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碗的鋼絲球再常見不過了,但你能想像到會有人拿它打造「大馬士革」小刀嗎?
鋼絲球的成分就是不鏽鋼鋼絲,鐵匠把一個鋼絲球放進空心的鐵管裡,然後在鋼絲球縫隙裡灌滿鐵砂、硼砂。
我們都見過,鐵匠在打鐵的時候,會有氧化皮從金屬上不斷掉下來。硼砂在加熱的時候,會脫水熔化為玻璃狀物,可以溶解金屬氧化物。所以,在鍛造這個填充了鋼絲球和鐵粉的金屬時,硼砂可以起到焊接劑的作用。
鍛造之前先在金屬塊上打個眼兒,防止加熱膨脹爆炸。
鍛造成一條鋼板後,把最外面包著的那層空心鐵管鋸掉,然後加熱鍛打成刀條。
鐵匠又用砂帶機反覆打磨刀片,然後淬火,接著反覆研磨。
這時候,一把用鋼絲球打造的匕首已經初見模樣了,但上面的花紋還不太明顯,鐵匠又拿弱酸酸洗一下,花紋就很明顯了。
看到最後的樣子,你能想像出它原本其實只是一隻鋼絲球嗎?
刀身亮的部分是原來的鋼絲球,暗的部分是鐵粉,這種方法其實是模擬了大馬士革刀的工藝原理,將幾種不同材質的鋼材進行摺疊鍛打,便可形成明暗曲折的花紋。
不過,這把小刀相當於只把兩種鋼材進行了焊接,而沒有進行反覆的摺疊鍛打,所以它的內部組織很不均勻,實用性比較差。
更多精彩:
鐵匠用生鏽的鋸片打造美國隊長新武器,你覺得夠厲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