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人們總喜歡用濃醇、甘甜形容一杯咖啡的美,然而,何謂濃?何謂醇?其中的差別在哪兒呢?
咖啡含有膠質,膠質的感覺可以在川七、秋葵、木耳菜、蕨菜等等蔬菜或者蘆薈裡找得到,那種黏黏稠稠滑滑的東西就是膠質。咖啡能否有厚度以及醇度表現關鍵都在膠質,膠質越濃鬱,也就越能感受濃、醇、飽滿、厚實、滑潤種種的表現。 含在口中的咖啡膠質表現得好,滑潤和黏稠度越佳,飲者也就越能了解與體會「濃」的意思和「濃」的表現。含在嘴裡的咖啡有如含著一口奶泡般有張力有彈性,又宛如嘴裡那口被含著的液體是油脂,滑熘且潤口。 濃和醇其實是同樣的東西,只是等級不一樣。濃是口腔的感覺,口腔的黏稠感就是膠質存在的證明,那就是濃;咖啡汁液吞下後餘韻猶存,還能讓喉嚨感受得到由膠質轉達出來的黏稠的存在,那就是醇。簡易的說,醇也就是膠質在喉嚨屬於深層的尾韻,膠質最後的身影。 真正濃、醇到一口便能讓人難以忘懷的咖啡少之又少。要知道,高檔次的咖啡入口是乾淨、無負擔的,除了香氣會留在口腔,所有的味道都在喉嚨表現,喝了這麼一杯咖啡,無懈可擊的風味表現,純淨美好,口感香醇,但當下很難說得上來這杯咖啡的「醇」之於其他有甚麼強人之處,只覺溫潤厚實,等到你喝了下一杯咖啡之後,你才能感受到甚麼叫做「醇」。 喝了第一杯這樣的咖啡後,你可以試著馬上喝第二杯別種咖啡,第二杯咖啡立馬變淡、變水,連風味都平了。不是那第二杯咖啡不好,若單單飲那第二杯,還是非常美味的,是前面那杯咖啡太強悍,醇度太高了,沒有經過這麼比較,無法真正體會醇度的感覺,這樣的好咖啡實在難求。 所以,有很多東西和許多物質都得藉由同時比較,比較之下就有勝出者,也唯有透過互相比較,方可一分高下,懂優劣之別。 口腔裡的味道和感覺都屬於較淺層的,而喉嚨能感受到的味道和感覺都是比口腔深層的東西,越是能進入或停留在喉嚨深處的東西,品質越高,但是絕對不能是有不舒服或帶著負擔、散之不易的味道,這才是真正好的咖啡。內容來源:Full House Coffee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