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是我國第32個愛國衛生月,主題是「防疫有我,愛衛同行」。68年前,毛澤東主席作出「必須把衛生、防疫和一般醫療工作看作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的論斷,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闡明了衛生防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從此也拉開一項群眾性衛生防疫運動——愛國衛生運動的序幕。1989年,國務院將每年4月份定為全國愛國衛生月。68年來,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基本策略、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之路。
衛生運動之前為何加上愛國二字?講衛生和愛國之間有什麼聯繫?很多人心中有此疑問。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為了敵人的細菌戰,中共中央成立防疫委員會,隨後更名為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在全國範圍內深入開展了群眾性衛生防疫運動,人民群眾將之稱為「愛國衛生運動」。
68年來,愛國衛生運動堅持與時俱進,針對不同時期的突出衛生問題,先後開展了除「四害」、「兩管五改」、「五講四美三熱愛」、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衛生城鎮創建、廁所革命等一系列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愛國衛生運動通過廣泛發動群眾,開展衛生教育,對改善我國環境衛生面貌、提高全民健康文明水平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歲,嬰兒死亡率從200‰下降到6.1‰,孕產婦死亡率從150/10萬下降到18.3/10萬,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愛國衛生運動是人類衛生發展史上的一項偉大創舉和成功實踐,世界衛生組織稱之為「新中國的衛生奇蹟」。2017年7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向中國政府頒發「社會健康治理傑出典範獎」,以紀念中國愛國衛生運動開展65周年,表彰愛國衛生運動取得的輝煌成就。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相信很多人體會到個人衛生於一個國家的意義。注重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開展轟轟烈烈的衛生運動,真的是愛國的一種方式。今年4月是第32個愛國衛生月,全國愛衛辦等9部門聯合開展主題為「防疫有我,愛衛同行」的愛國衛生月活動,重點內容包括改善環境共享健康,向不衛生不文明的陋習宣戰,持續推進重點場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這不是簡單的清掃衛生,更多應該從人居環境改善、飲食習慣、社會心理健康、公共衛生設施等多個方面開展工作,特別是要堅決杜絕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環境衛生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要保持整潔乾淨的家居環境,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我們平時要保持家中地面、天花板、家具及牆壁清潔,清理衛生死角,定期消毒,擦乾角落積水,確保排水道通暢;及時清理生活垃圾,做好垃圾分類(分成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投入指定垃圾桶內);清除可傳播病毒、細菌引發多種傳染病的病媒生物,如蟑螂、蒼蠅、蚊子、老鼠;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天應開窗換氣兩次,每次至少10分鐘。同時,在公共空間也要注意衛生,不隨意亂丟果皮紙屑和使用過的口罩、手套,及時清理寵物的糞便,為營造良好的社會公共環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們也要關注個人衛生,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風、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袖遮掩口鼻;注意飲食衛生,進食禽肉、蛋類要徹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處理家禽、家畜及其製品後要徹底洗手;拒絕食用野生動物;養成健康飲食習慣,使用公筷母匙,踐行分餐制,有效防止各類病菌傳播,從而保護自己與家人朋友的健康。
當好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合理膳食,戒菸限酒,適量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鍾南山院士說過,「60%的慢病都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要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患病機率」。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健康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我們需要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重視起來,行動起來。
草木萌發,春山可望,讓我們攜手共治、積極參與提升文明素質,弘揚時代新風,共享健康文明生活。正如全國愛衛辦等9部門3月發起的《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愛國衛生運動的倡議書》所云:「春回大地時,疫霾消散日。讓我們堅韌不拔、持之以恆,全民動員、攜手共治,提升文明素質、弘揚時代新風,用健康體魄,建設美麗家園,擁抱幸福生活,共享健康中國!」(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