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號稱《釜山行》的正統續集,或者乾脆以後傳的形式上映,《釜山行2:半島》至少還是一部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的爆米花大爽片,也不至於淪為如今想洗白、想拔高都難的尷尬境地。
本來,在這個疫情依然肆虐歐美的檔口,憑藉《釜山行》、《寄生蟲》等片拼出來的韓國電影熱潮,觀眾們自然會對《釜山行2》翹首以盼,哪怕主演大換血、講了一個新故事,只要《釜山行》原版導演兼編劇延尚昊(或譯為延相昊)還在,翻車是不可能翻車的。
想不到,不顧一切強行追車的《釜山行2:半島》,還真的超出了預期,強行翻車了。
被網友戲稱《釜山行:速度與激情》也好,被觀眾吐槽似曾相識、過於煽情也罷,向典型的西方喪屍片致敬了一大圈,將追車、槍戰、體術和衝入喪屍群的爽快感堆到了極致,也無法掩飾其劇情的空洞無畏、套路滿滿,人物的扁平無趣、智商捉急,邏輯的七零八落、相互矛盾。
從《生化危機》到《殭屍肖恩》,從《殭屍世界大戰》到《行屍走肉》,太多歐美喪屍題材影視劇給足了全球觀眾血漿四濺的爽快感,哪怕是《攝像機不要停》這類充滿悶騷中二氣質的另類喪屍片,以及以《殭屍先生》為代表的一系列港產鬼片,都無一例外的提供了恐怖的不同維度與形式。
對於血腥暴力般的恐怖,觀眾早就習以為常了,因此,以普通人的視角,著重探討災難面前的人性閃光點,才是《釜山行》在一眾喪屍片中殺出重圍,被觀眾念念不忘的原因。
失掉了前作的特色與亮點,撿起了西方喪屍片的套路化,哪怕具有強行煽情的韓國電影看家本領加持,一樣敗得很慘、難以服眾。
套路搭臺,飛車唱戲
時隔近四年後,《首爾站》、《釜山行》續作的劇情該怎麼走,延尚昊應該想的最多,按理說,末世廢土應該是災難爆發之後,最合理的劇情走向。
於是,為了延續前作的劇情,在《釜山行2》的開篇,無法控制殭屍潮很快席捲了整個韓國,還未被感染的健康人,都忙著逃離這個絕望的半島。
男主俊碩是最後一批倖存者之一,此時,他駕車帶著姐姐和外甥趕往港口,最後一班客輪即將離開。途中巧遇一家人,職業軍人的敏感與趕路心切的事實,讓他毫不猶豫的開車走人。
船艙中,外甥被混進來的殭屍感染,姐姐卻選擇與兒子一起死,毫無辦法的俊碩陷入深恨的懊悔。
時間過去了四年,以難民身份生活在中國香港的俊碩,早已褪去了軍人的雷厲風行,顯得頹廢而衝動,因姐夫的一席話刺激,加上黑社會開出的優渥條件,他選擇了再次回到了被全世界遺忘的韓半島。他們的目標,是找到並帶回一輛裝滿美元的卡車。
或許是遭遇弄人,在遭遇了自稱631部隊的當地武裝與喪屍的雙路夾擊後,男主與姐夫失散,卻被一對姐妹救了,想不到,這對姐妹的媽媽敏貞,就是當初求他搭車未果的那個女人。
按理說,電影演到這裡,需要交代的背景、鋪墊的劇情告一段落,下面該進入正題了:在末世廢土的大背景下,面對失去人性的各色人等,男主該何去何從;面對女主一家人,男主該如何自處;對於深陷反派營地的姐夫,男主該如何抉擇。
於是,主創果斷的一拍大腿:不要慫,就是幹!彪悍女主帶著男主殺入敵陣,燒殺一番之後,跟對手進行了一輪驚心動魄的武裝版極品飛車,然後,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局,外加鏡頭與音樂配合完美的煽情橋段。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似乎懂了:這不就是打著個人英雄主義招牌的歐美殭屍動作片的一貫套路嗎?但似乎又不太懂:除了片頭令人揪心的母子殞命,小格局下的人間冷暖的《釜山行》首部曲中,極度揪心的自我犧牲、人性反思,怎麼說沒就沒了呢?
看著永遠蠟黃的燈光、灰暗的色調下,主角光環加身的男女主,在車神女兒等一眾配角的協同護佑下,順利的逃出生天,原諒我再也憋不住滿滿的不解與詫異,失聲苦笑了出來。
等了這麼久,期待這麼高,結果一看,就這?
失去的東西
看得出,雖然藉助了前作的世界觀和大背景,延尚昊希望能另起爐灶,將《釜山行2》做成更具獨立性的作品。
因此,在投資和觀眾預期都大幅度提升的前提下,他有理由也有信心將這部續集,打造成格局更宏大、矛盾更尖銳的全新冒險故事,讓西方觀眾看得懂、能接受的商業動作大片。
所謂東西方觀眾通吃,不只是延尚昊個人的野望,相信影片背後的投資人也有此意。
有人說《釜山行》過譽了,究其原因,該片聚焦於不可抗力的大災難面前,小人物的人情世故、悲歡離合,在細節中見真情才是它最打動人的地方。
無論是棒球棒男孩為了救女友的自我犧牲,還是在狹窄的車廂中,為了活命相互拋棄的乘客們,亦或是老人為了變成喪屍的妹妹感染了一車人,這些情節在虐心、催淚的同時,也帶給觀眾更多的思考,讓人物變得有血有肉、劇情能夠立得住。
世事無常,沒人得以永生,能夠在關鍵時刻把希望留給別人,才是人類最大的善良。
反觀《釜山行2》,這種充滿矛盾卻又合情合理的情節,幾乎消失殆盡,唯一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玩命追車、槍械亂鬥、碾壓喪屍等血腥暴力的鏡頭,帶來的爽快感。
至於前作中時時處於危機四伏的不穩定狀態,下一秒就要逃命的緊迫感與壓迫感,到了這裡基本上換成了人類與殭屍、好人與反派之間的打打殺殺。
哪怕反派營地如羅馬競技場般的人類、喪屍互搏場景,暴力血腥帶來的驚悚感有餘,人類相互壓迫、剝削帶來的荒謬感不足,同時,這完全不符合東方人的習慣與邏輯。
完全照搬照抄好萊塢經典動作片的劇情梗概、角色設置,讓《釜山行2》中幾乎所有人的人物都變得扁平、程式化,一點成長性都沒剩下,這都是人物動機、邏輯完全服從於劇情需要、任務驅使帶來的。
就拿男主重返半島這件事來說,眼見著失去姐姐和外甥,內心的懊悔與無奈可想而知,然而,只因姐夫的一句話,就決定回到一切未知、危機四伏的半島,作為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這個理由太牽強,但完全符合後面幾場動作戲的需要。
這樣的例子,在《釜山行2》中數不勝數,無論主角陣營,還是反派陣營,都存在動機不足、邏輯混亂、智商偏低的問題。
特別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了四年的黃兵長等人,應該深知一時衝動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卻毫不顧忌喪屍的威脅,依然選擇在殭屍最活躍的大晚上,義無反顧的硬拼。
至於片尾,選擇一個戲份本就不多的配角作為情緒宣洩點,以自我犧牲的情節進行韓國式煽情,想來觀眾的看到這裡,先是一愣,再去細想,發覺什麼都想不出來。
盲目的追求西方化、好萊塢化的視覺體驗,拍了一部一個人英雄主義為核心的硬漢動作電影,延尚昊想要通過破舊立新,得到更多,卻選擇了以犧牲上一部的亮點與特點為代價,幾乎是推倒重來的《釜山行2》,丟西瓜撿芝麻的事沒少幹,幾乎砸了《首爾站》、《釜山行》辛苦積攢的人氣。
想來,疫情期間的全球電影市場,確實需要像《釜山行2》這樣有口碑的商業片救市,該片在韓國乃至其他地區院線的票房成績應該還行,只是,丟掉了自己的特色與靈魂,套用一套看似成熟的套路,這類殺雞取卵的辦法,不該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