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萱:為盛唐宮廷畫家。擅長人物畫,尤工仕女人物題材,常以宮廷遊宴為題作畫,題材有貴公子、宮苑、鞍馬等。所繪婦女形象,以朱色暈染耳根為主要特點。代表作有《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貴公子夜遊圖》《按樂仕女圖》等。
《搗練圖》:此圖描繪了唐代貴族婦女從事制練勞動的生活場景。全卷分為三段:先是四人在搗練,中間有絡線、縫製的場面,最後是繃直素練,用熨鬥熨平。畫中的貴族婦女大都是具有曲眉豐頰、體態肥碩、服裝頭飾繁縟華麗的突出特點,故被稱為「綺羅人物」。圖中人物動作神情自然、細節生動,如扯絹者用力時的微微後仰,熨練者在熨練時的細心與恬靜,無不表現出作者觀察得細緻入微,使畫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
《虢國夫人遊春圖》:是以盛唐宮廷婦女生活為創作題材。畫的是楊貴妃姐妹三月三日遊春的場景。作品不依靠背景,僅以一組人物的配置、馬的跑動和色彩運用而襯託出春天的氣息。通過人物的主從關係,構圖的前疏後緊,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線條簡勁而流動,賦色豔麗鮮明,人物體態豐滿華貴。畫卷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具有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這一騎行行列對表現當時豪貴生活的驕縱具有概括意義。唐代是人物畫走向成熟的時期,「綺羅人物」這一新的畫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周昉所生活的年代是唐代社會危機日趨嚴重、階級矛盾日趨尖銳的階段。他出身貴族,熟練宗教和世俗題材。畫宗教壁畫時,他善於兼採眾長,繼承並發展了張萱,不斷修改完善。創造了「水月觀音」之體,「衣裳勁簡、彩色柔麗、菩薩端嚴」。他把觀音菩薩畫於水月清幽的景色裡,突出了對象的聖潔,廣受好評。在宗教畫方面形成獨特風格,他的佛畫風格被稱為「周家樣」,「周家樣」與其以前張僧繇所創的「張家樣」,曹仲達所創的「曹家樣」以及吳道子的「吳家樣」一併被奉為佛教藝術的典範。
在世俗題材方面,主要是表現貴族階層的生活。他的肖像畫以」形神兼備「見長,人物形象刻畫準確,能通過畫筆揭示出人物的心理特徵和情性,周昉繪畫作品中體現出了對社會現實人物心理狀態的深刻理解。代表作有《揮扇仕女圖》《簪花仕女圖》《宮騎圖》等。
作品賞析|繪畫特點:
唐代畫家周昉所畫仕女具有用筆秀潤勻細,衣裳勁簡,色彩柔麗,人物體態豐厚的特點。周昉生活在唐帝國經過安史之亂由盛而衰之際,他筆下的婦女已不同於張萱作品中的歡愉活躍,而流露出一種鬱悶寂寥、百無聊賴的情緒。正如其代表作《揮扇仕女圖》,此圖描繪了宮中嬪妃生活的哀怨,通過四組人物的活動,刻畫了宮廷生活的某些側面,又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徵。全圖共十三人,分為獨坐、撫琴、對鏡、刺繡、梧桐等幾組情節。作品中的器物、環境,如紈扇、素琴、銅鏡、梧桐等將情節穿連起來,並能同時烘託出嬪妃在秋風中寂寞無聊的憂鬱之情。作品以表情為襯託,如低垂的眉稍、灰暗的雙唇、愁苦哀傷的表情,將人物安排在秋日桐葉凋零、悽清哀婉的氣氛中,情景交融,達到完美的境地。畫中婦女形象正體現出周昉的藝術特色及其所創「濃麗豐腴」的樣式,對後世人物畫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局部)
《簪花仕女圖》:畫卷上,穿著華麗的嬪妃在庭院中散步,體態豐腴,動作優緩,表情安詳,充分地表現了其身份特點。不但有點景的假山和花樹,還有仙鶴和愛犬來呈現閒雅氣氛。從工筆技法講,貴族婦女不同的化妝特點都有細膩的表現,如髮簪、面飾、綾羅著裝的透明紋樣,十分逼真。她們只有在容貌衣裝上消磨青春,與使女和寵物相伴,在花草庭院之間徘徊。這與顧愷之的《列女仁智圖》《女史箴圖》所表現的情形有很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