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盈利賺錢,現在養豬業還沒有高尚到只考慮動物福利的地步。集約化養豬本就違反了豬的生活習性,一頭肥豬平均佔地面積不足2平方米,而我們在山上卻能看到幾頭野豬,活動範圍大著呢。
給大家公布一些養豬數據,一頭母豬正常生長能活14-18歲,而豬場母豬的生殖壽命不足4年,就要淘汰,多數母豬肉做了火腿腸。母豬4年養殖期間要做70多次疫苗,每兩個月要做一次保健,平均每天攝入抗生素2g左右。如果人按照這種模式,早就歸西了。
因此,我們要明確養豬的目的,確實是為了盈利。那麼,我們制定的生物安全和飼養管理措施都是圍繞著這個目的開展的。
相信很多養殖戶發現今年豬特別不好養,除了要防控非洲豬瘟,同時還要面對藍耳、流感、流行性腹瀉、口蹄疫都很多病毒,一不小心可能豬場就會血本無歸。那麼,現在養豬應該如何做才能減少豬群發病,儘量做到「無堅不摧」呢?
在非洲豬瘟來我國之前,很多豬場,尤其是農村散養戶,根本沒有把生物安全當回事,一年都不消毒一次,豬場內環境更是髒亂差,無法保證豬群的疾病防控。但是從2018年8月份至今,國內不少豬場經歷了非瘟,也直到它有多麼無情,而且沒有具體的治療方法,甚至剛開始連防控都很難,不知道從何入手。
此時,國外的一些專家來到中國,講述了他們豬場是如何防控非洲豬瘟的,除了檢測、撲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加強豬場生物安全,只要這樣才可能減少非洲豬瘟進入豬場,減少其在豬群內傳播。生物安全是豬場疾病防控成本最低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下面就給大家講一講,面對包括非瘟在內的複雜疾病,豬場應該如何開展生物安全,主要說的是中小規模豬場,因為大豬場都有自己的生物安全體系。
一、看好門:最容易忽視的一點
看大門一直是大爺做的,豬場經常容易忽視這一點,就像病從口入一樣,豬場大門就是豬場的「口」,病原多數是從這裡傳播進去的。國內很多豬場在非瘟防控期間都把看門大爺換掉,場長親自擔任。
閒人免進:對於中小規模豬場,只需要做好「閒人免進」就可以,因為你保證不了外人是否攜帶病毒,也沒有隔離措施。生活和生產要分開:對於兩口子進出,一定要注意豬舍和生活區不能交叉,幹活和生活穿的衣物要分開。門口消毒用火箭+生石灰:豬場門口以及生活區和豬舍之間要撒上足夠的生石灰和火鹼。
二、管住嘴和腿:病原多是都是自己人帶進來的
在非瘟防控期間,尤其是要注意自己人的管理,很多豬場執行封場措施,對於農村散養豬場做不到不出去,因為兩口子管理的豬場,除了養豬,我們還要生活。既然避免不了,那就要儘量減少,堅持這一兩年,賺到錢以後再說。
我見過很多養豬人喜歡喝酒、打麻將,而且喜歡聚在一起,抒發情感。我奉勸這部分人要注意管住自己的嘴和腿,尤其是餐館、麻將館、獸藥店、廠家推廣集會,這些地方少去。我們以前開會專門做了一個鞋底檢測,從事養豬的人員,鞋底非瘟檢出率高達20%,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攜帶病毒,多麼可怕。
三、注意除四害:尤其是老鼠
大家都知道非洲豬瘟病毒是通過直接接觸傳播,除了豬和豬直接接觸,還有一種傳播方式就是通過媒介傳播,老鼠、蒼蠅、蚊子都有可能傳播。有的人說了,其他動物又不感染非洲豬瘟,為何能夠傳播。其實很好解釋,動物接觸到病毒後,短時間內病毒是不會失活的,攜帶到健康豬接觸後,那就有可能感染。夏天豬場要做好滅蚊、滅蠅工作,因為我們在蒼蠅和蚊子體內都檢測到非洲豬瘟病毒陽性。冬天要注意滅鼠,老鼠的體表也是能夠攜帶椽筆。
綜上所述,豬場想要做到儘量少發病,除了生物安全,還要注意平時的飼養管理,科學免疫疫苗,適當藥物保健,這樣才能保證豬場正常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