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值風雲
作者 | 紫楓
流程編輯 | 小白
上集請看:《營收巨無霸中國聯塑PK.一枝獨秀偉星新材:塑料管材上市公司大比拼(上)| 風雲主題》
三、公司財務比較
(一)「吾股大數據」系統評分
通過市值風雲推出的「吾股大數據」系統,可以快速查閱A股上市公司的客戶情況、財務狀況,節省投資者在尋找財務問題和亮點的時間和精力,其評分和全市場排名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偉星新材的評分極高,2018年為89.1分,位列全市場第37名,表現穩定。
永高股份的評分和排名攀升較快,2018年已達84.2分和345名,表明財務狀況持續改善。
顧地科技表現最差,2018年僅為55.7分,全市場排名3325名,非常靠後,分析可發現公司的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失分較多。
(二)成長性分析
成長性分析主要研究營業收入和扣非淨利潤。
1、營業收入比較
有意思的是,規模較大的行業前三企業,複合增速更快,規模較小的公司反而漸顯頹勢,不符合「小公司增速應更快」的一般印象。
中國聯塑的營收規模遙遙領先,2018年已高達237.34億元,超過其他4家公司同期營收的總和,且複合增速不低,為12.91%,僅次於偉星新材的15.2%。
永高股份的產能排名第二,收入規模位居次席,2018年為53.54億元。雖然銷售量遠高於偉星新材,但平均售價低於主營PPR和PE的偉星新材,因此雙方營收差距基本在10億元以內。
顧地科技的營收規模相對較小,複合增速也相對最低,僅為2.68%,加上公司最近幾年轉型失敗,且兩任實控人接連被立案調查並處罰。照此發展下去,很難跟上頭部公司的發展速度。
青龍管業的營收規模和複合增速相對較小,但從2015年起煥發「第二春」,2015年至2018年的營收複合增速達20.89%,2019年大概率創營收新高。
而且基本做到專注主業,股權結構相當穩定,如果「大本營」西北地區的管道需求大增,可能將維持高速增長。
不過,近年來,塑料管道行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客戶對質量及品牌的追求持續提高,只有中國聯塑等規模較大的公司才能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品牌建設,進一步蠶食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中小企業正面臨更為慘烈的競爭。
2、扣非淨利潤比較
偉星新材的扣非淨利潤表現更為優秀,從2011年的2.12億逐年提升至2018年的9.37億元,複合增速達23.64%,超過營收增速,且遙遙領先其他4家公司。
中國聯塑的扣非淨利潤規模最大,2018年達24.92億,複合增速為10.22%,略低於營收的12.91%,勝在增長穩定。
永高股份的表現相對遜色,其中2016至2017年跌破2億元,複合增速僅為6.09%,明顯低於營收增速,但近期表現良好,2019年前三季度已達3.01億元,高於2018年的2.39億元。
顧地科技和青龍管業均患上「上市當年即巔峰,隨後業績稀裡譁啦下滑症候群」,且增收不增利。
其中,顧地科技在2018年因計提資產減值準備8769.48萬而虧損1.51億元。
而青龍管業在2017年因為子公司青龍小貸出現大量逾期貸款,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8549.71萬,並導致全公司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19億元,扣非淨利潤虧損585萬。
由於同時收到政府補助和營業外收入等非經常性損益共2511.82萬,同比暴增6.15倍,實際上淨利潤反而盈利1645萬元,從而掩飾青龍小貸的大額虧損。
不過,在2019年業績預告中,歸母淨利潤為1.46億至1.98億,如果後期無業績向下修正,則2019年將達上市以來新高。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主要看毛利率、淨利率和淨資產收益率。
1、毛利率分析
中國聯塑、永高股份兩家主營PVC的公司毛利率基本維持在25%附近。
偉星新材的毛利率相對最高,2017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維持在46%左右,與其主營業務PPR管材的毛利率高有很大關係。
偉星新材的兩大核心產品是PE和PPR管材,2016-2018年PPR的收入佔比約達57%,PE約為28%,2018年兩者合計達85.24%。
從下圖可知,PPR管材的毛利率高達50%以上,強有力地抬高了偉星新材的整體毛利率,而PE管材超30%的毛利率也比PVC管材高。
此外,顧地科技的毛利率相對最低,且出現明顯波動,2018年低至16.65%。
青龍管業的毛利率30%左右,主要原因是收入佔比較高的混凝土管道的毛利率相對較高,基本在34%左右,塑料管材分業務的毛利率實際在23%左右,與永高股份基本持平。
2、淨利率分析
偉星新材的淨利率趨勢與毛利率趨同,從2012年的12.7%攀升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22.23%,表現與同行業公司相比非常出色。
中國聯塑長期維持在11%左右,非常平穩,而毛利率接近的永高股份呈現總體下滑趨勢,上市第一年的10.78%是近年最高值。
青龍管業的淨利率及其趨勢與永高股份很接近,2018年分別為5.31%和4.57%。
顧地科技的波動較大,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為負值。
3、淨資產收益率(ROE)分析
偉星新材的ROE在2015年已突破20%,並在2018年逐年攀升至26.85%,表現與所有A股上市公司相比同樣很優秀。
反觀中國聯塑的ROE在2014年跌破20%,並維持在18%左右,表現不如偉星新材。
與中國聯塑的總體下滑趨勢相似的還有永高股份和青龍管業,但ROE絕對值差距不小,2018年兩者分別為8.41%和3.99%。
而顧地科技的ROE在2016年和2017年曾小幅上升,但在2018年跌至-11.85%。
標準差可衡量ROE的波動幅度,顧地科技的標準差高達7.87,表示非常不穩定;偉星新材ROE持續提高,4.31的標準差反而表明公司ROE相當優秀。
而中國聯塑、永高股份和青龍管業的標準差在2左右,表明下滑幅度比較一致。
(四)運營能力分析
對製造業企業而言,運營能力優劣關乎生死存亡。
營運能力主要觀察固定資產、應收帳款和存貨的周轉率。
1、固定資產周轉率
偉星新材一枝獨秀,固定資產周轉率連年攀升,2018年達5.31次,表示平均每1元固定資產可創造5.31元收入,公司的廠房、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高於其他4家公司。
其他4家公司均呈先下滑,在2016年後觸底回升的趨勢,2018年中國聯塑、永高股份和青龍管業均為3次左右,顧地科技同期相對最低,僅為2.18次。
2、應收帳款
雖然偉星新材的營收規模位於可比公司第三,但應收帳款相對最少,2018年僅為2.8億元,佔同期總資產比例僅為6.07%。
中國聯塑的應收帳款節節攀升,但佔總資產比例卻逐年下滑,2018年已跌至6.87%,與偉星新材接近。
顧地科技和青龍管業的應收帳款佔總資產比例相對較高,其中顧地科技在2015年至2016年曾達約21%,隨後兩年才逐漸降低至16.66%;而青龍管業在2018年重新突破20.91%,2019年前三季度高達28.45%。
接下來從應收帳款佔營收比例觀察各公司的賒帳情況。如果賒帳情況嚴重且客戶不是大公司或政府部門,客戶集中度又低,一方面可能表明公司的產品競爭力不強,產品可取代性較高,另一方面加重公司現金流的負擔。
青龍管業的賒帳情況相對最嚴重,應收帳款佔比在2014-2015年曾高達60%以上,隨後滑落至2018年的41.64%。
中國聯塑、永高股份和顧地科技的應收帳款佔比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中國聯塑表現相對較好,僅從7.94%提高至10.03%。
表現最為出色的還是偉星新材,應收帳款佔比基本能維持在6%以下。
頗為難得的是,偉星新材的預收帳款全部為貨款,從2012年的1.12億元逐年增長至2018年的4.06億元,高於同期應收帳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4家A股公司的壞帳計提準備比例,偉星新材和永高股份明顯比顧地科技和青龍管業嚴格。
壞帳計提比例越寬鬆,每年計提的壞帳損失越少,從而提高淨利潤。
下表是2018年4家公司帳齡分析法的壞帳計提比例:
偉星新材和永高股份的計提比例相同,而顧地科技對1年以上的壞帳計提相對寬鬆,青龍管業對1年以內的壞帳僅計提3%,但對2年以上的壞帳比顧地科技嚴格。
3、應收帳款周轉率
偉星新材的應收帳款周轉率從8.27次增長至14.95次,表明公司的回款能力持續增強。
中國聯塑、永高股份和顧地科技總體均在下滑,但永高股份的下滑速度明顯更快,從2012年的13.36次下跌至5.3次。
青龍管業的周轉率相對最低,但總體出現增長趨勢,2018年為2.72次,接近顧地科技的3.15次。
4、存貨
從絕對值看,中國聯塑的存貨規模最高,且維持增長,2018已達35.21億元,但其佔總資產比例反而在下降,從18.05%下降至僅10.17%。
永高股份和青龍管業的佔總資產比例有小幅上升,2018年均為18%左右,偉星新材則維持在14%附近。
5、存貨周轉率
從存貨周轉率看,青龍管業的表現相對最差,基本維持在2次以下,2016年曾跌至1.2次,表明其存貨運轉效率較低。
其他4家公司的周轉率較為接近,其中偉星新材的周轉率相對較低,並且和中國聯塑相似,趨勢表現平穩。
永高股份的周轉率逐漸下滑,2018年為4.55次,表明其周轉能力正在降低。
此外,4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還呈現以下特徵:
1、偉星新材的帳上現金非常充裕,2017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貨幣資金為14.3億、10.1億和13.4億,是總資產佔比最大的科目,而且2018年用於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達6.69億,
2、中國聯塑的情況類似,帳上現金充裕,2017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貨幣資金佔總資產比例為15.92%、18.63%和16.39%。
另外,中國聯塑花重金投資物業,2018年和2019年二季度的金額高達46.5億和58.58億人民幣。根據2018年年報,公司分別在澳洲、加拿大、美國和泰國拿了不少地,均為永久業權,其中在美國拿地最多,合計達98.08公頃。
3、與上述兩家行業巨頭相比,顧地科技就寒酸許多,2018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貨幣資金僅1.46億和0.67億,被現任實控人任永青折騰沒了不少。
根據在建工程的數據,顧地科技在文旅公司項目的預算額高達9.996億元,2017-2018年分別投入了3.96億和1.73億元,2018年工程進度為85%。
然而詭異的是,根據2019年中報,公司突然銳減該項目的投入,而且工程進度還倒退了15%,僅剩70%。
為何工程進度出現倒退呢?難道是項目建設規模突然又加大了不成?
4、青龍管業旗下的青龍小貸沒有為公司貢獻多少收入,反而因逾期貸款較多而在2017年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
截止2018年,青龍管業仍有發放貸款1.17億,有逾期貸款頂帳形成的資產5549.78萬元。
另外,同期青龍管業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1.47億元,主要有歌斐諾亞中石化股權九號投資基金等6家私募基金;持有至到期投資1.27億元,為銀川市汙水廠項目,票面利率7.79%。
(五)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主要分析資產負債率、有息負債率和流動比率。
1、資產負債率
5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均呈上升趨勢,其中偉星新材增幅最少,6年來僅增加了5.45個百分點。
顧地科技和中國聯塑相對較高,2018年分別達58.31%和56.48%,資產裡大部分都是負債。
青龍管業相對較低,但增幅不低,6年來增加了17.07個百分點,2019年前三季度飆升至44.8%,債務負擔迅速增加。
不過,光看資產負債率不足以判斷公司的償債能力,還需要剔除經營性負債,觀察有息負債佔總負債的比例。
偉星新材的有息負債率極低,2013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中有5個報告期為0,表明當期無短期或長期借款,全部為經營性負債。
中國聯塑、永高股份長期維持在50%左右的高位,表明公司的短期和長期借款數額較大,財務費用較多。
青龍管業的表現相對較好,有息負債率基本在30%附近。
5家公司的流動比率均呈下滑趨勢,但偉星新材的底子好,2018年為3.07,償債能力很強。
其他4家公司的流動比率基本在2以下,其中青龍管業相對較高,能維持在2附近,而顧地科技在2017年跌破1,2018年僅為0.78,償債壓力明顯增加。
(六)現金流分析
對A股投資者來說,對企業的現金流分析應該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想了解相關知識的老鐵可下載市值風雲APP查閱2月4日發布的《疫情危機下,分析一下企業的「生命科目」—現金流|風雲課堂》。
現金流分析主要看收現比、淨現比和廣義經營性現金流。
1、收現比(銷售收入的現金含量比率)
淨現比主要評價企業銷售收入的質量。
偉星新材、永高股份和青龍管業的收現比基本能達到100%以上,其中偉星新材最為穩定,每年均在110%以上,永高股份沒有一年高於110%。
表現最差的是顧地科技,僅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高於100%,其他5年均低於100%,表明產生的收入不能收到全部現金。
2、淨現比(淨利潤的現金含量比率)
淨現比主要評價企業的盈利質量。
先看看5家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2013-2019年前三季度,5家公司的數值基本為正。
偉星新材在2016年至2018年均不到10億,出現停滯增長的情況,7個報告期合計為48.49億元,遠高於永高股份的23.97億元。
撇開2017年,中國聯塑基本呈逐年增長,2018年已高達44.1億,合計高達153.18億,超過其他4家公司的總和。
青龍管業的巔峰在2013年,隨後幾年表現較差,2018年出現負值。
接下來觀察經營性現金流淨額與扣非淨利潤的比例。
只有偉星新材的淨現比能一直維持在100%以上,2018年為102.1%,是近年來的最低點。
其次是中國聯塑,在2017年曾跌至40.43%,但其他5年的表現都能在100%以上,總體比較穩定。
顧地科技和青龍管業的表現波動極大,其中顧地科技在2014-2015年分別為-328.92%和1065.6%,表現非常不穩定。
3、廣義經營活動現金流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聯塑的廣義經營活動現金流為-17.48億,表明雖然經營性現金流淨額達153.18億,但仍不足以彌補公司擴大生產規模和投資物業所花的錢。
偉星新材的表現在可比公司中最出色,累計6年創造22.6億元現金流。
永高股份在2016年和2018年均達2億以上,現金流合計為6.54億元,僅次於偉星新材。
顧地科技和青龍管業均為負值,表示賺回來的真金白銀還沒有投資花的錢多,只能從外部募資。
總結
完整看完各項指標對比的老鐵們想必對5家公司的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
偉星新材的優秀是藏不住的。除了營收規模不算大以外,各項財務數據均總體優於可比公司,甚至優於A股絕大部分上市公司,「吾股大數據」系統排名穩定在前40名並非浪得虛名。
這也是偉星新材為何上市以來能大漲近4倍的原因。
中國聯塑是國內唯一的塑料管材產能過百萬噸的上市公司,營收規模和扣非淨利潤均超過其他4家公司的總和,但公司存在有息負債率較高,且把賺到的錢都重新投入到生產和投資中。
永高股份總體表現中規中矩,經常處於可比公司第三的位置,但需注意運營能力正在持續下滑。
顧地科技的表現相對最差,兩任實控人的「騷操作」是公司的財務狀況持續惡化的重要原因,最近幾年公司投入大量精力於阿拉善文旅項目上,但2019年上半年公司亦承認文旅收入不達預期,需繼續跟蹤後期動作。
青龍管業的表現一般,運營能力較弱,盈利能力靠主業混凝土管道撐著,不過資產負債率較低,償債能力相對較強。2019年的收入和扣非淨利潤出現暴漲,2020年是否能維持增速還有待觀察。
最後,風雲君多嘴一句,差公司都愛折騰,越折騰越差。
本報告(文章)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以上內容為市值風雲APP原創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