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暈在家門口,雙眼受傷包紗布 他硬是「掏」條縫兒站在抗疫一線

2020-12-26 紅星新聞

2月5日,成都新都區人民醫院的急診大廳迎來了一位胸前佩戴黨徽的「特殊病人」。他眼睛蒙著紗布,一手掛著點滴,卻不停的接打電話布置防疫任務。他就是成都市新都區交通運輸管理所所長張文義。由於長期堅持在防疫一線暈倒,張文義頭部受傷,被醫生診斷為瞳孔變形。打了幾天吊針後,張文義還是不顧勸阻,堅持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雙眼包著紗布的張文義↑

「沒得事,沒得事,有啥子嘛,我做的這些都不是事。」2月10日晚,當紅星新聞記者找到張文義時,他剛從單位回到家。「今天沒去醫院打針,只請醫生開了些藥給我吃,視力已經從前幾天的0.1恢復到0.3了,我覺得眼睛會慢慢恢復的,我們『國防身體』不怕得。」他笑道。

自疫情防控開始以來,張文義一天假沒休,從大年三十起便堅守在崗位上。一方面,需要他統籌協調客運站、班線車輛的疫情防控安檢工作,另一方面,他還兼任成都市繞城高速貨運大道出口值守站點副站長,負責值守站點的證件查驗、信息登記、體溫檢測、宣傳引導等工作。「貨運大道的站點,每天至少要去兩到三次,還要去新都客運樞紐站檢查他們檢測體溫、現場消殺、工作人員個人防護這方面的工作。有時候真恨自己沒有三頭六臂。」張文義說。

人員不夠,他就頂上,物資不足,他去協調。累了就在值守站點帳篷裡小歇一會兒,餓了就用方便麵充飢。由於長時間壓力過大、休息不足,吃的又沒有營養,2月5日深夜,張文義在跟崗位同事交接好工作後回家,門還未打開就暈倒在家門口。由於暈倒時頭部受到撞擊,送到醫院時,他的雙眼已經嚴重充血。醫生給他開具了住院手續,給受傷的眼睛上完藥後纏上了厚厚的紗布。第二天輸完液,醫生叮囑他一定要好好靜養,他一邊嘴上笑著答應,一邊打開手機上的打車軟體輸入了目的地——新都區交通運輸局。

「我只有左眼受傷嚴重,兩隻眼睛都蒙住,有點浪費。」雙眼纏上了紗布,張文義就在情況稍好的右眼掏個小縫繼續工作。「跟革命前輩相比這點小傷算個啥子。我是交管所的一把手,又是黨員,這個時候更應該衝在前面,把好新都交通『大門』,才能保障群眾的健康安全」。張文義並不覺得這有什麼。

醫生給他開了每天兩組液體,上午三瓶、下午一瓶。2月9日上午,張文義到醫院輸完液,又趕緊趕回貨運大道值守點布置工作,忙起來就忘記了輸液的事。經人提醒,下午五點才趕到醫院輸液。「還好趕到了,今天就沒輸液了,我請醫生給我開吃的藥,這樣節省時間。「張文義介紹,新都區貨車眾多,還有各類物流企業約2400家。節後返崗的高峰期到了,企業信息都要逐個梳理,還有資質審核等工作,都拖不得。」眼睛慢慢就好了,我是『國防身體』不怕得。「他說。

紅星新聞記者 董馨(圖據新都區交通運輸局)

編輯 楊珒

相關焦點

  • 廖伯奎:「硬核」喊話接地氣 一線抗疫黨旗紅
    廖伯奎於是想出辦法,拉著音響在大街小巷轉悠,硬是要讓每個人把防疫理念裝進心頭。爆紅網絡的視頻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拍攝的。提到自己在網絡上走紅一事,廖伯奎比較淡定。他說,網絡上的視頻,是與自己一起宣傳防疫工作的同事拍下來,上傳到社區的工作群,不知是誰上傳到網絡上的。
  • 母親去世3天後,55歲的他也倒在了抗疫一線
    母親去世3天後,55歲的他也倒在了抗疫一線 2021-01-14 15: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線抗疫工作者的偷拍照,太好哭了吧
    老徐我回顧這場還未完全過去的偉大戰爭,看到的是每一位一線抗疫人員的艱苦付出。他們,值得尊重!2。如果你現在在武漢同濟醫院門口,你會看到一座特別的人行天橋。這條橋的護欄玻璃上,寫滿了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和解放軍援鄂醫護的名稱,人數和支援城市。走在這座天橋上,就像走在歷史的年輪之中。
  • 小學生作文|我的爸爸是醫生,他在抗疫一線
    你就在家陪我學習,玩耍,我們一家人安全幸福的在一起,不好嗎?」爸爸斬釘截鐵地告訴我:「不行,爸爸是科室的醫療組長又是年輕黨員,必須得衝鋒在前。雖然在家很幸福,但是為了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爸爸必須堅守在抗疫一線。」從爸爸大義凜然的表情和擲地有聲的話語中,我讀懂了一個熱血男子的責任與擔當。
  • 湖北省抗疫先進個人|王藝博:義無反顧「逆行」返漢,奮不顧身衝鋒一線
    湖北省抗疫先進個人 王藝博9月21日,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武漢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江岸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王藝博榮獲湖北省抗疫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全省檢察機關僅三人獲此稱號。「這份榮譽不是屬於我一個人的,而是屬於江岸區檢察院所有衝鋒在抗疫一線的幹警們的。」
  • 法國東南亞華僑向巴黎一線醫院捐助抗疫物資
    最近,在法華人社團和中資企業掀起了向醫院等疫情一線捐助抗疫物資的熱潮。4月17日,法國巴黎13區政府舉辦了「東南亞華僑抗疫物資捐助團」首批25萬隻醫用口罩和2萬隻N95醫用口罩的捐贈儀式。在捐贈儀式上,顧梅感謝「法國東南亞華僑抗疫物資捐助團」的愛心援助。他表示,一直以來,13區的華人、華商和社團為這裡的經濟、文化發展做了很多特殊的貢獻。在這次抗擊疫情當中,13區的華人社團再次顯示了他們團結和實力。他們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時,沒有忘記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和身邊缺少防護物資的當地商家和民眾。
  • 狗頭包染血紗布,網友認為他們被虐待了,仔細看
    他總是以一張滑稽的面孔出現在公眾面前,出乎意料的是,這一天小姐姐卻發出了狗被染血紗布覆蓋,甚至走路時一瘸一拐的照片,網友們突然想到豬和豬受傷嚴重,他們怎麼會發現這僅僅是姐姐為其創建的形狀,這讓網友們哈哈大笑!這一天,當女主人滑動手機時,發現毛家孩子的父母正在幫他們的狗裝扮形,於是她非常興奮地開始在家裡給兩隻狗狗穿衣服。
  • 從90後到年逾古稀,這34個生命,這樣定格在抗疫一線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梳理對這34位先進個人的公開報導後發現,這些為疫情防控獻出生命的醫務工作者,超過三分之二是因為在一線抗疫過程中勞累過度或是被感染去世,還有一些則是在抗疫途中突遭意外不幸因公殉職。 這其中既有剛參加工作不久的90後,年齡最大的已72歲,還有一些直到犧牲仍不被公眾所知。
  • 鄂州市碧石渡鎮:「紅馬甲」閃耀在抗疫一線
    他們是醫生、機關幹部、在校大學生、的士司機……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經歷,但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抗疫志願者。他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戰鬥在社區、路口、灣組。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我是來做事的,千萬別讓我閒著」2月29日早上8點左右,湖北省自然資源廳幹部魯鋼來到鄂州市碧石渡鎮防疫指揮部開始一天的工作。
  • 戰疫深圳人池月娥:社區抗疫一線最美「補網人」
    被評為「江蘇最美醫護工作者池雲」一直堅守在抗疫的一線,其事跡廣為傳播……還有基層共產黨員——池文成宗親、池建偉宗親、池錦玲宗親、池巧燕宗親、池易春宗親、池建周宗親、池賽芳宗親、池東斌宗親、池善林宗親,他們雖然不是醫護人員,僅僅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但他們仍然在抗疫第一線;還有池碧珍、池月萍這樣的普通公民,自覺投入抗疫一線……
  • 張藍心拍戲受傷,頭上有血纏著紗布。他看起來很嚴肅
    張蘭心因頭部受傷被送往醫院。曝光的畫面讓人揪心。只見張蘭心裹著紗布,到處是血。紗布上也是血跡斑斑。看起來挺嚴重的。但這位大姐卻很淡定地看著手機。我不知道她是報平安,還是該怎麼辦。總之,她不像女孩子那樣冷靜。很多演員在拍戲中可能會為輕傷而哭喊,以示自己非常敬業。但到了張藍心,傷勢如此嚴重,看上去真的很害怕。
  • 「因為他(她)在」青浦華新鎮抗疫夫妻齊上崗
    在這場抗疫阻擊戰中,青浦區華新鎮有一對志願者「抗疫夫妻」,他們衝鋒並堅守在全鎮的抗疫一線崗位上,是老百姓身邊的守護者。胡斌夫婦是徐謝村張家宅生產隊的村民。丈夫胡斌在凌雲集團工作,經常出差海寧;妻子吳暉是當地一家企業的職工。這對70後夫妻得知防疫隊伍缺少志願者,第一時間主動到所在村委報名參與志願服務。
  • 父母走上抗疫一線,11歲的她獨自在家生活18天
    父母先後走上抗疫一線, 張可昕化身為「小大人」照顧自己。做飯燒菜洗衣服,學習作業量體溫,樣樣都能安排得妥妥噹噹。近日,可昕同學的事跡被《楚天都市報》記者獲悉後,記者對可昕獨自生活18天的故事進行了採訪,還將可昕的生活、學習片段剪輯成了視頻。
  • 抗疫一線的電力「年代秀」
    60後的他們主動請纓奮戰在抗疫一線「我是一名老黨員,快要退休了,但阻擊疫情我理當衝鋒在前,也給年輕黨員們起個帶頭作用」,60後員工蔡永佔說道。老舊小區沒有正規物業管理,疫情防控措施難以落實到位,幾位老黨員不僅要做好人員流動登記、外來人員勸返等工作,還要逐戶上門宣傳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繁重的工作量常常讓他們累的直不起腰。「看著年輕黨員們在抗疫保電前線,很欣慰很感動,同時也很著急,作為一名老黨員,現在能在抗疫一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很滿足」老黨員李雲龍這樣說道。
  • 抗疫一線綻芳華——記板橋戒毒所監察室二級警長王巍
    1月27日大年初三,還有9個多月就要退休的王巍在家裡接到了返崗通知,她二話沒說,馬上結束休假,返崗工作。連值幾天班後,她主動報名參加封閉值守。王巍家住東麗區,開車到位於濱海新區的板橋戒毒所需要一個多小時。參加封閉值守前,王巍跟愛人說:「這次要連值半個月了,我這麼長時間不在家,你要自己照顧好自己。」比他大8歲的愛人叮囑她開車不要著急,長時間工作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
  • 廣東女子在一景區門口用磚頭砸暈自己!男友說出原因
    尤其是男女朋友之間, 你要是計較也計較不清楚 俗話都說,「床頭吵架床尾和」 但是有些情侶吵起架來 真是發動了「洪荒之力」 下手狠的連自己也傷 假期裡,在廣東東莞常平隱賢山莊景區門口
  • 秦州區:一線抗疫先鋒隊 社區最美「逆行者」
    全家總動員 社區一線戰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秦州區東關街道十方堂社區自大年初二開始便積極行動起來,努力守好社區第一道防線。從一開始的排摸登記,到防疫宣傳、衛生消殺,再到值班值守,堅守在社區防控一線的人員中,總少不了羅小彥的身影。
  • 800份肯德基晚餐送到抗疫一線
    看著一線的防疫人員、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民警收到他們精心製作的晚餐,他們說:「一線工作人員太辛苦了,能為大連『抗疫』盡一份力量,雖然忙累,但心裡舒坦。」 「我們有4家餐廳正好在管制區域內。」肯德基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向區域餐廳詢問情況,員工提到「一線防疫人員已經在加班加點的工作,非常辛苦」。隨後迅速安排這4家餐廳,緊急為一線防疫人員製作晚餐。
  • 眉山一家庭上榜「全國抗疫最美家庭」:祖孫三代都在一線抗疫
    趙登祥一家入選「全國抗疫最美家庭」節目組給予他們的點評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趙登祥一家祖孫三代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錚錚誓言,也彰顯出新時代基層醫療工作者的最美風採。
  • 幫幫團抗疫分享⑰|她的話、他的驕傲、他們的溫暖,帶給我們太多...
    她的話:媽媽是黨員,必須衝在一線讀者「雨」和我們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很小,卻很溫暖。手機鈴聲響起,電話那頭傳來「你在哪兒」、「記得休息」等關切話語。接連數日,浙江省交通集團開化收費所黨支部書記汪燕總是會接到女兒準時打來的問候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