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面腹直肌分離肌效貼使用(多圖乾貨)

2021-02-08 脊近完美

在寫這篇腹直肌分離文章的時候,我內心是非常忐忑的。因為現在腹直肌分離的文章非常之多,所以我這次從另一個方面來談一談腹直肌分離。大家真的了解腹直肌分離嗎?作為康復從業者我們對患者手法處理以及運動訓練之後,我們應該如何繼續保持效果?

一、腹直肌分離解剖原理

在分析腹直肌分離解剖原理之前,我們要知道腹直肌只是一個受害者,一個被表現出來的受害者。我們下面來分析一下腹部肌群(從裡到外)

 

1、腹橫機

腹壁最內層的闊肌。大部分被腹內斜肌所遮蓋,最上部的肌纖維被腹直肌所遮蓋,為腹部闊肌中最深和最薄者。起點廣闊,自上而下起自第7~12肋軟骨內面(與膈肌肌齒相互交錯)、胸腰筋膜前層、髂嵴前部、腹股溝韌帶外側1/3。

2、腹斜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

腹內斜肌:位於腹外斜肌深面,起於胸腰筋膜、髂嵴及腹股溝韌帶外側半,肌纖維呈扇形展開,上部止於下3對肋(也有止於下4對肋的說法),中部斜向內上方,下部斜向內下方。後兩部肌纖維至腹直肌的外側緣處移行為腱膜,分前、後兩層包裹腹直肌,參與腹直肌鞘前、後壁的構成,最後止於白線。

 

腹外斜肌:位於腹前外側部的淺層,起始部呈鋸齒狀,起自下位8個肋骨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後部肌束向下止於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內移行於腱膜,經腹直肌的前面,並參與構成腹直肌鞘的前層,至腹正中線終於白線。

3、腹直肌

腹直肌:位於腹前壁正中線的兩旁,起於胸骨劍突和第5—7肋軟骨,止於恥骨聯合和恥骨嵴。分布在腹部左右平行連接的肌肉組織。

 

大家都知道這幾塊肌肉的基礎解剖,但是在功能解剖中,共同的作用更多是維持穩定,穩定腹內壓。腹斜肌更多是抗側屈以及抗旋轉。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個人跑步腹部不穩定的時候,下肢發力佔比大,而上肢會像一顆樹苗一樣隨風飄揚。

 

二、腹直肌分離好發人群

1.懷孕女性:

據統計,在60%-90%的孕婦身上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現象。腹直肌分離以後,不只是影響美觀,還會導致骨盆前傾、臀部無力、腰痛、膝關節痛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腹直肌分離並不是發生在產後,一般在懷孕6個月的時候,骨盆前移以及後傾,腹直肌分離出現的概率非常大。

 

2、大腹便便人群:

理由呢?大部分與懷孕女性相似。

 

3、腹橫肌無力人群:

常見原因比如久坐人群,呼吸模式異常人群,以及腹橫機外傷人群。

 

三、肌效貼對腹直肌分離的直接作用

肌效貼的原理是:利用一個外力將筋膜層拉開,增加之間的距離,減少軟組織活動中和筋膜的摩擦,增加血液循環和淋巴液循環,從而減輕由過度勞損(over-use)而引起的疼痛。所以我們處理腹直肌分離後,可以使用肌效貼來維持治療效果。

 

四、腹直肌分離肌效貼操作

1、作用於腹橫機

用記號筆勾出腹橫肌的位置,腹部前側為白線。

2、用肌效貼測量出背側黑線繞腹部前側的距離(一周),兩條長的為腹橫肌,四條短的為腹斜肌,圖二打叉部分為錨點(無拉力區域)。

3、撕開中間部分,橫至於腹直肌。切記中間無拉力。肚臍上下各一條,分別拉向背側黑線,黑線處2cm留作錨點,整體拉力為2格。

4、作用於腹斜肌:

錨點還是腹直肌。向上固定於上方肌效貼,方向指向肋骨。拉力2格。向下拉向髂前上棘(如圖)

注意:腹直肌分離程度對於貼法有一定要求:

臍上分離以及完全分離可以使用第5步驟

*5、對上腹部進行操作:

操作同上

以上就是使用肌效貼對腹直肌分離的詳細操作。大家以下誤區不要混淆:

1、肌效貼對腹直肌無任何處理,針對的是腹橫機以及腹斜肌。

2、肌效貼對於肌力的作用基本沒有,所以不必大幅度提高拉力。

3、肌效貼除了起到了作用於筋膜的作用以外,也是起到了一個提醒患者的功能。

4、根據患者的程度,靈活使用此操作。

5、此肌效貼使用在治療結束以後,搭配使用,切勿依賴肌效貼。

相關焦點

  • 產後腹直肌分離大肚腩?如何正確認識腹直肌分離?滿滿乾貨!
    為什麼腹直肌會分離? 懷孕女性,隨著胎兒成長,內臟受擠壓向上 腹部肌肉和皮膚長時間處於超負荷張力壓迫,腹部肌肉拉伸變薄,肌肉彈性下降 使腹直肌從腹白線的位置分開,從而了出現腹直肌分離的現象 什麼時候做腹直肌分離修復呢?
  • 腹直肌分離超聲診斷標準
    60%以上的孕婦身上都會出現這種腹直肌分離現象,此分離一般不會引起疼痛。飲食:有的孕婦擔心肥胖,不願多吃,導致營養不良;有的孕婦則不控制飲食,尤其愛食高甜度、高熱量的食品,導致營養不均衡,這些都會造成組織彈性下降。年齡:隨著年齡增長,皮膚、韌帶、肌纖維的彈性下降,致高齡產婦腹直肌分裂的發病率更高,分離程度更嚴重,恢復起來更困難,恢復所需時間更長。
  • 明星的小蠻腰與腹直肌分離
    許多人會誤以為腹部的走形只是因為孕期多食和缺乏運動,但其實,腹直肌的分離才是最根本的始作俑者。 ,使腹直肌分離更加嚴重。 什麼樣的運動會加重腹直肌分離? 答:例如:仰臥起坐、卷腹運動、空中單車等都是不可以進行的。身體在彎曲和旋轉時,會增大分開程度,分開的腹直肌久而久之,你的腹直肌就會變成菱形。(可以看上圖想像一下)。平時健身的馬甲線練習,不合適!還有在腹直肌分離特別嚴重的時候,平板支撐同樣是不能做的!。
  • 產後腹直肌分離的修復與訓練
    今天由安徽省婦幼保健院急診中心主任周曙光教授給大家談談產後腹直肌分離的修復與訓練的相關知識。其實,大多數媽媽恢復不了產前的好身材,都是因為沒有注意到「骨盆變形」和「腹直肌分離」對身材的影響。導致腹直肌分離的原因,就是懷孕期間,為了讓胎兒有足夠的成長空間和讓寶媽能順利分娩,寶媽的身體在體內激素的影響下,腹部壓力越來越大,導致腹橫肌無法支撐,腹部的淺層肌肉就被迫來幫忙承擔一部分。
  • 腹直肌分離&糾正練習
    腹直肌分離(Diastasis Recti)腹直肌分離是腹直肌在腹白線的中線產生分離,造成分離現象的原因目前並不明確;然而腹部肌群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會被破壞
  • 周末乾貨 | 肌效貼怎麼用,一看就明白了!
    簡單點說,如果你有運動損傷,肌效貼能幫助你維持肌肉、韌帶與肌腱的穩定,減輕痛感、發炎,讓你放心地持續運動和練習,這是其它的康復器材所無法達到的效果。肌效貼由三層結構組成,可以將其想像成塗了一層果醬的夾心吐司。最上方是棉織布,最下方是背襯紙,中間則是醫療級亞克力感溫膠。
  • 一文讀懂腹直肌分離
    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腹直肌分離。1.肚子松松垮垮2.便秘3.腰背痛4.內臟器官下垂腹直肌位於腹前壁正中線兩側,被包埋於腹直肌鞘內,為上寬下窄的帶狀多腹肌,左右腹直肌內側以腹白線相隔,起自恥骨聯合和恥骨嵴,肌纖維上端起自第5~7肋軟骨前面和胸骨劍突,下止於恥骨上緣(恥骨結節與恥骨聯合之間)。
  • 關於腹直肌分離的康復指導訓練
    圖片來源於網絡腹直肌就是圖中腹部中部的那幾塊肌肉,中間的那條白色的線叫腹白線。圖片來源於網絡腹直肌具有保護腹腔臟器,維持腹內壓,主要參與完成排便、分娩、嘔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在懷孕和分娩過程中,隨著腹部的增大,大多數女性腹部肌肉中間都會出現一個空隙。這個空隙通常在產後4-8周後會逐漸關閉。
  • 分離兩指多的腹直肌
    有盆友跟我說:生孩子前我是這樣的這樣的生完孩子後我是這樣的腹直肌分離兩指多一直在鍛鍊效果卻很差我該怎麼辦?小渟帶你揭秘腹直肌分離:什麼是腹直肌小渟來解釋一下,腹直肌就是圖上中間的幾塊肌肉,左右腹直肌內側以白色的腹白線相隔。它具有保護和固定腹腔器官的作用,收縮時縮小腹腔,增加腹壓,協助排便、嘔吐和分娩。還可協助呼吸和咳嗽,同時可使脊柱前屈、側屈和旋轉等。
  • 腹直肌分離的的運動療法
    腹直肌分離一般與兩個因素密切相關1、妊娠及分娩方式腹直肌位於腹前壁正中線的兩旁,起於恥骨聯合和恥骨嵴,止於胸骨劍突和第5—7肋軟骨。隨著胎兒在宮內生長,腹腔臟器發生移位,腹壁所承受的機械性壓力也逐漸增大,腹白線拉伸並變得薄弱,腹直肌松垮,腹直肌間距離增大,從而產生腹直肌分離,懷孕 6個月後分離更加明顯,這種分離一般不會引起疼痛。
  • 產後修復乾貨分享 腹直肌分離的科學診斷方法
    從孕中晚期開始,孕媽媽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現象,部分人可以在產後2-3個月內自然恢復到正常狀態,但也有不少人在產後三個月後仍存在腹直肌分離現象,這就是「腹直肌分離症」。測量腹直肌分離的寬度,用食指、中指在腹直肌中間的位置往下按壓,如果手指能明顯感覺到腹白線夾自己的手指,這種就是兩指寬的腹直肌分離了。如果是腹白線頂自己的手指肚位置,就是一指的腹直肌分離。
  • 腹直肌分離的評估方法
    2、上身抬起,感覺到兩側腹直肌向中間擠壓手指,如果感覺不到擠壓,那麼就把手指向兩邊挪動,直到找到緊張的肌肉,測量左右兩側腹肌的寬度。     3、如果該寬度超過兩指,就說明已經發生了腹直肌分離。
  • 什麼時候做產後腹直肌修複比較好呢?如何恢復產婦腹直肌分離呢?
    而產後腹直肌分離,就是產後媽媽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腹直肌分離」可能很多人沒有聽過,但它卻光顧了大多數孕晚期的準媽媽們和新媽媽們。據有關調查顯示:幾乎99%的孕晚期媽媽們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接下去我們來看看,究竟哪些人群最容易發生腹直肌分離呢?1.高齡產婦:高齡孕產婦由於膠原蛋白比不上年輕媽媽,於是就很容易形成腹直肌分離。
  • 腹直肌分離康復訓練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腹直肌是介個樣子滴圖片來源:www.fit4mom.com       什麼?你說你沒有?這八塊腹肌每個人都有噠!咱們大部分人在自己身上看不到,因為都被脂肪遮住了(哭)。嗯,言歸正傳,那腹直肌分離是怎麼回事呢?
  • 產後腹直肌分離康復,金手指給你最全的指導建議
    但目前缺乏統一的診斷標準,常用的標準有:觸診確定臍水平線與兩側腹直肌的內側緣的交點,使用軟尺測量兩點之間的距離,>2cm(亦有>2.5cm)者診斷為腹直肌分離;或者指測寬度>兩指,即診斷為腹直肌分離。妊娠期女性體內激素變化使結締組織彈性改變以利於胎兒發育及分娩,隨著胎兒逐漸增大,腹白線拉伸並變得薄弱,腹直肌松垮,腹直肌間距離增大,從而產生腹直肌的分離。
  • 產後盆底肌、腹直肌分離康復訓練圖解
    進行盆底肌收縮,早晚各一次,每次五分鐘,做兩分鐘感到累了的時候,可以將身體放下來,休息30秒再做。適合所有人,對於有腹直肌分離、腰椎有問題的人這是一個安全的練習方式。微信公眾平臺:脊椎健康聯盟溫馨提示:在熟練運用盆底肌收縮鍛鍊方式後,在走路、坐著的時候都可以進行盆底肌的收縮鍛鍊
  • 關於腹直肌分離的真相!再不看就晚了!
    原來宋女士出現了嚴重的腹直肌分離,腹直肌臍上分離5cm,臍下5cm。腹直肌就像腹部兩側的兩塊衣裳,它們之間有一條「拉鏈」——腹白線將它們連在一起,腹白線正常的寬度在1cm(即1指)左右。孕期隨著子宮增大,腹部增大,腹白線被拉長變寬,腹部肌肉被拉長變松,產後就會出現腹部的「拉鏈」裂開的現象,即產後腹直肌分離。
  • 不同運動損傷肌效貼使用方法
    選擇在運動之前使用肌效貼,可以減輕肌肉疲勞程度,在運動後使用,則可以減輕疼痛感、促進恢復。 第三種情況:越野跑比賽中 越野賽,區別於路跑賽,需要應對複雜多變的路面情況,使我們的腳踝處於高負荷狀態,稍不留神就可能會崴腳。這時,肌效貼的使用就起到了預防作用,有助於腳踝關節的穩定,增強關節的活動性和抵抗力。
  • 「超全脫水乾貨」腹直肌分離修復——產後大媽變辣媽!
    很多媽媽生產完之後很久身材都沒有恢復到孕前狀態,即便是已經管理好飲食和進行全身運動減脂之外,小肚子還是肉多突出,這可能就是腹直肌的分離還沒有恢復導致的。什麼是腹直肌分離?孕期不斷增大的肚子會把腹直肌拉長,使得腹肌被迫向兩邊分開。
  • 教你幾種恢復產後腹直肌分離的方法!
    圖下是美國運動員斯特凡妮 羅斯坦 布魯斯(Stephanie Rothstein Bruce)曬出自己產後的照片。很明顯的是她的肚子向前凸起,這主要原因是她的腹直肌分離形成的。圖下為孕前、孕中、孕後腹直肌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