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妻涼母——可以原諒的和不可原諒的
先說一件十五年前的事。
那時我在加州讀碩士,非常運氣的得到了一個公司實習的機會,每周20個小時(移民局允許的國際學生CPT最高小時數)。那個公司是非盈利性的,公司的宗旨是幫助那些未婚生子,遭受男友或者丈夫遺棄或者家暴,無家可歸的年輕母親,完成高中學業,幫助她們找到工作,最終目的是讓她們能夠自食其力,不再依靠政府救濟金生活。公司的營運費用由加州政府和慈善捐助提供。
公司天天給這些女孩上課,除了文化課以外,各種活動,演講非常多,包括心理學家來講怎麼戒酒,兒童心理學家來講怎麼教育撫養孩子。公司每個月都要給結業(取得高中學歷,拿找到工作)的女孩們辦一個歡送會。那時我英語非常爛,口語聽力都不行,所以我只要有時間,我就在公司裡泡著,給所有人打雜。無論啥活動我都在那給大家叉披薩。
所有的這些活動中,最令人動容的是結業歡送會。每次公司都要在禮堂裡布置一個小型舞臺,畢業的女孩們一個個輪流上臺訴說自己的故事,基本情節都有點雷同,怎麼在13-15歲的時候,未婚先孕,生下第一個孩子,怎麼沒有完成應該接受的基礎教育,提前離開了學校,怎麼跟家人不合,帶著孩子從父母家搬走去跟男友同居或者結婚,怎麼換了一個又一個男人,生下一個又一個孩子,怎麼帶著孩子,流落街頭,找不到工作,只能在汽車裡過夜,怎麼染上酒癮,怎麼走投無路後忽然開竅,開始尋求社會的幫助,到公司後,怎麼重新撿起書本,怎麼重新鼓舞起人生的勇氣,怎麼戒酒,怎麼重新振作,怎麼完成學業,怎麼找到了工作。
最後的總結一般性都是這句:「我現在已經取得了高中同等學歷,並且找到了工作。在這麼多年的沉淪之後,我終於找到了自我。現在我自尊自信自強,而且我也變成了一個比過去好得多(much better)的母親。」
然後就有女孩的父母兄弟姐妹啥的衝上去,大家互相擁抱,臺上臺下哭成一團。父母們每次都流著眼淚高喊:「My daughter,I am so proud of you.」(我的女兒,我多麼為你驕傲)
場面確實非常感人,我每次都在臺下一面跟著抹眼淚,一面給別人也遞面巾紙。
但是回到家裡,我多少有點感慨,我對老公說:「.確實感人肺腑,我也是真心的為她們高興。但是倒過來說,我也是真心的覺得——美國人真的是太有幽默感了。」
我跟老公說:「你看看這些女孩,十幾歲未婚生子,半途輟學,跟不止一個男人生下不止一個孩子,有些甚至連孩子爸爸是誰都搞不清楚,然後是被家暴,被遺棄,帶著孩子流離失所,酗酒甚至偷竊。最後到了二十幾歲,終於在政府福利機構的幫助下,讀完了高中,找到了工作,也不過就是超市收銀員,漢堡店賣漢堡之類,自己能夠養活自己了,但是孩子依舊得吃政府的。就這樣,父母們還在那大喊:女兒啊,我真為你驕傲。我的媽,真佩服死美國人這種幽默了。我別說要像她們這樣,我只要做出她們做過的任何一件事,我媽就該去跳樓了..」
老公沒心沒肺的說:「那是,要是我們有個女兒,她敢小小年紀,不三不四,dating男同學,未婚先孕。我馬上就把她趕出去,跟她一刀兩斷。這種女兒留著幹嘛,丟父母的臉.」
我頓時火了:「你怎麼可以這樣。十幾歲的女孩懂個屁啊,如果一時好奇,做了錯事,你就把她趕出家門,那她怎麼辦?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被父母趕出家門,她除了墮落還有第二條路可以走麼?天下有你這種爸爸嗎?你這種人根本不配當爸爸,要趕也要先把你趕出去..」
其實那時我們都還是學生,孩子啥的還根本不在我們考慮之內。但是我氣勢洶洶的把老公狠狠罵了一頓,老公被我訓得大氣不敢出,小聲說:「你幹嘛啊,我不過就是這麼一說而已,你怎麼這麼上綱上線啊。」
我繼續發脾氣:「什麼就這麼一說,你這麼一說,充分暴露了你思想的黑暗腐朽反動。你必須從靈魂深處深刻檢討反省你自己。這種思路是徹底錯誤的,你連想都不可以想,更別說說了。」
老公翻了個白眼:「神經病。」
----
我畢業後,考過了CPA,找到了第一份正式工作。當時是在一個中等大小的公司裡當會計,當時坐我對面的是一個40多歲的中年白人女會計。老美都愛把自己家人的照片放辦公桌上,她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大女兒那年16歲,在讀高中,長得很漂亮。
過了幾天,她打電話叫披薩店給家裡送披薩,我覺得奇怪,她家裡中午有人?她告訴我女兒因為懷孕八個月,不能去學校上課,所以學校要派老師去家裡給女兒上課。
我頓時目瞪口呆:「你女兒懷孕八個月了?」
「是啊,」她點點頭,「孩子爸爸是她班裡的一個男同學。」她蛋定得像是在說,她家狗懷孕了,肇事公狗是鄰居家似的。
我整個腦子都在嗡嗡作響,張口結舌,想拼命說句啥,卻翻遍詞典,找不到一句湊嘴的。
她看出我的尷尬,笑笑:「這麼年輕的女孩懷孕生孩子,不好。但是發也發生了,我們還是感謝上帝的賜予,歡迎孩子的到來。」
下面氣氛就輕鬆了,我們隨意閒聊。她告訴我,她會幫女兒養孩子,男方父母提出分擔一半的撫養費,被她拒絕了,因為不想牽扯太多,省得麻煩。
她說:「十幾歲的孩子,不能指望他們能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所以只能依靠家庭的幫助了。我女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她還要上大學,要找工作,等她經濟獨立,她就能照顧自己的孩子了。但在這之前,我要幫助她,讓她的生活得容易點,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同事說,她不為女兒的前途擔心,因為:「今後她會遇到一個合適她的男人,結婚,再生孩子。她會幸福的。」
我點點頭,確實,她女兒是沒啥可以讓人擔憂的地方,16歲生子又不影響她的人生,還不是該幹嘛繼續幹嘛。
然後同事告訴我,我們公司的執行副總裁也是16歲未婚生子,現在兒子都大學畢業了。
我多少有點吃驚,因為公司的執行副總出身於美國的富人階層,從小就讀於昂貴的私立學校,大學讀的是美國藤校,有雙碩士學歷,其中一個是名校MBA。她曾經獨自一人完成了公司章程的修改。
多年以後,有一回跟一個朋友聊天,朋友提到了她的一個師姐,出身名門,十幾歲的時候,是個徹頭徹尾的問題少女,未婚先孕,被父母逼迫打胎後離家出走,跟一群小痞子混在一起,還曾經吸食過大麻,但是最終考入名校,取得博士學位,成了有聲望藝術鑑定專家,在紐約著名的拍賣行工作。
對自己十幾歲時的那段人生,師姐輕鬆的一句話就給總結了:「那時我年少輕狂。」
我朋友感慨:「這就出身美國上流社會的好處,一切的年少輕狂都可以被原諒。如果是出身中產階級的女孩,哪能這麼毫無代價。」
我搖搖頭:「未必,人生永遠給人第二次機會,不管是出身富豪,出身中產,還是出身寒微。只要你自己願意,生活永遠會給你機會。」因為我知道,我那個同事的女兒,後來考上了美國軍校,學費生活費全免,畢業後入美國海軍,收入還不用納稅(嚎啕痛哭),後來她跟一個海軍軍官結了婚,男的英俊的讓人流哈喇子。
-
但是我為什麼會忽然想起這些事呢,因為昨天我去一個朋友家吃飯閒聊。朋友跟我說起了她隔壁鄰居的一件事:
她鄰居是個刑警,有一天他去手機點買一個最新款的蘋果Iphone,付完錢後,就站在那裡等貼膜,這時候有個女孩走了過來,看他的手機,非常羨慕:「叔叔,這個手機好漂亮,能給我看看麼?」
鄰居就把剛貼完膜的手機給拿女孩看,女孩看來看去,愛不釋手:「叔叔,我好喜歡這個手機啊,要多少錢?」
「一萬三。」(什麼Iphone這麼貴?)
「這麼貴啊。」那女孩嘆了口氣:「我只有八千塊。」
女孩伸手把手機還給那位鄰居,但是又依依不捨:「我真的好喜歡這手機啊。我就差5000元。叔叔,這樣,我陪你三天,你給我5000元好不好。」
鄰居震驚,出於刑警的本能,問了她一句:「你今年幾歲。」
女孩說:「我十五。」
鄰居可憐她年幼,放了她一馬,回來卻大受刺激,因為他自己也有個女兒,快十歲了。人是很容易類比,聯想的動物。
鄰居對我朋友說:「你說遇到這種事,天下有女兒的爸爸還能睡得著覺麼?你真是運氣,生兒子。」
朋友嘀笑皆非:「孩子要是想學壞,是男是女都一樣。」
鄰居搖搖頭:「我這兩天啊,一直在想,到底該怎麼培養教育孩子。比如孩子要東西,要蘋果手機之類的奢侈品,家長到底是給好還是不給好?該滿足孩子的這種要求麼?我這兩天,真是想得吃不下,睡不著。」
朋友講完,感慨:「蘋果手機,真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我皺皺眉頭:「這跟蘋果手機沒關係啊。這是孩子的教育問題,要是我女兒這樣,我啥也不用說了,我直接從樓上跳下去。」
「是有人跳樓啊。」朋友說,「就是我鄰居告訴我的,他們局裡的一個案子。那個女孩也是要買蘋果手機,那個手機是6000元,父母沒讓,過了段日子,女孩帶了個蘋果手機回來,說是同學的。開始父母也沒注意,但是過了幾周,看見女兒始終在那玩手機,父母起疑心了,借同學這麼貴的東西,一個周末都已經夠意思了,怎麼可能長借不還,於是開始追查,不查不知道,查出來後,父母都要瘋了,原來女兒找了6個男人,掙了這6000元錢。你知道那孩子幾歲?」
我問:「幾歲?」
「13。」朋友說。
我大怒:「這6個男人可以去死了。」
朋友說:「6個男人都被判刑了。女孩不到14,不用說什麼自願的,付錢了,一律按強-奸罪論處。」
「強-奸幼-女罪。」我矯正了一下,「其實法律還是太鬆了,判什麼刑啊,浪費監獄空間,直接閹了得了。」
朋友繼續說:「那個女孩的爸爸跳樓了,好在被救了回來,自殺未遂。」
朋友說完了。說實話,我也深受刺激。
我最終發現,我多年前跟那個朋友說的那句話「人生永遠給人第二次機會」,是完全錯的。如果一個女孩,在13歲、15歲,會為了一隻手機賣-淫的話,人生永遠不會有第二條路,這裡面沒有任何機會,第一次都沒有,更別說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