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xyqqq
雖然一直以來玩過不少品牌的機箱,但唯獨美商海盜船的產品還沒摸過。最近看到他們新出的5000系列機箱,那極簡的歐式設計猶如一個非常精緻的歐美白人女孩一樣,讓我看了後天天魂牽夢繞。那麼想要摸摸這個女孩一般只能是用萬能的工具,也就是錢了,所以最後還是忍不住買一套海盜船家的產品回來試試,摸摸這個精緻的女孩解解手饞。
一、硬體曬單
機箱方面本來是打算選5000系列的,但是看了下體積最後還是選了同一個設計風格但體格是中塔的4000X RGB。
海盜船4000系列機箱一共有三款,分別是4000D、4000D AIRFLOW以及4000X RGB。這三款型號主要區別是前面板的設計,4000D採用的是全鋼前面板,而4000X RGB則採用的是鋼化玻璃前面板,並且搭載3把RGB風扇。我個人的話更喜歡鋼化玻璃前面板的質感,第一是能看到RGB效果,第二是全鋼前面板始終缺少了一點激情。
存在感很低的LOGO一級型號,但是你又看得見他,而且還做得很好看。
前部的鋼化玻璃其實跟前面板留有非常大的縫隙來保證進風量,但是你正面看又好像覺得鋼化玻璃跟前面板是一體式設計的,這視覺效果實在是妙啊。
鋼化玻璃與前面板是通過卡扣固定的,所以可以很輕鬆的徒手拆下,拆下來後防塵網也是觸手可及,清洗什麼的很方便。
機箱頂部覆蓋有一塊超大面積的灰色防塵網,就喜歡這種連防塵網配色都跟機箱風格一致的設計,很多廠家往往為了省錢都是不論機箱什麼配色防塵網永遠都是黑色,導致整體極其不和。
磁吸防塵網尾部還有一個黃色的海盜船角標點綴,細節設計是真的直接拉滿了。
雖然機箱的I/O面板配備了「極其先進」的Type-C接口,但是更加常用以及通用的USB3.0接口只給了一個,日常使用的話可能會不太夠。
頂部方面最大支持280冷排。
機箱側面的鋼化玻璃也是很贊的白色包邊。
海盜船4000X的螺絲基本都採用了防丟設計,並且都有自家的黃色主題點綴設計,這種黃色點綴還會在機箱很多小地方遇到。
海盜船4000X機箱的所有鏤空都採用了等邊三角形設計,這個設計基調貫穿了整個機箱,好像也是海盜船的家族式元素。此外PCI槽位方面則是常規的7槽,額外還有兩個豎置的2槽。
雖說豎置只有兩槽位,但實際上像我這張ROG的2.9槽顯卡也是可以兼容的。
海盜船4000X為中塔機箱,內部則是比較常規的布局。不過擋線設計也沒落下。
擋線板底部也印上了自家LOGO,不過我這個好像錯位了,前面板黃色小方塊沒了。
頂部的I/O口面板出線也採用了彎頭的設計,隱蔽性非常強。
此外可以把機箱背部的兩個SSD支架安裝到電源倉上部,一些RGB固態也可以得到展示。
標配的三顆120mm風扇為美商海盜船AirGuide風扇。
機箱背部採用了海盜船的Rapid Route線纜管理系統,人話就是有專門的理線槽設計,理線深度達到了25mm,自帶多個理線約束帶,還有槽位固定,的確可以讓機箱背部整潔不少,不過我猜不少朋友都還是一蓋就完事,是吧。
海盜船的風扇燈光控制板,這個是USB接口的,需要插到主板USB2.0接口上使用的,不能直接插主板5V ARGB接口同步,需要用ICUE控制。
兩個SSD支架,剛剛已經展示過了,可以拆下來挪到電源倉上部安裝。
底部的免工具HDD硬碟倉,可拆卸設計,我使用的話肯定是直接整個拆掉了,SSD現在這麼便宜,還用HDD?享受共振還是閒生活過得太快。機箱到這裡介紹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繼續看看其他硬體吧。
CPU目前選擇其實也就那幾個了,Intel我是一個都不敢買了,全都是短命鬼,平臺一年不到又要換,果斷AMD YES。而且銳龍R7 5800X在遊戲性能方面直接碾壓I7-10700K,略勝I9-10900K,不買它還能買誰?
CPU散熱方面這次也買了一個海盜船的H100i 精英版 白色,海盜船的水冷我也是第一次購買,雖然之前已經看到不少小夥伴們都入手過,我之前還一直納悶為什麼海盜船一個240規格的水冷能夠賣到別人360規格的價格,這次咬牙入手體驗後才知道為什麼。
海盜船H100i 精英版 白色水冷的所有配件。
雖然目前白色冷排我也摸過不少,但是表面油漆質感做到這個程度的還是只有海盜船一家,普通白色冷排一般都只是一層噴漆,能夠表面依舊是非常粗糙以及粉刺感十足,但是海盜船H100i表面是一層厚厚的烤漆,質感方面大家可以從圖中看出來了,厚厚的烤漆把冷排幾乎做成了陶瓷的質感。
海盜船H100i精英版冷頭配有33顆高亮度可獨立尋址CAPELLIX RGB LED,每顆燈珠都可以通過ICUE進行單獨控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冷頭蓋還是可更換設計,包裝額外附帶了另外一款圖案的冷頭蓋。
冷頭蓋的固定螺絲也很貼心的烤漆成白色,細節真的直接拉滿了。
我個人的更喜歡這個簡潔的冷頭蓋。
冷頭底部出廠預塗了矽脂。
海盜船H100i精英版標配的風扇為MLRGB系列風扇,看扇葉設計就知道這是一把風壓扇了。
這款水冷可以說在細節方面跟機箱一樣全部拉滿了,不論是用料以及一些小地方的設計,上手用起來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值得這個價錢的。
主板方面特地新買了一塊白色配色的主板來搭配這次裝機,畢竟機箱水冷都用了白色的,主板怎麼也得跟上是吧。不過目前白色系的主板可選擇餘地還是很少,所以直接衝華碩的B550-A GAMING吹雪主板就對了,反正也沒其他選擇了。
供電規模方面華碩B550-A GAMING吹雪主板倒也給足了用料,一共12+2相供電,應付R7 5800X也是綽綽有餘的。
白色的盔甲,不過可惜的這是一個「瞎眼」。
接口數量方面這次倒很大方的給全了,以前PRIME系列接口數量真的是慘不忍睹的說。
兩條M.2均標配了散熱馬甲,好評。
既然主板有兩個M.2槽位,而且得益於B550晶片組,兩個槽位終於可以全速運行了,因此一條970 EVO PLUS 250G告訴性能M.2作為系統盤,另外一條這是英睿達P2 1000G的倉庫盤,速度方面雖然沒有那麼快,但也是十倍於機械硬碟了,而且價格方面是真的便宜到令人髮指。
內存方面這次也下了重金買了兩套海盜船統治者鉑金 3200的內存條,我知道統治者鉑金有白色的版本,但好像現在都只剩下4000高頻的有白色版本,低頻率的並沒有了,至於為什麼選3200而沒選3600是因為兩者價格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況且3200買回來直接套3600參數即可。
兩套16G組成一共32G的系統容量,直接插滿主板,爽就一個字。陽極氧化鋁的馬甲質感也是直接拉滿。
燈效方面應該也不用多介紹了,等下開機就知道了。
顯卡方面現在也沒啥可以選擇的了,華碩ROG STRIX RTX3070 O8G GAMING。
現在手上能有一張顯卡都已經幸福得不得了了。
電源方面直接安鈦克HCG750,750W的功率也足矣帶動R7 5800X+RTX3070的組合了。HCG系列的電源全部都支持十年換新的質保,雖說現在提供十年換新質保電源也有不少,不過在HCG這個價位應該目前還是只有HCG一個能提供十年換新的售後服務。
HCG750依然在14CM的短小身材裡面提供了高達750W的功率。
HCG750內部結構是全橋LLC諧振+主動式FPC+同步整流+DC-DC,電容方面全部採用了日系電容,單路+12V輸出電流可以達到62W也就是接近750W的功率,用來應付RTX3070以及R7 3700X這種搭配是完全足夠的。
HCG750電源還有顆HYBRID MODE的開關按鈕,在打開這個開關後電源在低負載低發熱的情況下能把風扇完全停轉。OK,裝機用的配件就簡單介紹完成了。
二、裝機展示
下面為大家展示一下裝機效果。
不過在裝機過程中我在顯卡的安裝方式上糾結了一下,最後還是選了橫裝的方式,畢竟顯卡的RGB燈帶在顯卡的側面,你們更喜歡哪種方式?
最後整機安裝完畢的效果,內部乾淨無比,只能看到主板24PIN的線頭,其他一概看不到。
顯卡電源線特地加上了一條聯力的RGB電源線。
下面就亮機看看燈光效果~直接放圖就好了。
最後簡單來個烤機測試看看這個平臺的散熱效果如何吧。
三、溫度測試
顯卡以及CPU雙烤一段時間後,顯卡溫度僅僅來到了63°C,壓根沒什麼壓力。CPU方面我開啟了PBO2自動模式,全核頻率來到了4.65Ghz,溫度方面CPU表面71°C,核心內部則是82°C,這個溫度表現對於R7 5800X來說相當可以的了。
四、軟體體驗
其實在買這套配置前我對於RGB燈光同步是挺擔心的,畢竟主板跟這些機電設備是兩個牌子,直到我打開了iCUE後竟然識別出了華碩的主板以及顯卡,原來海盜船的iCUE已經跟華碩打通了控制鏈,可以直接全部硬體一起燈光同步,而且iCUE的燈光編輯可比華碩的奧創要強上不少。
五、總結
總的來說,這次破費嘗試了一波海盜船的產品總算是讓我開了不少眼界。什麼叫好產品,這就叫好產品,從外形設計、做工、用料、、細節、軟體配套方面全部都能夠做到沒有明顯的短板,iCUE的燈效生態並沒局限於自家的產品平臺,與板卡廠的合作總算是為玩家們打破了最後一層隔絕,讓玩家在選購RGB產品時候不用再擔心同步控制的問題。不像某T,自家的軟體只能控制自家的產品,直接把顯卡、主板隔絕在外,作為一臺主機的外圍設備竟然在燈光控制上直接反客為主,也是有點搞笑的。好東西真的會上癮的,就是不知道錢包撐不撐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