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不滿新修公路,吐槽道路「十八彎」與村民對罵,你怎麼看?

2020-12-23 一日片言

【一】

改革開放以後,在重點城市建設上,世界人民有目共睹。可一座城市的繁榮,不代表一個國家的國富民強。

在各大城市取得耀世成績的時候,城鄉的規劃建設勢在必行。帶領落後山村致富,才可以實質上解決國家落後的現狀。

不過帶領落後山村致富的難度,可一點都不比帶領一座城市發展難度小。

我們常說「要致富,先修路」。

路通則財源通。

改革開放之初是政府沒有錢修路,修路要靠每家每戶捐款,所以得不到老百姓理解和支持。

現在發生在小編家鄉的一件事,即使政府有錢,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

一位村民在群裡發了一張關於擴路規劃的照片,就被另一個村名給吐槽了。她想不明白為什麼不修直路,非要九曲十八彎?

小編真想告訴她,我們是山區農村的孩子呀!

政府修路是為民服務的好事,還挑肥揀瘦。都是土生土生土長的山區農村人,哪來的優越感?

消息一經發出,就引起了有的村民強烈不滿。兩人你來我往就在村裡的微信群裡罵了起來。

最後一段語音,女子徹底惱羞成怒破口大罵起來。

自己說錯了話,不但不認錯,還破口大罵。也真不知道女子內心的思想活動。

村支書為了不影響村民團結,試圖調節。女子知趣在群裡不發言了。

這樣也擋不住村民的評論,你什麼話都好說,村民就什麼話也敢評論。教育女子要明白「地球是圓的」。

村裡也不乏有文採的人,公共設施不能當作自己家的兩米大床,是為了服務大眾。

【二】

發展就是這樣,不可能做到讓任何人滿意。也實在不能像小孩子過家家,懟他一句:你行你來。

一條公路不是一個人能修得起來的。女子的這句話看似無心之失,卻透漏出對自己家鄉不滿的信號。也讓正在勞動的人民寒心。

這一堆一堆的大石頭,都是從別的地方運過來的。遇高則平,遇窪則填,修一條公路多不容易。

女子作為受益者,不能體會其中的艱辛也就罷了,還出言諷刺。真是讓人難以理解。

雖然有機械代替了大量的勞動力,可這畢竟是那麼大的石頭。

而且在山區,很多大型機械都無法正常行駛。只能靠人力,所以才會落後,所以才會修路。這些又有誰可以理解呢?

要想改變落後面貌,修路勢在必行。如今政府有錢了,再不用各家各戶捐款建設。農村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請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

女子身為城鄉發展坐享其成的村民,抱怨公路修得太彎曲,你怎麼看?

關注,點讚,分享,留言,隨便給留下個鼓勵再走唄!萬分感謝!

相關焦點

  • 村民賣茶籽修公路
    本報2月6日訊(通訊員 金中平 周曉鵬 記者 李寧)2月2日,漵浦縣思蒙鄉新莊壠村公路硬化工程順利竣工並通車,上千村民放著禮炮,敲鑼打鼓,慶祝這一期待已久的日子。新莊壠村是一個偏僻的山村,共11個村民小組,1105人,以前與外界交通只能靠一條坑坑窪窪的簡易公路。2011年10月,該村在縣裡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獲得45萬元「村村通」項目工程款。
  • 「紅星新聞」修高速路挖斷村道還建道路引質疑:坡陡彎急 進城需...
    成德南高速已通車多年,但對於四川三臺縣潼川鎮慶豐村、斷石鄉三尖村、古井鎮榴花村三個村的村民來說,這條高速公路修好後,卻給他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據村民們反映,當初修這條高速路挖斷原村道後,沒有在原址修建高架橋,而是「另址還建」——在原址旁平移了幾十米,且下降了幾十米的地方修建了高架橋,然後在橋兩端修建引路連接原來的道路。
  • 我國一條彎路奇多的山路,為了省錢修了68道彎,最後成天下第一彎
    即便是在懸崖峭壁上,中國基建狂魔也能修出完整的公路,在基建這一方面,我國不遜於任何國家。一些修建完成的公路,也在公路界創造了奇蹟。而說到我國公路界的奇蹟,那就不得不提到靖安哨的68道彎公路,它可以說是我國最牛的公路,卻建在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裡。靖安哨是雲南省昆明的一個小山村,或許很多人都沒有聽過,在這條公路修建之前,並沒有人對其多加在意。
  • 連雲港東海縣4.5公裡公路被毀 村民天天「吃土」
    記者探訪:約4 公裡路面被毀,鄰縣路面很平整現代快報記者開車沿著村民反映的路走了一遍,從張李村西北側的X207 與X309 兩條縣道交叉口往南,整條路已經看不出水泥路的樣子,雖然一些大坑上墊了碎砂石,但路面依舊坑窪不平,大車一過,塵土飛揚。路不好開,記者只能小心翼翼地以二三十公裡的時速前進。
  • 桃墟鎮:修復+新建 道路建設一小步 村民致富一大步
    今年8月份,我縣普降大雨到暴雨,洪水對農村公路造成了嚴重損害。其中,桃墟鎮大百公路百花峪段是此次水毀最嚴重的路段之一,有1處路面被徹底衝毀,1處路基被掏空,安全隱患突出。該處路段坡度大,增加了整治難度。
  • 雲南驚險十八彎,180度彎道,落差1000米,張藝謀電影取景
    由雲南麗江開往瀘沽湖的途中有一段驚險道路,它就是位於金沙江峽谷地帶的麗寧十八彎。這是一段峽谷地帶的高危路段,現實版的五連發卡彎。短短20公裡的公路,有著1000多米的落差。迴轉的急彎組成了麗寧十八彎奇景,如果這是頭文字D當中的秋名山,一定會成為賽車們手爭相追逐的漂移之道。從麗江前往瀘沽湖的途中會從高處俯瞰到這麗寧十八彎的奇景。從高處望去,十八彎的道路清晰可見,猶如一條蜿蜒盤旋的巨蟒,在每一個彎道急轉,車流順著彎道急轉直下,每一刻都不敢掉以輕心。
  • 臨高縣松明村村民:鄉村公路是我們的致富路!
    今天一大早,臨高縣南寶鎮松明村村民王照明夫婦從田裡摘了一車玉米拉回家後,便叫來鄰居王起良一起吃早餐,還悠閒地喝起小酒。  「現在舒服多了,種什麼都不用拉到鎮裡賣了。」王照明笑著說,鄉村公路通到村口,坐在家裡就可以賣瓜菜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修道路 興產業 找銷路 永和村精準發力確保...
    「那就行,我也過去幫你一起整。」劉傑笑道。「那真是感謝了,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喲!」王邦平連連道謝。不返貧,才能真脫貧。全村19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如何確保脫貧不返貧?永和村村兩委一直在不斷思考、摸索著。「永和村是永城鎮最偏遠的村,受地勢限制,村內基本沒有硬化公路。」2018年,初到永和村任職的第一書記劉傑了解情況後便下定決心:要幫助村民們修幾條像樣的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黃大公路未硬化前的真實寫照。黃大公路起於黃沙村油庫,止於永和村新辦公室,全長約4公裡,涉及永和村下半個村數千群眾的出行問題。
  • 「最牛」山路:短短7公裡有68個道彎,開車十秒就要轉動方向盤
    親愛的旅行小夥伴,今天很高興和大家分享新的一期旅行樂事, 你們雖然不能和小旅行一起體驗旅行中的興奮和樂趣,但小旅行是最現實的,最真實的心情,寫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感受那種樂趣。這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地方的交通得到了改善,人們的生活變得方便了,而這樣的「最牛」山路也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很多司機看到這樣的山路,吐槽說:「開車10秒就得轉動方向盤。」看到這樣的景色不覺得壯觀嗎?真的要走這樣的山路才能來嗎?這條山路是雲南昆明靖安哨盤山公路,很多老司機來這裡都非常謹慎,聽說過十八彎,但這條山路在十八彎的基礎上又加了50條。
  • 公路修到果園裡 助推紅心柚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道路先行。近年來,重慶豐都縣三元鎮在紅心柚產業發展中,將公路建設納入產業發展的重要配套設施,按照「產業發展到哪裡,公路就修到哪裡」的目標,強力推進,形成了縱橫交錯的產業公路,讓當地的紅心柚由賣不出去到供不應求,價格也由幾元一個變成10元一個。
  • 安溪:700公裡農村公路提級改造 織就暢通脫貧路
    「山路十八彎」,發展困難重重。「水泥路修到咱家門口,現在,去縣城還可以走高速公路啦!路通了,路寬了,咱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紅火啦!」安溪縣福田鄉豐都村貧困戶陳天山,因為公路的暢通,他家種植的黃金百香果走出了山門,成功脫貧致富了。  翻開安溪縣的交通地圖,延伸的「彩帶」,「長大」的道路……日新月異的變化,撐起了山城安溪的發展脈絡。
  • 我市公路建設為市民交出靚麗 「成績單」
    現在好了,拓寬了、平整了,開汽車都能錯車,農村公路修到了百姓心砍上。」看著眼前平坦的村路,安次區楊稅務鄉南王莊村村民王江波難掩喜悅。從坑坑窪窪到平坦舒適,從狹窄小道到寬闊大路,從「梗阻堵塞」到村村暢通,……村相連,路相通。
  •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致富路修到了家門口
    「交通部門為村裡三個自然屯間修建柏油路,村民家門前的土路也變成了水泥路,把我們村裡人樂壞了。」陸永康指著家門前的路和記者說,這條水泥路一直接通到山腳下的果園。 村路修好後,陸永康家的蘋果園開始對外採摘。最近,來他家購買蘋果的人絡繹不絕。去年,他家銷售種蘋果收入近3萬元,今年蘋果銷售情況好於去年。
  • 晉源區:幸福道路上跑出「加速度」
    晉源區旅遊公路建設概貌。姚凡攝11月17日,隨著西鎮村通往龍山景區停車場的道路最後鋪油完成,晉源區22條城鄉道路改造全面完工,打通了城鄉接合部百姓便捷出行的「最後一公裡」。看著新完工蜿蜒盤旋於山間的道路,龍山文物保管所副所長郝曉亮說:「以前這條路彎急坡陡,很多自駕遊的人到了這兒就不敢上山,現在鋪設了減速帶,新修了排水溝,停車場也進行了改造提升,不僅給遊客創造了便捷的交通條件,也提升了旅遊體驗和景區的環境形象,真正實現了城景通、村村通、景景通。」
  • 「山路」通暢幸福來——懷化市打通扶貧道路「最後一百米」見聞
    坡高嶺陡,公路不暢,山貨出不去,農用物資進不來,綠水青山沒能變成「金山銀山」,貧窮像一座大山壓得村民喘不過氣來。「舉全市之力打通扶貧道路『最後一百米』,建好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幸福路』,絕不讓任何一個地方因農村交通問題在小康路上掉隊。」這既是懷化市委、市政府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奮鬥目標,也是向全市廣大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一條彎彎曲曲的進山公路蜿蜒而上。
  • 從羊腸小道到寬敞水泥路——仙竹出村道路的四度變遷
    仙遊縣度尾鎮仙竹村的出村道路拓寬工程近日完工。昨日,村民走在寬敞平坦的水泥路面,稱讚出行更便捷安全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經過四度艱辛的修路歷程,仙竹村通向山外的道路狀況不斷改善,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
  • 仁化縣道大嶺工業園至車灣段路面改造工程完工 閱丹公路再添風採
    近日,記者驅車前往閱丹公路仁化車灣段,看到縣道X800線大嶺工業園至車灣段路面改造工程已經完工,寬敞靚麗的瀝青路穿過一望無際的稻田和竹林,如緞帶串聯環丹美麗鄉村,為「廣東最美旅遊公路」閱丹公路再添一道風景線。
  • 通州西集鎮10條「毛細血管」道路全面升級 惠及5000餘村民
    新京報訊(記者 曹晶瑞)看似不起眼的鄉間小路其實直接影響著村民生活出行。12月22日,新京報記者從通州區西集鎮了解到,2020年西集鎮共完成10條鄉村微循環道路大修工程,村間「毛細血管道路」全面升級,惠及沿線8個村子5000餘名村民。
  • 雲南最有趣的公路,本打算節約成本,不小心成了「公路奇蹟」
    雲南境內的一條神奇公路,被稱為「天下第一彎」,也是省內最有趣的公路,就在昆明境內,一起來看一看吧。 公路建設是我國基礎建設中最低調的一員,但在雲南就有一條十分有趣的公路,完全響應了「山路十八彎」的說法,甚至創造出「山路68彎」獨特標籤,讓很多喜歡自駕遊的朋友都十分嚮往。這就是在昆明市宜良縣內的靖安哨。
  • 80年代農村修公路:自己帶米帶鍋,沒有一分錢
    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筆者所在的鄉鎮修了一條鄉道。這條鄉道連接縣域公路,修通後就可以從鄉公社裡面乘車直接去縣城了。沒有修通之前,大家是要走2個多小時的鄉村小道,到縣域公路的路邊招手搭車,大家去縣城很不方便。不僅僅是去縣城,去區上也全靠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