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壇大地震!總理默克爾「繼任者」宣布辭職

2020-12-13 新京報外事兒

據美聯社報導,當地時間2月1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繼任者」,基民盟黨主席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宣布,她將不會作為基民盟總理候選人參加定於2021年舉行的聯邦議院選舉,也將在今年夏天辭去基民盟主席職務。

BBC截圖。/ 推特

隨後,默克爾做出了回應。她表示,「我感到非常遺憾,但我十分尊重卡倫鮑爾的決定」。默克爾還向卡倫鮑爾表達了感謝,並請求她在選出新的黨魁之前,能夠留任國防部長一職。

據BBC報導,自2018年12月卡倫鮑爾贏得基民盟全國黨代會選舉以來,一直被視為是默克爾最滿意的接班人,原定將於2021年大選中接替默克爾,擔任德國總理。

美聯社指出,卡倫鮑爾的辭職,打破了默克爾的權力交接設想,給德國政壇帶來變數。分析人士認為,一旦默克爾在2021年卸任,基民盟以及德國的發展都將飽受質疑。

在如此緊要關頭,卡倫鮑爾為何突然宣布辭職?誰又將成默克爾的「繼任者」呢?

卡倫鮑爾辭職導火索是什麼?

基民盟黨內消息人士透露,卡倫鮑爾的決定與圖林根州州長選舉有關。

據《經濟學人》報導,當地時間2月5日,在圖林根州州長選舉中,德國右翼民粹主義政黨選擇黨在投票中沒有推舉本黨候選人,轉而投票給基民盟與自由民主黨(自民黨)支持的候選人託馬斯·克梅裡希。

德國媒體指出,基民盟、自民黨與選擇黨在選舉中存在「暗中勾結」的情況。但作為基民盟的領導人,卡倫鮑爾很早就明確表示,不會與德國右翼政黨選擇党進行任何層面的合作。

在圖林根州選舉克梅裡希成為州長之際,默克爾正在非洲進行訪問。隨後默克爾對此事進行聲明,認為基民盟的行為「不可原諒」,有必要重新舉行選舉。

卡倫鮑爾與默克爾。/ 推特

前德國國內情報部門負責人馬森(Hans-Georg Maassen)指出,「基民盟需要一位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領導人。」

美聯社報導稱,圖林根州的地方政界人士,不僅忽視了卡倫鮑爾的聲明,削弱了她在黨內的威嚴,而且觸犯了基民盟和自民黨內部不與選擇黨合作的禁忌。

當地時間10日,卡倫鮑爾在記者會上表示,「基民盟主席和該黨的總理候選人應為同一人。德國政局需要一個強勢的基民盟,但誰將成為總理候選人這個開放式的問題,削弱了基民盟」。

卡倫鮑爾有哪些「內憂外患」?

據BBC報導,卡倫鮑爾現年57歲,於1981年加入基民盟。2000年被任命為薩爾州內政部長,由此成為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在州政府中擔任內政部長的女性。默克爾曾高度讚揚了卡倫鮑爾在薩爾州選舉所取得的成功,這清楚地顯示了默克爾視她為自己的「接班人」。

但自卡倫鮑爾當選基民盟主席以來,一直面臨著不同層面的壓力。其中包括黨內的批評,也有人對她領導國家的能力產生質疑。

據《每日郵報》報導,2019年5月,卡倫鮑爾因呼籲加緊對網際網路進行審查而遭到強烈反對。

2019年7月,卡倫鮑爾出任德國國防部長,以期提高威信,增加她的資歷。然而輿論卻指出,卡倫鮑爾是在國務上「練手」。

幾個月前,卡倫鮑爾又因在嘉年華演講中開了不恰當的玩笑,而招致社會民主黨的尖銳批評。

報導指出,卡倫鮑爾曾被認為是默克爾的接班人,但她卻未能在基民盟內部樹立起權威,從而難以領導基民盟。

默克爾的「繼任者」還可能有誰?

據美聯社報導,最新民調顯示,默克爾領導的保守黨在全國的支持率為28%,其次是左翼政黨綠黨,支持率為22%。社會民主黨目前獲得了14%的支持率,這與德國右翼政黨選擇黨的支持率相當。

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表示,基民盟正處於「異常嚴重的局勢」。

美聯社指出,目前能夠出任基民盟未來黨魁的人選,包括聯邦議院前議員弗裡德裡希·默茨、現任北萊茵-威斯伐倫州州長阿明·拉舍特以及現任衛生部長延斯·施潘。

據《每日郵報》報導,聯邦議院前議員默茨曾在2018年12月基民盟全國代表大會選舉上輸給卡倫鮑爾。上周,他辭去了資產管理公司黑石集團德國業務負責人一職,他表示,「將更加充分地為國家服務」。報導指出,默茨在基民盟中頗受歡迎,從移民問題和國民認同感問題上來說,他是更為傳統的保守派。

弗裡德裡希·默茨。/ 推特

據德國媒體報導,現年58歲的北萊茵-威斯伐倫州州長拉舍特,被認為是默克爾的堅定擁護者。在德國2015年的難民危機中,拉舍特曾堅定地捍衛了默克爾的難民政策。自民黨副主席沃爾夫岡庫比奇認為,「拉舍特是一個討人喜歡的人,性格十分和藹可親」。儘管拉舍特曾受到很多批評,但他都堅持了下來。

阿明·拉舍特。/ 推特

衛生部長施潘現年39歲,是最年輕的候選人,曾對默克爾進行過猛烈批評。接管德國衛生部18個月後,提出過多項法律草案,其中包括縮短患者就醫等待時間和提高醫護人員水平等內容。

延斯·施潘。/ 推特

BBC指出,對德國政壇來說,未來的幾個月將動蕩不安,圖林根州選舉顯示出德國右翼勢力有能力造成政治混亂。

據美聯社報導,社會民主黨成員海科·馬斯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文表示,「無論誰成為基民盟的未來黨魁,都需要確保基民盟仍然是一個可靠的夥伴。這也就意味著,基民盟必須確保黨內分子與各右翼政黨之間劃清界限」。

文/雅卓

相關焦點

  • 東方智庫丨德國政壇「地震」的真正風險在哪裡?
    上周德國政壇發生了一次不小的「地震」,不僅讓全德上下憂心忡忡,也讓歐洲的政治家們感到事態嚴重。此次「地震」表明,長期普遍看好的德國政治生態乃至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穩定,猶如德國經濟的曲線圖一樣,正在從冉冉上升變為波動下墜,德國將向何處發展,如何走向未來,成為人們的一大疑問。
  • 德國政壇震蕩!「小默克爾」為何臨陣「撂挑子」?
    即將於2021年卸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必須尋找新的繼任者了。當地時間2月10日,此前被默克爾推選為基民盟領導人、有「小默克爾」之稱的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宣布,她不打算在下屆聯邦大選中競選德國總理,並計劃辭去該中右翼政黨領袖的職務。
  • 安格拉•默克爾:四度問鼎總理的德國「鐵娘子」
    安格拉·默克爾:四度問鼎總理的德國「鐵娘子」    當地時間2017年9月25日,德國柏林,德國總理默克爾現身基民盟(CDU)黨總部,獲贈獻花,慶賀大選獲勝。>>詳細  相關報導:德中央選舉委員會宣布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贏得選舉          馬克龍致電默克爾賀其大選獲勝 稱兩國將繼續合作          德大選:傳統大黨得票率低 黨派勢力明顯向右推移
  • 戰「疫」中的德國,默克爾收穫政治回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10年歐元區債務危機、2015年移民危機,把默克爾總理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尤其是中東北非地區大量難民的湧入,及之後接連不斷的社會矛盾激化,讓當初決定放開口子的默克爾總理遇到大麻煩。難民問題導致了德國社會日益嚴重的排外情緒和民粹主義,極右翼勢力死灰復燃,讓德國政壇與社會發生了惡變。
  • 默克爾放棄連任德國總理,「自願」背後是什麼「陽謀」?
    但即便如此,默克爾也會成為德國歷史上的在任期間最長的總理,因為下一次德國大選要在2021年10月24日舉行,而德國大選通常需要幾個月時間,這期間默克爾會作為過渡總理任職到21年12月17日,屆時,她必將打破前總理科爾的紀錄(5869天)。
  • 做了14年德國總理,默克爾連病都不敢得的背後,讓人淚目……
    「家庭主婦」的時代來臨2005年11月22日,默克爾正式成為德國第一位女性聯邦總理。當她第一次以德國總理的身份出現在電視上時,記者們開玩笑說,「家庭主婦」的時代來臨了。也是在那一年,默克爾做出了一項「驚人」的決策,讓一時風光無限的她成了全世界矚目的焦點。2015年難民危機爆發。當年9月3日,一張3歲敘利亞男童屍體躺在沙灘上的照片,讓許多人流下了眼淚。隔了一天,默克爾宣布基於人道考量與聯邦基本法的精神,德國願意收容滯留在匈牙利的難民,且人數無上限。隨後,數百萬名難民湧入德國。
  • 默克爾政黨遭「懲罰」 慘敗漢堡議會選舉
    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23日在漢堡市地方選舉中慘敗。多家通訊社解讀,這是選民對基民盟的「懲罰」。那次選舉中,基民盟地方黨部不顧全國主席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反對,打破政治禁忌,與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聯手,助推其他黨派候選人上臺。這起事件令德國政壇與輿論譁然。默克爾直斥「不可原諒」,圖林根州新當選州長不得不宣布辭職,而默克爾「接班人」克蘭普-卡倫鮑爾背負「領導不力」指責,也宣布去職。
  • 德國總理默克爾含淚不停向民眾道歉!
    德國總理默克爾向民眾道歉 根據12月10日延邊晨報社的報導,如今冬季來臨,世界各國的疫情都逐漸反彈。日前,因為德國政府高層錯誤的政策措施,導致疫情不斷加重,德國總理安哥拉·默克爾含淚出面道歉。 在12月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眼含熱淚、雙手合十的發表演講:「很抱歉,我發自內心地為民眾的現狀感到抱歉,如果我們就像這些天現狀是每天都有590個人死亡,那麼我不可能接受這種結果。」
  • 樸槿惠入獄,英拉逃亡,梅姨辭職……默克爾卻超長待機15年,成「不倒...
    做到讓民眾、媒體和同行都滿意,默克爾靠的是剛柔並濟的施政風格。|作者:周盛楠大家好,我是身在朝陽,心繫大咖的朝陽咖。最近這幾年,朝陽咖發現了一個現象,做政壇女性領導人,可真難。樸槿惠入獄,英拉逃亡,德蕾莎·梅伊辭職。但也有例外,她就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到今年11月22日,默克爾在位整整15周年,依然好評滿滿。《福布斯》雜誌連續9年將她評為最有影響力的女性,近九成德國人認為她很好,立陶宛總統稱她為「歐洲指揮家」。做到讓民眾、媒體和同行都滿意,默克爾靠的是剛柔並濟的施政風格。
  • 德國的代表為什麼是總理默克爾,德國的最高領導人不是總統嗎?
    在形式上,總統還有一項光榮任務,那就是任命德國總理何各部部長、法官、軍官、公務員等,實際上還是走個流程,他沒有否則權,一切都是聯邦議院說了算,議院提出總理人選,總統必須同意,議院罷免總理,總統要同意,說白了就是個被動籤字和親善大使的活計。
  • 德國社民黨敲定明年總理候選人,風格木訥,堪稱「男版默克爾」
    英國衛報報導,德國社會民主黨宣布任命實用主義的財政部長奧拉夫·舒爾茨(Olaf Scholz)為下一任總理候選人,為現任總理默克爾離任後的德國大選做好了起跑準備。奧拉夫·舒爾茨(左)和默克爾作為20世紀德國民主的兩大支柱之一,社會民主黨自2013年作為初級聯盟夥伴加入默克爾的政府以來,其支持率已逐漸下降。
  • ...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德國將從12月16日開始大規模收緊對公共...
    2020-12-13 22:50:17來源:FX168 【德國宣布提前進行全境硬性封鎖】當地時間12月13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德國將從12月16日開始大規模收緊對公共生活的限制,施行「硬性封鎖令」至2021年1月10日。
  • 德政壇時隔4年或重現「紅黑」聯盟 解析默克爾
    德國執政的聯盟黨22日以壓倒性優勢贏得聯邦議院即議會下院選舉。安格拉·默克爾將第三度出任這一歐洲最大經濟體的總理,有望超過英國「鐵娘子」瑪格麗特·柴契爾,成為歐洲執政時間最長的女性領導人。聯盟黨的執政盟友自由民主黨遭遇歷史性慘敗,無緣下屆議會。默克爾可能選擇與第二大黨社會民主黨聯合執政,預計德國政壇將時隔4年重現「紅黑」大聯盟。
  • 德國總理默克爾:「這是我最難的一年」!德國在「希望乍現」中跨入新年!
    德國總理默克爾:「這是我最難的一年」!據路透社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柏林當地時間12月30日向德國民眾發表了她任期內的最後一次新年致辭,在致辭中,默克爾稱,2020年是她15年執政生涯中最艱難的一年,然而,隨著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的開始,2021年又充滿了希望。
  • 歐洲領導人影響力排行榜出爐 德總理默克爾被稱「基石」
    中新網12月8日電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12月7日,美國政客歐洲版(Politico Europe)發布2021年歐洲最具影響力領導人排行榜,德國總理默克爾被稱為歐洲的「基石」;義大利總理孔特則被評為歐洲最值得信賴和努力工作的國家領導人,也是義大利現代史上最穩定的領導者。
  • 為什麼德國總理比總統權力大?
    提到德國的領導人,絕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德國女總理默克爾。 但是,如果再問起德國的總統是誰,可能許多人都答不上來。這是因為無論是國家政策發布或外交出訪上,我們總能看到默克爾的身影,而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卻很少露面。
  • 外媒:德國總理默克爾新冠病毒檢測呈陰性
    外媒:德國總理默克爾新冠病毒檢測呈陰性 海外網12月17日援引俄羅斯衛星網消息,德國政府17日稱,歐盟峰會後,德國總理默克爾新冠病毒檢測呈陰性。
  • 【默克爾:與中國的合作應以互惠和公平競爭為基礎】德國總理默克爾...
    【默克爾:與中國的合作應以互惠和公平競爭為基礎】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中歐視頻會晤結束後表示,與中國的合作應以互惠和公平競爭為基礎。默克爾表示:「我們應該在投資協定上取得進展,必須加強在氣候保護領域的戰略合作。與中國的合作整體應以互惠和公平競爭為基礎。」
  • 德國總理默克爾檢測結果呈陰性,為什麼說德國是抗疫「模範生」?
    德國總理默克爾22日宣布,將在各州實施「人際接觸禁令」,核心內容包括禁止兩人以上聚集、關閉餐館和咖啡館堂食,有效期不少於兩周。默克爾的發言人23日宣布,默克爾首次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接下來幾天她還將接受多次檢測。據報導,德國公共場合佩戴口罩者明顯增多。
  • 默克爾的徵途,晚節不保還是功成身退?
    對於這一結果,德國國內外反應平靜,沒有幾個月前馬克龍戰勝勒龐當選法國總統時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事實上,儘管近年來國際政壇「黑天鵝」事件頻發,但幾乎沒有人認為德國大選會有類似的意外發生,人們對默克爾太有信心了,以至於此次大選最大的懸念不是誰會當總理,而是未來的執政聯盟是什麼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