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唐朝著名詩人,他的詩用詞精煉,構思細緻。語言樸素又具有獨特的畫面美感。
今天鑑賞一首劉長卿的佳作《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晩。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這首詩,通篇讀完,給人一種優美的畫面感,而畫面外又帶著深遠的情誼。
面對遙遠的青山,夕陽下,遠處傳來寺院的鐘聲,鐘聲似乎在召喚。一個和尚獨自向山中的寺院走去。送行的人看著這美景,靜靜地目送和尚走遠。
優美的景色,悠遠的鐘聲,詩人用「蒼蒼和杳杳」兩個字疊加就形象地概括出來。劉長卿的煉詞工夫的確了得。
竹林寺在潤州即今天的江蘇鎮江。靈澈上人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詩僧。與作者相遇在竹林寺。當時靈澈上人名聲並不顯著。雲遊於竹林寺掛單。劉長卿在與靈澈上人交往送別時靈感迸發,寫下這首著名的五言詩。
首句交待了靈澈上人要回去的目的地,又告訴我們。是鐘聲在催促上人回去。
三、四句則顯現出靈澈上人的歸途之美。背著鬥笠,披著夕陽,獨自走向青山中的寺院。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樸素而淡泊。悠遠又深沉。這種意境的美被劉長卿詮釋得恰到好處。令人讀之難忘。
古人對於歸隱的描寫是非常多的,因為有才華的人許多都失意於官場。因此淡泊歸隱的念頭經常會出現。並付諸筆端。
劉長卿寫此詩時,也是失意於官場。心情並不得意。因此有感於靈澈上人歸隱。在詩中也有歸隱的情感流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