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出版社/換個角度看文化
新冠肺炎疫情對赴美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麼疫情之下的留美前景又如何?哪些事情是留美前必須要清楚的呢?團結出版社新書《美高招生辦主任手記》作者馮宜勇將在本文給出答案。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美高招生辦主任手記》一書以美國高中招生辦主任以及大學錄取委員會成員的角度,為中國的學生分享美國高中申請和錄取的第一手材料。最直接最有效地幫助有計劃赴美國高中留學的中國家庭為您解鎖前所未有的留美知識和技能。
疫情下留美的前景
馮宜勇 | 文
2020年的疫情如同一場狂風暴雨襲擊全球,也震蕩了美國的各個行業及社會的方方面面。近一兩個月有不少家長,學生、老師及學校管理人員向我問起新冠病毒對於美高錄取的影響。作為美高招辦國際部負責人、升學顧問及二十多年來跨越中美的教育工作者,我可以說是深刻體驗到了美國教育的優勢,也徹底看清了美國教育的問題,所以我有責任和義務為我們中國家庭分享一些最真實的第一手信息,探討留美前景,幫助大家做出最好的選擇。
說到疫情下留美的前景,最核心的部分自然要從美國學校談起。我先打個比方,如果把每個學校比作衣冠整齊的紳士淑女,在這場狂風暴雨的突襲下,真正的紳士淑女依然挺起胸膛,風雨中佇立,並傲然前行;而偽紳士淑女或者劣質的衣服破了,漏出了不雅之處,或者臉上的妝容退去,顯出了真面目。所以從這個意義上,這場疫情會讓美國的學校更加分化。真正優秀的學校依然優秀,會越來越好,而差學校問題就充分暴露出來。記住,我說的這些問題並不是疫情下才存在的,而是原本就一直存在,只是疫情把這些問題凸顯出來,讓我們看得更清楚而已。接下來我主要會從學校財政和美高招生這兩個方面來為大家分享,並在此信息基礎上為大家分析疫情下的留美前景。
第一、我們分析一下學校的財政,這可謂是當下學校的核心問題。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高校領導發布公開信表示"缺錢"。感染新冠肺炎並痊癒的哈佛大學校長Lawrence S. Bacow於4月13日在公開信中稱:近期哈佛大學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學費、捐贈、行政及繼續教育費用、慈善捐贈、研究經費)都受到了影響。MIT校長L.Rafael Reif發表公開信表示,MIT目前正在面臨一場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加嚴重的財務危機。當然這些頂級大學只是縱向比較,如果從橫向比,的確有誇張的成分。但不管怎樣,世界上最富有大學尚且如此,而主要靠學費和捐贈運營的私立高中的財政更可見一斑。
對於大多數普通的學校,校友及社會捐贈都在縮水。一方面是各個領域的人們都傾向於保守,影響捐贈。其次,各個學校的發展部門由於疫情很難像往日那樣四處去開會,搞活動,拉捐贈。再次,學校放在共同基金和各種股票市場等裡邊的投資也在縮水。由於部分家庭付不起學費,也導致學校不得已提供助學金,以及專門為疫情設立緊急備用金。當然,對於頂級學校而言,捐贈影響並不太大,因為一方面校友太優秀,出手也大方。另一方面,原有的捐贈就足以應對危機。比如Phillips Exeter Academy的捐贈基金有1.3個億美元,要知道這只是一所高中。St.Paul的捐贈具體數額我記不住,但FS的張老師提到過,如果平攤到每個學生身上,每人會有100萬美元。所以對於這樣的學校財政不會有任何問題。
除了捐贈就是學費,通常來說,特別高大上的學校捐贈額度巨大而學費顯得相對就沒那麼關鍵,比如Andover錄取學生是Need-blind。換句話說,只要學生符合錄取標準,根本就不看家庭是否能承擔學費,因為學校強大的財政可以保證錄取的學生不管窮富都有學上。但同樣是寄宿學校,一部分學校的捐贈很少,比如只有幾百萬美元,這樣的學校財政就落到了學費上,就會過度依賴學費,會更多的在學費上做文章。
疫情之下,我也了解了很多學校的不同做法,而這些做法除了各自學校的文化差異,更多的是源於財政狀況的不同。4月29日由TABS舉辦的線上招辦主任關於獎學金的大會上,麻州的NMH(十大美高聯盟之一的北野山)在疫情期間,給每一位家長寫一封信明確提出如果家庭由於疫情遇到財政困難,請直接跟學校聯繫,學校雖然不能保證100%解決每個家庭的問題,但會全力以赴。不管NMH最終幫助了多少家庭,學校的大氣和態度令人欣慰。
康州Avon男校春假期間對國際生開放校園,吃住全部免費。而且學校決定給每一位住宿生退2500美元,走讀生退750美元。就連財政遠比不上NMH和Avon的柴郡中學也在4月10日明 確給寄宿學生的家庭發郵件,「determined that approximately $2,222.00 (of fullypaid 2019-2020 tuitions) could be refunded for seniors and postgraduates, or applied as a credit for underclassmen.」。雖然數額不大,但態度真誠。但還有一部分學校,不僅一分錢不退,對於無法回國的學生不開放校園,如果在校園附近住,還要額外付給學校安排的住宿家庭每天近100美元住宿費。而且,由於捐贈不好,管理混亂,導致財政不佳,還要在疫情之下給國際學生漲學費。所以可以這麼說,這場疫情把本來就存在的差異更明顯的暴露出來。
第二、我們談談招生。我們招生辦有句話:「招生是學校的生命線」。顧名思義,沒有學生談什麼學校。那麼疫情下的招生是什麼情況呢?
首先,從校園面試的角度來分析,早在一月就有一些學校開始明確不再允許中國學生校園面試。其中位於紐約FS排名41的Masters學校不僅明確中國學生不可以校園面試,甚至已經在美初就讀的中國學生還要詳細了解學生的聖誕節前後的行程再做定奪。我輔導的學生申請的OES,Asheville, Webb Schools(加州的那所FS排名20的)也相繼婉拒中國學生的校園面試。當然,也有一些學校並沒有明確的政策,比如Suffield Academy(直到2月11日仍接受中國學生的校園面試),Middlesex School(直到1月底仍接受校園面試)等等。這是2020年初的情況,而從2月底開始一直到現在,情況發生了大反轉,美國的疫情更加嚴重,這個時候中國學生不論是安全,還是政策上(今年1月31日美東時間下午5點開始實施嚴格的限制入境政策)都不會有中國學生的校園面試了。當然,Skype,Zoom等面試照常進行。
其次,從我們招辦內部工作人員的各種會議交流而言,近來不少招辦主任開始商討除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兩周前我們招辦另一位同事去英國出差,這是近三年第一次在一月份的去歐洲出差,尤其是在中國的申請的人數實際上是比去年提高的的前提下。
再次,各種考試SSAT,TOEFL等取消和限制也接踵而至。我上海的一位學生因為是美國公民,打算2月8日飛到美國參加SSAT考試(因為國內的已取消),可就在上飛機的前一天需要填寫旅行記錄,學生如實填寫,而無法進入考場。
以上主要從招生的面試、標化以及會議等表面現象來看,但從本質上來看,難度和障礙加大並不代表最終申請結果一定不好,因為不少美國學校還是需要中國生源的,除非中美之間的政策有大的變動,但政策方面我不是專家,所以我只專注從教育的層面分析。至於留美前景,經過了學校財政和招生分析以後,相信不同學校的情況就會比較明了。
對於頂尖的學校,財政強大,也沒有招生壓力,影響甚微,競爭仍舊非常激烈。
對於一流的學校,多少會受到疫情的影響,所以錄取的難度會略微降低,因為他們也需要生源來填補其他資金來源的不足,而且會降低FA的額度和受眾人數。
對於普通的寄宿學校,這次疫情的影響還是比較嚴重的,財政方面,普通寄宿學校由於比較依賴學費,不但不會退學費,很有可能會通過以下措施來減少成本和增加收入。僱傭學歷低,教學和管理經驗不足的教師和行政人員,因為這樣可以從工資的角度減少成本;學校的硬體設施得不到維修,甚至會關掉部分項目。同時,雖然疫情給面試、標化等帶來不便,招生辦會降低錄取標準,簡化招生流程,這樣可以收取更多的學費。
基於以上三類學校疫情後的分析,留學美高應該有兩個趨勢:那就是人們會更加看重優質寄宿學校;如果去不了優質寄宿學校,會有更多的家庭選擇優質的走讀學校而不是普通的寄宿學校。
今年甚至明年對於留美的家庭而言,想進入一流的學校是個很好的窗口期。但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了解到美國寄宿學校的真實情況以後,往往會有更多本打算申請普通寄宿學校的家庭會加大力度,去爭取一流寄宿學校,這樣不久的將來,一流寄宿學校申請難度又會加大。
還有一類家庭了解了普通的寄宿學校的真實情況以後不願意送孩子去,而由於自身條件又達不到一流的寄宿學校,往往會轉向走讀學校。其實很多走讀學校不僅學費相對低,教學質量和大學去向等根本不亞於寄宿學校。只是多年來很多家庭對美國教育的了解不全面,而總以為有著高額學費的寄宿學校就是高大上的象徵,其實卻沒有搞明白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美國有300多所寄宿學校,其實真正談得上高大上的最多也就100多所不錯了。其餘的很多學校只是沾了頂級「寄宿學校」的光環而已。
第二個問題,寄宿學校那些高大上的設施到底有多少自己的孩子會真正的享用。舉個例子,北新英格蘭地區很多學校都會花巨資來維護冰球場,但是又有幾個中國孩子可以加入冰球Varsity隊呢?中國孩子很多都是拿著自己家長的錢來供那些靠助學金生活的美國、加拿大孩子打冰球用了。
綜上所述,中國家庭在擇校的時候,不管寄宿還是走讀,一定要搞清楚你的學術和特長跟學校的特色以及所能提供的項目和設施是否匹配,這很重要。如果讀寄宿學校只是為了所謂的光環,而去了不匹配的學校,還不如選擇優質的走讀學校。而且疫情沒有全部解決的情況下,走讀學校的性價比以及相對安全等優勢反而更加凸顯出來了。
-END-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