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恩來——傾城風採
周恩來的風採絕對不是一個美字可以概括的。周恩來生於南方但長於北方,這使得其美兼具南方的俊秀和北方的英挺,其性格特徵也正是集細膩與豪放於一體。
周恩來年輕時就讀於南開中學。1914年南開十周年校慶,校方組織學生演出宣傳婦女解放、破除封建迷信的新劇《恩怨緣》。可是因為女主角無人扮演而即將放棄。無奈之際,俊美的周恩來在同學推薦下男扮女裝,反串了《恩怨緣》中的女角,沒想到演出相當成功。自此,他一發而不可收,接連在《仇大娘》、《華娥傳》等10多部新劇中擔綱扮演主要女角,廣獲好評。
周恩來畢業時被舉為全校文科第一名,後留學於日、法等國。所謂相由心生,帥氣的相貌或許是天生的,但是令人傾慕的風採是後天高潔的品德使然。
二、蔣介石——新舊交融
在民國四大美男子中,人們對蔣中正政治得失的關注遠遠大於對其相貌的注意。人們一直認為,蔣中正與宋美齡的結合,是蔣因為政治企圖而追求宋的。然而,幾十年後,宋美齡卻坦言,是自己在一次宴會上與蔣相識後,傾慕蔣的英俊挺拔,而主動追求蔣的。宋美齡隨後不顧二姐慶齡、大哥子文的反對,在大姐靄齡的幫助下,最終說服母親,成就了與蔣的百年之好。由此可見,蔣中正之美應當是無所置疑的。
在蔣中正留學日本的西裝相中,蔣戴金絲眼鏡,目光迥然閃爍,而英姿神採飛揚,既有旭日初升的勃然生機,又兼文明洗禮的文雅之氣。是一個標準的美男子形象。
蔣中正作為軍人、政治家,有新時代的風貌,也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註定在其中左右搖擺。他得到象蔡元培、吳稚暉等元老的支持,又從宋氏家族那裡汲取了西方的政治理論。
蔣中正少年時代的私塾經歷,在其人生歷程中有重要的地位。正是在這一時期,蔣接受了傳統文化的薰陶,為自己樹立了「中正自守、其介如石」的人生標杆。正因此,「七七事變」,他會召集胡適、張伯苓等知識分子商討國是,最終痛下決心,奮起抗戰。在國民黨敗退大陸時,蔣中正不顧軍隊,用船將幾十萬件文物運往臺灣。這些,都是傳統文化在其心中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汪精衛——卿本佳人
汪精衛曾一度被稱為民國「四大美男」之首。他曾經叱吒風雲、權傾一時,卻最終落得千夫所指、遺臭萬年的下場。
青年時代汪精衛加入孫中山的革命組織,成為其得力助手。辛亥革命前一年,因謀刺大清帝國攝政王載灃失敗而下獄問死,其慷慨從容的氣節得到革命志士的敬仰。後在肅親王善耆斡旋下改判終身監禁,翌年辛亥革命成功後獲釋。汪曾立志革命成功後不當官員、不當議員,因此旋與妻子陳璧君赴法國留學,但不久即應孫中山之召返國討袁和護法。
孫中山病逝後,廣東政府於1925年7月改組,汪精衛被舉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後,汪精衛也於7月15日在武漢發動七一五政變,殘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汪精衛被舉為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國民參政會議長,黨、政權勢均在蔣介石之下。1938年12月潛逃越南,發表「豔電」,公開投降日本。1940年3月,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汪任「行政院長」兼「國府主席」。1944年11月,在日本名古屋病死。
革命志士,知識分子,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國民政府主席,這些光環曾經是那麼的絢爛耀眼,讓人心馳神往。可是最後卻轟然倒地,萬劫不復。
四、張學良——風流倜儻
張學良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之長子。曾與楊虎誠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周恩來曾評價他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他風流倜儻,一生蒙無數紅顏厚愛,晚年寫有自傳講述與十一位紅顏知己的故事,其中與趙四小姐的故事最為人稱道。
日本侵華日亟,國民政府一再妥協,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簡稱「八一宣言」),全國要求停止內戰實行抗日的呼聲日益高漲。1936年4月,張學良與周恩來在延安會談,提出聯蔣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兵諫蔣介石,共同逼蔣聯共抗日,造成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他重義氣重感情。其部下上至軍長下至士兵,幾乎沒有不尊重、擁戴他的;他和趙四小姐的愛情故事更是傳為佳話。然而,他也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兵諫」快要成功之時,他因為擔心蔣介石的安全,事前沒有跟任何人商議(包括當時就在他身邊、對他的安危非常關注的周恩來),就匆忙拉著楊虎城陪同蔣介石夫婦乘車直奔機場,並且陪送他們回南京,從此被監禁。
五、梅蘭芳——顧盼生姿
梅蘭芳與汪精衛、周恩來、張學良並稱「民國四大美男子」,四人外貌各有千秋,但「文昌文曲天魁秀,不讀詩書也可人」的梅蘭芳,無疑是其中美得最為楚楚可憐的一個。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很快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男子皆欲娶蘭芳以為妻,女子皆欲嫁蘭芳以為婦」,萬千寵愛加於一身。
梅蘭芳不但面容秀麗,身材清朗,談吐有禮,尤其是那雙手,輕舞飛揚之間,隱約有著美女的纖纖蘭花指的神韻,教人如何不動心?他於1919年赴日本演出,期間引起萬人轟動。
六、胡適——溫潤如玉
胡適,新文化運動史不能繞開的人物,清秀俊逸,溫文儒雅,令無數女子折腰,一個美國女人甚至為他終身未嫁。
他是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其中,適與適之之名與字,乃取自當時盛行的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典故。
胡適深受赫胥黎與約翰·杜威的影響,自稱赫胥黎教他怎樣懷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樣思想。因此胡適畢生宣揚自由主義,提倡懷疑主義,並以《新青年》月刊為陣地,宣傳民主、科學。畢生倡言「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言必有證」的治學方法。在胡適的一生中,除了髮妻江冬秀之外,還有好幾個傳聞女友。但胡適最終沒有和這些人的某一人走在一起,而是和江冬秀走到了最後,難怪蔣介石先生評價胡適是「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七、張靈甫——文武雙全
他是出身顯貴的山西貴族,耶是一個投筆從戎的白面書生。做為一個軍人,死得其所。贏得對手的尊敬,看一看60年前那個戰死孟良崮的國軍第一美男,不亞於今天的演藝明星。
張靈甫率領的74軍,是一支戰無不勝的著名英雄部隊,幾乎參加了抗戰八年所有國民革命軍對日軍的重大戰役,屢挫日軍精銳,斃傷日寇無數,被譽為「抗日鐵軍」。無論是在共產黨高級軍事將領心中還是國民黨內部,張靈甫將軍都受到無比尊敬。
在女人的心裡,他是最完美的男人。相貌英俊。天成的花樣男子,他眉如遠山,目似朗星,氣宇軒昂,玉樹臨風,俊美剛毅,英氣逼人,遠比任何一個明星更帥更有氣質。除了英俊的外表,張靈甫還是北大才子,熟讀兵法,精通馬術,能詩善詞,深諳歷史。特別是他的書法非常有名,與許多書畫界大師級人物,如齊白石、於佑任等頗有交情。
八、顧維鈞——外交美男
顧維鈞是「民國三大美男子」之一,官運與桃花運並享,三次婚姻分別「主貴」「主富」「主愛」。先後為北洋政府和民國政府出任英、法、美等國大使,巴黎和會上怒斥日本人,贏得極高聲望。國民黨逃臺後,繼續為其主持「外交事務」,退休後定居美國。
顧維鈞1904年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專攻國際法及外交,獲博士學位。1912年回國後,任總統秘書、內閣秘書、外務部顧問和憲法起草委員等職。1915年起歷任北洋政府駐墨西哥、美國、古巴、英國公使。1919和1921年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出席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在巴黎和會上,就山東的主權問題據理力爭,以出色的辯論才能闡述中國對山東有不容爭辯的主權,為維護中華民族的權益作出了貢獻。
1972年9月,出席第二十七屆聯大的中國代表團成員章含之受毛澤東委託前往拜見顧維鈞,見到來自祖國家鄉的故人侄女,顧維鈞異常興奮,詢問了大陸的許多情況。面對來自祖國大陸的熱情邀請,他既高興又遺憾,因為當時條件上未成熟,他未能回國一訪。他曾滿懷深情地說:「我常心懷中國,我知道,中國將會統一的。」
九、孫立人——抗日名將
孫立人是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安徽人,抗日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是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軍軍長。仁安羌一戰為其贏得了國際聲譽,營救英軍並和美軍並肩作戰,打通中緬公路中聲譽鵲起,被歐美軍事家稱作「東方隆美爾」。是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榮獲第三等級的不列顛帝國勳章,被視為國軍中相當另類的鷹派,孫立人將軍不但軍事才能極高,而且重視教育。
十、蔣緯國——身世撲朔
蔣緯國是蔣介石次子。早年曾否認為蔣介石之養子;惟晚年時,蔣緯國於自傳-《千山獨行——蔣緯國的人生之旅》中明確表示:生父乃戴季陶,生母為日本護士重松金子。對於軍事戰略研究頗有成果,被軍方奉為"軍事戰略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