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笑 通訊員 王域西 張浩 楊雅娟 張雲濤 儲韌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冶集團及所屬企業在毫不放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採取各項舉措加快企業和項目復工復產,迅速回到正常生產、穩定發展的軌道上來,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五一」前夕,中冶集團部分企業開展了主題突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企業開放日活動。其中,《中國冶金報》記者分別跟隨中國五冶、中冶建研院、中國十九冶、中國二十冶以視頻會議方式開展的「國企頂梁柱」雲端開放日活動的鏡頭,記錄了新時代中冶人團結協作、共克時艱的良好形象。
中國五冶:勞動競賽促生產
4月28日,「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中冶集團「國企頂梁柱——勞動競賽促生產」企業開放日雲端宣傳活動五冶分會場在中國五冶集團成都世界大運會東安湖公園項目現場舉行,中國五冶集團工會代表、東安湖公園項目職工代表、建設者代表等100餘人參加活動。
本次活動旨在弘揚勞動者精神,通過勞動競賽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助力重大項目達產超產。東安湖公園項目是四川省重點項目和中冶集團20大重點工程,活動當日,該項目部在當前最緊要的湖底下穿隧道施工現場舉行鋼筋龍骨安裝勞動競賽誓師大會,來自下穿隧道4個工段的80名工人代表莊嚴宣誓,承諾將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全力以赴確保下穿隧道鋼筋龍骨安裝重大節點如期實現。
據悉,湖底下穿隧道是東安湖公園的重要子項,是連接大運會主會場館片區和中央活力區的交通要道,按計劃需在雨季來臨前封頂回填,為後續公園湖區蓄水、植綠創造條件。因此工期十分緊張,尤其是隧道所需的鋼筋龍骨必須在5月底安裝到位並完成混凝土澆築。經過日夜奮戰,目前鋼筋龍骨安裝施工正迎來高峰期。為進一步凝聚士氣,激發鬥志,該項目部決定在4個工段之間開展勞動競賽,形成你爭我趕、比學趕超的大幹氛圍。
活動期間,中國五冶集團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企業勞動競賽的開展情況。多年來,在五冶各級工會的精心組織下,勞動競賽已發展成一項全系統參與、各部門聯動、常態化開展的重要活動,在全公司範圍內形成了比擔當、比業績、比奉獻的良性競爭氛圍,對助推項目建設、提升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今年,面對疫情威脅和復工復產艱巨挑戰,中國五冶嚴格貫徹落實上級各項要求,將狠抓防疫和復工復產作為第一季度勞動競賽比拼的主要內容,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增強主人翁意識,促進了疫情防控工作紮實開展,重點項目加速復工復產,企業生產經營穩步前進,實現了逆勢增長,取得了第一季度「開門紅」,更贏得了社會各界讚譽,彰顯了央企責任擔當和社會形象。
當前正值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和全力衝刺達產超產的關鍵階段,為進一步凝聚士氣、鼓舞幹勁,中國五冶集團工會以第二季度勞動競賽為依託,以「五一」國際勞動節為契機,號召全體員工大幹100天,全力搶回因疫情造成的損失,全面實現達產超產,以昂揚姿態為經濟社會迅速恢復和發展做貢獻,彰顯「國企頂梁柱」風採。」
中國五冶成都東安湖項目常務副指揮長鄭大福表示,勞動競賽是調動作業人員積極性的有效方式,當前項目湖底隧道施工任務重,工期緊張,因此,在五一勞動節到來之際開展勞動競賽,能夠在廣大工人中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將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工作激情,促進他們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以更加精湛的技能高效的服務於崗位工作,更好地為大運會建設出力。
圖為中國五冶勞動競賽現場。
中冶建研院:鑄就青年一代的「國企頂梁柱」新形象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月28日,在中冶集團黨委宣傳部的統一指導下,中冶建研院採用「北京+河北」異地視頻連線的方式,跨越地區的界限,開展「國企頂梁柱——硬核擔綱 不負韶華」五四特色企業開放日雲端宣傳活動。此次活動,展示了新時代中冶團員青年團結協作、共克時艱的良好形象。此次活動以「國企頂梁柱——硬核擔綱 不負韶華」主題團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湧現的優秀青年代表心得分享、「雲參觀」施工項目現場及媒體交流的方式進行。活動回顧了近代以來中國青年在中國每個關鍵歷史時刻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青年人在中冶建研院60年來的發展歷程,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擔當和貢獻,並以「雲參觀」的方式,向參加活動的青年和媒體展現了中冶建研院中冶節能環保公司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四代熔融鋼渣有壓熱悶技術及裝備」,在河鋼集團產業升級及宣鋼產能轉移項目中的應用情況等內容,在打響「中冶品牌」的同時,持續引導廣大團員和青年員工跟黨走、聽黨話,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並付諸行動,不畏艱難,勇擔責任,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
中冶建研院中冶節能環保公司總經理李驚濤在講授主題團課時,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提出的六點要求,對公司團員青年如何成為真正的「國企頂梁柱」,提出兩個建議:一是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二是要行動起來,號召全體團員青年積極參與到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大業中來,不斷主動加強學習,敢於創新、勇立歷史潮頭,並傳承中國青年艱苦奮鬥、踏實肯幹、甘於奉獻的優秀品質,立足本職工作,做好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大業進程中的一顆「螺絲釘」,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赤子之心,有志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就。
中冶建研院中冶節能環保公司2019年度優秀青年劉長波在疫情期間頂住壓力,克服困難,立足本職工作,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努力保證各項工作正常開展,為公司區域環境事業的開拓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號召公司每一位青年人,要從自己做起,做強大的自己,勇於擔當責任和使命,面對不同歷史時期的環保新要求,不斷推陳出新,不負韶華。
中冶建研院2019年度工程管理先進個人、固廢工程部副經理、河鋼樂鋼鋼渣處理項目部項目經理杜洪濤分享其帶領項目部成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確保該項目正常復工復產,保證對業主的工期承諾。他說,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沒有局外人,作為一名中冶青年,每個人都需要做到工作認真到位,多思考、多行動,才能保證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在打造中冶品牌的同時,也能實現自身價值,只有這樣,當我們回首這段往事的時候,才能無怨無悔。
中冶建研院中冶節能環保公司黨委書記彭犇作活動總結講話時指出,這次雲端企業開放日活動,是企業創新開展團工作和青年工作的一次嘗試,為今后豐富活動開展類型和形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新時代的青年正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機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對新時代青年來說,只有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並能夠付諸行動,一生真情投入、一輩子耕耘不止,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機遇、擔當時代使命,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進,在披荊斬棘中開闢天地,在攻堅克難中創造業績,用青春和汗水創造出新的奇蹟。
圖為中冶建研院企業開放日活動會場。
中國十九冶:以技能比武促項目創新上水平
全力以「復」保生產,爭分奪秒齊奮戰。4月28日,在中冶集團黨委宣傳部的指導下,中國十九冶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以「國企頂梁柱——勞動競賽促生產」為主題,將勞動競賽與企業開放日雲端宣傳活動相結合,通過「現場技能比武+雲端視頻參觀」的方式,在都江堰M-TR旅遊客運專線項目部組織開展了雲端宣傳活動。
「預備,開始!」隨著裁判一聲令下,在項目部現場的18名工人分成砌磚和綁鋼筋比賽小組,迅速衝到各自的比賽區域,投入緊張的比拼中。身手敏捷地把鐵絲繞過鋼筋,一絲不苟地測量、排磚、砌角……隨著直播主持人、項目經理李世勇的直播鏡頭,記者觀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綁鋼筋、砌磚技能競賽。比賽期間,李世勇詳細介紹了項目建設意義和推進情況。他介紹,該項目為市政有軌電車項目,全長約20.3公裡,共設站28座。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有效連通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地的旅遊客運專線,連接離堆公園片區、濱江新區、中興片區、青城山片區等區域,與成灌鐵路共同構建都江堰市的公共運輸網絡體系。該項目堅持科學防控疫情,文明有序復工,在3月初實現全面復工的基礎上,目前正全力拼搶進度,爭取把因疫情耽誤的工期搶回來。他表示,項目部將充分發揚「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樸實厚重的中冶精神,全力做好項目全生命周期管控,為都江堰打造國際化生態旅遊名城貢獻「西部鐵軍」力量。
直播中,中國十九冶工會副主席曾偉介紹了公司2020年重點工程勞動競賽實施方案。他表示,舉辦此類勞動競賽的意義,一方面在於加快推進項目生產經營早日步入正常軌道,迅速掀起施工現場大幹快上熱潮,另一方面在於激發項目部員工立足本職、勇創佳績,形成「學趕先進創一流、精細管理促發展」的氛圍,促進項目各項工作不斷創新上水平。
隨後,中國十九冶安全環保部負責人張宏分享了項目部疫情防控的經驗做法,介紹了有序復工復產的具體措施;項目部安全總監陳祥軍介紹了項目部結合都江堰打造國際化生態旅遊名城的總體要求,認真做好綠色環保和安全文明施工重點工作;質量技術部負責人楊大軍闡述了項目部在推行智慧工地建設,體現互聯協同和科學管理方面的成效。
在經過項目部管理技術人員認真評點後,比賽當場評出了一、二、三等獎,並舉行了頒獎儀式。此次企業開放日雲端宣傳活動,向社會進一步展示了中冶集團和中國十九冶的品牌形象和「國企頂梁柱」的責任擔當。
圖為中國十九冶技能比武比賽現場。
中國二十冶:鍛造高質量「鋼筋鐵骨」
4月18日,記者在「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沙鋼五幹河鋼渣處理線項目雲端企業開放日」活動中了解到,中國二十冶作為「冶金建設國家隊」的主力軍,在新冠疫情突發的嚴峻形勢下,克服困難,眾志成城,「確保工程質量、確保施工安全,加快施工進度」,實現防疫復工達產「兩手硬,兩戰贏」。
中國二十冶嚴格按照中冶集團「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戰略定位,以冶金全產業鏈整合優勢,承擔起引領中國冶金向更高水平發展的國家責任。他們在沙鋼五幹河鋼渣處理線項目中,緊緊抓住質量管理不放鬆,大力開展質量攻關提升工作,通過一系列有力舉措,紮實提高管理質量,持續打造國家隊核心競爭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該項目自成立以來,就有著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和管理辦法。截至目前,該項目共形成了19個質量相關管理規定。這些管理規定具體到實踐應用中,又是如何發揮效果的呢?
「那就是狠抓制度的落實。」該項目總工程師盧有琳說:「本工程土建、鋼結構穿插施工,鋼結構總重6163噸,機械設備約1368.5噸,電氣設備約24435臺,設備安裝量大、安裝難度高、戰線長、工期緊,必須從事前、事中和事後上把好質量關,如設立質量檢查點、混凝土澆灌令,鋼結構三維建模等,機械、電氣和管道安裝嚴格按冶金規範施工。安全和質量管理嚴格按中冶集團的標準化檢查樣表執行,從人、機、料、法、環五方面嚴格把控。堅持碰頭會和圖紙自會審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從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到單位工程分級分層控制,使項目整體受控。」
「尾渣庫是鋼渣的成品庫,經過生產線『磨,篩,選』處理後的成品全部通過皮帶機運送進來,在這裡直接卸料或再分選、深加工,鋼渣的綜合利用率達到了100%,實現零排放。」該項目工程部長儲韌在活動中介紹。
據了解,該成品庫為單層鋼結構廠房,長229.5米,寬67.5米,分為兩跨,跨度分別為35米、31米,建築高度分別為17.7米、23.7米、27.7米。由於2019年11月20日才確定最終圖紙,中國二十冶需要在48天內完成3624件構件的安裝,2020年初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使工期變得尤為緊張。中國二十冶充分展現「冶金建設國家隊」的強大實力,迅速行動,實施「點對點」包車接送,僅用10天時間就組織240餘人復工。機械方面,他們連夜調進1臺100噸履帶吊,同時安排1臺70噸汽車吊和1臺25噸汽車吊配合,短短幾十米的路上站了3臺吊機,相互制約,但項目工人師傅熟練指揮吊車操作提升、移位到準確就位,就像打空中太極,完美的配合,讓監理和業主看了紛紛拍手叫好。
中國二十冶人發揚「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做到「施工與疫情防控兩不誤」,3月18日,61條皮帶機同步運轉,轉爐、電爐鋼渣從原料庫一路暢行,歷經1次棒磨、篩分,2次棒磨進入尾渣庫的成品鋼倉內,實現了熱負荷試車一次成功,成為沙鋼集團防疫復工達產後的首個投產工程。
「通過鋼渣新加工線的完美變身,解決了原來鋼渣處理加工線設備陳舊,環保設施陳舊的問題,實現了鋼渣尾渣全部進倉。隨著鋼渣加工線的全面投入,100%解決沙鋼的鋼渣尾渣處理問題,達到零排放要求,還了地方一片綠水藍天,也為綠色長江建設出份力!」業主方相關領導對中國二十冶的建設成果稱讚道。
目前,中國二十冶將繼續以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為目標,與沙鋼集團強強聯合,為共同打造好百年沙鋼而努力。
《中國冶金報》(2020年04月30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