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更新」帶來「大幸福」!浦東370多處繽紛社區項目已完成

2020-12-23 澎湃新聞

「微更新」帶來「大幸福」!浦東370多處繽紛社區項目已完成

2020-12-21 13: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冬日裡的一個下午,在上鋼德州三村小區盡頭,不時傳出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在這處名為百步園的休閒場地裡,蹺蹺板、滑滑梯、蕩鞦韆等成了小朋友們愛不釋手的「夥伴」,而不少老人則三三兩兩在步道上散步閒聊,這裡成了老少皆宜的活動場所。

百步園只是新區繽紛社區項目建設中的一處。小布從新區規劃部門了解到,今年新區36個街鎮的80個項目目前已全部完成,而整個「十三五」期間,新區總計完成了370餘處繽紛社區項目。城市公共空間中,很多不起眼的背街小巷、犄角旮旯在悄然更新的同時,居民自治、共治的熱情和能力也在逐級提升。

「微更新」帶來幸福感

公共空間如何更好地為市民服務?

新區以繽紛社區建設為抓手,通過一個個社區微更新項目的實施,讓市民們感受到家門口生活環境的改善。

據悉,新區規劃管理中心近年來與新區各街鎮、各委辦局積極協作,聚焦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9類公共要素(口袋公園、街角空間、運動場所、活力街巷、慢行網絡、林蔭街道、公共設施、藝術空間和透綠行動),並在繽紛社區導師、社區規劃師的精心指導和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下,推進繽紛社區建設。

在金橋鎮永建路的盡頭、曹家溝旁,原先是一座垃圾站,除了垃圾車,不見人影。如今,在保留垃圾處理功能的基礎上,將原先的垃圾站和河邊的一塊空地「打包」一起進行了升級改造,讓繽紛社區與環保同行,這裡已被打造成一座河景小公園。

「通過繽紛社區建設,大量老舊社區的公共空間、拆違整治後的街巷空間、低效使用的閒置空間和需要打通。提升的慢行網絡節點等得到了更新和改造,也讓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切身體會到了周邊環境的改善。」 浦東新區規劃管理中心副主任朱新捷表示。

凝聚自治共治智慧

不同於以往政府主導的市政項目建設和綜合環境改造,新區在繽紛社區建設中將公共空間微更新納入了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社會治理創新工作中,探索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推進社區自治共治模式的完善。

在項目選點、設計過程中,新區秉持了「高度、深度、顯示度、滿意度、集中度」的「5度」理念,落實「一圖三會」制度(一張繽紛社區藍圖、項目選點聽證會、設計方案協調會、實施效果評議會);在項目建設階段,運用訪談、座談、問卷、微信等多種方式邀請社區居民、駐地單位對社區公共空間改造發表意見和看法。為提升項目品質,新區規劃資源局不僅聘請了專家,還與相關部門合作開展設計競賽。德州三村的百步園就是今年設計競賽的項目之一。

上海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促進中心主任徐妍認為,新區繽紛社區是適應城市微更新的一種有效方式。項目實施也不再是政府部門「一家包辦」,而是在過程中運用「一圖三會」制度,促進了相關方面注重聽取居民的建議和意見,讓居民參與繽紛社區的建設,詮釋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要求,也是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模式的體現。

新區在推進微更新和自治共治過程中注重社區、基層力量的激活和社會志願的參與,帶動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繽紛社區建設為城市微更新提供了「浦東經驗」。

未來實施300處項目

據悉,繽紛社區建設已被列入新區「十四五」精細化清單,五年內計劃完成300處繽紛社區點位。同時,繽紛社區建設也繼續被列為2021年度的浦東新區實事項目。

近日,新區規劃資源局、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和新區規劃管理中心編寫的《浦東新區繽紛社區公眾意見調查問卷》在網上發布,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

朱新捷表示,下一步在繽紛社區建設中,還將積極引入社會資金和社會資源,尤其是小區內的公共空間微更新將逐漸轉變為以小區居民自治主導為主,加大對社會資金和社會資源進入社區的扶持力度,培育和發展社區內部的自治團隊或組織,並繼續強化與兄弟部門和社會組織的合作。

浦東新區一直鼓勵和扶持境內的社區公益組織參與、從事社區微更新,並陸續產生了一批以陸家嘴社區公益基金會、周浦中金海棠灣小雛鷹親子俱樂部為代表的積極參與並從事社區微更新的優秀社區公益組織,並已陸續建成了13處完全由社會資金籌建、不動用一分財政資金的社區微更新項目。

「一方面我們需要與民政、團委、婦聯等部門合作,把他們在工作中的好方法和好思路不斷納入繽紛社區建設中。」朱新捷說,「另一方面,也需要社會公益組織充分參與,有了公益組織的穿針引線,才能真正實現不依靠政府財政資金的微更新自我循環,同時讓繽紛社區建設,不僅僅體現其項目屬性,也能體現其社會屬性。」

文字:李繼成

原標題:《「微更新」帶來「大幸福」!浦東370多處繽紛社區項目已完成》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浦東繽紛社區建設,為城市的日常生活設計
    ,項目已達到了一定成效。歷時短短4個月,項目就取得了初步成效,豐富的實踐成果不光獲得了社區居民的讚揚,也作為案例展參與了2017年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制度的先行讓「繽紛社區」一詞與浦東百姓緊緊聯繫在一起,他們還不知道的是這一個個「小更新」即將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大變樣」。
  • 社區微更新的上海實踐 | 案例分享第三期
    事實上,近幾年很多街道居委會都在悄咪咪地自我更新,為了給居民們提供休閒社交的場所、社區服務的窗口,從有限的公共建築空間裡挖潛力,建起了零距離家園、鄰裡匯、睦鄰微空間、美好生活服務站等等一批居民家門口的共享空間。本期案例分享「空間使用」方面最後一篇,一起走進這些服務居民的建築空間,看看都有哪些城市更新的亮點。
  • 通州:道路、車棚變了「臉」——「小微項目」撬動居民「大幸福」
    「車棚修復換新了,出門看見這煥然一新的面貌,心裡別提多舒服了。」10月底,隨著欣達園社區教師樓家屬院車棚修復及道路改造項目的完工,附近外出和歸家的居民也換了心情。改造完成後的路面更新據介紹,教師樓家屬院小區是老舊小區,居民口中提到的道路和車棚位於84號樓前。未進行提升改造前,路面坑窪不平、車棚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 城市空間微更新帶來的驚喜 珠海街頭遇見繽紛「網紅牆」
    2020年,拱北街道開展「城市空間微更新」,率先以「牆空間」為主題,對轄區部分臨街牆面進行彩繪美化,增強城區文化氛圍,提升市民身邊的空間品質,取得了不錯的社會效果。來看看這些拱北「網紅牆」,會給身處鬧市的你,帶來怎樣不期而遇的驚喜?
  • 「老」林盤穿上「新」衣裳 社區微更新讓文化活起來
    現黃家龍門子已列入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崇州市文化地標。由於黃家林盤盛名於黃家龍門子,取名「龍門·黃家大院」。近日,記者走進黃家大院看到,林盤內巷道乾淨整潔,院落周圍綠植花木井然有序,原本古老陳舊的黃家大院就像穿上了一件件「新衣」,面貌煥然一新。
  • 動自家「奶酪」 浦東142處「公務倉」改建成養老設施
    值得一提的是,此處睦鄰點原屬浦東新區某政府部門,也就是由區財政集中管理的物業資源,俗稱「公務倉」。去年以來,浦東新區區級相關部門主動讓渡資源,將142處存量資源以「無償借用、權屬不變、專房專用、用者負責」的原則,改造為社區嵌入式養老設施,新增養老面積1萬平方米,做到了「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 社區「換裝記」:花都區新華街麗雅社區完成30個整治、建設任務
    外牆翻新、道路整修、增設監控攝像頭……記者近日發現,位於新華街舊城區商業中心地段的麗雅社區微改造工作取得了成效,小區自此換上了「新裝」。新華街麗雅社區先後榮獲「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廣州市幸福社區」「廣州市綠色社區」「廣州市文明社區示範點」「花都區文明社區」等榮譽稱號。自新華街2020年開展創建容貌示範社區工作以來,麗雅社區主動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提升環境衛生水平、美化容貌景觀,規範戶外廣告和招牌設置,改造轄區公廁,打造「地面乾淨、立面整潔、秩序井然、環境優美、居民滿意」的宜居環境。
  • 微型花園 | 北京老城區社區空間小微更新
    微型花園,也稱微型綠地、口袋公園、社區花園等,是指規模很小的城市開放空間,是城市園林綠地服務公眾的重要形式,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豐富城市綠化景觀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也是提升社區治理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各地相繼完成了一大批精品項目,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
  • 朝陽5處小微空間將變成這樣
    社區裡,再微小的問題也是關乎民生的大問題。13日,朝陽區小微空間再生計劃舉行實施方案選拔大會。經過精彩生動的項目路演和最終評選,常營鄉、南磨房鄉、小關街道、雙井街道和太陽宮鄉5個項目脫穎而出,分別獲得約10萬元的實施資金支持及1萬元的設計補助。
  • 脫「舊衣」煥新顏,白雲44個老舊小區完成微改造
    白雲區謀劃從2018年起完成87個老舊小區共78個項目的微改造工作,目前已完工44個項目,微改造正逐步讓老舊小區煥發出新活力。在推進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的過程中,白雲區充分調動鎮街、社區居委會、小區居民等基層和群眾的積極性,發動社會力量,共商共謀,共同推進,使得微改造項目切切實實為居民服務。 位於同和街同和社區的同和北9號大院,現狀建築建成年代久遠,老舊房屋較多,其微改造被納入了廣州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
  • 讓城市空間美起來丨小變化帶來大美好,未來的長三角城市可能「長...
    圖書館、實體書店、小區口、弄堂裡甚而小菜場……上海乃至長三角越來越多的公共文化空間今後會「長」成什麼樣?又將以怎樣的格局和設計為我們帶來何種美好生活?這些空間設計又如何改變了建築師的追求?由上海市民文化節作為指導單位的2020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設計大賽,日前在浦東濱江民生藝術碼頭舉行。
  • 從化水南村完成城市更新項目徵拆
    近日,從化區太平鎮水南村城市更新項目徵拆工作已完成,為「流溪·和裡」城市更新改造拉開了序幕。其中,「流溪·和裡」太平站片區以打造「北部產城融合新地標」為發展定位,優化城市建設空間,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打造集居住、商業、商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廣州從化區域級綜合服務新中心,通過完善配套設施,開發新型社區,集聚人才,打造生態宜居新城,建設成為廣州中心城區辦公功能轉移的創業創新創智平臺。水南村城市更新項目完成徵拆。
  • 六城同創周年巡禮|徐家井社區:合力創建「六好」幸福社區
    自「六城同創」工作開展以來,該社區以「樹名城意識、建綠色家園、創優良環境、做文明市民」為創建主抓手,以建設「文明風尚好、市容環境好、園林綠化好、公共文化好、誠實守信好、禁毒效果好」的「六好社區」為目標,結合社區實際,通過小遊園、文化牆、管線整治、道路小區提質等項目推進,重點突破、以點帶面,突出「社在林中,林在社中」亮點特色,全面推進社區「六城同創」工作,完成樣板社區創建任務,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 上海徐匯:「微更新」助力「逆生長」,這個小區即將「華麗轉身」!
    小區地理位置臨近東安路和肇嘉浜路,毗鄰復旦醫學院、均瑤集團、青松城(市老幹部活動中心)、中山醫院等單位,距今已近25年未進行大修。小區「微更新」,以「心」換「新」為了更好地為居民辦好事、辦實事,確保責任共擔、同向發力,街道黨工委專門成立了青松小區綜合改造項目臨時黨支部,各部門派出代表建言獻策,著力推動小區硬體更新改造,提高辦事效率。
  • 「衝殼子」廣場亮相大觀祥苑 居民為「微更新」項目齊點讚
    「衝殼子」廣場亮相大觀祥苑 居民為「微更新」項目齊點讚「小區真是大變樣了!」提到自家院落,家住成都市錦江區獅子山街道佳宏路社區大觀祥院的胡大爺滿臉都寫著歡喜。原來,小區「微更新」項目打造的居民生活廣場近日正式亮相,和小區居民見面了:嶄新的休息長凳,重新粉刷的黨建文化牆,以及鬱鬱蔥蔥的綠色植被,讓整個院落煥然一新。在胡大爺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他所居住的大觀祥苑。一走進小區,首先看到的就是嶄新亮相的——「衝殼子」居民生活廣場。趁著天氣不錯,小區居民們紛紛來到廣場,一邊享受著明媚的陽光,一邊喝茶、嘮嗑,好不愜意。
  • 社區微更新的上海實踐 | 案例分享第五期
    原創 SDPCUS 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 來自專輯社區微更新的上海實踐CHAPTER THREEFACILITIES第三則設施配套(上)微更新關鍵詞:實用美觀這些設施與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由於建設年代久遠,有些設施已經老化破損,使用不方便,或是跟不上現在的生活需求,來看看社區微更新案例中都有哪些解決方案。
  • 品域中國系列設計競賽冠軍揭曉,打造上海城市更新項目特色入口
    交互方式則是以社區居民運用掌心的溫度來喚醒整個藝術裝置,同時可以給居民帶來城市生活中遺失已久的自然景象。通過相互影響的行為,讓裝置成為社區文化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習慣。《重獲心生》及《靈石》分獲本次大賽的三強。
  • 「微整形」讓社區大變樣 改造選哪裡,居民出主意
    在南新園社區,一場「微整形」式的提升改造正在樓前空地上進行。用不了一個月,這處面積僅有190平方米的健身場地,就將變身為更加舒適合理的老幼共享空間;在雙合家園社區,一系列圍繞交通領域實施的「微整形」也已初見成效,重新設計施劃的道路標識不僅大大改善居民出行狀況,還讓整個小區變得更加安全。事實上,社區改造未必需要大動幹戈。
  • 疏通基層診療毛細血管,BMC怡和嘉業助上海浦東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社區
    近日,2020年《肺功能測定以及臨床應用》培訓班暨「幸福呼吸」—中國慢阻肺分級診療項目試點區域肺功能測定規範化培訓、2020《無創機械通氣臨床應用》專項技術培訓班暨「幸福呼吸
  • 寶安7個更新項目草案,龍光、嘉霖等開發商入場
    此次計劃草案共7個更新項目,包含3個「工改工」,1個「工改商」項目以及3個居住項目。即107發展帶樂群第一工業區城市更新單元、新興紙業廠區城市更新單元、東寶工業區城市更新單元、紅星花園片區城市更新單元、紅星社區國強廠城市更新單元、松新舊村城市更新單元、羅田第二工業區(北片區)城市更新單元,合計拆除用面積3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