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確通過進入勞動市場而進入了資本的直接統治,然而幾遍仍在家庭之中,她們也會受到資本的間接性統治。這裡的」間接性「並非指」相對寬鬆的統治。「間接性」不過是相對於可視(visible)而言的隱形的(invisible)統治。她們被剝奪了貨幣經濟之外的可替代的生存(subsistence)選擇,而在經濟上傍人籬壁,被歸入「他人撫養」的權力統治,這豈會是間接統治?這無疑是另一種形式的赤裸裸的直接統治。
什麼樣的女人最幸福,據說被男人養著寵愛著的女人最幸福。
人們發明了很多說法描述這種幸福,比如老一輩用的是」掉個金龜婿「和」找個長期飯票「,年輕人用的是「你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
總之一句話,帶著愛情的名義,通過婚姻實現階層躍遷。
千鶴子把這種行為稱為」撫養」。不管是自願還是非自願,當你在經濟上傍人籬壁,就被歸入」他人撫養「的權力統治。
我不懂日文,不知道千鶴子的原文,也不知道日文中有沒有撫養和扶養的區別。
相比之下,我國民典法說的就更委婉些,夫妻雙方有相互扶養的義務。丈夫養妻子,是屬於扶養。丈夫和妻子在法律面前依然是平等的。
這就讓我想起來前段時間對全職媽媽的爭論。當張桂梅校長反對自己的學生當全職太太的時候,很多全職太太很生氣。
今天我又刷到一個全職媽媽的匿名發言。她不僅反對張桂梅校長的說法,還堅持娃大了她也不會回歸職場。
因為她這些年照顧一家老小,抓孩子的學習,已經累得半死。現在好不容易孩子大了,不需要她跟那麼緊了,她才不要再回到職場被虐。她要在家躺平,享受剩下的美好人生。
這件事給我的啟發就是,養育女兒,不要太培養她的宜人性,也不要加強她的「照料者」屬性。
因為宜人性太強,善於照顧他人,走入婚姻她很容易就變成那個承擔更多家務和育兒工作的人。如果她的丈夫能夠給予她足夠的經濟報酬,她又能在家務和育兒中得到很多滿足感和價值感,她很可能變成被「丈夫撫養」的男人。
這事風險可大了。
這是一個專注於女性成長的讀書會,以心理學和女性主義的書籍閱讀為主。每月共讀1-2本書,每周發讀書筆記和碎片化的思考,成篇的文章發微信公眾號。下期閱讀書目是《厭女》,歡迎大家加入知識星球跟我一起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