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餐: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微博上「代餐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網紅代餐月銷35萬件好評度近滿分

  所謂「代餐」,是指取代部分或者全部正餐的一種食物。代餐的風靡和減肥瘦身需求的增強密切相關。《輕食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輕食、減脂餐、減肥餐、健康餐四個關鍵詞在美團App搜索次數同比2018年,分別增長235.8%、200.6%、186.4%、116.0%。《80 90後健康養生消費洞察報告》指出,在我國,有82.7%的年輕人不是在減肥就是奔走在減肥的路上。

  代餐究竟有多火呢?記者選取了ffit8、王飽飽、WonderLab等10個熱門代餐品牌,對其天貓旗艦店上的最熱銷代餐產品進行分析。從店鋪粉絲數來看,選取代餐品牌中,粉絲數在百萬以內的有7家,100萬-200萬的有2家。粉絲數最少的是「若飯」,近1萬粉絲。「王飽飽」粉絲數最多,達230萬。資料顯示,「王飽飽」於2017年12月21日在中國商標局申請註冊商標,「王飽飽旗艦店」於2018年8月正式開店,兩年左右便在線吸粉超200萬。

  產品銷量如何?記者選取每個品牌官方旗艦店中實時銷量最多的一款商品進行分析(數據收集時間為11月11日,價格、銷量亦以當天數據為準)。這10款熱銷代餐中,月銷量最多的是「鯊魚菲特」的產品,月銷量達35萬多件,銷量最少的是「若飯」旗下的產品,為1236件。月銷量不足1萬的僅3款產品,1萬以上10萬以下產品有5款,10萬以上的產品有2款。

  值得一提的是,銷量這麼高,網紅代餐產品並不便宜。10款熱銷產品中,單價最貴達1290元,是「咚吃」的一款21日代餐產品,單價最低為35元來自「keep食品旗艦店」的3桶裝魔芋粉絲,但是價格仍是普通康師傅桶裝泡麵的2倍。10款網紅代餐中,單價百元以內產品較多,達6款,百元以上千元以下有3款,1款單價超千元。儘管價格不便宜,但不影響消費者對產品評分,數據分析顯示選取的代餐產品整體評分都在4.8分及以上(滿分5分),說明消費者對熱銷的這10款代餐產品整體是比較滿意的。

  「代餐減肥」爭議多,61%用戶堅持不到一個月就放棄

  代餐食品的熱銷反映的是代餐市場的火熱,根據歐瑞國際的報告,預計2020年底代餐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元。代餐產品在歐美市場的滲透率達90%,而國內代餐市場滲透率僅40%,這意味著中國代餐市場還是一片廣闊的處女地,發展潛力巨大。

  雖然代餐看上去市場廣闊,但是根據丁香醫生的一份的調查報告,61%用戶堅持不到一個月就放棄代餐,42%的棄代餐者放棄原因是沒有吃飯感,37%的用戶因為吃後效果不明顯,放棄堅持食用代餐。

  事實上,雖然上述記者選取的代餐產品評分較高,但也不乏槽點。從商品評論來看,「口感味道差」「性價比一般」「飽腹感不夠」「分量小」等是消費者吐槽的關鍵詞。槽點不止這些。深圳市消委會發布的《2020年輕食代餐粉比較試驗報告》顯示,中糧天科、Smeal、網易嚴選、碧生源四款代餐粉的部分營養指標,實測值與其標示值不符,未達到GB 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的要求。

  圍繞代餐,最飽受爭議的問題還是「代餐減肥是不是智商稅?」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爭議,和代餐地毯式的減肥廣告轟炸不無關係。以WonderLab為例,記者在小紅書數據分析平臺千瓜數據上檢索「WonderLab」,相關筆記超過1000條,內容主要關於「減脂食品測評」「宿舍減脂必囤」等減肥主題。

  依靠代餐減肥到底有沒有效果呢?「剛開始有效,恢復飲食後就反彈」成為許多網友共同的經歷。網友「想努力賺錢卻花得更多」表示:「吃了兩個月瘦了20斤,恢復飲食後反彈了40斤,比最開始還重了20斤。」網友「GINTZAKI」有相似經歷:「今年6月花了一千多買了全套的代餐,吃了一半就膩了,但是想到錢都花了,咬牙堅持下去,瘦是瘦了10斤,但正常飲食後不久就反彈了,個人覺得還是吃正餐吧。」

  ■專家觀點

  長期吃代餐當心損害健康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內分泌科陳容平博士指出,代餐本質上是一種設計出來的結構化膳食,通過低配比的碳水化合物攝入,動員身體肝糖原輸出的增加,燃燒脂肪,從而達到減重的目的。代餐市場的火爆,一方面迎合了減肥人群的「懶人心態」,把治療性的產品以搖一搖衝泡、奶昔等簡便形式輸出到市場。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減肥市場龐大的需求未被滿足,關於減肥的健康科普以及更加符合人性的設計,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說代餐是「減肥神器」顯然是商家在誇大其辭。陳容平博士指出,減肥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代餐只是減肥療程裡的一項工具,需要因人而異設置不同方案。比如評估肥胖的級別、評估肥胖的原因、有無相關併發症等,再決定下一步的減重計劃。尤其對於本身代謝率偏低的老年人群、有心腦血管疾病等人群,盲目減肥是不合適的。

  遵照中國營養學會的膳食指南,基於營養學的需求,常見人群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應該在55%-65%,而市場上的代餐碳水化合物配比通常在20%左右,長期攝入可能導致營養問題。

  「人體的能量獲取主要渠道還是碳水化合物,長期吃代餐,沒有及時進行身體評估,對身體可能帶來種種不利的影響,如轉氨酶升高、肌肉萎縮、蛋白質丟失、電解質紊亂等問題。醫學上的減肥講究療程,比如代餐一般以8-12周為一個療程,休息3-6個月,待身體修整後再重新啟動第二輪。「臨床上隨意減肥帶來身體損害的案例非常常見。」陳容平博士提醒,減肥人士需要掌握更多營養健康知識和理念,通過適當調整膳食結構和進餐順序等,管住嘴邁開腿,來重塑健康生活方式,「而不是一邊喝著奶茶,一邊吃著代餐減肥。」

相關焦點

  • 代餐食品是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微博上「代餐是風口還是智商稅」的話題有超2.4億閱讀量,近8000的討論量,有人極力「安利」,信奉著代餐減肥,也有人認為代餐營養單一,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雖爭議不斷,但並未影響代餐的熱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首日開場10分鐘內,代餐奶昔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銷量與爭議齊飛,代餐行業怎麼了?
  • 代餐是不是智商稅?吃了真的能減肥嗎?
    為了瘦下來胖友們可謂是五花八門使盡了渾身解數其中有不少減肥大軍將代餐作為 「減肥聖經」雖然代餐越來越流行但依然很多人對代餐持有疑惑代餐到底是不是智商稅?代餐,是指用某種食物取代一日三餐中的一餐或多餐。代餐所含的營養素可以保證人體的基本需求,同時控制熱量攝入,以達到減重的效果。之前整個代餐市場確實有些混亂,導致人們對代餐有了「智商稅」的刻板印象。不過隨著代餐市場的規範,越來越多科學產品開始出現。代餐作為一種能量控制食品,也獲得了權威的《中國肥胖預防與控制藍皮書》的認可。你以為選擇代餐的人沒有好好善待自己?
  • 代餐食品備受年輕人青睞,是真減肥還是智商稅?看看營養師怎麼說
    代餐產品火爆的同時,也有人認為,這些產品誇大功能,消費者是在繳納智商稅。那麼,代餐產品究竟對減肥有多大幫助? 河南商報記者通過走訪發現,不管是鄭州市內的大型商超還是小型便利店,貨架上都有代餐食品的一席之地,在世紀聯華冉屯路店,各品牌的穀物代餐被擺到顯眼位置,前來選購的消費者基本都是附近居民,「也並沒刻意將它作為代餐,就是沒空吃早晚餐了,懶得做,還想減肥,就做個麥片吃。」一位市民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對比線下,線上代餐銷售一片火爆。
  • 當代「代餐」食品是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
    針灸減肥、拔罐減肥、減肥藥、節食減肥、運動減肥!近兩年更是出現了各種號稱不需要運動,只要吃就能瘦的代餐產品,其中最火的就要屬代餐粉和代餐奶昔。那麼它們到底是什麼?真的能減肥嗎?代餐是什麼?那麼代餐減肥真的有效嗎?
  • 無糖汽水、代餐,屢禁不止的減肥藥是高科技還是智商稅?
    時刻準備著減肥、正在減肥、未來會減肥的人群實在廣泛,有身材管理意識的人越來越多,我國減肥市場體量已將近千億,令人頭禿的是,這麼一個龐大的市場,絕大多數是靠「智商稅」撐起來的。 有沒有躺著就能瘦的減肥藥?
  • 代餐產品銷售額暴增800%,智商稅還是減肥良品?
    最近,小麥在朋友圈裡被各種代餐食品廣告「刷屏」,有不少微商在群裡推薦說,吃代餐就可以消脂減肥,效果比「擼鐵」神奇,還不用花力氣。廣告打得很炫目,讓小麥也有些心動,要是真有這樣一款良品,豈不是可以省下一筆健身費用?
  • 代餐的百億市場,是不是減肥路上的「智商稅」?
    代餐承載的理念確實有些過於激進,即使被譽為「未來食品」,但無論是科學上還是倫理上,代餐都還不算很成熟。然後它就變成了減肥餐然而我們現在提到代餐,更多的是把它當做節食好幫手。實際上,代餐是歸類在保健品裡的。
  • 代餐食品真的能減肥嗎?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為了瘦下來胖友們可謂是五花八門使盡了渾身解數其中有不少減肥大軍將代餐作為 「減肥聖經」
  • 燃燒我的卡路裡|代餐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正常三餐」在他們眼中是奢侈的存在,一方面是忙碌工作無形的壓力,根本無暇能抽空好好享受一頓美食,另一方面就是減肥瘦身。關於前者,小編也無可奈何,畢竟養家餬口。但關於後者,就眾生芸芸了,有人說吃了代餐粉就能輕鬆瘦,也有人覺得代餐不光沒啥效果,還會傷身體,甚至覺得就是「智商稅」!
  • 一得之瑜 | 被稱「智商稅」,為啥還有人愛代餐
    作者|張瑜「低脂肪」、「健康減肥」、「高纖維易飽腹」,這些看似十分誘人的宣傳標語無一不在為代餐食品招攬忠實顧客。近日,市場數據顯示,代餐食品受到年輕女性消費者的喜愛,主要消費人群從90後變成95後,且大多數年投入都在3000元以上。
  • 那些年,你交過的「智商稅」.
    交過智商稅的人,有一個共同點——有著極強的獵奇心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做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兒,涵蓋方方面面。01要說「智商稅大軍」的中堅力量,減肥人士絕對擁有姓名。記得多年前,網絡並不發達,大家交流減肥方法主要靠紙媒。
  • 代餐棒到底是不是智商稅?我們親自測了一下
    最近颳起了一股代餐減肥風潮。上到代餐粉,下到蛋白棒,各路產品令人眼花繚亂。那麼代餐產品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 代餐奶昔、即食燕窩……這個「雙十二」,你交「養生智商稅」了嗎?
    不知從何時開始當代年輕人掀起了一陣「朋克養生風潮」吃火鍋時喝點金銀花舔著枸杞、紅棗味的冰淇淋↓↓↓朋克養生的年輕人們可謂孜孜不倦修仙,勤勤懇懇養生今天,科普君來扒一扒那些年,大家為養生交過的智商稅01減肥瘦身篇管不住嘴又不想邁腿於是,不少女生把目光投向外力希望藉助產品達到瘦身效果網紅瘦身咖啡、代餐奶昔……你是否蠢蠢欲動準備去交智商稅
  • 減肥,我們交了多少智商稅?
    如果有一種糖果,吃下去可以減肥?你會買嗎? 據央視新聞報導,今年9月份,浙江台州某市民在網上購買了這樣一種減肥糖果,到貨後發現, 產品既無國家批文,也缺少正規標識,送檢後檢出其中含有國家明令禁止的西布曲明成分。但此時,該減肥糖果已通過網絡平臺,以直播帶貨方式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
  • 「代餐」是真靠譜還是智商稅……
    所以算是「健康」又相對不痛苦的瘦身法,就連牛津大學最新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與常規節食減肥+減重行為支持相比,代餐減肥+減重行為的方案在體重減輕、降低心血管代謝疾病的風險和控制血糖方面的效果更好。↓↓所以這麼看來代餐可以吃、會有效果,但新的問題來了,市面上有那麼多代餐,都有效嗎?要怎麼選才是真科學、不掉坑?
  • 一問到底:代餐食品銷售火爆,真能健康減肥嗎?
    一問到底:代餐食品銷售火爆,真能健康減肥嗎?有數據顯示,2019年僅電子商務關於代餐食物銷售總價值超過了十億元,增長率也超過了35%,而今年代餐市場的規模更是有望突破一千億元。一時間代餐食品也被貼上了減肥神器、身材管理利器等諸多標籤。
  • 代餐奶昔真是健康減肥神器?到底怎麼吃才能真的瘦下來
    說到減肥減脂塑身是繞不開飲食管理的話題,近幾年來颳起了一陣代餐奶昔的風潮,有的人說這就是減肥智商稅,根本對於減肥就沒什麼用,有的人說這是健康科學的減脂期間飲食新方式,有的人說代餐奶昔就是減肥藥一樣的功能,對人體有害無益,那麼代餐奶昔究竟有沒有被妖魔化呢?
  • 代餐食品刷屏朋友圈,創投新寵是新風口還是交智商稅?|大叔說財經...
    代餐食品刷屏朋友圈,創投新寵是新風口還是交智商稅?2020-12-10 15:08 | 來源: 全景網 展開∨ 你買過代餐產品麼
  • 萬千減肥人士的憂慮,代餐產品究竟是否有用?我來給你答案
    隨著人們對於減肥藥的警惕性變高,減肥產品也開始更加注重健康。代餐產品的出現正是順應了這一觀點,健康、熱量低,讓你在吃的同時也能減肥,這一下子就戳中了很多人的內心,那麼,代餐產品是否真的有這樣的功效,又是否真的健康呢?
  • 城市之窗|智商稅VS黑科技 大型鑑別真香現場
    這不,有需求就有市場,近日網上出現了一種手機信號增強神器——手機信號增強貼。據說只需要將其貼在手機後蓋上就可以增強手機信號。 道理雖然簡單,但是我們還是會被各種眼花繚亂的廣告和文案說服,買過之後發現交了智商稅,比如小編我,就有那麼幾次: VR頭盔 之前被各種「在家看大片」的廣告打動了,就買了一個VR頭盔,剛開始很新鮮,後來就覺得帶這個看電影好麻煩,而且吃東西啥的還不方便,後來索性就不用了