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在嘉峪關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嘉峪關市地震局宋政平局長就我市地震活斷層探測及嘉峪關地震科普館建設運行情況進行了介紹。
一、嘉峪關市地震活斷層探測
活斷層探測是提升我國大中城市防禦地震災害能力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可以科學研判未來地震可能發生的地域、震級,確定地震破壞的最強區域,使新建的重要設施、重要工程項目避開活斷層。探測成果將為政府決策、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國土綜合開發利用、重大基礎設施工程選址、建築抗震設防、震時災害快速評估、應急救災和城市防震減災提供科學依據,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的合理性。
嘉峪關活動斷裂位於文殊山凸起的東部邊界,總體呈320°延伸,屬於河西走廊西段走廊內斜向斷裂。北端起於黑山東麓的格拉子溝—大坂河一帶,向南經磨子溝口、黃草營、何家莊、嘉峪關城樓東、水泥廠西南、鱉蓋山東南、嘉峪關火車站、楊家莊,終至滾礬片一帶,長約38km。走向N35-40°W,傾向SW,傾角73-85°,為右旋走滑逆衝斷層。
探明嘉峪關市活動斷層活動時代和具體的活動參數,對於嘉峪關市地震風險全面排查,最大程度的減輕地震災害風險,實現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和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從而能最大限度地有效減輕地震災害,保障人民財產安全,為保持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對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1月以來,甘肅省地震局組織專家,歷時一年多對嘉峪關斷層進行了詳細探測,提出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報告資料詳實,內容全面,對於服務嘉峪關市規劃建設、土地利用、重大工程選址以及綜合減災等有重要作用。2019年8月2日,我市召開了活斷層探測結果通報會,會上,甘肅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石玉成同志對嘉峪關市活斷層探測項目的科學思路、重要意義及嘉峪關市所處的地震構造環境等進行了詳細介紹,通報了嘉峪關市活斷層探測項目建設情況和所取得成果,要求我市要切實把握嘉峪關市活斷層探測成果,做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城市規劃和應急準備等相關工作,在城鄉規劃、國土利用、工程選址等方面廣泛應用。
在今後的工作中,嘉峪關市地震局將紮實推進活斷層探測成果運用,認真編制「十四五」防震減災規劃,為減輕我市地震災害風險,提高地震災害防禦能力做出積極貢獻。
二、嘉峪關地震科普館建設運行情況
嘉峪關地震科普館位於嘉峪關關城文物景區內,毗鄰嘉峪關長城博物館,面積約310平方米,於2016年12月建成,2017年5月1日正式開館。科普館是由中國地震局、甘肅省地震局、嘉峪關市政府共同出資建設的一座現代化、專業化、個性化的地震科普場館。
整個場館的主要功能是對廣大的社會公眾普及地震知識,滿足公眾對地震知識的求知慾望,增強公眾的震災防禦意識,提高公眾防災避險的技能。館內按地震監測預報工作體系、震災防禦工作體系,地震應急救援工作體系進行展示。全館共分為六個展區,分別是大地的顫抖、地震探秘、防震減災、避險逃生、美好明天、地震探險。展廳以防震減災為核心主題,主要進行地震知識科技普及和防震避險體驗訓練,融地震科普、防震減災、避震自救為一體,變觀眾客觀被動觀看為主動參與,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地震知識,使觀眾減少對地震災害的恐懼,樹立地震來臨時與其做鬥爭的信心。
自開館以來,每年組織機關幹部、中小學師生、社區居民到地震科普館進行參觀學習,讓廣大民眾切實掌握基本的防震減災知識和應急避險技能。嘉峪關市地震科普館先後被評為「嘉峪關市科普教育基地」和「甘肅省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答記者提問
Q
請問宋局長:剛才我們已經了解到咱們建成了嘉峪關地震科普館,那麼請您介紹一下地震科普館的參觀流程和開放的具體時間。
A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嘉峪關地震科普館實行公眾開放日制度,公眾開放日一般為每年的5.12防災減災開放日的所在周。平時工作日可接受個人和20人以上團體的電話預約免費參觀。地震科普館預約參觀由嘉峪關中心地震臺具體負責,個人參觀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團體參觀需出具單位介紹信。
科普館具體開放時間是: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00
聯繫人:董海龍,聯繫電話:6396001
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前往參觀。
聲明:除原創內容特別說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