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家喻戶曉的小霸王遊戲機,當你把手指伸向它,遊戲手柄竟然只有指甲蓋那麼大;那臺用旋鈕調頻道的黑白電視機,根本不能播放……縮小到原來的1/12,甚至1/20,那些搪瓷臉盆、三腳架,老式電扇、檯燈,讓你想提起來的雙喇叭錄音機,全都是黏土、塑料、木板等做出來的迷你物件。
而製作這些懷舊場景的,是一個95後成都妹子。從5歲見到第一個微縮景觀模型開始,就沉迷於這個迷你世界,自己摸索著做出了《遊樂園一角》《小區副食店》《外婆的家》《父子水餃》等充滿成都記憶的微縮景觀。這些有代表性的文創作品,還曾在西博會上展出。
迷你「情結」
從小喜歡袖珍物件 五六歲照著模型做微縮景觀
妹子名叫周子倩,從小在成都高升橋一帶長大。她一直對很小的東西情有獨鍾,買芭比娃娃,只喜歡裡面的小配件;養狗,就選最小的吉娃娃……2001年的某一天,爸爸媽媽在公園裡順路給她買了一個「袖珍客廳」回家,更是讓她喜不自禁,她找到了最愛的迷你世界。
一套布藝沙發、落地燈和老式座機……當時五六歲的周子倩就在父母的幫助下,自己照著模型,動手做了一套微縮景觀。現在看來略顯粗陋,卻珍藏至今。
轉眼十餘年,長大後的周子倩仍然放不下這個「迷你」情結,在沒有任何相關教程的情況下,全靠在社交平臺搜集的一些製作片段,動手操作、自己摸索。初期,她做過公主風的房間,構思並不完善;留學義大利期間,她帶著對家鄉的思念,做出一個又一個成都範兒的微縮景觀。
成都記憶
老舊物件消失增加難度 一個玻璃杯研究近半年
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成都遊樂園,是成都,乃至全川80後、90後的童年回憶,園內高空觀覽車是錦江畔一大標誌性景觀。高空翻滾列車、勇敢者轉盤、瘋狂的老鼠、激流勇進……讓小朋友們玩得意猶未盡。
遊樂園關閉很多年了,但它在周子倩手上又「活」了過來。她的《遊樂園一角》裡,最親切的小火車、電瓶車,還有孫悟空抬轎子,要坐就去售票亭「買票」吧,黏土捏的機器人在旁邊舉著牌子——120cm以下兒童謝絕乘坐 成都市遊樂園。
童年時《外婆的家》,綠色牆壁、黑白電視,書桌玻璃下壓著照片,那一臺木頭風琴曾伴奏著一個小女孩唱唱跳跳;《小區副食店》是童年饞嘴的地方,不管是掛在牆上的小零食,還是放在冰櫃裡的冰淇淋,都讓小朋友流連忘返;蒼蠅館子《父子水餃》是老成都美食的代表,一家人經營了多年的好味道,同時代表了老成都的一種生活態度。
周子倩說,每一套成都記憶作品,最大的困難是很多物件看不到了,沒法現場量數據比尺寸,只能網上搜羅照片,找親朋好友打聽。沒有模仿對象,每一次都是首創,經歷一次又一次失敗。 比如《外婆的家》一個玻璃杯,她就研究了近半年。在材料上,先後淘汰了玻璃、黏土、膠板,最後確定為塑料;做模子、烤變形、壓模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實驗、練習。再加上求學期間無法全身心投入,這一套微縮景觀製作耗時半年。
留住文化
用作品留住兒時印記 將繼續做微縮模型保存本土回憶
「電視上的遊戲機,沙發邊的痰盂,路邊店的雪糕……每個人都有一個充滿深刻回憶的小時候,會聽到,會聞到,會眼裡有光,會滔滔不絕,會看見老舊的物件就充滿細節」,周子倩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她認為,微縮模型是比照片和錄像更能生動地保留過去回憶的方式,是一種文化保護。在成都長大的童年回憶,是她的創作靈感,她試圖用作品留住逝去的時光、兒時的印記。
據她了解,日本最早流行微縮模型這種袖珍藝術,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批量生產微縮模型,主題是所有日用品的縮小版,並創立了知名品牌,深受外國人喜愛。歐洲也很多,極具本土特色,所以她想到做成都特色,保存本土回憶。
「大家在影片中會時常見到,無法做特效的物件常用到微縮模型,還有袖珍瀑布、坍塌的樓房……」,她舉例說,奧特曼和小怪獸打架,為什麼奧特曼那麼大,因為房子是微縮模型。今年年初,周子倩去米蘭袖珍藝術展觀摩,與義大利本土藝術家交流,受益匪淺,「希望國內也有更多的愛好者可以一起交流」。
目前,周子倩已從義大利都靈阿爾貝蒂娜美院畢業,準備回到成都,因為「根在成都」。「大學學的舞臺設計,以後還是想從事設計類的工作」,但她堅定地說,袖珍藝術永遠是她的心頭好,會繼續做微縮模型,走懷舊風,延續老成都記憶。最近,她盯上了IFS上的爬牆熊貓,準備做新的嘗試。(成都商報記者 嚴丹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