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2 國際邀請賽典藏寶瓶至今已推出了近百款飾品套裝,飾品作為DOTA2遊戲內重要的遊戲元素,如何的更好的在DOTA2當中享受換裝遊戲的快感也成為了大家所探討的熱點。今天就以小弟愚拙的見解,挑出TI10國際邀請賽典藏寶瓶當中的部分飾品與大家探討下飾品作者的心血背後究竟有何來由,並且讓我們一同聊聊這些各具特色的飾品背後所包含的文化與元素。如有不當之處或更好的想法,歡迎大家前來指正!
米拉娜「聖林英魂」——稻荷神與日本狐文化
談及TI10國際邀請賽典藏寶瓶時,想必大家都掩蓋不住對於米拉娜「聖林英魂」的喜愛。作為本屆寶瓶投票當中的芳心縱火犯「聖林英魂」以極具日本文化特色的「きつねめん」狐面為主題,俘獲了不知多少國內二次元小夥伴的心。(聖林英魂當中米拉娜頭部及坐騎飾品當中的長角似乎採用了般若的元素,將稻荷神使面具的獸耳換成了般若的長角)
國人有關狐面形象的第一印象想必絕大多數源於日漫,而在日漫當中狐面的形象往往離不開日本神道教的稻荷神。稻荷神作為日本神話當中穀物及食物之神的總稱,從日本共計約3萬座的「稻荷神社」中可見大和民族對於該神祗的喜愛(數據源於伏見稻荷大社官網)。它作為最貼近日本人生活的神靈稻荷神自公元711年神明鎮座以來,長達1300年間匯集了日本民眾的信仰,被尊崇為保佑五穀豐登、商業興盛、家庭安全、諸願望皆得實現之神。
伏見稻荷大社的繪馬稻荷神與狐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裡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日本神道教,神道教簡稱為神道它是日本傳統的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的薩滿教為源,屬於泛靈多神信仰型宗教以自然精靈崇拜和先祖崇拜為主要內容。而日本在中世紀時將狐視為稻荷神的使者,源於倉稻魂命的別名「御饌津神」(みけつのかみ)。狐狸的古名為「けつ」,因此「みけつのかみ」便以諧音被解釋為「三狐狸神」。(稻荷神本身並非狐,它的形態忽男忽女偶爾還會變化為其他生物的形象)
半臉面具名為目鬘在日本狐始終被認為稻田的守護者,它們捕捉田鼠為己任而保護農作物,並且在日本民間一直流傳著有關「狐狸偷穗」的傳說,其傳說大致內容為狐狸從中國偷來了稻穗,並把稻穗藏在竹筒之中帶回了日本。日本從此便有了稻米,也讓稻米成為了日本最重要的糧食來源。當然了稻荷神的使者為狐,並非山中的野狐,與其他的大神相同,皆非我們凡人肉眼可見,因此也被尊稱為「白(透明)狐」或御先稻荷。後來,稻荷信仰因日本神佛習合使得稻荷神與佛教文化當中荼吉尼天形象的逐步融合,伴隨著日本的工商業逐漸發達,稻荷神也開始象徵著財富、商業、福德開運之神,而作為神使的白狐也逐漸被人們與稻荷神混為一談。
口銜竹簡的神使
主宰「暴風領主的血統」——「搗蛋鬼」須佐之男的英雄救美
「奶棒人」主宰始終作為DOTA2玩家最喜愛的英雄之一,度假社自然不會忽視該英雄的熱度,而來自作者keinhangia設計的「暴風領主的血統」早在2018年時便被上架到創意工坊之中,最開始該飾品套上架時名為「須佐之男的後裔」,但不知為何今年才被Valve放置進寶瓶的票選當中。
細觀「暴風領主的血統」這一飾品套裝充滿了日本文化元素,後背的「指物旗」生動的展示了主宰作為一名武士的形象,而在肩部的龍形象的護甲也十分契合該飾品的最開始的名字,因為在日本文化中的龍又被稱作「龍宮大人」,日本各地漁民均將它奉為海神,須佐之男恰好是日本神話當中的海神,飾品當中破爛的布條也非常符合須佐之男被父親伊邪那歧驅逐後流浪的形象。那麼今天就讓我們聊一聊須佐之男的故事,須佐之男又稱素盞嗚尊(スサノオ),《古事記》(日本第一部文學作品)裡記作建速須佐之男命,伊邪那歧所生的三貴子之一,其餘兩位是太陽女神天照大神和夜神月讀。
談及須佐之男首先要說說他的爹娘伊邪那歧與伊邪那美,他的爹娘作為日本神話當中父神與母神自然少不了為了日本神話體系的完善而進行某項崇高的體育運動。隨著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生出各路神仙后,在伊邪那美生出火神時被燒傷了!然後伊邪那美臥床不起,最後死於病榻之中魂歸黃泉國。當伊邪那美死後,伊邪那歧坐不住了!無論如何都要去黃泉國尋妻,但等伊邪那歧來到黃泉國後卻被成為死者的伊邪那美嚇得落荒而逃,因為此時的伊邪那美已經變得膿沸濁流,面目可憎。從黃泉國逃出的伊邪那歧來到河邊,想要洗去渾身的汙穢。但當他清洗左眼時,誕生了天照大神;當他清洗右眼時,誕生了月讀;當他清洗鼻子時,誕生了須佐之男。
伊邪那歧須佐之男出生後被伊邪那歧封為海洋的守護之神,但他整天哭著思念他的母親伊邪那美,這一男子漢大丈夫哭哭啼啼的思母行為引起了他的父親伊邪那歧的反感,便將須佐之男趕出了家門並奪走了他的封地。須佐之男被驅逐後打算去尋找母親伊邪那美,他出發前打算和姐姐天照大神告別,但他抵達高天原後卻在天照大神眼皮底下到處惹是生非,最終導致姐姐天照大神一怒之下跑到了天巖戶躲了起來。當天照大神躲入天巖戶後整個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因此須佐之男引發了高天原的八百萬神靈的眾怒,眾神便合力將須佐之男趕出了高天原。
天照大神出天巖戶須佐之男流落至出雲國,當他行經簸之川上遊時聽到哭聲,他便上前一探究竟,然後他便看見名為腳摩乳和手摩乳的老夫婦二人圍著叫做奇稻田姬的女孩哭泣,當他知曉八岐大蛇每年都要吃掉兩位老人八位女兒當中的一位,而如今馬上輪到僅剩的女兒奇稻田姬時,須佐之男答應為其除害,同時他也因被奇稻田姬的美貌所折服便提出必須將奇稻田姬嫁給他。兩位老人仿佛捉住了救命稻草痛快答應了須佐之男。於是他佯裝成奇稻田姬的模樣,並請老夫婦準備八桶美酒放置在家門口,當八岐大蛇聞到酒香後將八個頭伸入酒桶喝了個酩酊大醉須佐之男趁機將八個蛇頭一一斬下。當他用十拳劍將八岐大蛇切至尾巴的時候,他發現十拳劍的劍刃居然出現了缺口,須佐之男只好將其尾巴剖開後發現了一把鋒銳無比的寶劍——草薙劍。至此設計除掉八岐大蛇的須佐之男迎娶了奇稻田姬並定居於出雲國,然後他將草薙劍送給了他的姐姐天照大神,而這把草薙劍也成為了著名的日本三神器之一。
須佐之男斬殺八岐大蛇薩爾「正義風暴之怒」——「日本正義軍神」建御雷神
薩爾在DOTA2當中的形象離不開與雷電有關的元素,先讓我們仔細觀察「正義風暴之怒」當中薩爾背部的飄帶上方的「三巴紋」,其實三巴紋圖案在日本文化當中出現頻率是非常高的,但涉及到日本神話當中的神祗之時,三巴紋只會伴隨著建御雷神一同出現。再讓我們仔細看看薩爾手中的刀,該刀名為「七支刀」又名六叉之劍,石上神宮的重寶。七支刀,就是刀身兩側各有三個分支,共七個分支,建御雷神又恰好也是日本神話當中的刀劍之神。讀到這裡大家是否覺得建御雷神的形象恰好和該飾品套裝十分的契合呢?如果您仍有疑問請耐心讀完下文!
七支刀關於石上神宮,石上神宮的主祭神是布都御魂大神,而布都御魂大神是寄宿在神體布都御魂劍的神靈。據《古事記》記載,在神武天皇神倭伊波禮毗古命(神話中日本第一代天皇、天照大神的後裔)東徵途中,被一隻妖熊所阻擋(反抗勢力熊野之神的化身)。為了神武天皇的性命,建御雷神用三靈劍之一的布都御魂劍將其救下。最終神武天皇經過六年的東徵西討,方平定各方勢力,建立起大和朝廷。
建御雷神作為日本神話中的一位神祇,被奉為雷神、刀劍之神、弓術之神、武神和軍神。在《古事記》裡寫作建御雷之男神、建御雷神,在《日本書紀》裡寫作武甕槌、武甕雷男神。
建御雷神建御雷神最出名的事跡便是《古事記》中記載天照大神脅迫大國主讓出他統治的出雲國,而這個具體過程即是由建御雷神來完成的。在葦原中國平定一段的敘事中,建御雷神和天鳥船神一同受天照大神之命來到出雲國,向大國主要取回出雲國的統治權。大國主和他的兒子八重言代主神當下都不表示異議,唯獨大國主的另一個兒子建御名方神不答應,要求和建御雷神角力;雖然建御名方的氣力不小,但終究敵不過建御雷神,雙手也因此被斬斷。據說,兩神的角力便是今天日本相撲的由來。(平定葦原中國的建御雷神的配劍恰恰名為——布都御魂劍。《源平盛衰記》記載)
布都御魂劍術士「流犯的感恩」——日本妖怪與「巴紋」
當看到「流犯的感恩」這一套裝時,我不禁為作者的設計細節拍案叫絕!首先讓我們觀察術士本體,腰部明顯的三巴紋,其實大家對於三巴紋並不陌生,它經常活躍在動漫以及電視劇當中,其中以《火影忍者》當中宇智波一族的寫輪眼圖案(三巴紋的變形)為國人所熟知。作為古代日本神道教神社、寺廟專屬的紋章,隨著歷史的變遷三巴紋逐漸成為了某些大名的家紋,而這些大名家族通常與日本寺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實巴紋最早出現在我國商代青銅器上,而日本的巴紋則出現於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初期左右,但作為寺社專用的「巴紋」首次被私有化作為家紋據傳是由藤原公季(平安朝的權貴)將「巴紋」貼在了家中的牛車。隨著車紋逐步確立為家紋後,在鎌倉時代武士群體也開始使用家紋作為敵我分辨的依據,直至江戶時代家紋的制定終於走向了高潮,大名以及公卿武士甚至庶民都開始紛紛制定各自的家紋。
歌川國芳《英勇一百傳・巴御前》術士右手當中武士形象的提線木偶,與同為武士形象的地獄火相呼應,而由我國唐朝時期就傳入日本的木偶戲,在日本獨特人文環境下,形成了日本本土獨具特色的木偶戲「人形淨琉璃」又稱「文樂」。在17-18世紀日本木偶戲則逐步發展起來並且與歌舞伎、能戲、狂言共為日本四種古典舞臺的藝術形式。
人形淨琉璃術士左手法杖當中所包含的元素則十分有趣且經典,般若和飛頭蠻的所組成的法杖也非常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日本近代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妖怪形象之一,法杖當中的赤般若是三種般若中最兇殘的,她殺人沒有原因和理由,想殺就殺,殺完就吃,手段極其殘忍。
般若般若代表了充滿嫉妒和怨恨的女性惡靈,這一設定最早源於《源氏物語》中的六條御息所。六條御息所是源氏公子的情人之一,後因源氏公子的四處留情而滿心嫉妒,最終六條御息所的生魂出竅變作怨靈,害死了源氏的另一個情人夕顏和正妻葵姬。
六條御息所飛頭蠻作為日本民間傳說中是一種脖子細長的女態妖怪而頻頻出現在文學作品當中,然而這種妖怪並非是日本本土出產,而是來源於中國晉代的志怪經典《搜神記》當中的「落頭民」,但在唐宋時期有關於「落頭民」的傳說逐漸消失於我國,反而在東南亞流傳開來,而日本的飛頭蠻則因小泉八雲筆下故事而名聲大噪。
圖左為飛頭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