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仕女畫——張萱、周昉

2021-02-19 飄飄藝術考研

張萱:為盛唐宮廷畫家。擅長人物畫,尤工仕女人物題材,常以宮廷遊宴為題作畫,題材有貴公子、宮苑、鞍馬等。所繪婦女形象,以朱色暈染耳根為主要特點。代表作有《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貴公子夜遊圖》《按樂仕女圖》等。

《搗練圖》:此圖描繪了唐代貴族婦女從事制練勞動的生活場景。全卷分為三段:先是四人在搗練,中間有絡線、縫製的場面,最後是繃直素練,用熨鬥熨平。畫中的貴族婦女大都是具有曲眉豐頰、體態肥碩、服裝頭飾繁縟華麗的突出特點,故被稱為「綺羅人物」。圖中人物動作神情自然、細節生動,如扯絹者用力時的微微後仰,熨練者在熨練時的細心與恬靜,無不表現出作者觀察得細緻入微,使畫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

《虢國夫人遊春圖》:是以盛唐宮廷婦女生活為創作題材。畫的是楊貴妃姐妹三月三日遊春的場景。作品不依靠背景,僅以一組人物的配置、馬的跑動和色彩運用而襯託出春天的氣息。通過人物的主從關係,構圖的前疏後緊,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線條簡勁而流動,賦色豔麗鮮明,人物體態豐滿華貴。畫卷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具有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這一騎行行列對表現當時豪貴生活的驕縱具有概括意義。唐代是人物畫走向成熟的時期,「綺羅人物」這一新的畫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周昉所生活的年代是唐代社會危機日趨嚴重、階級矛盾日趨尖銳的階段。他出身貴族,熟練宗教和世俗題材。畫宗教壁畫時,他善於兼採眾長,繼承並發展了張萱,不斷修改完善。創造了「水月觀音」之體,「衣裳勁簡、彩色柔麗、菩薩端嚴」。他把觀音菩薩畫於水月清幽的景色裡,突出了對象的聖潔,廣受好評。在宗教畫方面形成獨特風格,他的佛畫風格被稱為「周家樣」,「周家樣」與其以前張僧繇所創的「張家樣」,曹仲達所創的「曹家樣」以及吳道子的「吳家樣」一併被奉為佛教藝術的典範。

在世俗題材方面,主要是表現貴族階層的生活。他的肖像畫以」形神兼備「見長,人物形象刻畫準確,能通過畫筆揭示出人物的心理特徵和情性,周昉繪畫作品中體現出了對社會現實人物心理狀態的深刻理解。代表作有《揮扇仕女圖》《簪花仕女圖》《宮騎圖》等。

作品賞析|繪畫特點:

唐代畫家周昉所畫仕女具有用筆秀潤勻細,衣裳勁簡,色彩柔麗,人物體態豐厚的特點。周昉生活在唐帝國經過安史之亂由盛而衰之際,他筆下的婦女已不同於張萱作品中的歡愉活躍,而流露出一種鬱悶寂寥、百無聊賴的情緒。正如其代表作《揮扇仕女圖》,此圖描繪了宮中嬪妃生活的哀怨,通過四組人物的活動,刻畫了宮廷生活的某些側面,又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徵。全圖共十三人,分為獨坐、撫琴、對鏡、刺繡、梧桐等幾組情節。作品中的器物、環境,如紈扇、素琴、銅鏡、梧桐等將情節穿連起來,並能同時烘託出嬪妃在秋風中寂寞無聊的憂鬱之情。作品以表情為襯託,如低垂的眉稍、灰暗的雙唇、愁苦哀傷的表情,將人物安排在秋日桐葉凋零、悽清哀婉的氣氛中,情景交融,達到完美的境地。畫中婦女形象正體現出周昉的藝術特色及其所創「濃麗豐腴」的樣式,對後世人物畫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局部)

《簪花仕女圖》:畫卷上,穿著華麗的嬪妃在庭院中散步,體態豐腴,動作優緩,表情安詳,充分地表現了其身份特點。不但有點景的假山和花樹,還有仙鶴和愛犬來呈現閒雅氣氛。從工筆技法講,貴族婦女不同的化妝特點都有細膩的表現,如髮簪、面飾、綾羅著裝的透明紋樣,十分逼真。她們只有在容貌衣裝上消磨青春,與使女和寵物相伴,在花草庭院之間徘徊。這與顧愷之的《列女仁智圖》《女史箴圖》所表現的情形有很大的變化。

相關焦點

  • 張萱 周昉丨華衣飄帶 若有所思
    在唐朝有一師生,善畫仕女圖,在此類畫作上有著極高的造詣,老師張萱,學生周昉,二人有繼承也有發揚,他們筆下的仕女體態優美,將唐朝女人以胖為美的豐盈刻畫得入目三分;衣飾華美,圖樣精緻,衣服上用金絲勾出細緻的花紋,就連女子頭上戴的髮飾也清晰可見精美別致的圖案;色彩豐富,雍容華貴,但卻高貴雅致,去掉了世俗和風塵氣息。
  • 唐代仕女的綽約丰姿
    仕女畫作為美人畫的同義詞,畫中女子的容貌身姿一定要符合當時人們普遍認同的審美標準。在傳世的唐代《搗練圖》《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等作品中,人物均有較寬的額頭、圓而短的臉、豐滿的胸部、圓潤的臂膀、肥碩的臀部,這種美沒有嬌弱,反而更顯健康,是唐代審美觀的代表。以張萱、周昉為代表的一批唐畫名家手筆,早已擺脫了單純寫實的初級階段,不僅能準確描繪出女性的體態、容貌,服飾等外表美,同時能生動傳達出她們的情思、性格、氣質等內在韻味,筆下人物個性鮮明,形神兼備。
  • 唐畫中認識周昉
    唐代畫家周昉,用筆樸實。氣韻古雅。描寫貴族婦女春夏之交賞花遊園的情景,畫面描繪仕女們的閒適生活。   唐代肖像畫極為發達。周昉畫仕女外,亦善寫照。他在肖像畫上之所以能取得卓越成就,關鍵在於他善於觀察人物複雜的性格,能夠生動入微地表達出人物的精神特徵。此卷背景極其簡括,仕女、白鶴、狗等幾乎作等距離安排,畫後僅以辛夷花點綴。畫面的意境、情調主要是通過對人物形象和神態地刻畫表現出來。
  • 國畫:唐代仕女圖賞析
    唐代的富強一直都是漢人延綿的驕傲,而歷史上的大國氣象似乎是一樣的。
  • 全世界範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為趙州長史周昉所繪
    遼寧省博物館,有一件鎮館之寶即《簪花仕女圖》,它是全世界範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畫作的作者為周昉,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周昉任趙州長史,從五品。他在趙州的政務活動不見史載,但任職期間的畫壇趣事軼聞,屢見於斷編殘簡。
  • 從仕女畫看唐代社會審美思想形成的原因.
    「仕(士)女」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畫錄》中多次用到「士女」一詞。仕女畫成為一個畫種的固定稱謂則始於宋代,宋中期後仕女圖直接以「士女」命名。仕女畫具有的外表美、內在美、理想化、類型化、觀賞性等特點是制約仕女畫創作者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下,這些制約因素發生變化或消長,仕女畫也因此呈現出的時代特色。
  • 盛唐的煙花,張萱
    這時期繪畫理論著作中稱仕女畫家為「青工綺羅」。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中始有「仕女』」之稱,這才是人物畫發展到中期的唐五代,畫家創作的仕女形象也演變成張萱畫中所描繪的形象,以求更加符合於當朝統治者的審美趣味。        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畫以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唐時,精工仕女的畫家有張萱、周昉等。
  • 中國十大名畫之《唐宮仕女圖》
    《唐宮仕女圖》由五幅中國畫組成,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組成。這組畫描述了唐代女子眾生相,尤其表現唐代貴族婦女的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特徵,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唐代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唐宮仕女圖》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眾生像。
  • 唐代 張萱《搗練圖》
    作者簡介張萱(公元713-755 年),唐代畫家,京兆(陝西省西安)人,開元時曾任史館畫直
  • 唐朝女子的雍容典雅,藏在名畫裡.中國十大名畫之《唐宮仕女圖》
    《唐宮仕女圖》共五幅,該畫描述唐代貴族婦女的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特徵,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唐代女子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最傑出的代表有: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 》、《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搗練圖》
  •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圖》
    《簪花仕女圖》,用筆樸實。氣韻古雅。 描寫貴族婦女春夏之交賞花遊園的情景,畫面描繪仕女們的閒適生活。這幅畫上共繪就6位豐頰厚體的貴婦,她們打扮豔麗入時,雲髻高聳,頂戴的折枝花朵皆不相同,臉上又暈染娥眉,衣飾華麗,身著低胸長裙,外罩薄紗,顯出半透明的質感,是中晚唐以後典型的貴婦形象。貴婦的臉上、手上罩染的白粉,千年而下,仍然給人膚若凝脂、粉妝玉琢的細膩感覺。
  • 《簪花仕女圖》與《浮世繪》:日本學唐代畫女人,二者有何不同?
    01:唐代仕女圖作為中國古代經濟最為鼎盛的唐朝,婦女們的家庭環境都是相當不錯的,這也是為什麼唐朝能夠作為歷史長河中一顆長久發光發亮的璀璨明珠。因此,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唐朝人的審美得到了飛速的提升,不僅將女性的地位、身份等大大增加,而且還願意將這些尊重、崇拜等以繪畫的形式給展示出來。
  • 唐代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
    畫家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恰恰表現了宮廷婦女遊春時的歡悅情緒和美好氣氛。紫色百合香為您解讀這幅經典傳世畫作,通過簡單明了的藝術鑑賞,使您更加理解畫家張萱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一、《虢國夫人遊春圖》-畫家基本簡介《虢國夫人遊春圖》是由盛唐時期著名畫家-張萱所作。
  • 仕女畫接近周昉的風格,而更加纖麗——名家周文矩
    周文矩作為一名多能畫家,在表現不同題材時所使用的技法也不相同,如他在畫仕女時就不使用「戰筆描」法,元代夏文彥《圖繪寶鑑》說他:「至畫仕女,則無顫筆,大約體近周昉,而纖麗過之」,用纖秀流暢的線條表現仕女閨閣之態。體近周昉,是周文矩略為早期的創作風格,而以細勁曲折的震顫之筆表現布質服裝質感的創作方法,則是學習了後主書法用筆後的略晚作品。這兩種線條對於表現人物的不同身份和體貌特徵都具有十分突出的特點。
  • 當《簪花仕女圖》遇上《搗練圖》,每一幅都是值得珍藏的極品!
    ,那是屬於唐代的高古氣韻。目光移向周昉的長卷《簪花仕女圖》,愈加真實與動人的風致撲面而來。  縱46釐米 橫180釐米《簪花仕女圖》是周昉的代表作之一,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畫中描繪了一群濃妝豔抹的貴族婦女,在庭院中閒步遊玩的情景。
  • 唐代畫家將人物畫走向鼎盛,對後來藝術有什麼歷史價值?
    表現貴族生活擅長仕女畫的張萱、周昉,晚唐代表畫家是孫位。這也是唐代的宗教美術明顯的走向世俗化現實性因素,逐漸增多。例如:佛像、菩薩、天女形象直接來源於現實人物體態豐腴,容貌端麗風姿動人。逐漸形成以吳道子為代表「吳家樣」和周昉為代表的「周家樣」的道釋畫派。
  • 濃麗豐腴,雍容典雅——張萱的綺羅人物
    大家好,我是曹麗,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古代濃麗豐腴,雍容典雅——張萱的「綺羅人物」。中國人物畫發展到唐代。達到鼎盛時期。各體俱備,異彩紛呈。除了上述閻立本與吳道子各具不同的代表風格外,還有張萱,他的人物畫另闢蹊徑,以不同的風貌垂範於後世,在一定意義上足以與閻、吳分庭抗禮。
  • 唐代名畫《簪花仕女圖》臨摹解析
    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是唐代人物畫大家,長安人,善畫人物,佛像,尤其擅長畫貴族婦女,從事創作活動年代大約從唐大曆年間到貞觀年間(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當含蓄的中國仕女圖遇上外放的浮世繪美人畫
    唐時期:確立了「仕女畫」的繪畫門類「仕女畫」作為一個繪畫門類、一種繪畫題材,最早出現在唐代的記載。這一時期,仕女圖的創作對象以貴族等上層社會女性為主,描繪其生活方式和複雜內心掙扎,以畫家周昉、張萱最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