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則消息,蓋茨的父親因阿爾茨海默病在其位於華盛頓州的住所內安詳去世,終年94歲。
比爾蓋茨在網上致敬道:「我父親的智慧、慷慨、同情心和謙遜對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隨後,蓋茨還在推特上再次悼念:「我父親才是『真正的』比爾蓋茨。他是我想要成為的一切,我每天都會想念他。」
有人說,父親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一個榜樣,一個孩子們看得見摸得著的英雄。對子女來說,父親是否明辨事理,直接影響孩子養成怎樣的價值觀,父親的三觀,更決定著孩子一生的品行。
今天,回頭來看蓋茨與父親老蓋茨的故事,看看老蓋茨如何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引導和鼓勵蓋茨成長,逐步走上人生高峰。
1.潑醒叛逆兒子,兒子變獨立
叛逆期是人生成長的一階段,更是青少年發展的一個魔咒。而比爾蓋茨也曾歷經過這的人生階段。
老蓋茨是一位退伍軍人,也是西雅圖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創始合伙人。
老蓋茨和妻子瑪麗生育了三個孩子,大女兒克麗絲蒂、兒子比爾·蓋茨和小女兒莉比。比爾·蓋茨從小就表現出極高的學習興趣和天賦, 小小年紀就通讀《世界大百科全書》。
為鼓勵他閱讀, 老蓋茨夫婦在這方面毫不吝嗇, 只要是他想看的書, 一律買下。
然而,當比爾蓋茨長大到到11歲時, 開始拋出千奇百怪的問題, 為難父母。
在老蓋茨看來, 「這挺有意思, 相當不錯」, 卻給母親瑪麗帶來困擾。
但是,步入青春期的比爾·蓋茨試圖擺脫母親的控制, 對保持房間整潔、準時吃飯、別咬鉛筆頭等要求產生牴觸情緒, 母子之間時常發生爭執。
在比爾蓋茨12歲那年的一天,母子間的矛盾大爆發了。
在餐桌上一家人圍著吃飯的時候,比爾·蓋茨在餐桌上對著母親粗魯地大喊大叫, 言辭充滿譏諷和孩子氣的自以為是。
老蓋茨看在眼裡,但這次一向冷靜地作他們母子矛盾調解的他再也無法冷靜了,他覺得兒子變得十分不可理喻,於是憤怒地端起一杯涼水, 潑到兒子臉上,喊叫停止了。
回過神來的比爾·蓋茨突然對父親說:「謝謝淋浴!」
經過這事後,對比爾蓋茨產生了很大影響,變得成熟起來。
但作為父母親,對兒子的行為也是進行反思,去尋找心理醫生諮詢解決的方案。
醫生認為孩子是與父母爭奪控制權,建議讓孩子走上獨立。
老蓋茨與妻子聽後,決定放手,讓蓋茨獨立發展。
偉大的父愛母愛都懂得對小孩在適當的時機放手。
而老蓋茨與妻子在對待青少年時期的比爾蓋茨放手無疑是聰明的:適當地放手,讓孩子學會獨自面對他自己的生活!
也正是他們的放手,讓比爾蓋茨獨自面對生活中的一切,逐漸變得強大!
2.兒子輟學,陪兒子創業
比爾蓋茨在私立學校讀時上,迷上了電腦。
蓋茨逐漸獨立,也意味著有更大的自由。
這自由支撐著他四處旅遊、打工、休學做程式設計師,做了很多同齡人不能做到的事。
也正是這段自由成長期,讓蓋茨遇到了他的人生一個重要夥伴保羅艾倫以及作出更讓老蓋茨吃驚叛逆的決定。
1975年, 身為哈佛大學三年級學生的比爾·蓋茨決定退學, 與艾倫共同創業。
老蓋茨夫婦震驚過後最後還是勉強同意兒子的選擇, 支持他去新墨西哥州創業。
後來蓋茨將公司遷回西雅圖,靠近父母。
老蓋茨利用自己當律師建立的社會關係, 向西雅圖的商業人士大力「推銷」微軟。
他所在的律師公司成為微軟當時最大的客戶。
1980年, 老蓋茨施展自己的口才, 說服兒子的大學同學史蒂夫·鮑爾默輟學加入微軟。
父母的態度,是決定孩子未來的關鍵因素。
老蓋茨與妻子對比爾蓋茨創業的決定的支持態度,讓比爾蓋茨有了前進的鼔舞和動力。
3.勸兒子「從善」,為兒子打工
比爾蓋茨因為微軟公司上市,從而一夜間成為世界首富。
這時,他與父母的理念不同爆發爭吵。比爾蓋茨想要更多精力放在事業上,而母親則希望兒子分些精力、投些錢去做慈善事業。
這次,老蓋茨是堅定地站在妻子那邊,勸兒子從事慈善事業。
最終, 比爾蓋茨被說服,他在微軟內部為慈善機構「聯合勸募會」募捐。之後, 比爾·蓋茨又加入「聯合勸募會」董事會。
1994年,比爾·蓋茨的母親因患乳腺癌去世,這事對蓋茨觸動很大,加快了對慈善事業的投入。
妻子去世後,已年過七旬的老蓋茨向兒子提議創建一個正式的慈善機構, 由他負責申請審查和撥款。
一個星期後, 比爾·蓋茨拿出1億美元作為起步資金, 創建「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老蓋茨是最初的管理者之一。
從那時開始,老蓋茨為兒子「打工」十多年間, 他每天出現在基金會辦公室, 精心打理兒子的慈善事業。
2013年6月, 比爾·蓋茨卸任微軟執行董事長, 連「人」帶「錢」全部投入慈善事業, 父子兩人開始「並肩作戰」。
比爾蓋茨說:「如果沒有我父親,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是他塑造了基金會的價值觀。」
可見,老蓋茨在慈善事業幫助了兒子,他的價值觀還影響整個慈善基金髮展。
塞萬提斯說:「父親的德行是兒子最好的遺產。」老蓋茨用自己的行為、行動支持著比爾蓋茨,他的愛是偉大的,每一點、每一滴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