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確實不喜歡楊坤多年前的《無所謂》,那就去聽聽《驚雷》。之所以要討論這個,是因為楊坤對一首名為《驚雷》的網絡紅聲做了點評,評論很直白,稱《驚雷》這首歌要什麼沒什麼,難聽俗氣。驚雷在近日回應了楊坤的點評,稱音樂沒有高低之分,有人喜歡就是好音樂。這樣的回應明顯看得出,他很在意楊坤的不喜歡。
另外,從他下一句的回應能看出他混淆了一個喜歡和不喜歡的概念,並且混淆了什麼是音樂。網絡時代,什麼紅了,不看它的質量,不看它符合不符合作品要求,看的是它的點擊率。點擊率高了,不管為什麼被點擊都能紅。只是這種紅火代表了什麼?是代表喜歡嗎?並不。點擊一個關注度被置頂的話題,並不因為喜歡,大多數因為好奇和圍觀心理。
就像《驚雷》,點擊因為楊坤的點評和原唱作者的回應,一定又博得不少點擊率。但是,這裡頭卻不代表點擊它就是喜歡它,只是好奇,為什麼楊坤會對一首網絡歌曲大動幹戈的直言不諱?那麼讓人好奇的就是,這首歌到底是不是像楊坤說的那樣不堪,楊坤為什麼對這樣一首網紅聲音帶著情緒一樣評論,如果他不是在炒作,那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首歌確實不怎麼樣。
於是,當點開這首網絡聲音,聽完這首網絡聲音,才對楊坤的點評豎起大拇指,點頭贊同。他說的沒錯,這首網絡聲音確實要啥沒啥,歌詞不知在胡羅羅啥,節奏比敲盆砸碗也隨意,重要的是,如果抄襲有示例,這首歌就是在抄襲之前有一首喊麥歌曲叫個什麼來著?就是那個東北的誰喊的,後來還跟趙本山女兒有過一段緋聞的傢伙。兩首一樣。前者能被容忍,是因為一招鮮。
話說一招鮮吃遍天,確實,第一首紅起來的喊麥火的很新鮮。大家像玩一樣,對著那樣一首土味說唱娛樂不已。有一首就行,放在哪兒,跟衣櫥裡放一件cos的奇裝異服,自我娛樂的時候穿一穿。但是,要再來一首類似的怪東東,誰還有那樣的興趣?出生率這麼低的理性時代,不知道上一首歌的小朋友少之又少,又會有幾個人真的喜歡那樣的東西?
所以,《驚雷》原唱回應楊坤音樂不分高低就回應了,確實不分。不然這麼低俗的聲音,早就被過濾在了新冠肺炎的新聞之下。但是,他後面一句回應楊坤說:驚雷比您任何一首歌都火。這句話讓這傢伙顯得過於膨脹和昏頭,不僅不明白什麼是喜歡,也不明白什麼是火,並且還被氣壞了。這些反應像黔驢技窮,除了用一些無聊的話吵架互頂,根本不敢承認自己的無才和俗氣,更不敢說:我會努力的!
因為好音樂看的不是一個月的點擊率,甚至都不看一年的點擊率,看的是長久聽下來口碑。那樣的音樂讓人回憶的時候都帶著唯美的故事,可以一代一代分享,可以循環播放,被收藏,被好評,被沒有理由的喜歡。好音樂需要需要心血,需要才華,需要經驗,不是誰都能做出來的。所以,當一首聲音被專業的評論不好的時候,那它一定符合太多不好的特性。創作者願意吵架不願意保證自己能做出像樣的音樂,只是因為他確實做不到。音樂不分高低,分是不是音樂,網絡上最惡俗的段子都火,難道是因為被喜歡?並不是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