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鑑於微信目前的推送機制的變化,如果各位老鐵們覺得本文不錯,請記得點亮文末的「再看」。點擊「在看」,傳遞美味雞排的「黃金精神」,一起發大財!
△ 雞神的正新日記
△ 在我家附近,就有一間正新雞排佇立在街角處
△ 知乎上的問題已經破了四十萬瀏覽量,可以說幾乎每四百個人就有一個在關心如何加盟
有關正新的火爆搜索,除了自身實力外,其實與一位明星有著莫大的聯繫,那就是黃渤。可以說,黃渤是遊擊隊最有宣傳排面的形象代言人。而這一切必須要回到四年前正新雞排在《極限挑戰》中投入的廣告。 即便在本集的內容簡介中並未提到與正新雞排有關的字眼,但僅是看過內容的觀眾其實早已明白正新雞排在國產小吃中的重要地位。黃渤、孫紅雷、黃磊等一眾明星的試吃場面一經播出,就直接引起了蝴蝶效應,正新雞排在網絡上的搜索值瞬間飆升。 這直接使得一批吃瓜群眾誤以為正新雞排就是黃渤開的,並在網上紛紛詢問黃渤所佔的股份: 這不問不要緊,一問才發現,原來在許多人的心裡,其實早已把正新雞排和黃渤掛鈎了。正新用喜劇演員來打廣告,本身就是一場很喜劇的行為。 在另外的報導中,我們還能看到正新有意進軍東南亞的報導。 但當我開始詢問我的東南亞網友時,她們卻紛紛表示不知道正新雞排,甚至不知道黃渤。 直到我認真一看才發現,原來上面的圖片只是一個效果圖而已,正新現在是否真的進軍東南亞,直到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但可以肯定的是,賣著廣告的正新雞排遊擊隊,已經逐漸打到東亞系人民的心裡。在Instagram上,日韓人尤其喜愛這家中國出品的美味雞排: 在沒有遇見黃渤、沒有擴大規模的時候,正新雞排的發展也在穩步進行。它的發展如同一個成人不斷回顧過去的日記本一樣,而這一切最終都指向一個人——正新的幕後boss陳傳武,也就是正新遊擊隊的總隊長。成長做加法,成熟做減法。但面對這個危機,陳傳武不一樣,他用做減法的方式做加法——他首先做的就是斬斷原有的大部分產品,輕裝上陣,並直接把「正新小吃店」改名「正新雞排」。
這個加法其實很簡單,就是「雞排+燒烤」,但背後卻是大半被減掉的小吃品種。 雞排為主,燒烤為輔。炸雞排留下了,烤雞串也留下了,其他的什麼包子、炸餃、烤冷麵統統被取締。在當時那個大家紛紛比拼誰的武器種類多的時代,正新的反映與戰爭時期的遊擊隊別無二致,他們輕裝上陣,把精力放在計劃與管理上。 其次,正新在面對H7N9禽流感病毒的襲擊時,旗下五百多家直營店已快接近寒冬。就在這時,陳傳武只能放手一搏,嘗試採用加盟模式。 這個模式一開啟,正新雞排的門店迅速擴張,鐫刻其名字的火箭開始升空。陳傳武恪守「一個中心五個基本點」的原則,以雞排為圓心,周圍輻射出直營、加盟、工廠、物流、外賣這五個射線,將全國的正新雞排有規律地連結起來。 而陳傳武的最後一招,也是最絕的一招,就是直接邀請同年的金馬影帝黃渤代言正新雞排,這直接讓正新的名號火遍全國。 陳傳武這一系列行動,都在2016年的業績中得到最好的體現——就在這年,正新雞排一下子開出了7000家門店,大約平均每天開14家,堪稱中國餐飲業的十字軍東徵。但有人卻對陳傳武的行動提出異議。從2013年的五百家,到2016年的極速擴張,直到現在的兩萬家,正新雞排的門店數量急劇猛增。有人認為這種「擴張式」的方法會帶來管理上的混亂,門店的雞排質量會層次不齊,並最終可能導致品牌的衰落。 因此,更多人會認為陳傳武此刻更應該關注的是優化加盟店。優勝劣汰,從把握加盟店的質量做起,這才能保證正新雞排的質量始終如一,才可以走向長遠。除了專注於中國大陸的發展外,正新也嘗試走進港澳臺,並逐漸紮根於此。2013年,陳傳武就曾帶領團隊到香港進行考察,並以此確立了正新發展的新模式。 在有關陳傳武的一次訪談中,我們能夠發現正新發展的秘密,其實本質上都是圍繞著「循序漸進」四字來進行。除了店面的加盟,正新內部還實行股權激勵制,即以企業員工獲得公司股權的形式,讓他們在承擔風險的同時分享利潤。這種模式其實也常見於各大企業。 直到現在,正新雞排的加盟店依然在穩步增加,陳傳武雖然已不常露面,但還仍然指引著正新發展的方向。據透露,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開出十萬家門店,並爭取讓正新雞排都在全中國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做加法做減法:企業發展的進退之道》,林惠春著,新華出版社,2006
↓ 推 薦 閱 讀 ↓
👇垂直社群👇
人點在看,財神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