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貴妃,乾隆皇帝後宮妃嬪,影視劇《如懿傳》中金玉妍的歷史原型。在《如懿傳》的演繹中,金玉妍表面心直口快、不善心計,其實城府極深、野心勃勃、狠決老辣,將眾多後宮妃嬪乃至中宮皇后都擺弄於股掌之中。「蛇蠍妖婦」,或許就是對金玉妍最好的總結形象。
歷史上真實的嘉貴妃,究竟何種模樣?乾隆皇帝在其冊封諭旨中對其有著「範秉柔嘉,性成謙慎;虔奉箴規,動遵禮法」的積極評價。也就是說,歷史上的嘉貴妃性格溫順、謹慎謙虛、深諳禮法,絕非《如懿傳》中狠毒、老辣的負面形象。
歷史上的嘉貴妃歷史上的嘉貴妃,雖然並非北國玉氏貢女,但也確為金姓,出身朝鮮。早在皇太極時期,嘉貴妃的先祖就率族歸順後金政權,被編入內務府漢軍包衣。後因嘉貴妃得寵,乾隆皇帝才命其家族脫離包衣身份,改姓金佳氏。
歷史上的嘉貴妃究竟有多受寵?我們以幾個具體事例予以說明:
1、嘉貴妃共為乾隆皇帝生育了4位皇子,其生育成績僅次於令妃魏佳氏;
2、包衣出身,以潛邸格格身份進入乾隆朝的金佳氏,從貴人逐漸晉升為皇貴妃;
3、嘉貴妃薨逝後,乾隆皇帝命其入葬裕陵地宮,「生同衾、死同穴」。
在乾隆皇帝專寵富察皇后的乾隆朝初期,金佳氏就接連為乾隆皇帝生育了兩位皇子;富察皇后崩逝後,乾隆皇帝將那拉氏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的同時,將金佳氏晉封為貴妃,成為乾隆後宮實際上的二把手。乾隆二十年,嘉貴妃病逝,乾隆皇帝又將其追封為淑嘉皇貴妃。僅就其後宮位分的接連晉升,就足以證明乾隆皇帝對其的特殊恩寵。
除此之外,因為嘉貴妃的原因,乾隆皇帝還對其母家極為關照。嘉貴妃的兄長金簡,官至吏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權勢煊赫、聖眷優渥,一度成為僅次於權臣和珅的囂張人物。
嘉貴妃薨逝以後的遺憾嘉貴妃共為乾隆皇帝生育了4位皇子,分別是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皇九子和皇十一子永瑆。除了早年被命出繼履親王胤裪為後的皇四子永珹和早夭的皇九子,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一子永瑆,一度成為皇位繼承人的有力競爭者。
在兩位嫡出皇子——永璉、永琮;皇長子永璜;皇五子永琪接連薨逝以後,乾隆皇帝用以選擇皇位繼承人的「立嫡」、「立長」、「立賢」原則全部消失。此時年齡最長的備選皇子就是皇八子永璇,但根據《承政院日記》的記載,這位佔據年齡優勢的皇子,除了有足疾缺陷外,還因「縱慾敗禮, 性行不良」而被乾隆皇帝屢次訓斥,進而失去了繼位可能。
而皇十一子永瑆,文才見長、工於書法,甚至「名重一時,士大夫得片紙隻字,重若珍寶」,乃係名列「乾隆四家」的著名書法家。另外,根據永瑆在嘉慶朝初期曾經領班軍機處的經歷來看,他的政務處理能力也絕非常人能及。可乾隆皇帝最終卻放棄了永瑆,選擇了資質平庸、不具備年齡優勢的皇十五子永琰。究其原因,不是因為永琰太優秀,而是因為永瑆太不爭氣。
根據《清實錄》、《嘯亭雜錄》等諸多歷史文獻的記載,這個最有可能讓其生母嘉貴妃取代令妃被追封為皇后的皇子,最起碼有著以下幾點讓乾隆皇帝無法接受的缺點:
1、不重騎射、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太重;
2、「天性陰忮,好以權術馭人,唯知逢迎權要」,讓其逐漸失去了朝臣的支持和擁護,失去了乾隆皇帝的信任和恩寵。
3、小氣吝嗇到了極點,「持家苛虐,日用菲薄,庫積銀八十萬,莫肯揮霍」甚至還曾經率領全家上下食用死馬肉,以節省日常開支。
也就是說,但凡皇十一子永瑆能在日常生活和細節處理上稍微做得好一點,被乾隆皇帝秘密寫入傳位詔書的就應該是他,而不是皇十五子永琰。如此一來,嘉貴妃也會取代令貴妃,被乾隆皇帝追封為皇后,一改身後待遇和家族榮寵。
後記在歷來講究「母以子貴」的清朝後宮,能得皇帝恩寵的後宮妃嬪,自然會得到後宮位分的晉升,但真正決定自己後宮地位和影響的關鍵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所出皇子的最終定位。金佳氏被追封為皇貴妃的時候,魏佳氏還只是令妃,可就因為所出皇子的巨大差異,令妃成為了孝儀皇后而淑嘉皇貴妃就永遠只能是排在其後的皇貴妃。
縱然自己的兒子沒能給自己帶來最終身份的改變,對淑嘉皇貴妃而言多少有些遺憾,但從侍妾身份逐漸升級為皇貴妃,而且能被入葬裕陵地宮,也算是後宮女性的成功代表了。只是《如懿傳》對其蛇蠍心腸、陰狠毒辣的形象演繹太過不負責,真不知原本就帶有遺憾的淑嘉皇貴妃會作何感想。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一·后妃》、《清實錄·高宗實錄》、《承政院日記》、《嘯亭雜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