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一家人,就在外來媳婦本地郎!

2020-12-10 小su愛分享

天氣又開始轉涼,各位友友們注意保暖以外小su覺得今天適合懷舊,其實不單只經典港劇陪伴了我們成長,老廣州一樣有在我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劇集。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今天要說的就是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出品的廣東本土情景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由陸曉光、王崗、劉衛平、楊甲年、王勝起執導,匯集了龔錦堂、黃錦裳、蘇志丹、丁玲、郭昶、虎豔芬、李俊毅、劉瑩瑩、彭新智、劉濤、錢瑩、徐若琪、郝蓮露、毛琳、李翠翠、譚宮柔真 等聯袂主演。

這部劇於2000年11月開播,是中國電視史上播出時間最久、播出集數最多、同時段同類型節目收視率最高、影響力最廣、經濟效益最好的電視系列情景劇。

至今已經開播第20個年頭,今年也在疫情期間製作了獨特的劇集。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今天咱們要說的還是這部情景喜劇裡面小su唯一覺得特別遺憾的事情,郭昶飾演的二哥康祈宗,在劇集持續播出期間因身體原因於2006年去世,劇集中也延續喜劇調性沒有點破二哥康祈宗的去處,我相信有很多觀眾也跟小su一樣只是覺得有點奇怪,希望他總會回來。

後來長大了,再看這部劇也已經知道真相,真的覺得非常可惜。最終,我們終將於2019年盼到了揭開康祈宗去處的一集。康家一家人,也終於解開了失去二哥的心結。

相關焦點

  • 《本地媳婦外地郎》開播 韓三平親任出品人
    新快報1月11日報導 是的,沒有錯,的確是《本地媳婦外地郎》(下簡稱《本》劇),不是《外來媳婦本地郎》(簡稱《外》劇)。自1月9日起在廣東衛視獨家播出的大型情景喜劇《本地媳婦外地郎》和觀眾玩了一個文字遊戲,倘若您打開電視時稍有不注意,一定會愕然地驚呼"怎麼《外》劇裡面的演員我一個都不認識了?"
  • 《外來媳婦本地郎》康伯拒絕外來媳婦,20年後他的觀念早已改變了
    大家都說這還不簡單,竟然還愁自己兒子還愁找不到媳婦嗎?但是康伯又說,他要的是本地媳婦,不希望兒子找來的是外地媳婦。語言不通,生長環境不同,會有很多的麻煩。聽到父親說的話,除了已經結婚的康祈宗,其他三個兒子都低下了頭不說話。
  • 外來媳婦本地郎康天庥大婚,眾人合體現身,二嫂旁邊空位引人淚目
    2018-11-03 19:37:32 來源: 爆炸周邊事 舉報   外來媳婦本地郎康天庥大婚
  • 《外來媳婦本地郎》黛安娜,做了25年中國媳婦,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它就是《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部廣東的驕傲,它開播三個月內創下的收視記錄至今仍在保持著,收視高到42個點。這個數據意味著在廣東每一百個觀眾裡,就有42個人看過該劇,這樣的收視數據從未僅有的,也是廣東劇裡的驕傲!在廣州這復古之城裡,住著一戶人家,家庭成員有康伯、康嬸和他們的四個兒子。
  • 《外來媳婦本地郎》康伯的退出,是他那代人傳統思想的終結!
    《外來媳婦本地郎》由劉衛平陸曉光、楊甲年、王崗、王勝起執導,龔錦堂、黃錦裳、蘇志丹等主演的廣東本土情景喜劇,在2000年11月4日,《外來媳婦本地郎》帶著本地特色,在珠江頻道首播,播放後被廣大觀眾所喜愛。原來,廣東本土也有屬於自己的好劇。
  • 《外來媳婦本地郎》四個媳婦來自哪裡,看了這麼多年還不知道吧?
    《外來媳婦本地郎》是一部情景喜劇,該劇的宗旨是將外來文化和本地文化的融合、碰撞體現出來,通過康家的成員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趣事而體現出來。四個外地來的媳婦和四個本地丈夫及康伯康嬸等人發生了有趣的故事,從而突顯了廣東文化的博大精深。
  • 《外來媳婦本地郎》唐小姐,戲裡是個老姑婆,戲外知性大方之人
    作為廣東本土劇的代表作品,《外來媳婦本地郎》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就憑《外來媳婦本地郎》目前保留下來的兩個記錄,讓後面的作品望而卻步。一是《外來媳婦本地郎》的拍攝周期,哪個作品的拍攝周期超過一年的,可以說寥寥無幾,更別說是拍了十年、二十年的了。而《外來媳婦本地郎》足足拍攝了二十年,而且《外來媳婦本地郎》的拍攝時間還在進行。僅憑這點,《外來媳婦本地郎》在國內連續劇裡,佔有一席之地。
  • 《外來媳婦本地郎》康天庥,父母口中的教材,別人都結婚了你呢?
    它就是廣東人都愛看的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外來媳婦本地郎》從20年前開播,至今已經播了20年之久,可見在廣東觀眾心中,它有著無可動搖的地位,也是因為觀眾的喜愛,使得該劇從一個不為人知的「小劇」,發展成為一部家喻戶曉的老劇。
  • 《外來媳婦本地郎》婉玲,劇裡等不到康祈耀,劇外等不到十年男友
    20年前,廣東本土劇裡,出現了一部代表著廣東文化的劇,該劇將本地文化和外地文化結合在一起,成為新時代的文化。它就是火了幾年的生活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外來媳婦本地郎》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一戶沒落的康家,長輩是康伯,他四個兒子裡有三個兒子尚未成親,康伯把他老一代思想強加在三個兒子身上,讓他們找本地媳婦,並多次告訴兒子們,娶本地媳婦的方便之處。
  • 《外來媳婦本地郎》20歲了!劉濤發祝賀,康伯康嬸齊上陣!
    《外來媳婦本地郎》拍攝周期已經長達20周年, 它沒有淹沒在茫茫電視劇中,如小樹般茁壯成長,在過去20年的歲月裡,《外來媳婦本地》帶給觀眾太多歡樂和笑聲了。幾乎為了看這部有著當地特色的電視劇,每當吃晚飯時,都是邊吃邊看著的。
  • 都2020年了,《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麼「土」的劇,為什麼還能霸屏
    然而,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小編的是:同樣取景廣東,為什麼別人可以拍出像《隱秘的角落》這麼好的影視作品,而本地的某臺卻不能呢?反倒是像《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麼土的劇,竟然能「橫行霸道」20年。雖然說,《隱秘的角落》是一部網劇,跟電視劇還是有所區別的,但至少這部劇給人的感覺很新穎,很獨特,很能吸引人。
  • 外來媳婦本地郎:說出來我都不信
    褍 但是,最厲害的王者還不是上面三部,而是現在要說的《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部劇雖然每集只有22分鐘,但時間跨度非常長,從開播到最後結束,一共用了
  • 獨家專訪廣州童星康天庥,和他聊聊《外來媳婦本地郎》
    說到廣州本地最紅的童星,沒有人不認識康天庥(本名:李俊毅),在那個天天"電視撈飯"的年代,我們從《外來媳婦本地郎》認識到康天庥這個"死肥仔"。這次品城記星飯局邀請到天庥做嘉賓,見到他本人,才驚覺,我們的"死肥仔"天庥,已經長大成人了。
  • 《外來媳婦本地郎》康家二代四人現實是哪裡人?尤其是老二康祈宗
    在廣東本土,有這麼關於本地文化的劇,它從20年前開播,採用邊拍邊播的方式,延續到了現在,從未停下拍攝的進程。該劇用了20年的時間,打造了評分8.5分的經典作品。它就是喜劇高分作品——《外來媳婦本地郎》!《外來媳婦本地郎》講了康家裡的長輩康伯,他一直期望「光、宗、耀、祖」四兄弟裡的康祈光、康祈耀、康祈祖三人娶本地媳婦。為此,康伯每次吃飯時刻,總是要嘮叨幾句,也讓兒子們記住康伯的話。
  • 如果「康祈宗」沒有去世的話,《外來媳婦本地郎》會長久不衰嗎?
    如果說選一部劇來代表廣東人日常生活的話,那麼非《外來媳婦本地郎》不可。這部劇有著20年的拍攝時長,直至今日,它依舊在堅持著。曾經的《外來媳婦本地郎》是廣東劇的驕傲,在2000年之前,兩廣地區看的電視劇大多是外地劇,直到它的出現才打破了這個習慣。僅僅開播三個月,就創下了傲人的成績。在收視方面節節攀高,創下42個點的記錄,這個數據過去了20年,還未被超越。
  • 20年《外來媳婦本地郎》:康伯康阿姨沒玩過,四個人了
    這張唱片在內地影視界獨樹一幟,就是《外來媳婦本地郎》!《外來媳婦本地郎》具有很強的廣東本地文化,自其播出以來已成為家庭劇的流行歌曲。雖然這部歷時的話劇已經失去了原汁原味,但仍有不少熱播劇。也許這齣戲已經不知不覺地融入了許多人的生活,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十年後,康伯和康阿姨也辭掉了他們20歲的船員。
  • 《外來媳婦本地郎》老三康祈耀,一個千萬身家的低調演員
    這部拍攝長達20年的劇叫做《外來媳婦本地郎》!該劇講述的是康家一大家子居住在西關大屋那邊,康伯經常跟四個兒子說,以後娶媳婦,他只有一個要求,必須要本地的。每當康伯教育時,四兄弟都會點頭答應。看過《外來媳婦本地郎》的觀眾都知道,該劇的靈魂人物的老二康祈宗。然而,在一開始的設定裡,老三康祈耀才是主角,康祈耀長相帥氣、正氣、口齒伶俐,可以說是個妥妥的小鮮肉,導演想把康祈耀作為靈魂人物去拍,還找了長相甜美的劉濤當三嫂,他們兩人是男的帥、女的靚。
  • 《外來媳婦本地郎》康天庥都結婚啦?看到最後淚目!
    《外來媳婦本地郎》是一部拍攝時間長達二十年的長壽劇,初看該劇的時候,深深被它的人物設定所吸引。這部長壽劇它介紹了生活在西關大屋的康家一家人,及家人的同事和鄰居等人的趣事。該劇的靈魂人物是那位笑起來很「奸」,思想有那麼「扣」的康家老二康祈宗,在康祈宗的出彩表演之下,其他人也跟著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 盤點《外來媳婦本地郎》裡面演員現實中的關係:你又了解幾多呢?
    看過中國最長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的觀眾都知道,劇中的主角是昌盛街和諧歡樂的康家一家人。因為康家人相處得很自然很和諧很有默契,所以很多觀眾都誤以為現實中他們應該就是一家人來的!但其實並非如此,康家並非現實中的一家人來的。
  • 終於,《外來媳婦本地郎》的康天庥戲中大婚
    29日,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康天庥的扮演者李俊毅發博曬出一組拍攝現場照「做左甘多年!戲入面既我!終於要結婚了」。許久不見的「康伯」龔錦堂也現身片場網友評論令人淚目:二嫂隔壁的空位…相信天上的那位看到這一集也會很安慰的不知不覺《外來媳婦本地郎》中國最長壽電視劇已經陪伴我們17年目前已播出超過三千多集,17年,說長也不長,但卻陪伴了打拼的「80後」,也見證了成長的「9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