不帶猶豫或不舍地放下任何快樂或痛苦的東西,可以走出任何習慣的場景,簡單說就是可以放下對一切的執著。

《心經》云: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其實心中若無執著,不止無有恐怖,很多煩惱痛苦也自然無從生起。

文章來源:上海玉佛禪寺


無邊光智身 大勢至菩薩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歡迎廣為傳播  功德無量

聲明:本文章、圖片均為網絡上傳,如有發現本文章、圖片有侵權行為,請通過文章下方留言,在接到通知後會立即進行處理。本平臺發表的任何文章,不代表任何組織和個人,平臺如有不如法之處也請各位有緣人及時告知,無限感恩!

相關焦點

  • 佛學:放下執著!
    在佛學的思想裡,放下是指放下一切妄念執著,這些妄念執著猶如種種沉重負擔,放下了身心自然就輕鬆了,心無所牽掛,才能達到自由解脫的目的。佛學認為「諸法無我」,主張「無我」,認為世人正是因為沒有認識到「無我」的真諦,追求和執著於有「我」的觀念,「顛倒」了認識,實屬作繭自縛。
  • 放下對過去的執著
    但在我們的記憶中,總有那麼一些人,一些事,讓你久久難以忘懷,甚至會讓自己焦慮不安。現在我想說的是,不如讓我們放下對過去的執著,釋放自己的內心,放下憂慮去展望未來。每當母親聊起傷痛往事,她總會憂愁兩三天,茶飯不思,這時的我只能好好勸說母親放下對過往的執著,不然會讓身體受傷,母親也只是聽聽我的勸說,依舊幾日寢食難安,這讓我萬分擔心,因為母親本不是個愛笑的人,現在如此,恐要生出病來。
  • 接受無常,放下執著
    無意間看到一句話「人生的必修課是接受無常,選修課是放下執著。」深以為然。世事紛繁,瞬息萬變。人生猶如萬花筒,世事通過三稜鏡變幻出無窮無盡的圖案和形狀。當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不如索性以平常心來接受悲歡離合,接納足以顛覆你三觀的世間萬象。
  • 佛教:「執著」是「業障」,能放下,就是離苦得樂
    然而很多人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花了很大了力氣,付出了很多努力,往往卻沒有收穫想要的結果,中間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一個「執著」的缺點,放不下執著,就永遠離幸福差那麼一點。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感覺鬱悶、不滿足、煩惱,這些就是內心的一種執著狀態。其實凡事盡心就好,太執著了,累的是自己。
  •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人心,痛苦的根源,在於一個「執」字,太在意自己的感受,總想抓住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總想留住跟自己不同路的人,總想要求別人跟自己一樣的愛著,當事與願違的時候,痛苦不堪,拿不起,又捨不得放下,然後在舍與得之間苦痛糾纏。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 放下執著,人生才能超脫
    人生苦短,只有放下了執著才會得到超脫。放下對金錢的執著李白在《將進酒》中寫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就是一種非常灑脫的生活態度。能夠放下對金錢的執著是何等灑脫的人生。不要在不好的感情中糾結,放下才能解脫這種「放下」非常理智。其實人世間的「情」是一種說不清楚的東西,一旦一個人陷入到了感情糾葛之中,很容易失去理智做出很多遺憾終身的事情。如果能夠將感情放下,及時止損可以說是一種非常理智的做法。
  • 睡前放下一切,醒來就是新生
    有次一塊吃了飯,閒聊中說起了他的作息習慣,他說:「我和你們說,你真可以嘗試一下這個狀態,每晚睡前放下心裡所有的事,不要管今天發生了什麼,不管什麼都終將成為了過往。第二天,起來神清氣爽,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 放下執著破除執念
    那人受不了吵鬧的聲音,就問:「禪師,你磨磚頭要做什麼?」懷讓禪師回答說:「要做一面鏡子。」那人不解地問:「磨磚怎麼能做成鏡子?」懷讓禪師不緊不慢地回答:「那一味坐禪就能成佛嗎?」後人常用「磨磚成鏡」來比喻執著於無望事情而無法成功的愚蠢行為!看到這個故事,讓人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段時間以來娛樂圈最出圈的肖戰事件了,這完全就是抵制肖戰的227群體的真實寫照。
  • 佛教:不屬於你的,學會放下吧
    越是不執著越是會快樂,苦樂是隨著自己的心態逐漸轉變的,境隨心轉,執著一念將會受困於一念,心中不執著苦樂便會少了很多的煩惱,一念放下,苦樂就不再有!有一些人要忘記,有一些事情要放下,忘記錯的人才會遇見對的人,放下完成不了的事情才會心安,執著是無法換回任何結果的,唯有放下該放下的事情,遇見該遇見的人才是美好人生!
  • 放下一切重新開始的句子,深刻透徹,讓人回味無窮!
    二、人生,要懂得放下,只有放下煩惱才能迎來快樂,只有放下過去,才能展望未來,只有放下仇恨,才能解脫自己,放下很容易也很難,容易只是一個念想的事情,很難卻需要時間的沉澱,真正做到放下,才能讓自己重新生活。三、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想面對未來。
  • 放下執著,其實一切都是很美好的
    你以為只要擁有了,便永遠不能再失去;只要有了付出,就會有回報,可是結果偏偏不如你所願。佛語中這樣解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們覺得心中無法解脫,是因為不能放下。放下執著,同時放下那些欲望與不舍,把一切看淡,才能獲得解脫。我們因為執著不該執著的東西,因而經歷不該經歷的痛苦。
  • 不如暫且放下,讓一切隨風
    張國榮曾在演唱會上唱過這首歌曲,他真誠地到說道:人要懂得怎樣去愛人之外,最重要的是懂得去欣賞你自己。這首歌粵語版下有個評論,點讚很高——「你以後想成為什麼人?」如痴如醉還盼你懂珍惜自己有天即使分離我都想你我真的想你這世間,究竟是男人更鍾情還是女人更專一呢?很難去說誰比誰更絕情。
  • 放下一切 方能觀心自在
    放下一切,便能觀心自在(圖片來源:資料圖)在寒冷的清晨裡,我總愛煮著一壺香氣濃鬱的奶茶,每當從那壺嘴中噴出淡淡甜甜的氤氳時,總會引起我許多寫作靈感和遐思。有時人們常常恐懼地想挽留住生命裡的一切,但是當那餘溫即將要散去時,總會留下一些惆悵,我們多麼不願看見那既在的美好,就這般地「葬送」而成為「過往」,但是又有誰能挽回這一切,讓那餘溫永不褪去呢?所以,有句話說:「放下一切,便能觀心自在。」就讓那過去美好的餘溫,自然地過去吧,不要勉強地留下它。
  • 喜歡你,放下你,願你一切安好
    02放下你,願你一切安好喜歡一個人,就要爭取,不管她怎麼想,至少讓她知道自己的心意。這就是他當時的想法。那是朋友過生日,大家一起慶祝,玩得很開心。回去的路上,她又要自己開車,他欣然同意。這一次,她提前紮好了頭髮,他看著莫名有些失望。
  • 人生就像一齣戲,面對過往的一切,看淡,放下
    不為往事憂,只為餘生笑過去的事情都不去想,人生就像一齣戲。有時候我們在現實面前真的顯得那般無能為力。過去就讓他過去吧,放下過去,人生如戲,不必太過介懷,也無需太過在意。這一生,我們會經歷過許多事情,也會看透許多人心。那個美好的人,那段青澀的時光,那份真摯的深情,給予過我們的幸福,卻也讓我們失望至極。
  • 想要遠離煩惱,先要放下自己的妄想執著
    佛經萬卷,核心內容就是「放下」二字。佛陀傳法初期,說了一個根本性的概念,就是每個人都存在妄想執著。這種妄想執著,是一個人不快樂的根源。只要沒有了妄想執著,一個人就會變得清靜下來。由此,你的煩惱自然就不復存在。按照《華嚴經》上所說,想要遠離煩惱,就先要做到放下自己的妄想執著。後來所有的佛經,都是圍繞這個核心內容在論述。那麼,什麼是妄想執著呢?
  • 為了愛情變得卑微的星座男,因為愛你,放下一切
    為了愛情變得卑微的星座男,因為愛你,放下一切愛情可以讓一個人失去理智,失去自我,這就是麻木的愛。又有哪3個星座男會為了一個人,放下了所有。對著他們心愛的女生,他們可以放下冷酷的表面還有面子。不僅如此,他們也可以為了挽回他們的愛人而低頭認錯。巨蟹男在愛情中,本來就·屬於比較弱勢因為他們珍惜每一段愛情。無論那段愛情是否長久,是否深淺,他們都會真心對待。他們覺得愛情比尊嚴還要重要。愛情可以陪伴他們一生可尊嚴只能一時罷了。
  • 放下了,就不要拖泥帶水
    我們對世間有多少興趣,就會有多少執著和掛礙,相應的,也會生出貪嗔痴。所以,出離心的檢測標準,就是對輪迴盛事不再有任何期待。佛典中,將輪迴的規律總結為十二緣起,包括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個環節。
  • 《修文物的男人》:器物可修,情感難修;放下執著,方得圓滿
    可以說,周野心靈上有深深的裂痕,後來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修復心靈的傷痕。「秦夢的童年曾經有過的一切美好,周野幫她保存在自己的記憶裡。秦夢——焦棠,她忘掉的美好,周野是見證人。秦夢完整的生命,可以在他這裡得到修復。」同樣的,女主人公焦棠也是一個心靈受傷的人,她的情感也需要修復。
  • 《盜夢空間》啟示:當愛已成往事 放下執著珍惜當下
    柯布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痛苦、懊悔、猶豫不決之後,選擇放下過往,回到現實。國內最大的嚴肅婚戀網站世紀佳緣CEO、情感專家龔海燕認為,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像影片中一樣放不開過去的愛情記憶,導致無法面對新緣分,不願迎接新愛情。「當愛已成往事,就相當於一場夢。與其沉醉不醒,倒不如像男主角一樣放下遺憾、寬容轉身,等待前方更美麗更真實的愛情到來。」龔海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