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今年的雪球嘉年華,林園的講話引發了熱議。有人說他把銀行股帶水溝裡,也有人說他是股神,還有人一臉懵逼,林園是誰?你們在吵啥?
今天就來聊一聊林園,他是誰?他靠譜不?
關於林園的經歷,先講一個網上普遍流傳的版本,這其中大部分的內容,來自於媒體的報導、林園的那本書,以及林園的公開發言。
-------------------------------------------------
依靠套利賺到第一桶金
1989年,林園從老媽那裡借到萬元入市,那個時候深圳有四家交易所,採用紙質股票進行交易,不同時間不同交易所的報價存在差異,產生了套利的機會。
林園在一個交易所買入深發展的股票,再去另一個交易賣掉,一單能賺上百元,一整年下來,倒騰差價讓林園的資產從8000增長到12萬。
不久林園觀察到另一個更有潛力的賺錢機會,他奔走於海南、上海等地,到處溢價收購深發展、錦新等職工股,很多職工不懂手裡股票的價值,拿到20%的蠅頭小利就非常滿足。這些股票在上市後迎來了十幾倍的漲幅,2年內讓林園的資產從十萬增值到千萬級別。
套利的思路可以說是根植的林園內心,多年來他都一直關注套利的機會,無論是可轉債、債券、網下打新,他都參與其中。
林園也公開表示過,他從債券上賺到的錢,並不亞於股市。
在牛市中賺得盆滿缽滿
A股歷史上出現過數次賺錢的大機會,不少人踩中一個就實現了財富自由,而林園卻抓住了大部分的機會。
林園自己也很清楚在這個邏輯,他曾說過,股票持續上漲的時間只有5%,一定要清楚,賺錢要在牛市裡賺的,該賺錢的時候就一定要賺夠。
94-97年那波大牛市,是史上一次巨大的造富運動。那時一個流行語,叫做「博傻」,意思是只有最傻的人,才賺不到錢。
1994年,四川長虹上市,成為上交所的第140支股票,上市當天佔上交所的市值的1.06%。在此後四年,四川長虹成為超級大牛股,股價暴漲15倍,不少股民依靠重倉投資四川長虹身價暴漲,徐翔是一個,林園也是一個。
在過去20中,A股最牛股茅臺更是一個巨大的造富神話,林園也憑藉對茅臺的投資被封「股神」。
2001年茅臺上市,面對數年的熊市仍然上漲5倍,成為A股第一高價股。2003年,市場仍處於熊市,林園開始重倉買臺,茅臺的股價也一路上揚,2006年茅臺經歷多次漲停板,「股神林園」的神話在股民中流傳甚廣。
在隨後的15年的大牛市、19年和2020年的小牛市中,林園同樣在市場中賺到了大錢,成功實現了財富的大躍進。
面對4次熊市,兩次離開,兩次臥倒不動
1993年,A股進入第一次熊市,那個時候流傳著一句順口溜,「1993年消滅大戶,1994年消滅機構」。
林園觀察到形勢不對,擔心手中的資產大幅縮水,決定從股市中撤離出來,回老家西安炒房。沒想到,房地產的收入遠遠低於林園的預期,雖然賺了些錢,但效率太低。94年,他又重回股市,開始重倉四川長虹和深發展。
2000年市場再次陷入瘋狂之中,林園發現很多股民奮不顧身的殺進A股,情況有所不妙。第二年林園把再次把資金全部撤出來,投入周邊國家的資本市場,這次的投資也非常成功,3年下來資產自增值了3倍。
2007年,林園的身家達到了20億,在隨後的08年股災裡,他沒有選擇離開,而是滿倉,這次他的回撤高達60%。不過重倉貴州茅臺、五糧液、同仁堂、雲南白藥的林園並不慌張,在隨後的2-3年裡,他的資產由逐步修復,並創下新高。
2018年的熊市中,林園依然選擇了持股過冬,與2008年的腳本一樣,林園私募的淨值在隨後迅速修復,並持續創下新高。
-------------------------------------
以上的故事可信嗎?
從基金業協會的披露來看,林園確實是紅十字會醫生出身,在西安開發過房地產,隨後在無錫開發過房地產,2006年開始做投資公司,發行私募產品。
林園通過深發展和原始股套利賺到第一桶金也不無可能,那個時候股市過於瘋狂,比林園套利賺得更多的也大有人在,比如大名鼎鼎的楊百萬。
至於是否從四川長虹賺到錢,是否從茅臺、五糧液賺到錢,據報導,林園曾曬過幾個帳戶的持倉,裡面有茅臺、五糧液、招行等,算是部分可信。
成立私募後,林園的業績怎麼樣?
在成立私募之前,林園到底是如何賺錢的,炒股能力是否如網上流傳的那麼神,並不可考。
但2006年運作私募後,業績就被放到大眾的眼皮下了,可以用放大鏡進行檢視。
13.8年下來8.5倍的回報,年化收益率放在A股私募界,屬於非常不錯的成績,比景林差一些,略低於同期的淡水泉。
不過林園的私募走得也並不是順風順水,2007-2014年他比較沉寂,2008年遇上股災,基金淨值大幅回撤,高達60%,好在2011年基本就滿血復活,在隨後2011-2013年的漫漫熊市中逐步跑贏大盤,業績逐漸起飛,這種逆勢回血的私募不多,說明林園在投資上還是有真本事的。
整體來看,林園的私募屬於大漲大跌風格的,熊市的時候容易有大回撤,但是賺錢的時候賺得比較多,成就了今天的業績。
林園喜歡投資什麼?
林園在嘉年華上的發言算是老貨復用,講的東西基本過往都公開談過。
林園的投資邏輯可以總結為,只投壟斷和嘴巴相關的公司。
林園認為投資最核心的兩個字是壟斷,所有的風險都來自於競爭,要控制風險就需要把握好壟斷這兩個字。在具體判斷上,一家好公司,毛利率要在20%以上,ROE至少要高於18%。
至於嘴巴,現在生產過剩企業太多,投資一定要投一些明明白白的東西,要投資剛需的東西,嘴巴就是剛需。成癮的東西是要投資的,因為他代表了消費的連續性。醫藥消費行業中一些真正優質的公司可以永久持有,人們需要它,這是永恆的企業。
因為只投這兩個領域,所以他舉例的時候經常抨擊其他行業,比如軍工,「有人說軍工股,你去買軍工股就是賭世界大戰,軍工全部加起來還比不上一個茅臺」,再比如說在嘉年華上講銀行。
林園的投資觀點有沒有道理呢?
過去十年A股算是印證了他的投資邏輯,長得最好的茅臺、海天、恆瑞都是符合壟斷+嘴巴的標準的。
無論A股美股,消費和醫藥都是牛股輩出的好賽道,容易跑出大公司。
業績長青的公司,也往往具有壟斷屬性,具有高毛利、高ROE的特徵。
以這兩個標準去選擇股票,確實能夠圈出不少好公司,這個方法也適合普通股民去學習,是一個簡單、省心的投資邏輯。
以上就是林園的故事,他的故事可能有被神話的部分,不過他的投資能力確實還是不錯的。
作者:沙漠裡的啃德基連結:https://xueqiu.com/7355417612/166426223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