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這篇腹直肌分離文章的時候,我內心是非常忐忑的。因為現在腹直肌分離的文章非常之多,所以我這次從另一個方面來談一談腹直肌分離。大家真的了解腹直肌分離嗎?作為康復從業者我們對患者手法處理以及運動訓練之後,我們應該如何繼續保持效果?
一、腹直肌分離解剖原理
在分析腹直肌分離解剖原理之前,我們要知道腹直肌只是一個受害者,一個被表現出來的受害者。我們下面來分析一下腹部肌群(從裡到外)
1、腹橫機
腹壁最內層的闊肌。大部分被腹內斜肌所遮蓋,最上部的肌纖維被腹直肌所遮蓋,為腹部闊肌中最深和最薄者。起點廣闊,自上而下起自第7~12肋軟骨內面(與膈肌肌齒相互交錯)、胸腰筋膜前層、髂嵴前部、腹股溝韌帶外側1/3。
2、腹斜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
腹內斜肌:位於腹外斜肌深面,起於胸腰筋膜、髂嵴及腹股溝韌帶外側半,肌纖維呈扇形展開,上部止於下3對肋(也有止於下4對肋的說法),中部斜向內上方,下部斜向內下方。後兩部肌纖維至腹直肌的外側緣處移行為腱膜,分前、後兩層包裹腹直肌,參與腹直肌鞘前、後壁的構成,最後止於白線。
腹外斜肌:位於腹前外側部的淺層,起始部呈鋸齒狀,起自下位8個肋骨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後部肌束向下止於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內移行於腱膜,經腹直肌的前面,並參與構成腹直肌鞘的前層,至腹正中線終於白線。
3、腹直肌
腹直肌:位於腹前壁正中線的兩旁,起於胸骨劍突和第5—7肋軟骨,止於恥骨聯合和恥骨嵴。分布在腹部左右平行連接的肌肉組織。
大家都知道這幾塊肌肉的基礎解剖,但是在功能解剖中,共同的作用更多是維持穩定,穩定腹內壓。腹斜肌更多是抗側屈以及抗旋轉。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個人跑步腹部不穩定的時候,下肢發力佔比大,而上肢會像一顆樹苗一樣隨風飄揚。
二、腹直肌分離好發人群
1.懷孕女性:
據統計,在60%-90%的孕婦身上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現象。腹直肌分離以後,不只是影響美觀,還會導致骨盆前傾、臀部無力、腰痛、膝關節痛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腹直肌分離並不是發生在產後,一般在懷孕6個月的時候,骨盆前移以及後傾,腹直肌分離出現的概率非常大。
2、大腹便便人群:
理由呢?大部分與懷孕女性相似。
3、腹橫肌無力人群:
常見原因比如久坐人群,呼吸模式異常人群,以及腹橫機外傷人群。
三、肌效貼對腹直肌分離的直接作用
肌效貼的原理是:利用一個外力將筋膜層拉開,增加之間的距離,減少軟組織活動中和筋膜的摩擦,增加血液循環和淋巴液循環,從而減輕由過度勞損(over-use)而引起的疼痛。所以我們處理腹直肌分離後,可以使用肌效貼來維持治療效果。
四、腹直肌分離肌效貼操作
1、作用於腹橫機
用記號筆勾出腹橫肌的位置,腹部前側為白線。
2、用肌效貼測量出背側黑線繞腹部前側的距離(一周),兩條長的為腹橫肌,四條短的為腹斜肌,圖二打叉部分為錨點(無拉力區域)。
3、撕開中間部分,橫至於腹直肌。切記中間無拉力。肚臍上下各一條,分別拉向背側黑線,黑線處2cm留作錨點,整體拉力為2格。
4、作用於腹斜肌:
錨點還是腹直肌。向上固定於上方肌效貼,方向指向肋骨。拉力2格。向下拉向髂前上棘(如圖)
注意:腹直肌分離程度對於貼法有一定要求:
臍上分離以及完全分離可以使用第5步驟
*5、對上腹部進行操作:
操作同上
以上就是使用肌效貼對腹直肌分離的詳細操作。大家以下誤區不要混淆:
1、肌效貼對腹直肌無任何處理,針對的是腹橫機以及腹斜肌。
2、肌效貼對於肌力的作用基本沒有,所以不必大幅度提高拉力。
3、肌效貼除了起到了作用於筋膜的作用以外,也是起到了一個提醒患者的功能。
4、根據患者的程度,靈活使用此操作。
5、此肌效貼使用在治療結束以後,搭配使用,切勿依賴肌效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