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小尾巴遇到哪些問題?
2020年整整一年,我開始滿滿地從追求「音質」,慢慢地變成了追求「聲音和出門方便」的中間解決方案, 最終也步入了解碼耳放線的範疇,主要還是我越來越懶了。而自從我在某個問答平臺,分享了自己使用的幾條小尾巴後,開始不斷地收到各種挑選小尾巴/解碼耳放線的問題,不得不說,很多人對於這小尾巴/解碼耳放線還存在很多的盲區。

我入手過魅族、魅族Pro解碼耳放線、山靈UA1、乂度Link、Link2、樂圖S1、ibasso DC01、02(只聽了2天)至DC03等十多條解碼耳放線,也算是踩了不少坑了。乾脆就總結一下我2020年玩解碼耳放線得出來的一些結論和經驗,大伙兒覺得有問題的地方,可以留言一起討論,我也是第一次寫這種類型的文字,可能很多出錯的地方。

先解碼耳放線的原理開始
【解碼耳放線】=無電池的【解碼耳放】,因為其本質的工作原理是一樣,音頻文件無論是在大型的解碼耳放、臺機又或者是解碼耳放線、甚至是手機、播放器中,都需要經過【解碼】和【放大】這兩個過程,即:
音頻文件(數位訊號)=》【解碼】=》模擬信號=》【放大】=》模擬信號=》耳機=》聲音

那既然手機也有解碼耳放,為何還要單獨買呢?
我來做個簡單的比喻大概你就能懂了,
手機/原裝小尾巴的【解碼耳放】=集成顯卡
【解碼耳放線】等=獨立顯卡
【耳機】=顯示器

沒有好的顯示器(耳機),獨立顯卡的優勢難以體現出來;同樣的,有好顯示器,沒有獨立顯卡,玩3A大作就會卡頓、不流暢。同樣地,集成顯卡也能用,甚至正常用word時,不一定能察覺和獨顯的差別。
不是智商稅,但別高估它
我看見噴小尾巴是智商稅,因為他並沒有聽出很多的區別。這是真的嗎?
確實有這樣的情況,這與很多商家的宣傳脫離不了干係,「比肩3k播放器」、「推力高達600Ω」(推力沒有多少Ω的說法)等等,導致很多剛剛開始接觸小尾巴的燒友對這玩意期望過高。

但其實優秀的小尾巴,比如樂圖S1(899元)、乂度Link2(699元)確實有著能超過一些1k~2k價位播放器的實力,但它始終是一個輔助設備,在所有器材之中,最決定聲音如何的依然是耳機,而且越是優秀的耳機/耳塞,更能體現出塞子的優勢。

別只看解碼晶片,還有推力
【耳放】負責【推力】,將耳塞【餵飽】;
【解碼晶片】負責【吃好】,只有先餵飽,再吃好。
因此放大電路其實更為重要,不【吃飽】,只吃好,依然幹不動活。
可能是因為商家宣傳,也可能是對比解碼晶片比較簡單直接。導致很多燒友覺得看解碼晶片就能看出好壞。這一招在早期【解碼線】是可以的,因為沒有單獨的放大電路,因此解碼晶片的輸出能力直接決定聲音表現。而如xplay等優秀HiFi手機,都是有著放大電路的。

如今放大電路在小尾巴裡,已經比較常見的了。如之前提到的Link2直接用放大電路,把推力做到了【150mW@32Ω】,這就也有了和千元前端對比的資本,S1之所以能與千元前端對比,也是因為有這個資本,畢竟其4.4平衡也是有著【120mW@32Ω】的推力。

總結&分享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
1、 解碼耳放線和解碼耳放、臺機以及播放器原理一樣;
2、 解碼耳放線只是【提升】音質表現,而不是徹底改變,別抱有太高期望
因此,先選好自己喜歡的耳塞,再選擇搭配合適的小尾巴;
3、 解碼晶片不是最重要的,先看推力,保證【餵飽】再【吃好】。
最後再分享一下我個人比較喜歡的3條小尾巴,也可以直接跳過這個部分。
1、 山靈UA1
—推力:80mW@32Ω
—DAC:ES9218P,最高支持硬解DSD256
其實這玩意是直接對標艾巴索DC03的,聲音風格比較偏向流行、偏暖,有厚度但不糊,人聲靠前,低頻彈性不錯,但下潛不深、密度不大,典型的那種不會一耳朵驚豔,但是越聽越舒服的聲音,如果聽過山靈的前端,對這個風格應該挺熟悉。

缺點的話,沒有太多明顯的缺點,也跟它聲音一樣,沒有太多優點,綜合體驗不錯。
搭配的話,冷聲、或者覺得聲音有點衝和刺激的塞子,比較好玩的是有山靈音樂app,可以調的東西還挺多的。
2、 乂度Link2
—推力150mW@32Ω
—DAC:ES9118EC,最高支持硬解DSD256
只有單端推力奇大,卻沒有低噪和電流聲。挺乾淨的聲音,能量感很足素質解析還是很高的,而且更飽滿。畢竟推力加持,風格沒有明顯的偏向性,中正通透、耐聽,人聲不遠不近,不過密度很不錯,能量感、聲場也很ok,S1的好對手。

另外就是有鍵控、硬體低頻和聲場增益,確實硬體級的失真要比普通EQ要低,另外就是有這個捆綁黏貼,再加上比S1要輕,所以便攜性要比S1好。

缺點的話,因為破解蘋果線的功率限制,所以插頭處溫度高一點,不過整體發熱很小了,利遠大於弊,另外就是捆綁黏貼,會帶來的放在褲子口袋,可能有誤操作的問題(特別是牛仔褲),另外顏色比 S1多兩種,所以我買了個saosao的紅的。

搭配的話,搭啥都很OK,畢竟聲音風格在這裡,我認為榭蘭圖就是個不錯的選擇,能補足一些人聲的乾澀。
3、 樂圖S1
—3.5mm推力:70mW@32Ω、
—4.4mm平衡推力:120mW@32Ω
—DAC: 滿血的AKM 4377,最高支持硬解DSD128
單端推力薄弱,必須上4.4平衡線,功耗和聲音居中的方案。聲底是很乾淨的,略微偏向中下盤、偏暖,不過還是比較素的,解析、素質、聲場、分離度都很優秀。通透度不錯,聲音比買1k+的播放器划算。

另外就是他家很優秀的eq功能了,非常豐富,電影、遊戲各種模式,我個人比較喜歡moive。
缺點的話,除去前面單端推力,還有一個電流聲的問題蠻明顯的,需要換帶屏蔽的線,還有就是最高僅支持DSD128了,不過這個很無所謂就是。
搭配的話,我個人喜歡搭配白黃鸝這類比較中正的流行人聲塞,或者je的聆聽版。
因為篇幅有限,我不可能把我所有玩過的小尾巴都聊一邊,所以只是簡單說了說,我個人感覺比較優秀的三個,如果你也有不錯的小尾巴,可以在評論區說一下,我有條件就入一條去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