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21:9設計的顯示器,比如dell老早之前的2913就是一款帶魚屏設計的21:9的顯示器產品,但是在此之後很少再有廠商都推出類似的產品。最近收到一款飛利浦的34吋21:9的顯示器,感覺還是蠻新鮮的。作為飛利浦最新的E2系列中的一款,外觀上延續了飛利浦的設計風格,純平設計的34吋顯示器也是讓人眼前一亮。
屏幕素質方面,目前市面上場景的30吋以上的顯示器產品多是VA屏幕材質,色彩準確性方面有些欠缺。但是這款飛利浦342E2E則是採用IPS屏的廣色域顯示器,75Hz刷新、1ms響應時間。另外超寬純平的設計以及支持多接口的設計(雙HDMI+DP)也讓它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但是也要注意到這款顯示器的解析度是2560*1080的,並不是3440*1440的。那麼這款21:9的WFHD超寬帶魚屏顯示器值得入手嗎?這裡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外觀展示
外觀方面,曲面設計的34吋顯示器有不少選擇。這樣純平設計的34吋顯示器倒還是第一次見。之前一直很口水DELL的2913,可惜老產品了。多年也沒新品更新,這次開箱這款飛利浦的342E2E衝擊還是很直觀的,21比9的設計,視覺體驗上要優於不少27吋或者30吋以上的曲面顯示器。
開箱部分就略過吧,支架部分與採用了人體工學支架,支持升降和俯仰角度調節。
安裝後的背面效果,這麼大的顯示器其實其實更有些電視機的感覺。主要的部件都在顯示器底部,很像是背了一個小書包。
支架部分設計的十分緊湊,但是預留了理線孔方便理線。雙HDMI接口即插即用,日常搭配遊戲主機、筆記本都非常方便。另外的DP接口可以留給臺式機使用,另外一側還有一個音頻輸出接口,需要注意的是這款顯示器是沒有配置內置音箱的。
雖然支架比較緊湊,但是也支持上下以及俯仰角度調整。不過並不支持左右旋轉調整,而且升降高度比較有限,日常下面墊一個支架來提升高度的話效果會更好。
可以看到本身這款飛利浦342E2E顯示器厚度還是比較厚的,但是電源適配器依舊採用外置設計。可能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萬一電源出現問題更換電源適配器即可,但是真的不太方便理線。
底座部分空出來了一個空間,可以放些充電器一類的小東西。
但是這個區域位置也不算很大,Intel的NUC可以正好放在這個下面,但是像是A300這個體積的mini PC就只能這個樣子放在下面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區域如果放了東西必然會影響顯示器升降的。
好像很少見到34吋的顯示器有IPS選擇,飛利浦342E2E這款就是一款帶魚屏設計的IPS顯示器,所以在畫面色彩、可視角度方面這款飛利浦342E2E都有不錯的表現。
顯示器一角有顯示器參數特點介紹,像是21:9、1ms延遲、遊戲、HDMI、PIP/PBP、以及顯示器升降等等。
屏幕採用三邊窄邊框設計,左、右以及上方邊框寬度僅5mm,整體視覺體驗還是不錯的,也非常適合用戶組成多屏來作為賽車模擬器使用。
屏幕色彩測試:
飛利浦342E2E本身是一款34吋的IPS屏顯示器,色彩好是其最主要的優勢。實際使用的時候也感覺這款屏幕的色彩會很好。但是實際色彩表現還是通過Spyder 5校色儀來測試一下,測試前已經進行了1小時的預熱,在沒有強光直射下進行測試,測試前也未對屏幕進行色彩校準,看一下初始狀態的屏幕如何。測試選擇的是「關模式」下測試的。
色域方面99%sRGB、81%AdobeRGB。整體色彩表現也符合IPS屏幕表現。
在色調響應方面,飛利浦342E2E的光度為2.2,基本和參考曲線貼合。灰階方面,100%s輸入RGB時,色溫在7600K左右。在「關模式」下色彩偏冷些。
亮度方面,最大亮度327.2cd/㎡,最低亮度70.5d/㎡,對比度在100%亮度下為740:1,白點為7600K。
色度均勻性方面,8號區域最接近6500K,7號區域差距最大,數值接近為3.5ΔE。
亮度均勻性方面,5號區域亮度最高,14號區域最低,差值14%。
最後在色彩精準度方面,色差最大6.15,最小0.19,平均 ΔE為2.36,整體色彩準確性表現可以看到還是有一些差異的。不過本身畢竟還是一款IPS顯示器,後期還是可以通過屏幕色彩校正來對畫面進行色彩校正。
可以看到在校正之後,屏幕色彩有了一定的改變。色差最大3.14,最小0.29,平均 ΔE為1.01。可見本身色彩可調校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對於色彩有較高要求的用戶可以自己校色看看。
OSD菜單解析:
OSD菜單控制鍵依舊設計在屏幕背後區域,還是熟悉的5軸遙感設計。
操控邏輯清晰,向左滑動實現OSD菜單預設的快速切換,向上滑動實現輸入信號的切換,向下進入亮度設置,右側滑動實現OSD菜單管理。
OSD菜單管理中,可以調節的部分還是非常多的,也區分的非常細。首先第一個是遊戲調節,通過這裡可實現對顯示器延遲的調整。此外還有各種現實模式的設置,像是色彩、輸入源、PIP/PBP等等功能。大家可以自己發掘一下。
本身飛利浦342E2E作為一款大屏幕顯示器,它還支持MultiView多源同屏技術,實現雙輸入信號的同屏顯示。就是我們常說的PIP/PBP雙屏功能了。可以方便讓用戶在一個顯示器上同時顯示兩設備的畫面顯示,比如你可以同時處理多臺設備的工作需求,比如一邊在處理3D模型的渲染需求,一邊另一臺設備上與客戶溝通修改方案。
相比PIP模式來講,PBP的可設置性更強,可以調整PBP信號的顯示區域、大小以及位置。但是也需要注意的是PBP模式下必然會遮住屏幕的一部分,影響用戶操作。但是這樣的設計方便在另一臺主機進行渲染或者長時間工作不做額外的運行工作的時候可以調出另外的設備來工作。
另外在顯示菜單下還可以看到一個智能神燈功能,這個功能是在選擇RTS即時戰略模式後,可以在遊戲設置中看到智能神燈功能。開啟後可以看到顯示器會有一部分區域採用高亮設計,你可以調整高亮區域的範圍,實際應用方面來講,這個高亮區域的設計可以方便用戶在遊戲中避免顯示器因亮度不夠的原因,無法發現陰暗處敵人的場景。對於遊戲玩家來講,對於還是非常明顯的。
雖然飛利浦的這款顯示器並不是一臺高刷新顯示器,但是依舊預設了像是FPS模式、賽車模式、RTS模式、玩家1、玩家2等多種模式。這裡也通過動圖的形式演示一下各種不同OSD設置的色彩、色溫變化。
21:9帶魚屏體驗如何?
應用場景方面,雖然解析度僅為2560*1080。但是本身採用帶魚屏設計,日常雙屏瀏覽網頁也還是ok的,可以一邊查詢資料,一邊寫稿子都是十分方便的。
工作娛樂方面,IPS屏設計,通過之前測試也可以看到本身色彩素質還是不錯的。日常LR或者PS修圖都是OK的。而且相比曲面屏來講,我還是覺得這樣純平的設計更適合日常修圖。
剪輯方面,更長的屏幕在時間線。多剪輯窗口操作都十分方便,但是本身還是受到解析度的影響,工作區域相比雙屏來講還是要稍小些的。
帶魚屏設計,在影音娛樂方面可能會首先感覺尷尬。如果你是追劇達人的話,會發現,大多電視劇還是採用傳統的屏幕解析度比例,所以兩邊的黑邊還是沒辦法避免的。
相比電視劇來講,電影的體驗會好很多。一般4K大片可以很好匹配現在的帶魚屏設計。但是也會注意到本身這款飛利浦顯示器並沒有內置音箱,所以在影音方面還要搭配桌面音箱或者耳機才行,在顯示器背後也預留了音頻接口。
遊戲方面,75Hz刷新的屏幕相比傳統60Hz的話其實感覺不大。但是也可以注意到目前主流遊戲還是都可以適配21:9的屏幕顯示比例的。日常不用擔心遊戲的時候會出現兩邊有黑邊的情況。
雖然不是高刷新的遊戲顯示器,但是這款飛利浦顯示器也是支持1ms延遲以及防撕裂的效果的,可以看到在玩CS:GO或者賽車這類遊戲的時候,畫面並不會遇到被撕裂的情況。更大的屏幕視野,玩起賽車遊戲來體驗也更爽。
75Hz刷新搭配Adaptive Sync技術可以有效避免動態畫面的卡頓、延遲以及畫面撕裂的問題。當然我分析起作用的還是Adaptive Sync技術,其實如果刷新能上到120Hz或者144Hz,那麼這款21:9的超寬帶魚屏顯示器就真香了。
配合EasyRead電子書模式,可以快速在OSD菜單中把顯示器閱讀模式切換成黑白顯示,這樣在閱讀大量文字的時候可以有效避免視覺幹擾,也會讓用戶對內容更專注。
本身飛利浦一直就主打愛眼低藍光+不閃屏的方式,通過DC調光技術,實現亮度調節以及減少屏幕閃爍的情況。通過慢放的動圖可以看到屏幕本身並不會有閃爍的情況。
總結
整體來講,這款飛利浦的34吋顯示器,相比傳統的24吋或者27吋顯示器帶來最直觀的變化也是非常明顯的。畢竟它真的「大」。日常在工作娛樂方面它的體驗可能是1>2的體驗,75Hz刷新的屏幕,IPS高色域顯示器日常在色彩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三個主流接口設計,對於多設備玩家、遊戲用戶也都十分友好。但是也要注意其解析度還是2560*1080的,對於很多用戶會說其「大果粒」。 畢竟在當下高解析度的顯示器會是更主流的選擇,不過對於預算不多又想體驗大屏的話其實也可以嘗試,畢竟IPS屏幕色彩相比VA屏幕體驗會好上很多。也期待後續可以有一款高刷新+高解析度的超寬屏顯示器。
優點:
1、34吋帶魚屏視覺體驗震撼;
2、IPS屏色彩基礎表現不俗,滿足用戶的色彩挑剔;
3、多接口設計,日常使用方便;
4、多種色彩預設,搭配不閃屏護眼設計可以有效緩解眼部疲勞;
缺點:
1、解析度為2560*1080,不能滿足時下用戶追求高解析度的體驗需求;
2、採用外置適配器設計,日常理線不方便;
3、沒有內置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