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這則禁令對全國乃至全球環境事業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不僅可以有效減少環境汙染,還可以為全球環境保護做出好榜樣。
我國是全球餐飲大國,據統計,每年我國生產塑料吸管達460億根,這麼龐大的數量對環境的破壞可想而知。
問題是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後,用什麼代替呢?
當前市場上環保吸管非常少,雖然有紙質吸管和麥稈吸管的出現。但明顯,這兩種都不是最佳替代品。紙質吸管生產成本高,售價偏貴,且容易腐爛融化。而麥稈吸管容易開裂,發黴,味道難聞,不易造型,難符合年輕人個性追求。
這種情況下,突然全面禁止了塑料吸管,對餐飲行業來說是不小的打擊。更何況,當前疫情尚未完全控制,全球經濟都在下滑,我們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麼!
可不可以說禁止使用塑料吸管是斷臂防汙呢?雖然禁塑是環保路上必做之事,但該如何去收拾當前無吸管可用的局面呢?
根據稀缺性理論,經濟的自然增長是不會導致環境惡化的,但過快增長就會導致環境的惡化。我國高速發展了幾十年,環境惡化確實已經到了快無法解決的地步。可是站在未來的十字路口,我國經濟馬上就要有質的飛躍,趕超全球就在今天,可不能半途而廢。
在面對環境和麵包必須同時抓的情況下,儘快生產可替代品是最佳選擇。
當前我們應該鼓勵環保吸管的使用,大力敦促塑料吸管生產廠家轉型生產環保吸管。為有實力的研發機構或高校提供必要支持。研發可替代品迫在眉睫。我們是「民以食為天」的最大吃貨國家,餐飲行業佔據著重要的份量,不能讓一根小小的吸管給絆了一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