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水希言
看完趙南柱寫的《82年生的金智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主人公金智英的人生不就是大多數女性的一生嗎?
作為一個女人,似乎一生只能服務於丈夫和孩子,為了家庭放棄自己的工作和個人愛好,還要忍受別人的惡意,不能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這難道真是女人們想要的人生嗎?
我想肯定不是的,82年生的金智英沒有勇氣對這樣的人生說不,她只能在重壓之下分裂出多個人格,以別人的口吻表達不滿。
她的人生到底經歷了什麼?
01)
重男輕女傷害了多少無辜的女性?
金智英1982年4月出生於首爾,她的爸爸是公務員,媽媽是家庭主婦,姐姐金恩英比她大兩歲,弟弟比她小五歲,年邁的奶奶也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一家六口人住在72平的房子裡。
弟弟作為家裡的男丁,備受寵愛,而金智英和姐姐從小就要學做很多事。不僅如此,弟弟一個人住一間房子,金智英卻和姐姐共用一間房、一床被子。
家裡最好的東西也要優先給弟弟,金智英小時候偷吃弟弟的奶粉總會被奶奶狠狠責備一番,在奶奶眼裡弟弟的一切都無比珍貴,不是哪個阿貓阿狗可以觸碰的。
自打出生起,受到的就是差別對待,弟弟的任何東西都是最好的,而她和姐姐只能共享物品。雖然有時她也會感到委屈,但經過合理化的解釋她已經習慣了這一切。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金智英在重複母親的人生,母親就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很小的時候便與姐姐輟學打工供自己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上了大學,那個年代的人普遍認為:「兒子要擔負起整個家,男丁有出息才能為全家增光。」
所以家中的女兒們也很樂意犧牲自己資助兄弟,但是犧牲了那麼多,功勞也並沒有落在她們身上,大人們引以為傲的永遠是自己的兒子。
這像極了現實生活中那些重男輕女的家庭,女兒自生下來就是賠錢貨,是家裡的苦力與出氣筒,長大後還要負責幫扶家裡,掙錢幫哥哥或者弟弟娶上媳婦。
而沒有生出兒子的女人,不管付出多大代價都要生個兒子,認為兒子才是自己的血脈,有了兒子臉上才有光。甚至有很多女性,懷了兒子生下來,女兒就打掉,似乎那不是一條命,而是阿貓阿狗。
哪怕在今天,這樣的現象依舊很多,家裡有兒子的人還會嘲笑沒能生出兒子的女人,導致這些女人也不得不拼命想生出一個兒子,就是為了讓別人能看得起。
我想說活著為什麼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別人愛嘲笑讓他們嘲笑去吧,可能人家家裡有皇位需要繼承,所以那麼在意有沒有兒子。
02)
從上學、求職到工作都備受性別歧視,卻從不敢為自己發聲
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下長大,金智英或多或少有些自卑,但她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她努力考上了大學,想以此改變自己的命運,但當時的社會環境並沒有給她這個機會,到處都充斥著重男輕女的現象。
大學裡參加登山社,雖然被社裡的男同學優待,但從來沒有一個女生當上社長,學姐據理力爭,那些男生給出的答案是,女生不能當社長,這個職位對女生來說太辛苦了。直到畢業,都沒有女生當上社長。
畢業找工作時,學校也只推薦男同學,女生去面試總會被刷下來。
金智英投了很多簡歷,幾乎都石沉大海,要麼就是覺得她是女性,不能勝任,直到後來有一家公關代理公司通知她面試過了,那一刻她激動地留下了眼淚。
剛去公司的她,總是刻意去討好同事們,每天早上都會按照同事的喜愛,衝泡專屬於他們的咖啡,並一一擺放在每一位同事的位子上;到餐廳用餐時,也會主動抽取紙巾,並為每個人擺好湯勺和筷子;叫外賣時會手拿筆記本,負責幫大家記錄餐點,打電話去訂餐,吃完後也會第一個幫大家收拾碗筷。
明明不是她應該做的事,她卻去做了,還好她有一個好組長,組長金恩實告訴她這不是她應該做的事情,反問她為什么女生要主動做這些事,並幫助她擺脫大家對女性職員的刻板印象。
後來她在公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工作突出,但是公司成立核心部門,領導卻將兩名表現一般的男同事划進了這個部門。
他們覺得女職員的工作與婚姻育兒絕對不能並行,認為女職員不能勝任,就這樣金智英作為一名女性,又被畫上了標籤,失去了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
除了在自己公司遭遇的不公平對待外,金智英與客戶或者其他企業的公關部門聚餐,會被不停的勸酒,開黃色玩笑。她雖然很不滿,但卻從來不敢出口反駁,為自己發聲,只能在心裡咒罵。
03)
結婚生子真的是女性的宿命嗎?
金智英和大多數女性一樣,在三十一歲那年嫁給了大自己三歲的學長,鄭代賢。
婚後第一次去給公公過生日,就被長輩們催生,金智英對於長輩們的各種提問,都以還沒打算生小孩回答。
結果他們自顧自地斷定,是因為金智英懷不上孩子,然後開始找各種理由,說金智英年紀太大,身形太瘦,不然就是看她下巴長了顆痘,說她子宮不好。
總之,他們以自己的猜測斷定金智英身體不好,所以懷不上孩子。金智英很想大聲告訴他們自己很健康,但是話到嘴邊卻說不出口。
她責怪丈夫不幫她說話,丈夫卻說不用聽長輩們的嘮叨那就生個孩子吧,反正遲早都得要孩子,趁著年輕,趕快生一個。
丈夫的口氣輕鬆,似乎生個孩子是簡單容易的事。
可能對於那些催生的人來說,女人結婚後生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最好一胎就生個兒子,如果不是,多生幾胎,直到生出兒子為止。
女性似乎就是生育工具,沒有人在意她們願不願意,她們開不開心,更不會有人真正去了解她們犧牲了多少。
前段時間「女子因不孕被夫家虐待致死」的新聞,震驚了全網,也讓人心痛。
新聞中的女子方某洋因不孕,遭到夫家長達半年的虐待,去世時年僅22歲。出嫁時的她,身高1米76,體重160多斤,結果去世時只有60多斤。
她被自己的公公婆婆和老公多次毆打虐待,包括冬天屋外罰站、不讓吃飯、用手打臉、用棍子打頭,用剪刀剪掉頭髮等。
這些聽起來都讓人膽戰心驚,而方某洋卻每天都在經歷著,對她來說,那半年的時間就是人間煉獄。
她只是一個苦命的女孩,沒有做錯什麼,就因為不能懷孕便遭到了這麼多非人的虐待。
她離開了這個帶給她無盡痛苦的世界,可依舊還有很多女孩被婆家當作生育工具。
難道結婚生子就是女性的宿命嗎?我想不是的,人生除了結婚生子有很多事值得去做的。
即便最後依然要面臨結婚生子,我也希望女性是自願的,而不是屈於世俗的壓力。
04)
辭掉工作成為全職媽媽的她,最終堅持不下去了
書中的金智英「不負眾望」懷孕了,在公司被特殊對待,在地鐵被人嘲笑。
母親得知懷的是女寶寶後,說:「下一胎再生個男孩就好。」婆婆雖然說沒有關係,但其實還是很介意。
隨著預產期臨近,金智英有了很多煩惱,自己到底是請假還是離職,生完孩子後直接去上班還是永遠不回去上班了,誰來照顧孩子。兩人商談很久的結果是,金智英去向老闆遞交辭呈。
就這樣她提前成了全職媽媽,在經歷了分娩時的陣痛後,又要不分晝夜的照顧孩子,每兩個小時就要餵一次母乳,從來沒有好好睡超過兩小時的覺,卻還得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清洗孩子的衣服和手帕。
等到孩子稍大些,還要接送孩子上幼兒園,除去接送孩子的時間,真正只有三個小時的空閒時間,但那段時間也不屬於她,她還得抓緊時間洗衣服、洗碗、整理家務、做飯。
偶爾有點空閒時間買杯便宜的咖啡,享受一會午後時光,還會被人說是」媽蟲「,花老公賺的錢。
產後與育兒的壓力,讓她得了產後抑鬱症,再加上來自生活中其他的各種壓力,讓她分裂出了多種人格,有時會變成另外一個人,用那個人的口吻去表達自己的不滿,說以前不敢說出口的話。
還好老公理解她,帶她去接受心理諮詢,默默地陪伴著她。
書中故事的最後,金智英並沒有痊癒,她還在接受心理諮詢,並服用治療失眠和抗抑鬱的藥物。
不管是童年生活的環境、上學時的男女區別對待、還是求職時的性別歧視以及在眾人的期待下結婚生子,金智英似乎從來沒有做過自己,她三十多年的人生都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她被貼上了一個大大的女性標籤。
她不被允許、她只能付出、她就像自己母親的一個縮影,也是那個時代幾乎所有女性的縮影。
太宰治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想對所有女性說,生而為女,不必抱歉。
就像金智英的前男友對她說的:將來要少點難過,少點痛苦,少點疲累,不再忍氣吞聲,要勇敢地為自己發聲。
是啊,不再忍氣吞聲,勇敢地為自己發聲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不要給自己貼上女性的標籤,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平等的。
最後借用書中扉頁的那句話送給大家: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