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行為傷害了多少生物?白鱘只是其中一種,陸棲昆蟲或步後塵

2020-12-16 三體使者

自人類進化成功,學習掌握工具之後,和地球上的其餘動物便開始拉開距離。尤其是在人類掌握了高科技手段後,在地球上堪稱無敵狀態,當然,除了病毒和天災人禍以外,面對大型食肉動物,人類簡直是手到擒來。

但是,這也讓人類開始有種地球之主的錯覺,我們不斷的開採地球資源,破壞其餘生物的棲息地,製造二氧化碳、化學物品,進而形成對環境的汙染,種種行為都讓地球上的其餘生物感到不適。

就拿現代全球變暖的問題,就已經影響到生活在南北極的動物,儘管此時,它們仍很安全,但是隨著兩極溫度不斷降低,當兩極最後一塊冰川融化之時,北極熊、企鵝等極地動物將會迎來災難性的傷害。與人類不同的是,當兩極無法生存,我們還能退回亞歐非美等大陸,而極地動物卻不能,所以,等待它們的只會是滅絕。

地球目前出現的全球變暖現象,多半是人為造成的,所以,如果北極熊和企鵝等極地動物未來真的滅絕的話,那麼人類要負主要責任。這種預測發生的機率很高,2020年2月,科學家在南極西摩島上發現氣溫突破20.75攝氏度,這種現象告訴我們,南極和北極的冰川真有可能會被完全融化掉,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北極熊、企鵝滅絕將成為現實。

未能進入2020年的中華白鱘

而這並不是第一種因為人類的行為而瀕臨滅絕的生物,2020年開始之前,便有研究人員公布,長江白鱘(又叫中國劍魚)於2019年12月23日滅絕,未能順利進入2020年,這條消息在前幾個月的時候曾引起眾人注意。

白鱘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但由於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這種魚類在上個世紀中數量便不斷減少,最終在2019年年底正式宣告滅絕。而這其中的原因和人類的捕撈有很大的關係。

而根據路透社華盛頓4月23日報導稱,有研究人員發現世界上的陸棲昆蟲數量正在不斷減少,其中,包含蜜蜂、蝴蝶、螞蟻等常見昆蟲,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這些陸棲昆蟲每隔10年便會減少9%,從這種形勢來看,研究人員預測,在未來的30年裡,陸生昆蟲的數量或許會再次減少24%,這是基於166組數據,涉及41個國家、1676個地點所得到的研究結論,可信度很高。

從這些陸棲昆蟲的減少原因來看,也和人類有著很大關係,如城鎮化發展、使用化學物品和殺蟲劑,以及光汙染等等,都在不斷傷害陸棲昆蟲,當它們的棲息地不斷減少,數量自然也就不斷下降。

那麼陸棲昆蟲的減少,對於人類或地球有無影響呢?

自然是有的,陸棲昆蟲中包含了蜜蜂、螢火蟲以及蝴蝶等生物,而這些生物中又大部分是植物授粉環節的重要關鍵,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也需要授粉,但如果陸棲昆蟲不斷減少,植物缺少授粉,就會無法產生果實,也就無法變成食物,甚至,會減少分布範圍。

曾經就有科學家提出,如果蜜蜂滅絕的話,人類將引發糧食危機。而如果是陸棲生物逐漸減少,並出現大部分滅絕的話,那麼人類所受到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所以,做好對環境的管理,減少對昆蟲以及其餘生物棲息地的傷害是很有必要的,畢竟,人類與其餘生物本就屬於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相信誰都能明白。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4月28日文章《外媒:全球陸棲昆蟲逐年減少 淡水昆蟲增加》

相關焦點

  • 死而復生的生物你見過嗎?這兩種動物是代表,它們讓人類看到希望
    不同物種的滅絕對自然生態會造成不同的影響,同時由於人類賦予不同物種的價值不同,它們的滅絕對人類來說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如果是國家級保護動物滅絕了,那麼將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前段時間網絡上出現了一篇名為《它始終沒有熬到2020年》的文章,該文章所要傳達的內容是長江白鱘已經滅絕了。長江白鱘體長為2~3米,體重為200~300公斤,是國內體型最大的淡水魚類。
  • 白鱘標本製作親歷者:曾採集百餘條白鱘幼體,但養殖失敗了
    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館珍藏的長江白鱘標本長江日報記者高勇攝「到現在人類也沒有搞清楚,白鱘在長江裡是怎麼繁殖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教授對於研究了幾十年的白鱘有一些不舍:「本來我還想繼續研究白鱘的,但是沒有了相關的資料,這個要停下來了。」1月4日,記者探訪位於武漢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水生生物博物館。該館已有90年歷史,收藏有40萬件標本,其中白鱘標本就有6件。最大的一件白鱘標本,有4米長,距今已有41年的歷史。
  • 重慶有人釣起「長嘴怪魚」,像極白鱘
    近日,長江君收到重慶網友爆料,在一處廢棄水電站下釣魚時,碰到一種奇怪的「長嘴怪魚,極像是已經滅絕的「長江魚王「——白鱘!河裡漲水,重慶巴南網友去大河釣魚,沒想到釣起幾條「長嘴怪魚」,竟從未見過。許多物種滅絕了,但白鱘穿越過那麼多的地質時期依然繁衍到如今,可見這種物種的神奇、其生命力之強大!然而,在工業時代來臨之後,不到幾十年的時間,這種歷經億萬年而不朽的奇魚,竟徹底絕跡....這其中的生態警示令人驚懼,而白鱘種群命運的斷絕更是令許多網友唏噓和惋惜。
  • 昆蟲生物礦物盔甲首次發現,對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生物學最新發現,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了在昆蟲世界發現的首個生物礦物身體盔甲。這種盔甲此前只在海洋生物中存在,但現在在一種昆蟲身上發現,令科學家們非常驚訝。
  • 從紅黑螞蟻的之爭,看《昆蟲總動員》中的環境思考
    ——《昆蟲總動員》在神奇的自然世界裡,除了人類之外,還存在著各種生物,他們也有其特定的生存規則。小時候最喜歡《動物世界》,喜歡通過影片了解其他生物的生活方式,長大之後再看,卻對他們的生活產生了不一樣的感悟。
  • 生物滅絕疑在重演 這些現象可證明一切
    但是接下來的數據令人悲傷不已,在山火的燃燒下,超過10億隻生物喪生火海中,其中不少生物瀕臨滅絕的邊緣,就連我們極為熟悉的澳洲國寶——考拉,有8000餘只死亡,當地政府正在考慮是否將之列入瀕危物種行列。生物滅絕,是一件多麼令人憤怒又悲哀的事情,它們本來是與我們朝夕相處的生物,然而第二天醒來,卻從媒體報紙上看到了它們滅絕的消息,這時你的內心會有何種感受呢?
  • 最大淡水魚中華白鱘正式宣布滅絕:戰勝了恐龍卻輸給了人類
    2020年的新十年始於悲慘的宣布,即另一種現已滅絕的中國白鱘(Psephurus gladius)。中國科學家的一篇論文得出結論,在地球上生活了2億年之後,「長江熊貓」現在永遠從長江中消失了。中華白鱘,別名中國劍魚,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魚類。
  • 守宮,一種極「yin」的生物(上)
    但其實壁虎是一種爬行動物,除了有些品種是帶毒的以外,大多數都沒有毒。文章以一個流言傳說作為開頭,給我們今天介紹的主人公蒙上神秘面紗,事實上守宮也是一類奇妙而精怪的生物。現在非常多的品種已經作為寵物飼養,開始人工培育並產生新的花色品種。花鳥市場一般會冠以某某守宮的稱謂,當然不會叫他們某某壁虎,純粹為了好賣。
  • 硬核:類昆蟲外星人科幻史
    這點在《星際迷航:航海家號》(Star Trek Voyager)中就有很好的體現:為了應對8472號物種,人類開發了一種包含數十億顆大腦且博格集合體無法掌握的策略。這些類昆蟲生物的科技水平通常要比人類低,並且常常運用有機技術或捕獲技術。
  • 3種能適應極地氣候的昆蟲,一種比一種強,它甚至能去太空
    北極熊、北極狐、北極狼、企鵝等極地生物通過身體的毛髮和脂肪來禦寒,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不可思議的昆蟲也能夠在極地地區生存,下面就針對三種特殊的昆蟲進行介紹,看看它們到底有哪些不可思議的生存能力。首先介紹的是一種生活在南極海洋中的「狂野」昆蟲,之所以說它是狂野昆蟲,是因為它的外形看起來確實很狂野,顯微鏡下的樣子看起來就像一把刷子,它叫做巨海鱗蟲。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巨海鱗蟲兩側的絨毛不僅可以幫助它快速移動,還能用來作為禦敵武器。其次,巨海鱗蟲對食物的新鮮與否沒有要求,鮮肉和腐肉它們都能吃下去。
  • 遠離「解包」,別步「柴郡貓」後塵
    在第五人格中「解包」角色時裝似乎已經成為了玩家們的一種樂趣,但不要忘記「解包」屬於違法現象,而且在第五人格官方還沒有正式公布之前任何的行為都可能導致「流產」。這樣的例子並非沒有,但是莊園玩家們還是無法放棄這樣的誘惑。深淵四已經不遠,而關於它的內容卻不脛而走,真的讓人頭疼不已。角色時裝的誘惑?
  • 《螞蟻的故事》|透過螞蟻社會看蟻類生物的3種利他行為
    「如果所有的人類都消失了,剩下的生物勢必恢復生機並繁榮興旺……如果所有的螞蟻都消失了,其影響正好相反,而且後果將是災難性的。」螞蟻,這一老幼皆知、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佔據地球1%的生物量和1/3的動物量,總重量相當於全人類的總重量。
  • 「沙幣」是一種動物?5個有趣的生物名稱,科學家們也太不正經了
    眾所周知,大自然中存在著數以億計的生物,其中有些生物是我們所熟悉的,但也有些生物是我們不了解的。然而,每當科學家發現一種新物種時,除了要研究它們的習性之外,還有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那就是取名字。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5個有趣的生物名稱,看完之後你會發現,科學家們也太不正經了!
  • 安徽黃山發現3個新種步甲科昆蟲
    中新社黃山5月21日電 (劉浩 方傑 胡降臨)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和安徽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三方合作調查野外昆蟲資源時,近日在黃山神仙洞附近發現步甲科昆蟲3個新種,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動物分類學雜誌ZooKeys上。
  • Nature人類行為:文化演化不比生物更快
    奇點主義下想像人類的未來然而,就如同人類曾普遍信奉萬物有靈一樣,以上浮光般的感受和論證有沒有可能只是一種新的盲目信念?例如一種由自然選擇定向驅動演化 [15] 的炭疽菌(Bb),每年以 h1 = 1.56 的速率演化。而外殼顏色多態性較大叢林蝸牛則以 h1 > 3 的演化。其中最快是一種三刺魚(Ga),鰭甲以 h22 = 6.0 的速率快速變化(22 年平均)。至於受到環境影響較大的連續性狀,如其中一種達爾文雀(Gf&Gs),與多態性種群相比,演化速率 h1 則變化較低。
  • 揭秘能變形成金髮美女的昆蟲類外星人
    洩密的「裡根總統獲得的關於外星人的簡報」中提及一種對人類威脅最大的「Trantaloids 」種族,這是一種能變形成為人類,而本質是昆蟲類的外星人
  • 隧蜂:《昆蟲記》中曾記載
    除了澳新區以外,世界陸動物區系中其餘5區均有隧蜂屬的種類分布但其中尤以古北區分布最為豐富。目前全世界已知隧蜂屬約250種。(1)好玩的隧蜂有很多,大黑淡脈隧蜂(Lasioglossum sp.)(3)柄扁桃 (Amygdalus pedunculata) 是薔薇科 (Rosaceae) 扁桃屬 (Amygdalus) 落葉灌木, 為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山地和沙地生態防風固沙的優良生態樹種, 其也是一種珍稀瀕危物種,紅足隧蜂就是其主要傳粉昆蟲之一。
  • 大堡薦|用昆蟲治癒你:每個小生物都藏而不露
    大堡薦|用昆蟲治癒你:每個小生物都藏而不露 2019-08-02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