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新聞聯播》欄目和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分別報導了央視新聞和國美零售全國31省份巡迴帶貨直播上海站啟動的盛況。7月25日晚20點,「買遍中國·助力美好生活」全國31省份巡迴帶貨直播首站閃耀上海黃浦江畔。節目兼顧了直播與帶貨,在售賣商品的同時,也介紹了上海的歷史文化與產業發展。短短2個小時,成交額達到了4.16億!
「溫泉組合」,海派特色,買遍中國
作為「買遍中國」全國巡迴帶貨直播的第一站,地點選在了黃浦江畔「會跳舞的建築」——上海復星藝術中心,直播區域背靠黃浦江和因改革開放而興的浦東。當夜幕降臨,直播間便在江風的沐浴中,與燈火輝煌的浦東建築群一起熠熠生輝,連主持人朱廣權都讚不絕口:「今天在這外灘最美露臺,將會好戲連臺。」
朱廣權和文靜組成的「溫泉組合」滿場「段子」橫飛,不僅為網友們深情款款介紹了上海的美景與風情,隆重推薦了多款上海名優特產和一線家電好物,更是給觀眾帶來一場名嘴盛宴,令人捧腹大笑,歡樂地一邊賞美景聽段子,一邊看直播頻下單。梅林五香帶魚罐頭和午餐肉罐頭上架不久即被秒光,大白兔奶糖、雲間花生牛軋糖、立豐香酥豬肉鬆等也向庫存發起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直播當晚網友們紛紛下單,沒想到第二天早上一起來,就收到了購買的商品。有北京的用戶表示:「我一早就收到了昨晚下單的大白兔奶糖、梅林午餐肉罐頭,感覺也就睡了一覺,美味已經來到嘴邊了。」
發揮供應鏈優勢,助力美好生活
正值經濟復甦之際,國美零售再度攜手央視新聞,充分發揮供應鏈優勢,從上海開始,精選各地名優特商品,開啟覆蓋全國31省份的巡迴帶貨直播,將進一步為全國各地的消費提質擴容,拉動內需,助力復工復產,扶貧攻堅。
通過這種形式,每到一個省份,國美都將與當地政府和企業聯動,深化合作關係,依託廣泛而穩固的流量體系,為本土特色產品進一步拓寬帶貨渠道。
這次上海站直播,短短2小時的直播時間裡,老廟黃金、上海手錶等極富上海本地特色的產品和老字號受到網友熱捧,展示了上海深厚的文化底蘊。另外,六神花露水、上海藥皂、美加淨美手霜等熟悉的海派味道,也在這次直播中向全國消費者展示了獨特的魅力。
像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飛利浦剃鬚刀S1203、西門子9公斤熱泵式乾衣機等高品質產品也為上海本地的用戶提供了更高端的選擇。這些商品在昨晚,都被瘋狂下單。不得不提,華為Mate Xs摺疊屏手機這款潮貨總能帶來驚喜。繼7月17日「美好生活私享家」直播中300臺在1秒內售罄後,這次直播拿出的500臺再次被1秒搶光。
上海的產品走出去,全國的產品走進來,這就是國美這次要做的事。
「所有的直播最終拼的都是供應鏈。」正如這句話所強調的,國美在完善門店體系、夯實配送能力基礎上,努力向用戶提供多元化、品質化、標準化的商品和服務。在「買遍中國」上海站直播間,全國用戶不僅能買到眾多上海本地的傳統特色商品、老字號品牌,也能搶購許多在上海生產的合資品牌家用電器。例如由德國雙立人和上海光明集團合資成立的上海雙立人公司生產的雙立人刀具7件套,讓做飯變成一種藝術;由上海儀電電子(集團)與索尼(中國)合資成立的上海索廣映像生產的索尼65英寸4K電視,將直播間的外灘美景通過手機投放到電視上,讓家庭秒變影院。
全國巡迴帶貨直播,聚焦2020中國經濟下半場
近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談2020年1-6月我國消費市場運行情況時表示,目前我國居民消費逐步趨於活躍,但消費市場發展仍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今年以來,帶貨直播一夜之間成為企業和地方激發消費活力的利器。國美大膽創新,加速線下線上深度融合速度,走出了以「知識型內容+一級IP+場景」的特色之路。此次國美零售再度攜手央視新聞開啟全國31省份巡迴帶貨直播,這一貫穿下半年的全國活動將進一步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有望進一步掀起全民消費的浪潮。同時這一系列全國帶貨直播,既是擴大內需、助企紓困、穩崗就業等政策的進一步落地實踐,也是對消費和零售新業態新模式的積極探索,聚焦2020中國經濟下半場,助力美好生活。
國美零售總裁王俊洲表示,以「本地化直播零售模式」為代表的新型消費不僅能夠激活消費,還能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在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美與央視新聞及眾多一線品牌廠商聯手,發揮地方特色,提供好貨好服務,精準挖掘區域性消費潛力,助推經濟發展。
據了解,「買遍中國」系列帶貨直播於7月22日啟動,計劃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各舉辦一場,7月25日至國慶假期,「買遍中國」將推出第一季,約10個省份的帶貨直播。每到一個省份央視新聞也都會在該省份同步推出「買遍中國」的姊妹篇「雲遊中國」,通過直播探訪,展示這裡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文化魅力、經濟活力。兩個節目同步展開,讓用戶足不出戶,看遍祖國大好河山,買遍中國好物。
據了解,本次全國巡迴帶貨直播的下一站是黑龍江,其中黑龍江大米、東北冷麵以及木耳等農副產品,將帶進直播間。
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