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4日,作為上海設計之都十周年主題活動重要的支線活動之一,東華活動周持續進行中,「設計點亮生活—時尚設計論壇」、非遺服飾動態創演秀、「亞洲聯盟超越設計作品展」、「D•DREAM」的草坪國際插畫邀請展等活動在東華大學延安路校區輪番上演,設計、藝術、創意、傳統等多種元素相融合,帶領觀眾感受時尚設計的視覺盛宴。
可持續VS時尚,時尚也要「可持續」?
近年來,「可持續時尚」越來越成為時尚產業的關鍵詞之一。「可持續」是理性堅守與未來價值,「時尚設計」是靈感挖掘與潮流製造,當這兩者相遇是會在碰撞中迸發新的創意火花?還是在平衡中塑造新的商業生態?可持續設計的前路何在?時尚設計如何在循環中創造?本土設計師及品牌又該如何踐行可持續時尚?
作為上海設計之都十周年活動的主線論壇之一,以「可持續時尚:設計再造的商業生態力」為主題的「設計點亮生活—時尚設計論壇」於11月22日舉行。來自政府部門和行業機構的代表、國內外知名時尚企業的管理者、國際相關知名大學的學者、國內外頂尖設計「大咖」和業界媒體記者等齊聚一堂,深入討論了如何引導時尚行業走向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未來以及創新領域面臨的挑戰等議題,共話上海的可持續時尚發展之路。
「品牌如何秉持可持續理念發展?」上海之禾時尚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東華大學校友葉壽增拋出了他的提問。演講中他分享了他的「自然之道」,是基於「天人合一」的古老東方哲學,從大自然中精選高品質的原料,並以對環境負責任的態度加以再造,摒棄多餘設計,展示其產品的天然之美;
WS世尊/無間設計創始人吳濱以「摩登東方的可持續設計變革」為主題,他從中國人對住宅需求與觀念的演變角度切入,認為人的需求想像力和審美和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大事件會影響人的審美;
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劉長奎聚焦「可持續時尚價值鏈解構」,他認為關鍵是要尋找並確認價值鏈內的「熱點」,針對此熱點採取幹預措施,從而擁有改善整個系統環境和社會影響的最大潛力,企業也能夠利用其創新力量來幫助並激勵個人擁有可持續生活的最佳解決方案。
躺「大枕頭」望星空 戴VR眼鏡「秒變」藝術家
除了「設計點亮生活—時尚設計論壇」,非遺服飾動態創演秀、「亞洲聯盟超越設計作品展」、「D•DREAM」的草坪國際插畫邀請展等活動也同期進行中。
記者在現場看到,走進東華大學延安路校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草坪上畫滿繽紛插畫的大枕頭。據悉,「D·DREAM草坪國際插畫邀請展」也是本次「東華活動周」重要的項目之一,展覽共收集到來自中國、美國、拉脫維亞、澳大利亞、哥倫比亞等世界各地69位藝術家的215張作品,被擺成了「D•DREAM」的形狀,就像是無數個「大枕頭」一樣。
展覽突破了插畫載體本身和展示空間的束縛,創造性地採用充滿氣的貨櫃防震袋作為畫布進行藝術表達,畫架變成草坪,天花板就是天空,也是藝術家們對於可持續理念的一次致敬。
「我想人就是要仰望星空的,青年人更是這樣,我們就是想策劃這樣一個藝術展,為大家提供一個機會,可以躺在印有藝術家夢想的『大枕頭』上來仰望星空,擁抱夢想。」本次展覽的主要策展人吳亮說到,「我們希望在這個不尋常的一年裡,以這樣的方式帶給更多人陽光與正能量」。
此外,主題為「亞洲之聲」的「亞洲聯盟超越設計作品展」則展出了來自十多個國家852件作品中的213件作品——活動在上海、臺北、首爾、曼谷四個城市同步舉行。
記者注意到,展覽創新性地融合了新媒體、空間藝術和動態影像,通過沉浸式VR塗鴉體驗讓在場觀眾變身藝術創作者,給予觀者身臨其境的藝術感受。
來自東華大學餘繼宏團隊的設計作品也入選了本次大展。這組設計關注到了瀘沽湖周邊地區摩梭人文化,從摩梭族人的服飾、飲食、建築、文字等不同方面,提取其中最有特色的元素,如木楞房、豬膘肉、達巴文字、花窗等,再結合現代插畫的表現手法,設計出紋樣形成作品,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創品牌,也是「設計扶貧」的一次有效嘗試。
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李俊表示:「讓不同人群共享設計之美,實現可持續時尚的美好生活理想是我們(東華大學)一直以來的追求和不懈努力的方向。」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璐 通訊員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