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聯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16 澎湃新聞

校企聯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2020-12-14 1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來源: 動科學院 作者: 王鈺晨 

「樓房養豬、豬臉識別等高科技以及豐厚的薪資待遇顛覆了我對畜牧行業的認識,揚翔班職場初體驗讓我在基層鍛鍊和服務中找到了職業方向,我堅信投身畜牧行業一定會成就我的人生夢想。」這是動科學院2020屆養殖專業碩士畢業生張濤在入職廣西揚翔集團時的肺腑感言。

自2010年首屆畜牧獸醫行業專場招聘會成功舉辦,目前已經連續舉辦10屆,吸引畢業生26000人次,90%畢業生通過專場招聘會與用人單位達成籤約意向。

搭建平臺:讓企業需求和人才培養接軌

「不就是養養豬雞牛羊、喂喂魚蝦嗎?」受傳統觀念影響,畜牧類專業不被學生和家長認可,許多人的觀念還停留在傳統養殖層面,影響了動物科學類專業的招生。一方面學生第一志願率不足10%,轉專業率較高,畢業生行業外就業愈加顯著;另一方面,企業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實現轉型升級。

2010年,首屆畜牧獸醫行業專場招聘會在動科、動醫兩個學院黨政班子的策劃與推動下成功舉辦。通過這個平臺,一是學校深入了解企業用人需求,做到人才培養精準對接、有的放矢;二是學生全面了解行業發展現狀,針對未來求職擺脫迷茫、樹立信心;三是企業多方考察學生綜合素質,實現科技人才輸入、成功轉型。

十年來,我校共邀請來自北京、上海、四川、陝西等全國25個省、市(區)的168家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和畜牧龍頭企業,累計提供就業崗位3萬餘個,需求專業涵蓋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動物醫學、草業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環境工程、會計學、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機械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軟體工程等相關專業。龐大的就業市場和多領域的就業方向為畜牧獸醫行業人才搭建了廣闊的就業平臺。

「回想起第一屆畜牧獸醫行業招聘會的艱難發起,到今天看到越來越多的同學堅定專業選擇、堅守畜牧行業、堅持基層服務,在不同的崗位上為國家畜牧行業發展貢獻力量,尤其是孫武學老校長聽聞喜不自勝為『動科現象』題詩,當初所有人付出的努力都值了。」校黨委副書記閆祖書欣慰地說道。

校企聯動:從「摸石頭過河」到共育行業精英

「隨著畜牧產業現代化,行業快速發展與高素質人才緊缺之間矛盾日益凸顯,企業攬才壁壘急需破除,西農畜牧獸醫行業專場招聘會讓企業看到了希望,為企業和學生之間搭建了面對面交流的良好平臺,高素質人才的加入讓企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同時,以此為契機也讓現代化、集約化、機械化的畜牧行業全新面貌日漸走入大眾視野」,連續10年參加專場招聘的陝西石羊農科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常立宏不禁感慨。

走出去、請進來,這是「摸石頭過河」的最初探索。動科、動醫兩個學院黨政班子成員、專家教授等利用人脈、積極探索、主動出擊,深入調研新希望六和、廣西揚翔、遼寧禾豐、四川德康、正大集團、陝西石羊等畜牧龍頭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係,為學生培養搭建就業平臺、爭取資源、提供支持。通過設立學生獎助學金、文體活動經費贊助、畜產品進校園、企業班主任、優秀青年校友論壇等系列舉措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建立教學實踐、就業實習基地30餘家,「課堂教學+專業實踐+就業實習」校企合作模式讓老師教的安心,學生學的用心,企業用得放心。爭取各類企業獎助學金、文體活動經費贊助20餘項,累計超過200多萬元,企業幫扶、感恩教育,來自企業的大力支持成為學生畢業從事畜牧行業的強心劑和定心丸。

職業教育:讓專業從「避之不及」到「愛不釋手」

每屆的專場招聘會也肩負著重大責任和使命,不僅為高年級學生搭建就業平臺,同時也是低年級學生專業思想教育的最佳契機,企業大咖、優秀校友現身說法,使學生對專業更加了解、對行業更加嚮往、對未來更加堅定。同時,學院通過各種舉措強化職業教育,堅定學生的專業思想和行業選擇。

一是企業大咖進校園,提升求職競爭力。邀請金衛東、劉暢、白善霖、魏曉明等企業高管與學生面對面,幫助學生分析行業發展、規劃職業未來。二是課堂教學進企業,增強專業吸引力。專業教師將教學講授、科學研究搬進養殖一線,解讀專業內涵、介紹學術前沿。三是學生實習下一線,拓展行業親和力。構建以「企業班」培訓實習為主體、「職場初體驗」為補充的職業培訓體系,每年暑期爭取100多個實習崗位,讓學生走出校園、深入養殖一線,將理論學習與生產實踐,將實驗結果與解決問題,將研究成果與服務社會緊密結合。

一系列舉措,實現了學生從「志願率低、錄取分數低、學習熱情低」向「升學率高、培養質量高、滿意度高」的成功逆襲。尤其是近幾年,學生轉專業率急劇下降,從2013級的28.7%下降為2019級的6.7%,升學率連續五年超過60%,2017年達到70.2%,高端農牧行業研究型人才培養已然成為學科、專業的工作重點和努力方向。

編輯:張晴

終審:徐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