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理人雜誌
編輯|楊瑞 來源:財經三分鐘
01
大股東瘋狂套現
大股東!又開始割韭菜了!
2021年剛剛開始交易,被外界譽為「中國第一鴨」「A股鴨脖一哥」的絕味食品(603517.SH)就扔出了一顆重磅炸彈——
1月3日晚,絕味食品披露了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減持結果,去年9月23日-12月31日期間,控股股東上海聚成等累計減持公司股票3648.0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99%。
這意味著,通過本次大幅減持,絕味食品控股股東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廣、上海富博累計套現高達25.59億元,金額之大簡直令人瞠目結舌!
大股東套現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總是在高位「精準減持」。去年絕味股價一路狂漲,公司股價從2020年2月3日的最低33.83元,暴漲到了8月31日的95.8元,期間累計上漲150%。
而就在絕味食品股價登頂的當天,公司控股股東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趁機拋出了減持計劃,擬減持公司股票不超過3651.78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
按當天最高價95.8元估算,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頂格減持對應的市值約為35億元。在這個消息的衝擊下,9月1日當天絕味食品大跌近8%,早盤一度觸及跌停。
那麼,大股東們都是誰?錢究竟流到了誰的腰包?
天眼查顯示,上海聚成、上海慧功、上海成廣和上海福博分別於2011年1月~2月先後成立,實控人均為絕味食品創始人兼董事長戴文軍。
創始人接二連三地套現,究竟是把上市公司當成提款機,還是要明哲保身,「不賺最後一個銅板」?
無論如何,絕味這幾年的經營慘澹,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2020年上半年,絕味食品實現營收24.13億元,同比下滑3.08%;歸屬淨利潤2.74億元,同比下滑30.78%,這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收、淨利雙降的中期業績。
尤其是一季度的業績更是悽慘,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59%,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65.27%。
危機的種子早已暗中發芽,近年來絕味食品的業績早已是「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2017-2019年,絕味食品營收增幅分別為17.59%、13.45%和18.41%,歸母淨利潤增幅分別為31.93%、27.69%和25.06%,淨利潤增幅逐年放緩,主營業務似乎已經摸到了「天花板」。
與此同時,絕味食品毛利率也在逐年走低。數據顯示,2017-2019年,絕味食品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5.79%、34.30%和33.95%。
反觀另兩位滷味巨頭——周黑鴨和煌上煌,毛利率卻高了絕味不只一個段位。
Wind數據顯示,2017-2020年上半年,周黑鴨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60.93%、57.53%、56.54%和54.56%;煌上煌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4.66%、34.47%、37.59%和35.62%。
那麼,我們不禁就要問了,絕味究竟是怎麼了?「鴨脖一哥」,為何風光不再?
02
晚了競爭對手十年,卻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哥」
睡個了懶覺、卻趕上了早集。作為如今的「鴨脖一哥」,絕味的崛起讓競爭對手鼻子都要氣歪了。明明它成立時間最晚,但公司卻在短時間內實現了逆勢反超。絕味食品的創始人名叫戴文軍,1968年出生。當他2005年在長沙街頭開出絕味鴨脖第一家店時,競爭對手們已經成長了十來年了:1997年,周富裕創立了「周記怪味鴨店」,並在後來註冊了周黑鴨商標;江西煌上煌集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更是早在93年就已成立,還已經被評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而絕味鴨脖創始人戴文軍,此前的工作領域和食品八竿子都打不著,是株洲千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場部經理。而他創業,純粹是因為「愛吃鴨脖」,某一天享受美食時突然萌發了創業想法——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鴨脖這個東西,大家都愛吃,肯定具有很大的商業前景。而且這種滷味食品具有很強的可複製性,如果採用中央工廠統一生產,利用冷鏈配送,將產品分發到基層銷售點,雪球不就滾起來了麼?
所以,戴文軍開啟了他的「鴨脖之旅」,並在競爭對手們多採用直營門店的情況下,另闢蹊徑——要走連鎖加盟的模式。先儘可能快、儘可能多地開設門店,收取源源不斷的加盟費,公司再根據門店需求的訂貨量提供統一配送,再從收入額進行分成。這就是因為,對於鴨脖這種滷味店而言,往往是以小作坊生產模式為主,自產自銷,區域屬性非常強,即使如今外賣配送擴大了送達範圍,但單店影響規模依然有限。所以,門店數量,直接是與企業規模成正比的。只需10萬左右即可快速開店,進入門檻低、投資回報周期短、公司分成多,這些優厚條件吸引了大量加盟商源源不斷的加入。2014年起,絕味以每年超過1000家加盟店的速度迅速增長。即使是在疫情期間,其跑馬奔騰的腳步也並未停止,僅2020年上半年就新增了1104家門店,多於2019年全年。目前絕味食品在全國已有12058家門店,同期煌上煌和周黑鴨的門店數量為4152家和1367家,絕味食品遙遙領先。大舉擴張也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營收和利潤。2011年-2016年,絕味營業收入增長147%,淨利潤增長883%,2017年上市後營收更是衝刺到38.5億,2019年絕味食品營收51.72億元,歸母淨利潤8.01億元,利潤周黑鴨的兩倍,更是煌上煌的近四倍,絕味完美地演繹了什麼叫做「後來居上」,比競爭對手入局晚了十來年,卻在幾年之內就跑到了行業第一。03
無下線炒作、無保障產品
但步子邁的太快,就容易跑丟鞋子。急速的擴張之下,絕味的隱憂也逐漸浮現。自打走入大眾視線,絕味就被質疑「三觀不正」。2016年絕味發布《全城找鴨不犯法》《好久不減》等文章,充滿了種種暗示。2017年絕味上市之後更加猖狂,雙十一時發了一張預熱海報——一名女子著短褲,躺在床上帶鐐銬分開雙腿,同時配文:鮮嫩多汁,想要嗎?在遭到輿論痛批之後,絕味於次日撤下該廣告。但誰承想一天後,絕味鴨脖的官方微信上又出現了以大衛雕像隱私處打上馬賽克為背景的圖片,並發了一篇題為《我不搞預售,我就是玉獸》的文章,還配以「這幾個月我提前來了,味足『量』更大」的文字。據媒體統計,2017年絕味鴨脖官方微信號發布的推送中,有5篇在標題或內容中涉嫌性暗示。
絕味官方微信公號截圖當然,屢教不改的絕味也遭到了監管的痛擊,因廣告圖片媚俗、文字低俗被長沙市工商局罰款60萬元。消費者們對於絕味價值觀的質疑,不僅體現在無底線、無節操的營銷炒作上,更體現在絕味對於產品質量的敷衍上,這些年來,關於絕味食品安全的問題可謂是數不勝數。黑貓投訴平臺中,絕味鴨脖的投訴量為74條,其中僅2020年發出的就有44條。消費者提出的投訴包括絕味鴨脖強買強賣、買到的食品發臭發酸、吃出白色長條塑料等。舉兩個例子大家自行感受下(飯前勿看)2020年9月,廣東順德一位消費者在當地一家絕味鴨脖店購買的「招牌風味蝦球」產品中吃出了活蟲,發現時已入口。2020年10月15日,有消息稱廣東湛江絕味鴨脖玻璃櫃驚現大老鼠,引發網友們一片驚呼。當然隨著事件的發酵,絕味食品急忙站出來撇清,提出出事的門店不是絕味,而是假冒絕味名義的山寨店。成也蕭何敗蕭何。絕味質量問題頻發,也與它跑馬圈地的快加盟模式有關。攤子鋪的太大,自然會容易出現漏洞,你很難把控每一個加盟商的管理與操作。
除了客觀上的確存在難度之外,更大的原因還是在於絕味太不走心。一方面它對於加盟商管理上很不到位,加盟之後問題多多;另一方面加盟渠道也有很多漏洞,加盟之時也容易出現BUG。若在國內各大搜尋引擎以「加盟絕味鴨脖」進行搜索,首頁基本難以找到絕味食品的官方加盟途徑,反而是山寨信息遍地。有意思的是,目前絕味食品披露直營和加盟店超過1.2萬家,但事實上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打著「絕味鴨脖」旗號的「山寨」可能比「正主」還要多。此外,食安問題也與絕味社區熟食店的定位有關,雖然給了消費者選擇食品分量的空間,但開放的售賣環境也讓絕味的產品在貨架時長和儲存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絕味的保質期一般在3天左右,而盒裝周黑鴨註明的保質期為7天,真空包裝則更久,因此也更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事實上,別說是3天保質期了,就算門店產品是合格的,但消費者購買之後到食用之間的三、四個小時內沒有達到冷藏儲存的條件,也很容易出現問題。
04
結語
這世界上,本就沒有永遠不敗的巨頭。尤其是對於鴨脖這種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行業更是如此,滷製品行業技術含量不高,進入門檻較低,市場集中度很低,即使絕味擁有「鴨脖一哥」的稱號,但市佔率也僅僅只有9%,周黑鴨約5%,煌上煌約3%,三巨頭佔據不到20%的份額。所以,在創新品類層出不窮、競爭對手不斷崛起的情況下,若是絕味再如此罔顧企業管理、產品質量,那麼早晚會失去人心,「一哥」終將「只是個傳說」。不過,從文章開頭所述,大股東3個月套現25億的操作來看,說不準這一天的到來,究竟會是因為被市場拋棄,還是因為被創始人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