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屢試屢效方之各種感冒秘方

2021-02-22 菩薩佛醫堂

                                          點亮星標~不然你們可就再也看不到我

             感冒——柴卷甘露湯(章慶雲方)

(組成)銀柴胡10g,清豆卷10g,羌活、獨活各5g,前胡10g,甘露消毒丹(包煎)15~3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解表疏風,清熱解毒。主治發熱而惡寒不甚、脈浮數或浮滑、苔薄微黃之普通感冒與流行性感冒的風熱型。

(方解)本方銀柴胡清化退熱,清豆卷解表退熱,羌活、獨活發散風寒,前胡宣散風熱,甘露消毒丹清熱解毒。

(加減)臨床可隨症加減運用。

(驗案)張某,男,55歲,1981年10月6日初診:發熱已3天,體溫38.9℃,畏寒頭痛,四肢酸楚,口乾欲飲,胸悶心煩,夜寐夢擾,二便調,脈浮兼滑,苔薄而膩。白細胞計數為13.8×109/L,中性86%,淋巴14%。證屬風熱外襲,表衛失和,治擬清化解表。銀柴胡10g,清豆卷10g,羌活、獨活各5g,前胡10g,甘露消毒丹(包)18g,藿香梗9g,金銀花、連翹各10g,清炙甘草10g,炒谷芽、炒麥芽各10g,焦山楂肉10g。水煎服,2劑。藥後身熱即退,頭痛肢楚亦平,2天後再診,體溫37℃,白細胞計數5.3×109/L,脈症正常。

(方源)《上海歷代名醫方技集成》

流行性感冒——解熱合劑(葉景華方)

(組成)荊芥10g,紫蘇15g,四季青30g,鴨蹠草30g,大青葉30g。

(用法)1劑煎2汁,先用冷水將藥浸半小時,煮沸後文火煎15~20分鐘,每隔3~4小時服1汁。發熱高者1日服藥2劑,分4次服,服藥後多飲水,一般服藥得汗後發熱即可漸退。

(功效主治)解表清熱。主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炎症。症見惡風發熱,無汗,咽痛,舌苔薄黃或薄白,舌尖紅,脈浮數。

(加減)鼻塞流涕多者加辛夷6g,白芷6g;咳嗽者加前胡10g,桔梗6g,牛蒡子10g;咽痛甚者加射幹10g,白花蛇舌草30g;泛惡嘔吐者加陳皮10g,制半夏10g。

(驗案)高某,男性,15歲,學生。因惡寒發熱1周而住院。患者於入院前1周起惡寒發熱,鼻塞,頭脹,汗少,咽幹,納呆。曾用四環素、氨非加片、板藍根、銀黃針等治療未見好轉,並有噁心嘔吐,乃住院治療。體檢:體溫39.8℃,熱性病容,神疲,血壓13/9.5kPa。兩側頜下捫及黃豆大淋巴結。咽部充血,扁桃體不大。兩肺呼吸音粗糙,心率較快,胸部透視無異常。化驗血象中白細胞4.0×109/L。住院後用青黴素、鏈黴素、四環素、氯黴素、克感敏等治療3天,發熱仍不退。第4天起改用中藥治療。中醫辨證:惡寒發熱1周,汗少,頭脹鼻塞,口乾引飲,納呆,舌苔薄膩、尖紅,脈數,大便幹,小便短赤。證屬外感風熱之邪在表。治以辛涼解表。方用荊芥9g,紫蘇9g,鴨蹠草30g,大青葉30g,四季青30g。服藥1劑,汗出多,熱退。但腹中不適,大便溏薄,日行3次,納呆口乾,舌苔薄黃,尖紅,脈較數。前方中加枳殼10g,炒楂曲各15g,前胡9g。又服藥1劑,下午未再發熱,大便減少,但舌苔仍較膩,胸悶納呆,繼進和中化溼之劑,調理5天病癒出院。

(按語)外感發熱是外邪入侵,正邪相搏,正氣御邪的表現。外邪侵襲肌表,皮毛鬱閉,營衛失調,除發熱外還有惡寒無汗等症。邪在表首先應用解表發汗法。服本方後得汗而熱退,效勝於感冒衝劑。

(方源)《葉景華醫技精選》

外感發熱——通天達地湯(吳廷揚方)

(組成)荊芥10g,防風10g,連翹10g,炒牛蒡子10g,桔梗15g,枳殼10g,黃芩10g,赤芍15g,射幹10g,玄參20g,天花粉15g,川貝母或浙貝母5g,白芥子5g,燈心草1扎,甘草5g。

(用法)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小兒用量酌減。

(功效主治)解表清裡,疏散風熱。用於外感發熱。

(方解)風熱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腮腺炎的發生,多因外感時邪,裡熱過盛致病;亦可因肺胃二經蘊熱,復感外邪而致病。通天達地湯方中荊芥、防風疏散表邪,桔梗、枳殼、浙貝母或川貝母宣肺止咳,黃芩、天花粉清洩肺胃之熱,赤芍、白芥子清熱除溼而止痛,玄參、射幹、牛蒡子清熱而利咽喉,連翹清熱而透表,燈心草清利暑熱,甘草清熱而調和諸藥。諸藥配伍具有解表清裡、疏散風熱之功效,與上述疾病的發生機制相合,故臨床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加減)如流感屬表寒裡熱、挾溼重者去燈心草加滑石,急性扁桃體炎去燈心草加板藍根或崗梅根,流行性腮腺炎去燈心草加板藍根,並予青黛外用。

(驗案)男,4歲,1984年10月3日下午初診。發熱。體溫39.2℃,鼻流濁涕,咳嗽,咽痛(咽部充血),口渴,舌質紅,薄黃,脈浮數。診斷為風熱感冒之重症,治以疏風散邪、解表清裡。給予連翹10g,防風6g,浙貝母2.5g,荊芥6g,玄參10g,桔梗6g,赤芍8g,天花粉10g,黃芩8g,枳殼5g,炒牛蒡子10g,射幹7g,崗梅根15g,白芥子2g,甘草2g。水煎服。2劑後諸症大減,體溫37.1℃,後予連翹、玄參、北沙參、桔梗、甘草之屬而愈。

(按語)治療外感發熱患者350例,男198例,女152例;年齡3~72歲。其中風熱感冒、流行性感冒(單純型)、急性扁桃體炎各100例,流行性腮腺炎50例。風熱感冒痊癒79例,好轉12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1%;流行性感冒痊癒72例,好轉18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90%;急性扁桃體炎100例,痊癒68例,好轉21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89%;流行性腮腺炎50例,痊癒34例,有效1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

中藥煎劑治療急性熱病,必須用足夠的劑量,同時要有足夠的水量(煎取液)。通天達地湯最適宜每次煎取250m1,日服2~3次,療效方為可靠。劑量不足,煎取液過少,服藥次數太少,是治療上述病症療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方源)吳兆懷,卓愛琴,何吳贄,等.通天達地湯的臨床應用.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06,15(10):1371

專業申請祖傳中醫秘方、民間中醫秘方的合法上市手續,解決批號貼牌加工生產問題,解決您的產品進入正規銷售渠道。

我們專業OEM貼牌加工:

1.消字號:(抑菌液,抑菌膏,抑菌粉)皮膚病產品,婦科病產品,乳腺增生產品,腳氣水,灰甲液,痔瘡,狐臭膏/鼻炎產品,疤痕靈,靜脈曲張,美白祛斑祛痘,洗頭護髮產品,褥瘡膏等。

2.食字號/藥食同源:壓片糖果,固體飲料,代用茶,微粒丸,代餐粉,咖啡酵素粉。

1.中醫院,中醫門診,研究院有限公司轉讓。

2.協助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

 特別聲明:1、本公眾號部分文章並非原創,其素材來源於網絡,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一些微文章經編者收集整理後與大家一同分享學習,重在傳播生活健康知識,如您認為某些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編者聯繫,我們核實後將立即刪除

I 注意警示:本平臺所發的全部文章僅為普及中醫知識,僅供專業中醫人士思路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不構成任何之建議、推薦或指引。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本平臺所發的全部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微信推送改版了,我不想錯過你
點[在看]後,才能看到我👇

相關焦點

  • 名老中醫屢試屢效方之各種咳嗽秘方(上)
    有清肺、化痰、定咳退熱之效。尤對風溫(肺炎)咳嗽,痰多,發熱,痰黏稠或黃膿痰,苔微黃,脈數,並口渴欲飲之證,頗有速效。(方解)清肺定咳湯乃朱師自擬之通治風熱久咳方,吾輩歷年仿用,治療上述諸證,屢收速效,此方對痰熱蘊肺之久咳、痰多或痰黏阻滯、咳唾不爽之證最為合拍。方中金蕎麥又稱天蕎麥、野蕎麥、開金鎖,性味甘寒,微苦澀。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溼、活血祛瘀功能。
  • 名老中醫屢試屢效方之各種咳嗽秘方(上) 收藏吧!!!
    有清肺、化痰、定咳退熱之效。尤對風溫(肺炎)咳嗽,痰多,發熱,痰黏稠或黃膿痰,苔微黃,脈數,並口渴欲飲之證,頗有速效。(方解)清肺定咳湯乃朱師自擬之通治風熱久咳方,吾輩歷年仿用,治療上述諸證,屢收速效,此方對痰熱蘊肺之久咳、痰多或痰黏阻滯、咳唾不爽之證最為合拍。方中金蕎麥又稱天蕎麥、野蕎麥、開金鎖,性味甘寒,微苦澀。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溼、活血祛瘀功能。
  • 名老中醫屢試屢效方之失眠秘方集
    (方解)方中黃芪、黨參健脾益氣,女貞子、墨旱蓮、金櫻子、桑椹子、五味子滋補肝腎,以達補心陰之效,此即「虛則補其母」,當歸、赤白芍、川芎、阿膠養血;生牡蠣,珍珠母重鎮安神;沙參、生地黃、鮮葡萄、鮮蘋果、蜂蜜生津增液以潤大腸,老年血虛便秘之人,尤為適宜;「胃不和則臥不安」在本方大量滋補藥中加入焦麥芽、雞內金、遠志、黃連、黃芩,一則可防補藥滋膩礙胃,二則可消胃中積滯,疏理腸腑。
  • 名老中醫屢試屢效方之各種咳嗽秘方(下)
    按:咳嗽為老年人常見之證。老人臟腑虛損,正氣不足,容易外感、內傷而致痰阻肺失宣肅。此案患者邪氣不重,津少陰虧,故治從養陰潤肺,化痰止嗽。另囑患者注意飲食忌口,慎食魚腥蝦蟹、辛辣鹽醃等發物,則藥投症除而收效。
  • 名老中醫屢試屢效方之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秘方
    (方解)方中用陳皮、半夏、蒼朮燥溼化痰,和中降逆為君。款冬花、紫菀、白前、紫蘇子、炙百部、穿山龍止咳祛痰以平喘,共為臣藥。茯苓健脾滲溼,助陳皮以化痰;黃芩苦燥寒涼清肺,以防溫燥太過,痰溼化熱之弊,合為佐藥。甘草和中調藥,祛痰為使藥。總觀全方,用陳、夏、蒼燥溼化痰似嫌不足,遂增加祛痰止咳之藥物。張老認為溼痰的形成,緣於肺失清肅,脾失健運。
  • 屢用屢效方:獨特雪水膏專治銀屑病
    本方用之,防止大寒,大熱之品傷胃,其次香味走竄,引諸藥入皮。三藥合用共湊清熱涼血,燥溼蝕惡,殺蟲之功。是治療銀屑病外用良藥。本方藥源廣泛,價格低廉,適宜於基層醫生使用。雪水膏以雪水為主,配合外用手掌搓之,讓藥膏充分滲入皮膚,發揮其解熱毒之效,而且局部應用直達病所。
  • 名老中醫特效專方秘方!
    我說沒什麼,此乃一老中醫之方,吾屢用屢驗,只不過大醫們輕視此方,覺得開出這樣的方子有點掉份子,又沒有效益故而不開。此方我曾介紹給一計程車司機朋友用,誰知此公在治好自己陰囊潮溼後,動了個小腦筋把此藥分包賣給同行著實發了一筆小財,因為司機夏天開車常有此病,。此乃後話,全當笑料。3、主治眼皮跳:葛根湯+勾丁+秦艽。
  • 屢用屢效方——奪癢散主治各類皮膚瘙癢
    發現之旅此方來源於四五十年代。尚義堂記《痘科選錄》,此書系手抄本,來源於民間老中醫之手,是治療痘瘡的專書。餘開始沒有重視書中的秘驗方,後來發現本書有很多配伍精妙的好方,奪癢散即是其中的一個,原方治療痘瘡後期皮膚瘙癢,餘試用於臨床治療溼疹、皮膚瘙癢、痱子有佳效。
  • 國寶秘方:內外痔瘡百治百效
    2.肛門周圍膿腫(便癰)特效聖方七聖散秘方:大黃、山梔、生牡蠣、瓜蔞、金銀花、皂角刺(火燒,出火氣)、甘草各等份。方解: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之功。主治便癰(肛門周圍膿腫)患者。臨床應用本方治療多例,療效獨特顯著。隨訪多年未見復發。獻方人:國家級名老中醫3.痔瘡出血不止特效聖方十灰丸秘方:錦灰、黃絹灰、艾葉灰、藕節灰、蓮蓬灰、油發灰、赤松皮灰、棕櫚灰、蒲黃灰、馬尾灰各等份。用法:上藥共研為粗末,用醋煮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感冒秘方
    [驗  證]趙xx ,女,17歲,感冒後經治療較差,遂取本方服用,一次即愈。5 .大白蘿蔔汁治感冒頭痛[方  劑]大白蘿蔔。[制用法]將大白蘿蔔洗淨,搗爛取汁。滴人鼻內,治各種頭痛;飲用治中風。[功  效]清熱解毒,祛暑化溼。治夏季感冒,症見發熱、口渴、煩躁、小便赤熱、食慾不佳、消化不良等。[驗  證]據《衛生報》介紹,本方治療感冒可獲良效。8 .綠豆茶飲治流感[方  劑]綠豆50克,綠茶5克,冰糖15克。
  • 各種疼痛特效秘方
    152.臂瘡:有人手臂生瘡腫大如拳,以小刀略破其皮或用代刀散敷之即破。方用真硼砂上冰片 各一分 輕粉五釐 為末摻之即化為水而愈矣。      153.手腫:有人熱毒攻手腫痛欲脫。方用豬油和羊糞塗之,再以水煮馬糞洗之。      154. 手足作痛:手足痛人以為脾經之熱,不知非脾也,乃肝木之鬱結也。散其鬱氣則手足之痛自去。用逍遙散加梔子三錢半夏 白芥子各三錢水煎服。
  • 帶 下--名醫屢效方
    (方源)《醫林薈萃——浙江省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選編(第四輯)》黃帶——清熱固帶湯(白仲英方)(組成)貫眾30g,茅術10g,黃柏6g,生地黃10g,白芍10g,苦參10g,槐米10g,枳殼6g,椿根皮10g。陰癢外洗方:功能解毒殺蟲止癢。蛇床子18g,藜蘆18g,貫眾30g,苦參18g。
  • 老中醫手中行之有效的26張秘密方(上)
    主方:五味子50g  茯神50g  合歡花15g  法半夏15g  水煎服 此方為已故名老中醫李培生之驗方,用於臨床治療失眠健忘症,療效顯著,其主藥為五味子,滋陰和陽,斂陽入陰,協調臟腑,以達安神定志之妙,不可輕之。全方五味子酸收入腎滋陰填精,配半夏苦溫化痰降,酸收苦降協調臟腑,佐茯神健脾寧神,納合歡交合陰陽。諸藥相伍,以期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之目的。其組方嚴謹,配伍巧妙,臨床驗證不虛言也。
  • 秘方 驗方 效方 絕對有用 (上)
    天竹黃、黃岑:具有清熱化痰,前者可以定驚,後者可以清肺經殘邪之火。蘇子:降肺氣,止氣逆。甘草:鎮咳利咽(抗變態反應)。全方藥物的組成,配伍嚴謹,功效獨特,具有宣肺,祛邪外洩,祛風止癢(抗過敏),降氣化痰以達利咽止咳之效。風寒咳嗽的特效方此方系已故老中醫張振東的經驗方。
  • 名中醫秘驗方推薦:治頭痛秘方(方12首)偏頭痛秘方(方11首)
    【方解】方中川烏、南星、細辛祛風散寒止痛;地龍通絡鎮痙;菊花疏風、清頭目;冰片開竅散瘀,清熱止痛。諸藥合用,有通絡止痛、疏風散邪之功。藥專力宏,取效頗佳。【主治】慢性頭痛。悠悠戚戚,遷延不愈,或在一側,或在巔頂,諸如生氣、受風、感寒以及天氣變化都能引起發作。脈象往往沉細微弦。可用於神經性頭痛。【療效】屢用屢效,多1劑痛止而愈。
  • 牽牛子治急性腰扭傷,屢試屢效!
    用牽牛一味治急性腰扭傷之驗方,言親試屢效,人或疑之。實則牽牛之治腰痛,其來久矣,成書於五代時期之著名本草書 《日華子本草 》即有明文,其曰:牽牛子「取腰痛,下冷膿,並一切氣壅滯」。虛心先生歷驗之方亦淵源有自,其方見於成書於宋代之《仁齋直指方》,曰:治腎氣作痛,黑白牽牛等分,炒為末。每服三錢。嗣後,用本品治腰痛代不乏人。屢見醫藉。姑舉其要:《楊氏家藏方 》載 牽牛丸:治冷氣流注,腰疼不能俯仰。用 延胡索(二兩) 破故紙(炒,二兩)黑牽牛子(三兩,炒)上為細末,煨大蒜研,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蔥須鹽湯送下,食前服。
  • 民間老中醫良方
    專治乾咳(無痰),1 劑見效,2 劑愈、屢用屢效。凡乾咳,不論內 傷或外感所致,均系陰虛、肺燥,服此滋陰潤肺湯,自然藥到病除。自擬方 陳東飈10*風寒咳嗽吐痰不利驗方:蘇葉、 射幹、 枳殼、 桔梗、 前胡、 紫苑、 百部各 9g 麻黃 6g 生石膏 30g (打 碎)、甘草 3g ,每曰 1 劑,水煎分 3 次服。
  • 中醫治感冒(附流行性感冒)常用驗方
    【療效】屢用屢驗,療效頗佳。【附記】筆者體會,若病初起,宜重用荊芥、防風、蘇葉,一般各9克;忍冬藤、連翹少用或去之。或再加蔥白、淡豆豉適量促其汗解。本方去忍冬藤、連翹加蔥白、淡豆豉,用治傷風感冒。驗之臨床,效果尤佳。1.3羌蒡蒲薄湯【來源】《中醫方劑臨床手冊》【組成】羌活、牛蒡子各9克,蒲公英30克,薄荷6克。
  • 中醫世家祖傳秘方驗方,(趕緊收藏)【2】
    *家藏方愈咳散秘方愈咳散:麻黃、陳皮、生甘草各6克、杏仁、白前、枇杷葉、黃芩各9克. 每天一劑,水煎兩次分2服。發散風寒、止咳化痰。專治感冒、急性氣管炎引起的咳嗽,療效很好,一般服一劑藥當天咳嗽明顯好轉,三劑而愈。外感風寒,風寒束表,影響肺的宣發和肅降功能,肺氣不能肅降則發為咳嗽。
  • 祖傳偏方:中醫治感冒(附流行性感冒)常用驗方
    【療效】屢用屢驗,療效頗佳。【附記】筆者體會,若病初起,宜重用荊芥、防風、蘇葉,一般各9克;忍冬藤、連翹少用或去之。或再加蔥白、淡豆豉適量促其汗解。本方去忍冬藤、連翹加蔥白、淡豆豉,用治傷風感冒。驗之臨床,效果尤佳。1.3羌蒡蒲薄湯【來源】《中醫方劑臨床手冊》【組成】羌活、牛蒡子各9克,蒲公英30克,薄荷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