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2020-12-16 老袁的人生思考

劉長卿,唐朝著名詩人,他的詩用詞精煉,構思細緻。語言樸素又具有獨特的畫面美感。

今天鑑賞一首劉長卿的佳作《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晩。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這首詩,通篇讀完,給人一種優美的畫面感,而畫面外又帶著深遠的情誼。

面對遙遠的青山,夕陽下,遠處傳來寺院的鐘聲,鐘聲似乎在召喚。一個和尚獨自向山中的寺院走去。送行的人看著這美景,靜靜地目送和尚走遠。

優美的景色,悠遠的鐘聲,詩人用「蒼蒼和杳杳」兩個字疊加就形象地概括出來。劉長卿的煉詞工夫的確了得。

竹林寺在潤州即今天的江蘇鎮江。靈澈上人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詩僧。與作者相遇在竹林寺。當時靈澈上人名聲並不顯著。雲遊於竹林寺掛單。劉長卿在與靈澈上人交往送別時靈感迸發,寫下這首著名的五言詩。

首句交待了靈澈上人要回去的目的地,又告訴我們。是鐘聲在催促上人回去。

三、四句則顯現出靈澈上人的歸途之美。背著鬥笠,披著夕陽,獨自走向青山中的寺院。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樸素而淡泊。悠遠又深沉。這種意境的美被劉長卿詮釋得恰到好處。令人讀之難忘。

古人對於歸隱的描寫是非常多的,因為有才華的人許多都失意於官場。因此淡泊歸隱的念頭經常會出現。並付諸筆端。

劉長卿寫此詩時,也是失意於官場。心情並不得意。因此有感於靈澈上人歸隱。在詩中也有歸隱的情感流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相關注釋靈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楊,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後為雲門寺僧。上人,對僧人的敬稱。蒼蒼:深青色。竹林寺:在現在江蘇丹徒南。杳(yǎo)杳:深遠的樣子。創作背景劉長卿和靈澈相遇又離別於潤州,大約在唐代宗大曆四、五年間(769-770)。劉長卿自從上元二年(761)從貶謫南巴(今廣東茂名南)歸來,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鬱悶。靈澈此時詩名未著,雲遊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潤州逗留後,將返回浙江。
  • 《送靈澈上人》:斜陽獨歸,古典僧人浪漫的背影
    讀劉長卿的詩集,被他的一首《送靈澈上人》打動: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所謂「上人」,其實就是僧人。靈澈上人,是當時有名的詩僧,和包括劉禹錫、柳宗元在內的唐代不少著名文人有著密切的交遊和往來,其中少不了詩詞酬唱。這樣數量巨大酬唱詩歌,曾經由他的弟子們在他死後,編輯成書,據說一共有十卷。
  • 欣賞劉長卿十首名詩,原來這首耳熟能詳的詩,竟然出自他手!
    突然柴門外傳來了狗叫聲,原來是風雪夜裡歸家的人回來了。多麼美的意境,多麼悠遠的場景。劉長卿是唐代詩人,擅長五言絕句,自稱「五言長城」。他的詩詞風格清婉嫻靜,平淡思幽,總讓人感覺有一絲絲傷心哀怨,但又足夠風雅。
  • 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一首送別詩,寫得妙趣橫生、閒情逸趣,值得一讀
    靈澈上人是中唐一位著名的詩僧,在雲門寺出家,和劉長卿,劉禹錫等交往甚密,互有詩相贈,享譽當時的詩壇。劉長卿會靈澈留下許多詩作,大多數都是送行詩,都表達了兩個人深厚的友情和惜別不舍之情。《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唐代:劉長卿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 出自詩詞中的好名字,古風韻味十足!
    詩詞取名,是我們眾多取名法中的一種,並且,古詩詞是我國文化上的一塊瑰寶,琳琅滿目,感情真摯動人,從中為孩子起名,很有韻味。所以今天獵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詩詞中的好名字,如果你也喜歡詩詞起名,那就不要錯過了!
  • 詩詞科普:劉長卿詩詞10首,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這首懷古詩表面上詠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還是著眼於今人今事,字裡行間處處有詩人的自我在,但這些又寫得不那麼露,而是很講究含蓄蘊藉的,詩人善於把自己的身世際遇、悲愁感興,巧妙地結合到詩歌的形象中去,於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給人以警醒的感覺。
  • 那些堪稱「人間絕句」的詩詞,第一眼就被驚豔到了
    始終堅信,有些詩詞是經不得解讀的,任何一句解讀都是畫足添蛇!對於詩詞來說,即便我們能把其間的隻字片語都解釋清楚了,到最後卻會失去了原詩、原詞的美感。為什麼在通行白話文的現在,我們還是那麼喜歡詩詞呢?不就是喜歡它那些欲語還休的意境,即使讀完也意猶未盡;那些耐人尋味的人與事,歷經千年依舊不朽。所以,我們才會愛它愛的那麼徹底!今日,我們便來讀一讀,那些第一眼就被驚豔到的「人間絕句」吧!
  • 唐代號稱「五言長城」的著名詩人/劉長卿詩精選 65首
    安全東選編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劉長卿工於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騷壇秘語》有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
  •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十首構思精緻的五言絕句 讓人過目不過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鹿柴》——唐代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竹裡館》——唐代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送別 / 山中送別》——唐代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 長沙市詩詞協會著力推進創建「中華詩詞之市」 增強長沙品質傳播...
    日前,長沙市政協主席文樹勳專題調研長沙「中華詩詞文化傳承與發展」工作,為推動長沙詩詞文化傳承發展注入新的能量。  詩詞已熔鑄成長沙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內在靈魂  長沙是楚漢名城、屈賈之鄉,詩人輩出,詩事昌盛,歷史上吟詠長沙的詩詞散見於詩冊、史籍者約五千首。
  • 唐代劉長卿《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劉長卿簡介: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
  • 梔子花的優美詩詞鑑賞
    梔子花的優美詩詞鑑賞(原創)枯木「梔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藍色百褶裙上,愛你,你輕聲說 ,我低下頭聞見一陣芬芳 」。唐朝「詩豪」劉禹錫,一生命運多舛,然而劉禹錫樂觀積極,詩風簡潔明快,俊爽飄逸,曾說:「我本山東人,平生多感慨」,即便是多次遭貶,依然是鬥志不改,其關於「桃花」的詩詞典故流傳千古。這裡我們來看看他關於梔子的詩:《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唐 劉禹錫蜀國花已盡,越桃今已開。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京來。
  • 秋風夕陽與梅妻鶴子——從劉長卿浙東詩看其對林逋詩風的影響
    莫道野人無外事,開田鑿井白雲中」(《東湖送朱逸人歸》);或追慕隱士,「魯連功可讓,千載一相揮」(《同諸公袁郎中宴筵喜加章服》);或流連隱居之地,「沃洲能共隱,不用道林錢」(《初到碧澗招明契上人》)。字裡行間洋溢著安靜恬退的心態和高遠脫俗的情趣。林逋善於敘寫淡泊寧靜的生活,表達超然物外的心態。如《留題李頡林亭》:「兼琴枕鶴經,盡日臥林亭。啼鳥自相語,幽人誰欲聽。」
  • 【詩詞鑑賞】 十首關於初冬的詩詞,初冬天氣暖,小似立春時!
    十首關於初冬的詩詞,初冬天氣暖,小似立春時! 初冬即事憶皇甫十 唐-白居易 一架琴書一筆床,杜門荏苒送年光。 囊空儘可償詩債,腳倦猶能入醉鄉。 即老菊花偏耐久,未開梅蕊已先香。
  • 寶寶起名取名:藏在詩詞裡簡潔精粹,寓意深刻的好名字精選
    詩詞不僅是濃縮的精華,而且還是我國獨有的文體,有著特殊的韻律和格式,用來給孩子起名,不僅可以讓名字帶有詩詞所展示的情懷和意境,而且簡潔精粹,寓意深刻。並且,歷史上流傳下來優美傑出的詩詞文章,更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從中起名,很有意義。
  • 【詩詞鑑賞】今來商略感秋詩,在詩詞中感悟秋意!
    秋意漸濃,在詩詞裡感悟秋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的《秋詞》,讓人感悟到秋天的美好。 愁見洛陽秋夜月,無情偏照不眠人。 感秋 宋-楊萬裡
  • 高中語文詩詞鑑賞分析和答題技巧,8種模式答題步驟,成績UP
    對於一名高中生而言,考試的時候,詩詞鑑賞題丟分嚴重,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但是,我們要想辦法將這種丟分的概率降低。三結合詩詞內容大概就能知道,詩人是積極還是消極,是寫人還是寫景,是送別詩還是軍旅詩等等分析類別,總之一句話,詩詞鑑賞的題一定要多讀幾遍。
  • 劉長卿的「風雪夜歸人」指的是自己,還是芙蓉山主人?
    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這一首五言絕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長期入選小學語文課本,應該是我們很多人從小就會背的。因為下了雪,我應景溫習起寫到雪的詩詞,就想到了這首詩。這首詩的大意不難讀懂,寫的只不過是詩人在風雪之夜投宿芙蓉山主人家這麼一件簡單的事。不過,儘管是簡單的事,卻也被詩人寫出了雋永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