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23日,長城心臟病學大會中國最新臨床研究論壇開幕。中國最新臨床研究論壇為新增論壇,呈現了2019~2020年高影響因子的中國臨床研究成果,內容涵蓋心血管流行病學研究、環境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研究、冠心病相關研究等,講題新穎,並引發熱烈討論,為臨床醫生提供了一場視聽盛宴。
心血管流行病學研究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脈耕教授解讀了中國心血管疾病整體負擔情況。從1990年至2016年,我國每年心血管病(CVD)整體患病人數倍增,CVD死亡人數也在逐年增加,但以年齡標準化傷殘調整壽命年測算的全國CVD負擔顯著下降,其中女性降幅較男性更為顯著(43.7% vs. 24.7%)。儘管目前我國整體CVD負擔較前降低,但仍需正視不同地域間持續存在的巨大差異,未來更需針對不同地區制定個體化CVD防控方針,從而有效地全面減輕我國CVD負擔。
張健教授解讀了"心力衰竭現狀調查(2012~2015)";董建增教授解讀了"評估中國心力衰竭的證據實踐差距:心力衰竭患者結局登記(HERO)研究";王增武教授解讀了"中國外周動脈疾病患病率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的全國性研究:2012~2015年中國高血壓調查"。這些高影響力的研究結果均對CVD的防治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環境與心血管疾病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進行了團隊研究成果解讀——652個城市大氣顆粒汙染與日死亡率關係,該論文發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研究在24個國家聯合進行,結果顯示:短期暴露於PM10和PM2.5之間與每日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呼吸系統死亡率密切相關。該論文被評為NEJM"2019年度最佳論文",對我國公共衛生的防治有指導價值。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閆小響教授對中國COVID-19患者心肌損傷的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血肌酐和血清乳酸脫氫酶水平與COVID-19感染過程中心肌損傷的發生顯著相關,與cTNI水平顯著相關。閆小響教授提出基礎心血管疾病是導致COVID-19和併發症的高危因素,對這一人群需加強預防,使用遠程醫療設備日常監測可以減少疾病暴露;不同患者對病毒存在異質性,感染者的特異性會影響疾病發展;住院後立即監測心肌損傷標誌物並在住院期間進行動態監測可幫助早期幹預,改善治療效果。
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研究
趙冬教授介紹了其中心牽頭的"3C研究"——由美國心臟協會和中國心臟病學會聯合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一項註冊研究。"急性冠脈症候群女性患者的院內管理和結局"是對2014~2018年中國192家醫院的82196例ACS患者全面調查研究得出的結果。趙東教授指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是其中的最危險死亡因素。女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率高於男性,與入院時男女不同性別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差異和入院期間接受的治療差異有關,並非單純性別差異所致,為臨床工作的未來側重點提供了方向。
張策教授介紹了NT-proBNP在冠脈三支病變中的風險預測價值。冠脈三支病變在冠心病人群中發病率達30%,死亡率高。目前指南推薦依據SYNTAX評分選擇治療方式,但在臨床工作中仍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張策教授團隊對8943例患者進行分析,依據NT-proBNP水平分為四組人群,結果顯示NT-proBNP水平升高與全因死亡、心因性死亡和MACCE風險增加相關,因此NT-proBNP也是影響冠脈三支病變患者不同治療策略遠期預後的因素。
此外,論壇特邀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盛夏教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第一醫院張航教授在各自領域講解相關研究成果。
盛夏教授在左束支起搏治療症狀性心動過緩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研究。王建安教授就"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的發生率和預測因素:一個中國人群的觀察"這一臨床研究進行主題演講。王建安教授詳細講述了TAVI患者術後發生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的原因,與主動脈瓣下室間隔膜部的傳導系統解剖特點有關,通過"杭州方法"判斷瓣膜支架大小及支架鉚釘位置可以減少TAVI術後永久起搏器植入事件。
冠心病及醫療器械相關研究
特邀北部戰區總醫院韓雅玲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陳紹良教授、溫州醫科大學黃偉劍教授等大咖分享了臨床研究成果。
陳紹良教授介紹了DKCRUSH系列研究進展。2019年DKCRUSH-Ⅴ研究的3年隨訪結果發表在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雜誌。研究結果顯示,根據病變的複雜程度和NERSⅡ評分或SYNTAX積分對患者進行分類後,對於有複雜病變或高風險的患者,DK Crush組在主要終點和次要終點的發生率較對照組均顯著降低。DKCRUSH--Ⅴ研究3年隨訪結果的公布進一步驗證了DK Crush術式對複雜左主幹分叉病變介入治療的獲益。期待目前正在入選的DKCRUSH-Ⅷ研究中,IVUS指導下的DK Crush術式能夠在複雜左主幹分叉病變治療中進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
近年來,我國原創性心血管病臨床研究捷報頻傳,無論是大規模流行病學數據分析,還是大樣本隊列前瞻性觀察,都集中體現了中國心血管病臨床研究的騰飛。中國臨床研究論壇的講者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大咖雲集,也有負責項目實施的青年專家走上臨床研究的學術舞臺,精彩紛呈。期待未來我們在中國的臨床研究道路上繼續前進,讓更多來自中國的原創性研究登上國際舞臺,引領全球學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