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詩——顧況
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
伴著一聲春雷的啼哭,伴著一串春雨的滋潤,洛陽的春天又開始撩人了,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大好春光,當然要與杏花相伴。
這日大唐著名詩人顧況來到洛陽,攜三倆詩友,嗅著暖風裡微醺的草木清香,遊於宮苑之外,欣賞這神都之美。
路經上陽宮外一下水池,牆邊有一御溝,流水匆匆的從宮內流出,仿佛夾雜些不高興的情緒,連倒映在水裡的藍天白雲都變得破碎了。
忽然間,詩人發現了一抹與這季節不相宜的紅色,竟是一片桐葉在潺潺水流中浮泛而來,樹葉躺下,在水中的藍天白雲中靜靜穿行,重新以平等的姿態與藍天對話,很是驚豔。詩人不禁心生疑竇,這樣的時節,怎會有桐葉染紅?於是他帶著好奇俯下身去拾起那片紅葉,略一端詳,發現這落葉之上竟題著一首絕句:
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
顧況看到這片紅葉上的題詩,不禁感慨萬千。同時心中更是升起一個疑惑,這詩是何人所寫呢?難道是這深牆之內的宮女麼?
拈著這枚微溼的紅葉,詩人心緒難平,他仿佛看到了一個窈窕清純的女子,靈慧多才,且有一份異想天開的小女兒旖旎心思,但是卻正被深宮深鎖限制著自由,無法追求自己的幸福,只能通過這一枚紅葉來寄託自己的渴望,一半明媚、一半憂傷。風過無痕,花開有音,想到這,詩人不禁有些動容了。
於是,第二日,詩人跑到這條溪流的上遊,在同樣的紅葉上寫下一首詩:
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
寫好後,詩人按捺住心中的激動,將這枚紅葉再次放回水流中,一直到看著這片桐葉載著自己的心意流入了宮牆,還捨不得離開,他相信如此聰慧的女子,一定會明白他的用心,並給他回復,這不是僥倖,不過是遵循了自己的情感罷了。
有一份憧憬和期待,這等候的時光,寸寸都是美妙難言的。
時間隨著流水緩緩而逝,天漸漸黑了。但詩人仍然堅持站在那裡等著。他忽然有一種感覺,他會遇見,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女子。
然而,隨著夜色的湧起,水流最終沒有帶來那枚期待的紅葉,詩人不禁有些失落的拈起一縷溪水,幽幽的嘆了口氣。
數日後,有人在東苑遊玩的時候,在水中又撿到一題詩紅葉,由於知道之前有顧況紅葉題詩的事,便把這枚紅葉帶給了顧況,詩云:
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
顧況小心的捧著這枚紅葉,將這首詩讀了一遍又一遍,禁不住,醉了、痛了。他明白心中人在慨嘆自己的命運尚不如那水中飄零的梧桐葉,尚能乘著流水,來到有緣人的手中。那種對衝破牢籠的希望、那種對身受幽囚的憤懣、那種對情感的歸依。他感到自己的心靈和另外一顆心是相通的,茫茫人海,他遇到了她,能夠靈魂相契的愛人。
自此以後,顧況和這位宮女二人經常憑藉紅葉傳送愛戀的心聲。不久「安史之亂」爆發,洛陽失守,顧況在亂世流離,最終找到了心上人並攜手外逃,結為連理隱居於山野。因為顧況葉上題詩的佳話,「紅葉傳情」便被當作愛情的寓意象徵,作為洛陽下池軼事,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