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瓷鑑賞—丙午年五彩人物罐

2020-12-21 高端古玩收藏圈

五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種。所謂釉上彩瓷,就是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600-900℃溫度烘烤而成的一種瓷器。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種顏色的彩——而五彩瓷並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種顏色,多於或少於五種彩的陶瓷,在習慣上也同樣稱之為五彩瓷。五彩瓷在明清兩代得到了發明和發展,其配方經過不斷的創新,並進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後,才出現以紅、黃、綠、藍、黑、紫等為主的彩瓷。

彩為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的新品種,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明代彩料中無藍彩,需用藍色表現之處,皆以青花代之,稱「青花五彩」,成為獨特的時代特徵,以嘉靖、萬曆五彩為代表。嘉靖、萬曆朝五彩施彩特點是:大量採用釉上礬紅和釉下青花二彩,釉下青花與釉上多種彩相結合,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線勾描紋樣輪廓,畫面濃重豔麗。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負盛名,除常用的紅、綠、黃、褐、紫彩外,還新配製了釉上藍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廣泛應用,使之色彩更為瑰麗多姿、濃豔奪目。康熙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繪外,還在各色顏色釉器及各種瓷地上施彩,使得五彩瓷器別開生面,別具一格:由於康熙時新創了粉彩,五彩歷史久遠,故而康熙五彩又稱為「古彩」。粉彩的特點是色彩綿軟柔和,俗稱「軟彩」;五彩的色澤明亮,所以康熙五彩又稱「硬彩」。

藏品介紹

中文名稱:丙午年五彩人物罐

英文名稱:C wu colorful figure pot

類別:瓷器

規格:1件

品相:美品

人物衣著顏色各異,髮型極具時代特色,清代的髮型是前額頭剃光,或盤髻,或編成辮子,很明顯畫面的都是書香門第,一副書生秀才打扮,髮髻盤與頭頂,神態各異,體現了當時文化氣息,以及文化發展。

丙午年就是光緒三十二年,這一年教育事業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4月18日(光緒三十二年農曆三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在重慶正式創辦了第一所正規的師範學校——官立川東師範學堂(今西南大學)。

這件五彩罐從各個角度還是可以隱約的看見一圈圈的旋紋拉胚痕跡,古代的純手工拉胚,就算是很細膩還是因為旋轉拉胚所形成的一圈圈輕微的凹凸感,經過長時間的氧化,就會出現上圖這樣一圈圈的痕跡,明暗色差,表現的十分清晰,也證明了瓷器經過漫長的歲月,為開門到代的精品瓷器。

可以看見此處在自然光下出現漫反射,為老瓷器的獨有表現。

內部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拉胚痕跡,內部施釉完整的釉面,其釉面並無任何的賊光。

底部落款大清丙午年制,年號款,可以看到修胎痕跡明顯,形成一圈螺旋紋,砂底特徵十分明顯,由於是用沙碩來墊放,所以燒成後底部可見沙眼般的凹痕,以及星星點點的沙碩與瓷器底部融為一體的特徵,關注小編,鑑賞更多精品古玩。

相關焦點

  • 《成化彩鑑賞-五彩篇》之十九​ 五彩嬰戲圖小鳳尾瓶
    除去成窯一些高品級的鬥彩脫胎瓷,高品級直徑大的薄胎瓷,一些瓷胎掐絲琺瑯彩,和一些純手繪的琺瑯彩瓷器,及少量的釉下五彩,成化五彩當是高品級的瓷器。      肯定有人要問,品級高在何處?       1.五彩做工精湛,器型端莊秀麗,多為小件。
  • 《成化彩鑑賞-五彩篇》之二十​ 五彩闔家安樂紋小玉壺春瓶
    除去成窯一些高品級的鬥彩脫胎瓷,高品級直徑大的薄胎瓷,一些瓷胎掐絲琺瑯彩,和一些純手繪的琺瑯彩瓷器,及少量的釉下五彩,成化五彩當是高品級的瓷器。      肯定有人要問,品級高在何處?       1.五彩做工精湛,器型端莊秀麗,多為小件。
  • 美瓷鑑賞—孔雀綠釉黑彩罐
    早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綠釉瓷的出現,及至明清二朝,綠釉瓷器的發展逐漸成熟,出現了釉色深淺、濃淡的變化,紋路也常常創新,甚至達到了瓷器發展的小高峰。綠釉瓷器在中國傳統瓷器中算得小眾,燒造的窯口不算很多,傳世者更少。但綠釉瓷器或翠色清瑩或墨綠深沉,或優雅端莊或通透明瑩,是極具美感的,所以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一樣是較高的。而其中有一品類的綠釉瓷器,典雅秀逸,美如孔雀,被稱之為「孔雀綠釉」瓷器。
  • 美瓷鑑賞—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梅瓶
    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梅瓶也稱"經瓶",最早出現於唐代,宋遼時期較為流行,並且出現了許多新品種。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詳細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徵及名稱由來:"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於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
  • 何為康熙五彩瓷?瓷器上的刀馬人圖的符號又如何理解?
    所繪人物形象生動,場景氣勢宏大,充滿陽剛之氣[2],打破了中國彩瓷裝飾紋飾中事物和人物以溫和陰柔為主的藝術風格,是康熙五彩乃至整個五彩發展史中的極品。康熙五彩刀馬人圖作為一種圖像符號,是對刀(兵器)、馬、人的模仿或刻畫,表達其涵義。
  • 五彩瓷,綻放絕美芳華
    在醴陵陶瓷博物館,從漢代陶俑到晉墓陶罐,從扁豆雙禽瓶、五彩鳳尾尊到人民大會堂專用瓷、國家宴會瓷、國家禮品瓷,館內陳列著歷代醴陵陶瓷精品名品,濃縮了醴陵陶瓷產業綿延千年的輝煌歷程。泥與火的淬鍊,藝術與生活的碰撞,古老與現代的交融,演繹五彩華章。一窯藝術品,絕美五彩瓷,名揚神州,風靡世界,綻放芳華。
  • 古瓷鑑賞:明初紅彩對鬥彩、五彩瓷器的深遠影響
    釉上紅彩是明代早期景德鎮在白釉瓷上加以紅彩再彩燒的陶瓷,這可能是受到北方宋代紅綠彩的影響。不同於元代釉裡紅採用的釉下彩工藝瓷器,是在以銅為著色劑的技上加工,而製作過程中銅的揮發程度很難掌控,其製作技術困難很難得到完美產品。明初開始的釉上紅彩是用青礬(有時稱為綠礬,化學成分為硫酸亞鐵)作為原料製成,故人們稱這種紅色彩料為礬紅。
  • 美瓷鑑賞—黃地粉彩開光寶瓶花碗
    粉彩瓷在眾多的清宮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簡單率直,濃筆豔抹,富貴豪華而別具一格。粉彩瓷裝飾畫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藝術中的營養,採取了點染與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人物,山水,花卉,鳥蟲都顯得質感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採用的畫法既有嚴整工細刻畫微妙的工筆畫,又有滲入淋漓揮灑,簡潔洗鍊的寫意畫,還有誇張變形的裝飾畫風。
  • 五彩瓷器在拍賣會的搶眼表現
    明萬曆五彩人物小蓋罐 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萬曆五彩龍紋出戟花觚以474.25萬港元成交。 2006年,北京誠軒拍賣會上一件明萬曆五彩人物小蓋罐以121萬元成交。近年來,五彩瓷成交前10位中,有一半是明朝嘉慶萬曆時期的五彩瓷器,由此可見,目前明代官 窯五彩瓷器的價值正在逐漸上升,也預示著明代五彩瓷器在拍賣市場上空間巨大。
  • 舉例論證(明嘉靖五彩魚藻紋大罐)
    能不能幾萬元在普通古玩店買到2017年拍賣成交價2.13億的明五彩魚藻紋大罐到代真品呢?下面的截圖就是此魚藻紋大罐的製作工藝學習參考資料。佳士得先前在香港預展時,將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和史上最貴藝術品達文西的《救世主》擺在一起同時亮相,可以看出其在收藏拍賣市場中的定位和價值!
  • 美瓷鑑賞—雍正琺瑯彩梅瓶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容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
  • 瓷器知識:五彩瓷器為什麼出現在明清時期?
    #五彩起源於明代,成熟於清代,是景德鎮首創的釉上彩繪的一種傳統瓷。康熙五彩曾成為陶瓷裝飾的主流形式盛行一時。但到了雍正時期,由於粉彩瓷更符合中國畫的表現意蘊,五彩於是退隱江湖,出於對前朝視為「古」的傳統觀點,所以,五彩又稱「古彩」。在制瓷工藝中,燒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景德鎮陶錄》云:「白瓷加彩後,復須燒煉,以固顏色。爰有明暗爐之制。小器則用明爐,口門向外,周圍炭火,置鐵輪其下,託以鐵叉,以鉤撥輪使轉,以勻火氣。
  • 淺絳彩瓷和新粉彩瓷的鑑賞要點
    淺絳彩瓷和新粉彩瓷的鑑賞要點當下淺絳彩和新粉彩瓷正成為古瓷藏家的一個熱點,作為民國時期的兩種重要瓷類品種的淺絳彩瓷和新粉彩瓷的藝術品位和經濟價值怎麼判斷區分呢?淺絳彩瓷,是因繪畫技法而名的一種彩瓷。鹹豐、同治年間,由程門等一批畫家把由黃公望當年首創的以淡赭石與水墨相間渲染而成的一種山水設色畫法,運用到彩瓷的繪畫上,在白瓷上繪上花紋,再染以淡赭色和少量的水綠、草綠和淡藍等彩,經低溫燒成。淺絳彩瓷色調清淡柔和,頗具文人雅趣。所繪題材已不局限在山水,更有人物、花鳥和走獸之類。民國淺絳彩壽星圖棒槌瓶淺絳彩瓷以深厚的文人繪畫風格,深受時人喜愛。
  • 明代青花五彩瓷器鑑識
    不過,想要收藏明代青花五彩,首先要學會鑑賞識別,否則即使遇到真品也難以看出來。那麼,明代青花五彩瓷器鑑識有哪些技巧呢?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一、器形在萬曆朝時期,中國的五彩青花瓷器器形非常多,除了盤碗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盒子,比如方盒、六方、八方、圓盒等,這些頗具特色的瓷器,造型敦厚,樣式古樸。
  • 明代五彩,中國陶瓷彩繪的高峰
    明宣德時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紅、綠、黃三色為多,嘉靖、萬曆時期的官窯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種彩相結合,稱青花五彩。清康熙朝發明了釉上藍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為仿古瓷少量生產。五彩燒成溫度略高於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軟感,故又稱「硬彩」或「古彩」。
  • 歷代古瓷人物紋飾,辨各時代的不同特徵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看到瓷器上面有大量不同類型的人物紋飾,它們在瓷器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為什麼說瓷器收藏以人物畫紋飾最貴呢?  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小編開始古瓷人物紋飾的探究之旅!  1、人物紋是早期出現的陶瓷紋樣之一。
  • 馬未都:光彩奪目說五彩
    瓷的轉變,則是明清時期實現的。明清時期彩瓷的發展和盛行,使中國古代陶瓷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何謂五彩瓷,據《陶雅》上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又據《飲流齋說瓷》中解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軟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真正康熙時期的五彩瓷是相當珍貴的,瑰麗多彩,品種繁多。
  • 明代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價值2.1億,復刻成功,盛世再現!
    2017年秋,在佳士得香港藝廊,兩件分別代表了東西方文藝復興藝術巔峰的曠世巨作——達文西重現於世的傳奇畫作《救世主》與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
  • 明清時期為什麼要燒制五彩瓷器,你知道嗎?
    五彩起源於明代,成熟於清代,是景德鎮首創的釉上彩繪的一種傳統瓷。康熙五彩曾成為陶瓷裝飾的主流形式盛行一時。但到了雍正時期,由於粉彩瓷更符合中國畫的表現意蘊,五彩於是退隱江湖,出於對前朝視為「古」的傳統觀點,所以,五彩又稱「古彩」。
  • 美瓷鑑賞—灑藍釉蓋罐
    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灑藍釉瓷器呈色穩定,做工精細,很多輔以金彩裝飾,也有少量輔以五彩和釉裡紅裝飾。由於燒造時的工藝複雜,成功率比較低,因此灑藍釉瓷器在當時也是比較珍稀的一個品種。清代後期,灑藍釉瓷器的燒造水平有所下降,胎和釉等方面都無法與清早期的器物相比。因此,從收藏的角度講,清代的灑藍釉瓷器還是以康、雍、乾時期的製品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