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雖沒能滅清朝,卻讓一支消沉200年勢力復活,大清想哭了

2020-12-22 騰訊網

洪秀全雖沒能滅清朝,卻讓一支消沉200年勢力復活,大清想哭了

1851年1月,老童生洪秀全在金田村發動起義,麾下太平軍一路拼殺,所向披靡,不到三年時間便佔據大清東南半壁江山。1856年9月,正處在巔峰狀態的太平天國爆發「天京事變」,東殿、北殿、翼殿、燕殿等2萬多精銳力量死於內鬥,秦淮河畔為之染紅,太平天國元氣大傷,由盛轉衰。此後,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李世賢等名將雖力挽狂瀾,也曾實現短暫中興,但於大局無補。1864年7月,九帥曾國荃率吉字營攻入天京,宣告歷時14年之久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大清再續命半個世紀。洪天王雖然沒能滅掉大清,卻讓一支消沉近200年的勢力再次復活,大清對此欲哭無淚。此後,晚清政局幾乎都由此勢力操控,這便是本文此次要講述的地方漢族勢力。

1626年,號稱東亞第一名將的努爾哈赤在寧遠城下被袁崇煥一頓猛揍,不久便抑鬱而終,汗位傳到皇太極之手。為了制衡三大貝勒以及各大旗主之勢力,皇太極大力提拔漢族官員,並設置內閣,范文程就是此時得到賞識。不過,皇太極依然堅持「首崇滿洲」政策,漢族官員並未取得和滿洲官員一樣地位。清軍入關之後,中央高級崗位名義上實行「滿漢共治」,一個崗位滿漢各一職,但依然是滿人掌握大權。在地方上,自從「三藩之亂」被平定後,漢族地主勢力便一落千丈,據《大清會典》記載:乾嘉年間,陝、甘、川、雲、貴諸省督撫中,總督是滿人的約佔七八,漢人佔二三;撫缺十五六,漢人僅佔六七。至於直隸總督這一核心要職,更是不許漢人(沒有入旗之漢人)插手,而是滿蒙貴族壟斷。

可以說,從1644年清軍入關定鼎天下到1851年金田起義,中間200多年,漢族勢力一直受到壓制,一點脾氣都沒有。不過,清朝的這一政治格局被老童生洪秀全徹底打破,此後再也無法恢復,直到清朝滅亡。當洪秀全發動起義時,曾經號稱「滿萬不可戰」八旗勁旅如同一支弱雞,只要想打隨時可以將其暴揍。1856年4月,太平軍連續摧毀「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八旗軍落荒而逃,只有張國梁3000捷勇可堪一戰。1860年春,李秀成第二次摧毀「江南大營」,被鹹豐倚為「江南長城」的欽差大臣和春自縊而死,提督張國梁落水而亡,在江南混日子的八旗子弟紛紛逃往鎮江、上海避難。至此,清朝不但八旗勁旅不可用,連同綠營軍都成為廢柴,若想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地方漢族勢力必須得重用。

聞知「江南大營」被攻破,左宗棠直呼「大快人心」,因為現在滿清朝廷只能將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了。事實的確如此,之前一直備受冷落的曾國藩,哭著求鹹豐給他湖北巡撫一職還被無情拒絕,純粹被大清當槍使,可謂是相當憋屈,有苦無處說。「江南大營」被摧毀後,鹹豐立馬重用曾國藩及其湘軍,先是讓其署理兩江總督,後則直接授予兩江總督一職,並節制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等四省軍政事務。左宗棠則很快從小秘書做到浙江巡撫,旋即改任閩浙總督,這速度堪比做直升機。此外,其他各省督撫職位很快就被漢族地主佔據,到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8個總督(地方一把手)只有1個是旗人,同期的15個巡撫也只有1個旗人,即是安徽巡撫英翰。

可以說,太平天國運動之後,地方要職幾乎都落入漢族地主手中,而大清傳統政治勢力滿蒙貴族則難以分一杯羹。這還不打緊,漢族地主不但把控要職,而且還掌握武裝力量,這對清朝而言才是最致命的。道理很簡單,湘軍、淮軍、楚軍等這些新式武裝力量並非國家正規軍,而是帶有私人武裝性質,是軍閥割據出現的重要基礎。控制了軍隊,就控制了大清帝國的一切,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洋務運動時期,幾乎所有的軍工企業、民用企業無不是漢族地主創辦,僅有的天津機器局(滿人崇厚辦)後來還被李鴻章給收回來。北洋艦隊、南洋艦隊、廣東艦隊等三支近代化海軍則分屬淮軍、湘軍系統,醇親王作為帝國名義上的海軍大臣,其實一點權力都沒有,更別說調動艦隊了。就拿北洋艦隊來說,艦隊提督是騎兵出身的丁汝昌而不是具有現代海軍知識的劉步蟾,為何呢?當然是李鴻章安排,朝廷也是無可奈何。

漢族地主勢力崛起之後,滿清王朝中央集權體制便面臨著巨大挑戰,他們掌握方實權不說,往往還不聽調遣,尤其是朝廷亟需援助之時。1900年,老佛爺慈禧太后突然雄起一次,決定向英、法、德、奧、俄、美、日、意等八大列強同時宣戰,發誓要將這些「蠻夷」趕出華夏大地。為此,慈禧下詔各省督撫立刻整軍備戰,隨時開往北京「勤王」,大戰西方列強。可誰知,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總督拒絕奉詔,還與列強籤署《東南互保》,表示互不侵犯。此外,張之洞明確表示,若是北京不保,直接推舉李鴻章為「總統」,主持大局。對此,慈禧一萬分不滿,也是無可奈何。武昌起義時,攝政王載灃下令陸軍大臣蔭桓統領北洋新軍南下討伐革命黨,誰知新軍不奉詔,表示只聽從袁世凱命令。沒辦法,攝政王只能將實權授予袁世凱,讓他主持戰事了。

面對革命黨人之兇猛攻勢,袁世凱力主「南北和談」,讓宣統帝溥儀遜位,表示擁戴共和之誠意。對此,攝政王載灃、隆裕太后只能同意,畢竟沒了漢族地主支持,他們也玩不轉了。1912年2月,溥儀遜位,大清滅亡。

總而言之,洪秀全雖然沒能滅了大清,卻讓漢族地主這股消沉200年的勢力重新崛起,再次復甦。為了延續國祚,大清只能重用他們,雖然自己內心是一萬個不願意。不過,這股勢力最終還是拋棄了大清,成為清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此,大清也是欲哭無淚,各位說呢?

相關焦點

  • 悲催的大清Pk囂張的列強:洋人侵略清朝的三步曲
    01、第一步,列強的侵略試探以及挑戰清朝底線列強並非對大清帝國毫無忌憚,他們的侵略步伐,也是在試探出大清帝國的虛實及其底線之後,才一步步深入的!如果說發生於公元1840年6月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是英國蓄謀已久的試探行動,是為了測試出貌似強大的清帝國的實力。
  • 元朝和清朝對中華民族的統治,這屬於外來勢力的入侵嗎?
    例如元朝以及清朝,這都是我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但是現在,卻出現了一種不一樣的聲音,認為這是外來勢力對中華民族的入侵。這樣一種說法,立馬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論,有的贊同有的否認,各有各的理由。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元朝以及清朝對中華民族的統治,到底算不算外來勢力的入侵?
  • 清朝最後一位能臣,死後兩年大清滅亡!喜新戀舊的張之洞有多矛盾
    如果我們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看待清朝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在這200多年的歷史中,清朝出現了很多的能臣,尤其是到了清朝晚期,像是李鴻章左宗棠之類的名臣,對於整個歷史的走向和清王朝的興衰,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和長遠的意義的。
  • 太平天國運動的先驅者:洪秀全,是怎樣走上自己的傳教之路的?
    從1840年末代開始糾集一支「拜上帝教」信徒,到了1850年匯成太平天軍,他帶領這支軍隊,轉戰華南華中,攻無不克,但也生靈塗炭,往往付出巨大的人員傷亡以及社會財產損失,在定都天京(南京)之後,領導人之間又互生間隙,逐漸引發內亂,並且他們又熱衷於享樂,將起義之初的規則忘的一乾二淨,就洪秀全自己個人來說,妻妾成群,步入了前代農民起義的的後塵,直至病死於其位,太平天國再經過幾年的喘息
  • 「發捻之亂」已平,中興名臣崛起,為何清朝還是衰敗?
    事實證明,這些漢族私人武裝相當給力,經過無數次血戰後,終於平定了「發捻之亂」,穩固了大清王朝統治秩序。1864年7月,九帥曾國荃吉字營攻破天京,滅了太平天國;1868年8月,傳奇英雄劉銘傳在揚州瓦窯鋪全殲東捻軍,俘虜賴文光。至此,「發捻之亂」結束,大清王朝暫時擺脫了危機。
  • 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為何西方人卻說他是偽基督徒?
    在廣州附近生活的普通學子洪秀全,科舉考試屢次不中。心灰意冷之下,這位落魄的文人放棄了儒學,從新傳來的基督教中尋求精神慰藉。或許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的這一轉變,影響到了整個大清朝的命運。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信仰,創立拜上帝會,領導太平天國運動,佔據了大清的半壁江山。洪秀全的事業與基督教分不開,我們自然地也認為,他本人肯定也是一名忠實的基督徒。
  • 洪秀全臨死前有多瘋狂?夢裡的事都當真
    洪秀全的家族雖是農民,卻也十分重視後代的讀書學業,洪秀全被送進私塾學習四書五經,期待著將來能夠高中狀元,為家族帶來榮耀。清道光七年,洪秀全第一次參加縣試,高居榜首,成績令其振奮。緊接著到廣州去參加府試,人外有人,洪秀全落榜。一次失敗沒有關係,但洪秀全連著失敗三次,連他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
  • 洪秀全當真喜歡封王嗎?其實永安五王都是妥協的結果
    因此,站在一個統治者的角度去看待封王,洪秀全起初必然是牴觸的。事實確實如此,太平軍於1851年9月25日攻破永安,根據清朝方面檔案,至遲在10月31日賽尚阿的奏報中提到了太平軍首領開始依次稱萬歲、九千歲、八千歲等等。我們能認為此時太平天國已經開始封王了嗎?顯然不是,楊秀清等五人正式獲得王爵的時間要到12月17日的封王詔書。
  • 清朝前期為何沒有倭患?因為他們曾有一支威震東亞海洋的海上力量
    清朝的產銅地集中在雲南等地,且產量有限,運輸困難。這事每年稍耽誤一會兒,極有可能就是要命的「錢荒」。而日本島雖小,但金、銀、銅等金屬產量豐富,而且對大清的各種貨物需求量也極大。怎麼辦?交換吧。 所以,大清與日本心照不宣,開始了「洋銅貿易」。每年大批清朝船隻從寧波、廣州等港口出海,滿載著生絲等貨物直奔日本,以換取大量優質銅。
  • 創上帝會,建太平國,天王洪秀全有多瘋狂?
    清朝末期,腐敗的封建統治和一次次的加重剝削,使得階級矛盾迅速激化,大清王朝的命運就像是一個不斷加壓的氣球一樣,處在破裂邊緣,終於,在鴉片戰爭這根尖刺的挑撥下開始破裂,全國各地紛紛吹起起義的號角,各層民眾開始嘗試反抗剝削……
  • 慈禧下令分屍洪秀全,一向聽話的曾國藩為何抗旨不尊?
    但是鴉片戰爭後,特別是太平天國的金田起義發生以後,清朝的死刑審核權力不斷下放,「就地正法」、「先斬後奏」的死刑制度開始實施。道光三十年,欽差大臣李星沅擒獲了廣西「匪首」張晚等人,結果被就地正法後才上報給道光皇帝,道光帝在有奏摺上御筆硃批三個字:「知道了」。李星沅處理李晚等人的案件,開創了晚清先斬後奏的先例,從此以後地方官員處理重大案情的罪犯都被準許「先斬後奏」。
  • 大清是怎麼用藏傳佛教徹底解決了威脅中原千年的北方戰鬥民族的
    一開始西藏儘管分裂,但是日子過得挺充實,平時去種地,抽空拜拜佛,好景不長,沒招誰沒惹誰,厄運就找上頭了,在公元1239年,蒙古攻滅西夏後兵鋒直指西藏。西藏和蒙古第一仗基本就是蒙古在屠殺藏兵,實力懸殊太大,附近的寺廟也被蒙古人給燒了個乾淨,和尚們也被屠了。
  • 清亡了108年,此國公然「復活」大清,穿清朝長袍,稱:我是中國人
    清朝作為我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朝代,1912年正式宣布滅亡,從此中國結束了上千年的封建王朝時代。雖然清朝政府最後以滅亡作為結局,但是作為封建王朝,清朝政府曾經是無數國家心目中的偶像。
  • 一個現代步兵旅穿越到清朝鼎盛時期,能滅了滿清嗎?
    槍彈一發只有一顆子彈就可以重裝子彈和火藥,效率仍然很低,就這樣還可以吃肉不吐骨頭全滅了大清最精銳的三萬鐵騎。接著,英法聯軍長驅直入,殺死了大清皇城。有一個現代旅嗎?別提一個旅了,討論下一個美軍步兵班能不能扛得住大清三萬鐵騎,我想只要有足夠的彈藥,怕沒彈藥,哈哈,當年兩千法軍也是完全能做到的。
  • 洪秀全目標是北上推翻清朝,為何在永安小城住了7個月?
    1851年9月,天地會悍將羅大綱採取聲東擊西戰術,對永安(廣西梧州蒙山縣)發起突然襲擊,並順利將其佔領,這是太平軍興起以來,佔領的第一座城市。1852年4月,羅大綱率2000兵馬充當前鋒,打敗古蘇衝安徽綠營兵,撕開了清軍防禦缺口,大部隊隨後跟上,完全撤出永安。
  • 洪秀全不務正業,是如何扳倒大權在握的楊秀清的?原因令人咋舌
    公元1856年,這一年的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對於當時這片土地上的主宰清朝來說是一件好事,對於彼時的太平天國來說可謂是喜憂參半,因為就在這一年太平天國實際意義上的首領楊秀清被洪秀全所殺,東王府幾千餘人被殺。
  • 清朝滅亡後,那些殘餘的清軍去哪了?有一支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1644年清軍入關,滿族人隨即建立了清王朝,不過他們當初可能也是沒有料到,清朝會成為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們同樣沒想到綿延上千年的封建制度會終結於清,只能說是世事難料。清軍作為清朝的國家軍隊,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是一支軍紀嚴明的隊伍,不管是由貴族子弟組成的八旗軍,還是由漢人組成的綠營,戰鬥力都是不俗。
  • 從勢力最弱的四貝勒到大清開國皇帝,皇太極的權力遊戲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故宮600年專輯21#清朝歷史45#中國古代史87太祖努爾哈赤之子,順治帝福臨之父,大清帝國的構建者。將原始的後金變革為強盛的大清,這位帝王使出了渾身解數。行走在政治的刀鋒上,皇太極究竟上演了怎樣的權力遊戲。
  • 太平天國滅亡後,曾國藩發現湘軍一個巨大隱患,五十年後果應驗
    而早期的太平軍紀律還是很不錯的,在如火如荼的形勢下,太平軍很有朝氣,能打仗敢打仗。所以在1851年到1853年,綠營兵被打的潰不成軍,太平天國的勢力發展的極快。
  • 洪秀全有1168個老婆
    鹹豐三年(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佔南京,隨即便在兩江總督府衙舊址的基礎上,修建宮室,作為天王洪秀全的王府。 按照後來民國總統府的面積推測,洪秀全的天王府佔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當時的紫荊城則是72萬平方米,從規模上看,洪秀全勾畫的人人平等之理想社會已然成為泡影,集農民軍的財力於一府邸,這代表著洪秀全走向腐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