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小夥伴小夥伴去香港的時候
必定打卡壽司店
尤其愛吃刺身壽司
入口即化而且低卡的減肥聖品怎麼能不愛!!
通常一點就是一大盆!
在香港的日本餐廳和壽司店是多不勝數啊
路邊的連鎖壽司店也特別多
不過最近香港消委會做了個測試~
結果嘛~卻不怎麼理想~
讓愛吃壽司刺身的人大吃一驚
香港消委會早前從市面搜集50款三文魚和吞拿魚刺身樣本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大部分樣本裡面有甲基汞,而部分刺身樣本更是發現了蟲卵及線蟲,惟不知是否活蟲。
此外,位於黃埔的稻庭養助的銀三文魚刺身,經鑑定後發現實為紅鱒;同時,有10款吞拿魚樣本驗出重金屬超標,對孕婦、胎兒及幼兒均會有影響。
香港消委會在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以一般消費者身份,從超級市場、食品店及專門售賣刺身的食肆,購買31款聲稱是三文魚(又稱鮭魚)及19款聲稱是吞拿魚(又稱金槍魚)食品的樣本進行檢測。
在31款三文魚樣本裡面,有30款樣本驗出甲基汞,但是含量比較低。
而19款吞拿魚樣本裡面全部驗出甲基汞,有10款的甲基汞含量超出本港法例汞含量標準,最多超標近2倍。
其中有兩款的吞拿魚甚至超出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每公斤1.2毫克的國際標準,分別為1.48ppm及1.23ppm。
按現行規例所有「固體/液體食物」(包括魚類)的總汞(包含甲基汞)最高準許濃度為每公斤0.5毫克(0.5ppm)。
根據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規定,假設育齡婦女的體重為60公斤,其每周攝入「甲基汞」的限量為96微克。
若以一片12克吞拿魚為例,在這次測試中在吞拿魚樣本發現的最高「甲基汞」含量1.48ppm計算,每周進食6片該吞拿魚樣本便會超過限量。
其中超出食品法典委員會每公斤1.2毫克的國際標準的兩個樣本來自
汞可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尤其是發育中的腦部,因此孕婦、計劃懷孕的婦女和幼童,宜避免進食甲基汞含量可能較高的魚類,當中包括體型較大或捕獵性魚類。
而50款刺身樣本裡面並未測出抗生素或者是鉛,鎘,砷等等的重金屬。
除了檢驗樣本中的重金屬含量外,還有檢測樣本是否含寄生蟲,消委會分別以肉眼檢查;再以漂浮法檢查是否有蟲卵。結果發現,所有樣本均沒有肉眼可見的寄生蟲!但是有一款吞拿魚刺身樣本檢測出線蟲及蟲卵,一款三文魚樣本檢測出線蟲。
但由於檢出的蟲及蟲卵已經化學處理及數量太少,不足以再進行基因檢測,所以未能確定所屬品種,加上發現時線蟲已沒有蠕動,故此不能確定是否活蟲。
香港病理專科學院表示,一般市面上所售賣的刺身,均經過低溫處理,能有效殺死常見於鹹水魚的寄生蟲幼蟲,所以日常食用魚肉刺身而感染寄生蟲的風險並不高。
但消費者實在難以確認餐廳及供應商有沒有嚴格執行低溫冷凍處理。消委會又提醒,一般家用雪櫃並不能達到低溫冷涷,即負20至負35度的效果。
食用未經煮熟的海魚有機會感染海獸胃線蟲,如感染胃部,患者會在進食1至12小時內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等徵狀,亦有機會感染小腸,患者在5至7日內有腹痛,更可能令患者出現過敏反應。
在品種鑑定方面,31款的三文魚樣本中,有1款被檢出屬於虹鱒,另外30款則為大西洋三文魚,雖然虹鱒與三文魚同屬於「鮭科」魚類,但前者大部分的時間在淡水生活,後者則主要在海洋生活。售賣該虹鱒樣本的食肆,在中文餐牌標示該款刺身為「銀三文魚」,與所屬品種有出入。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教授梁美儀表示,雖然紅鱒和三文魚都是同屬「鮭科」的魚類,惟紅鱒大部份時間於淡水河流及湖泊生活,而兩歲至成年的三文魚則主要在海洋生活。
根據食品法典委員會的《魚和魚製品操作規範》,如果魚肉用作生食,須先在-20°C冷凍7天或-35°C冷凍20小時,便可殺死寄生蟲,效果與煮熟食物時殺死寄生蟲相同。
大部分刺身,尤其是吞拿魚,由於低溫冷凍可保存肉質,因此都會經過此冷凍程序,但值得消費者留意的是,冷凍不能殺死病毒及細菌,未煮熟的魚類和貝殼類海產,屬高風險食品,生吃可能會感染弧菌、沙門氏菌、諾如病毒和A型肝炎病毒等。
香港消委會建議:小朋友、長者、孕婦還有免疫系統較弱的人,不適宜食用刺身。
一男子吃自熱火鍋引發報警器報警,99%的人不知道它的安全隱患
迪士尼童裝pH值超標後,又出事了!李寧、浩沙、名創優品紛紛上黑榜
火車坐過站只需一步可以免費返回,很多人白花了冤枉錢
央視曝光!9款衛生紙細菌超標13倍,19款衛生紙缺斤少兩
晨光、得力軟泥玩具硼元素超標,家長注意已有兒童誤食中毒燒傷
1000份「人造肉」月餅3分鐘售罄,素雞、素鴨、辣條地位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