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日,喝一杯溫熱的蜂蜜水,是一件暖心暖胃的樂事。但是最近聽很多朋友說他們的蜂蜜一到冬天就開始結晶,雖然大家都知道蜂蜜結晶是自身特有的物理現象,但結晶蜂蜜外觀造成大家的不認同甚至困惑,同樣他們的這種不認同感也在困擾著蜂產品加工企業。
到底蜂蜜結晶好還是不結晶好,結晶的蜂蜜還能喝嗎,還能恢復到液態蜂蜜嗎?結晶的蜂蜜是加了糖嗎?帶著這些疑問小編查閱相關資料整理出以下答案,希望能幫大家解開這個顧慮,讓大家喝得安心。
▼
蜂蜜是一種含有多種糖的過飽和溶液。蜂蜜的結晶實際上是葡萄糖從蜂蜜中析出的物理現象。蜂蜜中的葡萄糖一般來說是無序的運動著的,但在一定的條件下,有部分葡萄糖開始有規則的運動,排列起來,形成一個個微小的結晶核,成為結晶的中心,這樣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規則的排列起來,逐漸形成較大的晶體,晶體從蜂蜜中分離出來,就形成了蜂蜜的結晶。
結晶蜂蜜仍保持蜜源植物的花香味,把結晶峰蜜適量調入溫開水中,飲上一口,使味覺和嗅覺同時發揮作用,品味結晶蜂蜜,更易品出結晶蜜的花香味。按照物理狀態分類,蜂蜜在常溫常壓下,具有不同的物理狀態,即液態、結晶態或半結晶態。一般情況下,剛分離出來的蜂蜜都是液態的,澄清透明流動性良好,經過一段時間放置以後,在適宜的條件下,可能形成結晶。
不同品種的蜂蜜結晶儘管有各種各樣的形態,但都不會影響其內在質量,只是物理狀態不同。蜂蜜結晶的形態有油脂狀、細粒狀、粗粒狀之分。若結晶核的數量多且密集,在形成結晶的過程中很快地全面鋪開,就形成油脂狀;若結晶核稍少,結晶又快,就形成細粒狀;若結品核的數量少,結品又慢,每個結晶核都有足夠的葡萄糖分子使其成長起來,這樣就能形成粗粒狀或塊狀結晶。
蜂蜜一旦結晶,其自然融化的過程就會很漫長。一般不能完全融化,特別是油菜蜜、椴樹蜜等等極易結晶的蜜種,會保持常年結晶狀態,僅在夏季變得細軟一些,表層可能出現一些融化的液態蜜。
由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蜂蜜大多數都會結晶,要提高蜂蜜的感官性和貨架期液態穩定性,蜂蜜在加工過程中為防止蜂蜜結晶,可採取加溫、超聲波、過濾去除雜質等各種辦法破壞原有的結晶核,都可起到延緩或抑制蜂蜜結晶的作用。家庭中,可將裝蜂蜜的容器放在溫度為50~60℃熱水中,通過熱傳遞讓蜂蜜慢慢液化。
總之,蜂蜜結晶是正常現象,影響蜂蜜結晶的因素也多種多樣,結晶的狀態也各不相同,大家也應正確看待蜂蜜結晶的問題,結晶蜜沒有任何內在品質上的改變,反而在一些場合下食用更加方便,比如:早餐時塗抹麵包。蜂蜜結晶就像是水變成冰一樣,是一種物質的兩種不同物理狀態,我們應該相信科學尊重自然,客觀看待蜂蜜結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