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同我,如果做不成朋友,那就結婚吧。」這是影片接近尾聲時,女主人公琴的真情告白。
這部電影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男主潘作為備胎,陪伴了十年,最終抱得美人歸的輕喜劇故事。
整部影片,以男主人公潘的回憶為主線索,沿時間線講述了09年潘陪琴調查父親外遇,隨後琴和同學路易斯拍拖,相處七八年後分手,17年陪琴度過失戀,18年琴作為經紀人和自己負責的音樂人泰德在一起的故事等等。
對愛情的希望,就應該只寄托在自己身上
影片開頭不久,潘對琴說「我不知道別人是不是真的愛你,但我是真的愛你。」事實上,這並不是說這些話的最佳時機,此時正是琴發現父親出軌而對愛情失去信心之際。
所謂的對愛情失去信心,確實是一件既可怕又帶點可惜的事。男女主錯過的十年時光,雖不能說完全是因為女主父親的出軌給女主帶來的心理陰影,但也依然難辭其咎。
這與網絡上大家看到一對明星分手時隨便喊的——「再也不相信愛情了」不同。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雙方感情如何,相處方式如何,這些原生家庭中自帶的感情屬性,對孩子的愛情觀有著極大的影響,也就是為什麼大家覺得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缺愛」的原因。
回程的飛機上,她問潘——「你剛才說你愛我,是哪種愛?」這時候其實體現了琴內心中對愛情的一種恐懼,她比誰都明白潘對她的真心,可當時的她並不希望是愛情。
不難看出,整部影片中琴都是知道潘對她的感情的,同時也是害怕失去潘的。但因為是被愛的一方,所以顯得「有恃無恐」了一些。
害怕失去,所以跨不出愛情那一步
「我真的愛你,小琴,你是我唯一可以交心的朋友」,當男主人公潘這樣回答時,女主人公琴看似仿佛是安心的,但也難掩那強烈的失落感。「做朋友就意味著,不用擔心對方,不用吃醋,不用吵架,不用胡思亂想,最重要的是,朋友不會分手」。
這樣的感情是懦弱的,或者說是沒有到達一定程度的,不然怎麼接受得了對方和別人在一起呢?顯然,在這裡是前者。男主在外人看來的花花公子形象,在心中卻永遠為女主留了一塊柔軟之地。女主的每一段感情都使他痛苦,但作為朋友的身份,又無可奈何。
不可否認的是,朋友往往比戀人更長久。但要是因為害怕分手,就一直以朋友的身份相處著,反而更加會讓人後悔。你試都沒試,就將對方拱手讓人了。
由於是以男主視角講述的故事,所以並不知道女主在這段錯過的時光中是不是同樣抱憾的。但也許是被男主的花花公子形象所蒙蔽,再加上之前男主給出的回答,讓女主在心中就否認了她與男主產生愛情的可能性。
感情要說出口才有意義,如果兩個人都不確定對方的想法,同時又沒有一個人願意先開口,那這段感情也就只能錯過了,別無他法。想要獲得愛情,就得有人先開口。
為什麼我說女主人公琴是失落的呢,當潘說出他對她的感情只是友情之後,琴的臉上難掩的失落感便立刻顯現了出來——「別用網上的雞湯來安慰我了」,話中的意思便是——「不愛我也沒關係,那就只做朋友吧」。隨後便換了位置,坐到了離潘較遠的地方。
她怕是愛情,同時也期待著,因此不難理解回學校之後琴和路易斯火速在一起的橋段。
不是備胎,是錯過已久的愛情
有人將這部電影稱為是「備胎的逆襲」,其實不然。我反倒是覺得女主人公一開始就是愛著男主的,但帶著一絲膽怯,以及有些害怕「愛而不得」的意味在裡面。
她與初戀路易斯的在一起顯得有些草率,並沒有什麼感情基礎,更像是在告訴男主——你看,我是可以擁有愛情的。
影視作品來源於生活,這部《友情以上》自上映以來,迅速成為了泰國影視歷史上最快破億的電影,即體現了,這樣的情節在生活中其實是普遍存在的,只是電影將它誇大描述了。
生活中不敢表白、默默守候的感情並不少。但事實上,所謂的「友情以上,戀人未滿」,這樣的關係已經趨於曖昧了,那何不再向前跨一步,讓這段關係變得名正言順呢?
一定會有人說——「如果被拒絕,那就連朋友都做不成了。」然而你捫心自問,你的陪伴,僅僅是為了和ta做朋友嗎?
如果不是,請勇敢一些,不要讓你們的感情等待太久,感情要說出口才有意義。
文/頭條號 小象情感說圖/電影《友情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