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馬斯克在參加《喬·羅根秀》時,回應了之前說要賣掉豪宅的言論。他說:「財富讓人感到壓抑,它是一種攻擊載體,並打算保留一些財產後,租房子住!」
這話小萬聽著總有股「何不食肉糜」的味道,或者說是在傷口撒鹽和孜然的味道。畢竟小萬是一個不幸被「殼」罩住的人。
租房是許多年輕人進入社會挨的第一次毒打,不少人破碎的漂泊夢都是從租房開始,這是個不想提及但又必須經歷的痛苦存在。
小萬曾經幻想自己抱著一堆紙箱,跟室友親切地打招呼入住,甚至關係好到可以一起聚餐喝酒。
現實卻是因為水電燃氣費吵得不可開交,因為客廳屁大點公共區域的物品擺放暗自較勁。
為了便宜三百塊,住在多通勤半小時的城鄉結合部,是我們「應屆北漂生」的多數選擇。
每天早上擠地鐵,不擺出「諾曼第登陸」的架勢,下車就只能開啟「晨練」模式(以3m/s的速度衝刺到公司打卡)。
縱使租房有千般不好,但有著萬般無奈的我們也會選擇奔向自由。
苦逼的2億「租住民」
對於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來說,去大城市為夢想打拼,再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還是畢生追求。
在這條打怪升級的路上,租房成了老百姓的心頭大事。
在我國2018年的2.41億流動人口中,大約有2.1億需要租房。預計在2022年,租賃人口將達到2.4億人。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房價攀升是租房市場需求旺盛的另一原因,從2018年全球主要城市房價收入比情況來看,中國核心城市的房價收入已經高於大部分國際城市的房價收入。
也就是說,未來的核心城市房價還會繼續上漲,更多的人會因為買不起房而只能租房。
購買一套房子的時間成本加大,意味著租房時間變長,租房需求更會大幅度增加。
可是由於「二房東」的存在,我們不僅買不起房,很可能連租都租不起。
我國雖是世界上租賃人口最多的國家,但租房制度並不完善,蛋殼公寓的「爆雷」事件讓大家看到了更多的租房陷阱。
「長租公寓」是近幾年的新興產業,其中「分散式長租公寓」是租房市場中最主要的運營模式,在長租市場佔比高達75%。
所謂分散式長租公寓就像「二房東」蛋殼一樣,以低價把業主的房屋先租賃過來,進行裝修改造,配齊家具家電之後再高價進行出租。
這位「二房東」的短暫性成功,讓「網際網路+金融+租房」這個模版成了許多中介爭相模仿的商業模式。
它確實解決了一些棘手的問題,比如房東不用親自管理也能每月收錢;租客不用置辦物件,直接拎包直接入住。
這也形成了一個幾乎由中介主導,房東輔佐,租客無話語權的局面。一旦中介崩盤,矛盾只會轉到兩方受害人身上。
被拖欠帳款的合作方向蛋殼公寓要帳
另外,長租公寓往往沒有足夠的現金流來源,所以「租金貸」成了部分運營商的第一選擇,儘管這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
在這場註定存在風險的買賣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可能導致資金鍊斷裂,產生連鎖反應。
在沒有看懂這其中的運營法則前,大部分的年輕人還是無法阻擋對這類公寓的喜愛,因為它主打的居住品質正對胃口。
自如友家的裝修風格
對於需要生活儀式感的年輕人來說,租房租的不是一張床,而是一個避風港。注重設計感的公寓房間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或簡約或時尚的裝修風格,營造出了一種「家」的錯覺。唯一延續的80年代租房習慣,就是「不置辦大件」。
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租的是別人家房子,花自己錢置辦別人家是回報成本特別低的事,所以只要沒影響到正常生活,一般是不會重新裝修,或者購置不能帶走的東西。
這一點和國外有著極大的差異,外國人更喜歡把一間空房,親力親為地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外國人為啥那麼愛租房?
我們辛苦大半輩子,就想混一套寫有自己名字的住宅。反觀外國人,比起買房更願意租房,真的是他們更懂得及時享樂嗎?
其實,如果人人都能買得起房,就不見得會有人出來租房了。
在《李國平教你如何培養金融思維》課程中有提到,美國近幾年房價漲得比較厲害,尤其像新澤西州、邁阿密、舊金山等地。
其中紐約附近的房價很多都是中國人給抬起來的,因為中國人喜歡到了一個地方就買房。
這些地方寸土寸金,動不動也是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一套房,和我們一線城市的情況幾乎一樣。
再加上美國的維修費、房產稅都較高,一套100萬美元的房子,每年房產稅就要3萬美元,再加上幾千美元的管理費、水電費,似乎租房是個更好的選擇。
在北美大城市,超過35%的人願意租房居住,這和他們健全的租賃制度不無關係。
在美國,房東是不能隨意漲房租的,更不能輕易毀約,你不必擔心自己會像王曼妮一樣,隨時接到房東的電話通知。
此外,像我們在租房條件中展示的「只租男性」或「只租女性」,在美國會被當作「性別歧視」而吃官司。
相比房東來說,租客會享受更多的主動權,房東很難無故將租客趕走。甚至在租客拖欠房租時也是一樣。
除了美國,日本也是一個「資深」的租房國家,這種美好主要來自民族自帶的乾淨與細緻捨得花錢。
某日本公寓首付約474,600日元
日本人的精緻是出了名的。
房子作為一個長期住所,他們更會精心布置,再加上日本人大多比較注意衛生,對前房客留下的東西會有些牴觸,所以他們會購買自己喜歡的家具家電以便長期使用。
雖然這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但還是划算的投資。因為通常情況下,沒有工作變動等特殊原因,日本人會在一間房子住很久,十年都是有可能的。
日本的相關法律也有規定,租客在退房後要將房屋恢復至原來狀態,不然需要支付賠償金。因此,房東一般不會提供家電家具,這對房東和租客來說,都是最便利的選擇。
知乎一位網友的日本租房體驗
當然,這些高體驗感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之上。
在入住前除了正常需要繳納的租金和押金外,還需繳納禮金、保證會社、火災保險、共益費、管理費、換鎖費等各種為了提高你生活質量而設的費用。
在一個我們嫌小的房間內,擺滿了一居室才能放下的家居用品,甚至還設有廚房和乾濕分離的衛生間,這或許就是蝸居的幸福吧。
一個20平的房間也能有乾濕分離的衛生間
你可能和小萬一樣,總是因為室友太吵和房租問題頭疼,還時常抱怨這一畝三分地放不下自己的雜物,但它接地氣的真實感仍是治癒我們的地方。
讓生活變得炙熱的,從來不是房子本身,而是住在裡面的人。
聞不到花香的日子可以自己種花,房子可以是租的,但幸福不是。
希望我們都能住在一個有獨衛、網不卡、能放下各種小玩意兒的家。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作者:你的小萬
參考資料:
萬門大學.《李國平教你如何培養金融思維》.李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